目的 测定石刁柏药材及不同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在国内首次以石刁柏皂苷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石刁柏药材及不同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石刁柏皂苷在4.25~3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石刁柏药材及提取物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1%、100.3%,RSD分别为1.57%、1.9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石刁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隶书;程东岩;范艳君;刘永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益康对高胆固醇血症致Aβ增高大鼠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大鼠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脑益康灌胃,Y电迷宫测试,测定血脂、血流变及脑海马区Aβ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脑益康高剂量组大鼠电刺激尝试次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大鼠脑海马区Aβ表达积分光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脑益康可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其机制与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脑Aβ生成有关.
作者:崔戈;周爱玲;施海燕;胡亚娥;朱燕;茅家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逍遥散对大鼠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模型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未孕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逍遥散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等6组.正常组以外各组太鼠隔2 d肌肉注射1.0 mg/kg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共10次后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5.0 mg/kg,连续5 d,在造模过程中,将大鼠隔日束缚过夜共17次.造模成功以后,逍遥散组用逍遥散水煎液给予灌胃治疗,低剂量组为5.9 g/kg,中荆量组为17.7 g/kg,高剂量组为53.1 g/kg.治疗3周;自然恢复组在造模成功以后,去除造模因素,不给任何实验处理,自然恢复3周.比较各组血清激素变化.结果 逍遥散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PRL、E2降低,血清P升高.结论 逍遥散能调节模型大鼠血清激素至正常水平,在低、中、高剂量之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吴培新;钱宁;王明镇;陈珍珍;张树森;吴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脑是肾精充骨生髓所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导.中医学认为补肾益髓法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ehemic cerebral vaseular disease,ICD)的重要法则,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用补肾益髓中药联合BMSCs移植成为重塑ICD的重要途径之一.补肾益髓中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可增加缺血脑组织中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脑功能恢复,使中医未明的机理得以阐释,西医的局限得以系统整体,有利于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开拓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窦娟娟;骆文郁;刘永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鱼腥草多糖双氧水脱色的佳工艺.方法 以多糖含量和脱色卒为指标,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脱色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脱色佳工艺为:在60℃的条件下,调节pH 9.0,加入双氧水量30%,反应4h.结论 该脱色工艺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合工业化应用.
作者:卢国勇;孟江;廖华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可引起包括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细胞、分子及其调节过程的变化,许多细胞因子及酶都参与了炎症反应.该文主要综述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及酶等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作者:曾靖;黎晓;黄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灵丹油清咽喷雾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配比进行优选;另外进行了抗氧剂、防腐剂及矫味矫臭荆筛选.结果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吐温80和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与灵丹草油比例为9:1时,可制得外观稳定的灵丹草油微乳.结论 按研究确定的工艺参数,所制得的灵丹油清咽喷雾荆澄清透明,性质稳定.
作者:和芳;余启荣;高柏丽;何渭清;李家平;胡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从药用植物杜仲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和抗菌活性筛选.方法 经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菌饼法和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从杜仲植物中分离获得62株内生真菌,有47个菌株至少对1 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40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青霉属(Penicinium)的抗菌活性高且抗菌谱广.结论 杜仲植物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有抗菌活性的菌株.
作者:马养民;田从丽;张弘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脾胃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腻苔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菌总数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脾胃湿热证患者50例为实验组(黄腻苔必备),30例正常舌象健康者为正常组(淡红舌,薄白苔),观察实验组黄腻苔分级,检测正常组和实验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舌苔细菌总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舌上皮Al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舌苔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舌上皮细胞凋亡减少,两者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舌苔细菌总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舌苔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细菌总数增多,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脾胃湿热证黄腻苔同时存在着舌上皮细胞凋亡的明显减少和细菌总数的增多,且黄腻苔越重,舌上皮细胞凋亡减少越明显,细菌总数的增加也越多.两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脾胃湿热证舌苔的严重程度.
作者:阙铁生;卓冬婷;吕军影;黄李平;黄耀全;朱莲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细胞核受体,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一种亚型.众多研究证实PPARγ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癌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炎性反应关系密切;以PPARγ为信号通路的中草药提取物的相关研究成为药物开发新热点;诸多中草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PPARγ激动剂或是拮抗剂,影响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文章意在探讨以PPARγ为靶点的中药有效成分对于糖脂代谢的调节及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王国强;尚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苍术根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苍术的挥发油做了抗菌试验.结果 苍术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胺叶油醇(24%)、二苯基-4-甲醛(18%)、β-胺叶烯、α-胺叶油醇和茅术醇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病原菌有显著地抑制和灭活作用.结论 实验结果为综合开发利用苍术医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郭金鹏;王萍;孙如宝;史云;刘雪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泻肺法、通腑法、通腑泻肺法对实验性大鼠ALI/ARDS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油酸加内毒素方法复制大鼠ALI/ARDS模型,分别采用泻肺方、通腑方、通腑泻肺方灌胃.结果 第3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较模型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和治肠组较模型组IL一6含量降低(P<0.05);第7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IL-6含量降低(P<0.05).对肿瘤坏死因子三者都改善明显,且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IL-1β改善水平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明显优于治肺组;对IL-6改善水平治肺组要优于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结论 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通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和全身的炎症损伤.三组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改善效果,但他们作用靶点不同,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作者:苏景深;刘恩顺;孙增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华东地区铁线莲属药用植物的资源情况.方法 野外考察及植物分类学研究.结果 整理出华东地区铁线莲属药用植物4组18种3变种.结论 为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铁线莲属药用植物打下了基础.
作者:宋龙;张雯;张红梅;周秀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文章以古汉语省略辞格的界定和分类为准,分析造成<黄帝内经>中省略辞格的原因,并运用一些典型例子集中探讨了<黄帝内经>中省略辞格的翻译情况,以求能准确理解其医理并为准确翻译提供一个借鉴.
作者:张斌;王治梅;赵晓丽;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一枝黄花总皂苷和总黄酮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渍疡的影响.方法 给消炎痛前2 h分别腹腔注射一枝黄花总皂苷和一枝黄花总黄酮,6 h后处死动物,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 实验组的溃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枝黄花总皂苷及总黄酮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素鹏;裘名宜;李晓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中国药典>2010年版I部黄连及其炮制品项下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以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为对照品,对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进行了薄层鉴另4条件的研究;以吴茱萸内酯为对照品,对萸黄连进行了薄层鉴别条件的研究.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I部黄连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中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李铁钢;李钰婷;武小赘;王欣;钟国跃;范昕建;翟显友;张艺;罗维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喙尾琵琶甲甲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喙尾琵琶甲甲醇和水提取物对11种临床常见的病原菌的MIC及MBC,初步判定其抑菌效果.结果 甲醇和水提取物在体外对10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强,对痢疾杆菌无明显作用;甲醇提取物抗菌作用强于水提取物.结论 喙尾琵琶甲甲醇和水提取物均对所测试菌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
作者:施贵荣;肖培云;洪小凤;巫秀美;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GSK-3β和PP2A影响,揭示针灸防治AD的机制.方法 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蛋白质磷酸酶2A(PP2A)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B)]的活性.结果 模型组GSK-3β的活性比正常组亦明显升高(P<0.01),而PP2A的活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预电针和预艾灸均可起到调节作用.结论 针灸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了学习记忆相关酶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孙国杰;周华;杜艳军;陈邦国;孔立红;王述菊;曾晓玲;沈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近年来缓控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研究进展,为展开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美国药典>中测定体外释放度的的装置、方法及应用实例.阐述释放介质中离子及离子强度对释放度的影响和中药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研究现状,对缓控释制刺体外释放度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往复筒法、流通池法可评价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质量并预测其体内效应,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结论 往复筒法、流通池法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刘艳;张志鹏;索绪斌;朱盛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栀子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和溶剂量为自变量,以总环烯醚萜苷含量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用量10倍,提取2次,提取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为2.65%,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0.982 9.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栀子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作者:施俊辉;杨军宣;赵成城;杨明;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三黄方制剂化学指纹图谱与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的相关性,为提高三黄方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建立12个厂家三黄方制剂的化学指纹图谱,并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其不同稀释度的抗内毒素活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双变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指纹图谱和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小檗碱、黄芩苷、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化学成分和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相关.结论 可以以黄芩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为指标,对三黄方质量进行控制.
作者:邓翀;张艺;孟宪丽;王张;范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应用于中试或大生产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对预处理每步留样的树脂进行监测.结果 AB-8型大孔树脂预处理方法为:用2%NaOH 30 L(1.5BV)浸泡2 h后,用蒸馏水反复清洗5次(每次间隔1~2 h),每次40 L(2 BV),至用pH试纸检测呈中性.再用95%乙醇20 L浸泡过夜后.用95%乙醇清洗3次(每次间隔1~2 h).每次20 L(1 BV),装柱,后用40 L左右95%乙醇(2 BV)冲洗柱子,至接出的乙醇液与等倍量蒸馏水混合不变混浊.该方法对有机残留物的洗脱效果较好.预处理的树脂经GC检测,苯、甲苯、和苯乙烯均未检出,达到药用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作者:刘兴国;贾继明;郑亚杰;王贵金;蔡艳;宋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旴江医家黄宫绣学术形成及其思想价值.方法 从黄宫绣的学术形成、思想价值两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黄宫绣所著<脉理求真>结合临床实际,简明易懂,实用性强,是研究中医脉诊的重要的参考书;<本草求真>开创了近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归类载录药物的编写形式,与中医药高校<中药学>教材的编写体例,虽有精粗之别,却无本质差异,奠定了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分类的基础并开创编写体例,功不可没.结论 今天进一步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脉理学说,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租国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所述药理,尤多精义,切合实际.不尚空谈,是一部医药学紧密结合、内容精简扼要、临床实用价值较高的本草专著,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作者:邹来勇;陈建章;喻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黄酒对大鼠血脂血糖影响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采用2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及黄酒组[13 mL/(kg·d)],每组10只大鼠,4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黄酒治疗组较正常生理盐水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尿酸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适量黄酒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但是会明显升高血尿酸,证实黄酒在高脂血症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其有效安全剂量仍需要探素.
作者:郜俊清;赵德强;金惠根;刘宗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灵芝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灵丹菌质适的发酵组合及工艺参数.方法 由不同灵芝菌株与丹参药性基质组成不同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以菌丝长势,菌质药效、毒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发酵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灵芝菌株ZL30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时菌丝长势尤佳、菌质活血化瘀药效显著,为优发酵菌株,其组合为适发酵组合,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基质含水量70%、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60 min、发酵终点40 d.结论 以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为原理和方法进行灵丹双向固体发酵及灵丹菌质的研发、利用,切实可行.
作者:郑林用;魏巍;许晓燕;余梦瑶;江南;何斌;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四君子汤及党参对神经细胞的作用,获得差异性蛋白质,全面评价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细胞的综合生物学效应.方法 培养小鼠神经元7 d,随机分为3个组,即四君子汤刺激组、党参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作用20 min,裂解细胞,提取全细胞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ImageMaster-2D Platinum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结果 在小鼠神经元双向电泳图谱上四君子汤组共检出蛋白质斑点410个,党参组共检出蛋白质斑点371个;鉴定了四君子汤组与党参组显著差异蛋白质3种,分别是锌指蛋白148、角蛋白细丝偶联蛋白、神经丝M蛋白,它们均属于磷酸化蛋白质.结论 ①四君子汤作用于小鼠神经元的表达蛋白质组与党参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斑点数目和灰度值的改变.②四君子汤及党参对小鼠神经元的药理作用很有可能是通过相应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系统来发挥的.
作者:严冬梅;李敏军;刘秋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沙苑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沙苑子中得到6个化合物,β-谷甾醇①;十七烷酸1-甘油酯②;豆甾醇③;鼠李柠檬素④;芒柄花素⑤;沙苑子苷⑥.结论 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首次研究了化合物6的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
作者:李洪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研究头花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头花杜鹃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法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50%,其主要成分为Pinene(0.25%),Myrcence(0.69%),2-Butanone,4.phenyl-(0.24%),Caryophyllene(0.75%)等.结论 首次研究了头花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供了依据.
作者:马萍;林鹏程;吴江;卢永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给予高尿酸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尿酸饮食的同时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14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ET和PAI-1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中尿酸含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观察各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大鼠血浆ET,PAI-1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J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同时血浆ET、PAI-1含量降低,其中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ET及PAI-1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李亚芹;邢哲;马焕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BAP).方法 利用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4B凝胶偶联抗体构建亲和层析柱,通过CM-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柱层析,CNBr-activated Seplaarose 4B亲和柱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纯化PBAP.结果 利用多克隆抗体偶联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成功构建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PBAP.结论 利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PBAP,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
作者:黎渊弘;罗艳萍;廖共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肝癌TNM分期及Okuda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就体质类型与肝癌TNM分期及Okuda分期进行Crosstabs相关性分析.结果 Ⅰ期(T1N0M0)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淤血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为主;Ⅱ期(T2N0M0)以平和质为主,偏颇体质阳虚质多,其次是气虚质和阴虚质;ⅢA期(T3N0M0)以气虚质和湿热质为主,余偏颇体质分别是阳虚质、气郁质和淤血质;ⅢB期(T4N0M0)亦以平和质为主,偏颇体质主要是气虚质和阳虚质,其次是淤血质;ⅢC期(TXN1M0)偏颇体质以气虚质居多,其次是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和特禀质;Ⅳ期(TXNXM1)以阳虚质为主,余偏颇体质按由多至少的顺序依次是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和痰湿质.Okuda分期Ⅰ期患者偏颇体质以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其次是淤血质和阴虚质;Ⅱ期以气虚、阳虚和湿热质为主,淤血质和气郁质次之;Ⅲ期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湿热质.结论 体质类型与西医TNM分期及Okuda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TNM Ⅰ、Ⅱ期患者以气虚质和阳虚质居多,ⅢA期以气虚质和湿热质为主,ⅢB期以上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Okuda分期Ⅰ期、Ⅱ期以气虚、阳虚和湿热质为主;Ⅲ期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
作者:胡学军;杨小兵;吴万垠;龙顺钦;邓宏;柴小姝;何文峰;黄鹂;廖桂雅;周宇姝;欧阳育树;蔡姣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中游离氨基酸、草酸铵的含量影响,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衍生剂,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僵蚕不同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各炮制品进行鉴剐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僵蚕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结果 各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谷氧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为高.僵蚕各炮制品的薄层色谱未见明显差异,但僵蚕经过炮制后体内游离氨基酸和草酸铵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约为生品总量的50%~65%,其中麸炒品低,仅为生品总量的48.8%.就草酸铵而言,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约为生品总量的60%~82%,其中糖麸炒僵蚕的含量低,姜炙僵蚕、姜麸炒僵蚕其次,而麸炒僵蚕中草酸铵含量下降的少.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各指标性成分含量都有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尽相同.不同的炮制方法功效各异,各有所长,应在实际运用中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作者:赵清;徐月清;冯天铸;崔桂华;房慧勇;贾彩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指纹图谱研究市售不同厂家健胃消食片的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谱柱:Diamonsil C18(2)(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水(均舍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分析时间:115 min,流速:0.7 mL/min.结果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中共有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以橙皮苷为参照物,共标出18个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12个不同厂家健胃消食片样品被聚为4类.通过相似度计算,12个不同厂家健胃消食片样品的相似度差别明显.结论 可通过分析结果判断不同厂家健胃消食片质量的差异.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有效地为健胃消食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作者:李素;倪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加热对摩梭民族药清刺的影响.方法 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时摩梭民族药清刺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 清刺根、叶、茎、油的热分解分为几个阶段,其分解特征峰明显;清刺油中存在多晶类物质.结论 清刺叶、茎、油的特征峰可作为清刺的辅助鉴别;清刺油的提取分离以及保存使用温度不宜过高;清刺油中存在不同晶型的物质需进一步确认.
作者:杨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5F-Na盐注射液,并考察其对荷要S180型肉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0.5 mol·L-1 NaOH使半边旗提取物5F完全溶解,稀HCI调节pH值为7.4,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稳定pH值并定容,灭菌,分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F-Na盐注射液中5F的含量,其标示量为10 mg·ml-1.将所制备的5F-Na盐注射液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25,50,100 mg·kg-1),以小鼠S180型肉瘤实体瘤和腹水瘤为模型检测其体内抗癌活性.结果 所制备5F-Na盐注射液为微黄色澄清透明液体.5F-Na盐注射液25,50,100 mg·kg-1 3个剂量组对S180型肉瘤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16.53±4.90)%,(48.13%±11.09)%,(63.04±6.76)%,对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2.24±25.66)%,(74.55±23.31)%.(141.86±13.91)%.结论 该研究用的5F-Na盐注射液制备方法简单可靠,对小鼠S180型肉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吴科锋;吕应年;刘义;李立;George.G.Chen;梁念慈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枇杷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采收季节叶片及嫩叶、成熟叶、老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酸水解法处理样品得到黄酮苷元,通过HPLC法测定黄酮苷元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据此计算总黄酮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50:50),流速为1.0 m1.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30℃.结果 枇杷叶中以槲皮素与山萘酚为母核的黄酮含量相差不大,且不同采收季节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黄酮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明显.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枇杷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美红;吕寒;李维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arthel指数及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升高;SOD活性明显增高,LPO及MDA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清除自由基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的药物.
作者:阳昀;刘开祥;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药抗早颗粒剂对雌性性早熟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达那唑300μg诱发性早熟大鼠模型,将出生4 d内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曲普瑞林组、中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药组在15 d龄时开始灌喂抗早颗粒剂.观察大鼠阴道开启和建立性周期时间,比较子宫卵巢脏器指数,观察大鼠血清E2和LH的分泌.结果 和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阴道开启和建立性周期的时间显著延迟(P<0.05).子宫卵巢脏器系数差异延迟(P<0.05),E2、LH降低,且控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比.结论 抗旱颗粒剂对性早熟模型大鼠能延迟大鼠阴道开口平均日龄,降低卵巢脏器系数,控制E2、LH过度升高,延缓性发育,中药抗早颗粒剂可能通过下调大鼠HPG轴,抑制大鼠的外周性腺发育.
作者:叶进;韩新民;李亚群;杨玲玲;吴艳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时麝香及其替代品的药理作用和含测方法进行综述.方法 对近十年有关麝香及其替代品药理作用、药材及制剂含测方法、生物组织中活性成分的含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麝香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人工麝香已作为其替代品在临床使用,麝香酮作为麝香的活性成分和质控指标多采用GC、GC-MS、HPLC等方法进行含测.结论 应积极开展基于麝香功效与物质基础关联的药理作用研究,构建其他活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蓉;杨倩;尹建伟;郑丽娜;朱兰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藏药椭圆叶花锚Halenia.elliptica D.Don品种、资源分布、蕴藏量,分析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提出资源保护方案方法标本查阅与野外踏查相结合分析椭圆叶花锚资源分布与品种情况;生态学方法调查椭圆叶花锚分布生境、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蕴藏情况;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查、医院调查分析椭圆叶花锚使用情况.结果 椭圆叶花锚分布区广,适生生境在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种子萌发率高,可形成优势种群,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蕴藏量可观,目前药用量有限结论椭圆叶花锚资源能够满足目前藏医临床与制药产业的需求,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光照.
作者:古锐;王昌华;刘翔;赵继锋;秦松云;钟国跃;张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应用荧光蛋白,包括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等,建立的报告基因技术和在体成像技术能够实现肿瘤的在体荧光实时成像,是研究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的理想工具之一.将其应用于中药研究,可以监测中药对肿瘤生长、转移、放化疗增效、抑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将有助于遴选有效的抗肿瘤中药并深化其机制研究.
作者:范钦;刘亚伟;王启瑞;孙学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建立能体现临床特点的短暂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对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研究的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和过氧化物诱导小鼠TIA样发作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并比较已有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结果 通过对现有可用于TIA研究的动物模型对比分析,揭示各种模型的适宜范围,并提出对已有模型的改进建议.结论 病症结合的动物模型是能体现TIA临床特点的模型.
作者:乔靖怡;张小磊;王灿;苗明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组分-A3(APS-A3)对对氧磷(PARA)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EVAPVR)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对象,以PARA为损伤药物,以APS-A3为保护药,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R)、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ECMP)及细胞培养液生化指标.结果 APS-A3剂量依赖性(0.1,1,10 mg/ml)地显著减轻了PARA(3.63μmol/L)对血管EDRR的抑制作用,降低了ECMP的增加,保护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阻滞了丙二醛(MDA)浓度的升高以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降低(均P<0.05).结论 APS-A3对PARA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S-A3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尹雅玲;李鹏;卢光洲;梁金英;赵繁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清代广西医家钟远洋<伤寒括要>以证为纲,按证论治,简明扼要,注重实用,对中医临床实践、研究<伤寒论>和考察岭南医药史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彭君梅;林怡;戴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研究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盐酸麻黄碱溶出量,为复方中药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定量测定;HPLC测定麻黄碱含量等化学分析方法,对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薄层色谱结果可见在对照品相应位置上两种饮片均出现相同斑点;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重量,超微饮片分别是传统饮片的1.5,1.25倍;超微饮片中盐酸麻黄碱溶出量是传统饮片的1.77倍.结论 中药饮片经超微粉碎后,药材的性质没有改变,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溶出量增加,效应成分麻黄碱溶出量显著大于传统饮片.
作者:杨碧珍;张祥伟;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六味止痛胶囊中当归、安息香、藏菖蒲、藏党参挥发油的提取以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结果 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入10倍量水,浸泡45 min,提取8 h;包合佳工艺为,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30 min,β-CD与挥发油的比为8:1,β-CD与水之比为1:15,结论该提取工艺挥发油得率高;β-CD包合技术可以使当归、安息香、藏菖蒲、藏党参挥发油固体化,从而减少挥发损失.
作者:龙艳群;雨田;刘超;刘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何首乌饮(HSWY)预防用药对雄性衰老大鼠生殖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何首乌饮预防中剂量(Pz)、低剂量(P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预防组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灌胃何首乌饮,用药60 d.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及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睾丸组织IGF-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睾丸组织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精子的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H、FSH及下丘脑中GnRH含量明显升高,IGF-1、睾酮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何首乌饮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血清LH、FSH及下丘脑中GnRH含量,提高IGF-1、睾酮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IGF-1mRNA、FSHR、LHR、EGF、EGFR的表达以及精子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何首鸟饮预防用药组能逆转上述现象,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何首乌饮通过改善激素的分泌,提高睾丸组织促性腺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从而预防睾丸组织衰老,对雄性衰老大鼠生殖功能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杰;牛嗣云;张艳青;高福禄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不同诱导方法(针刺,紫外,热诱导)诱导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中的抗茵肽的差异性.方法 用不同诱导方法诱导家蝇三龄幼虫,提取血淋巴后,采用梯度乙腈洗脱,应用SDS-PAGE检测抗菌肽的差异性.结果 针刺与未诱导组无明显差异,热诱导组中30%乙腈洗脱组分中在30~71 KD中出现3个差异条带,紫外诱导组50%乙腈洗脱组分在16~20 KD中出现2个差异条带,60%乙腈洗脱组分中在16-20 KD中出现2个差异条带.结论 综合幼虫的成活率及操作的方便性,佳的诱导方法为热诱导.
作者:常楚瑞;吴建伟;国果;付萍;董冰洁;杨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优化黄芩苷精制工艺的条件,提高黄芩苷精品得率.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黄芩苷精制工艺条件,重点考察保温时间、保温温度、pH值3个因素对黄芩苷精品得率的影响.按照药典规定,采用HPLC对实验中的黄芩苷精品进行测定.结果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为45 min,保温温度为80℃,pH为2.0的条件下,从黄芩苷粗品中精品得率达到72.7%.结论 该工艺设计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黄芩苷精品得率大大提高.
作者:潘燕;孟庆刚;高明;张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烯雌酚所致大鼠子宫痛经症模型,以针刺作对照,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艾灸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具有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NO的含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艾灸治疗后,子宫组织ET-1含量降低,而NO含量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艾灸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提示艾灸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子宫组织中ET-1、NO活性有关.
作者:姚合梅;陈盼碧;黄小瑾;何秀丽;王兴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四逆汤传统汤荆、经方颗粒剂及单味配方颗粒剂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3种不同剂型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 甘草酸(每处方)在传统汤剂中的含量为92.92 mg,经方颗粒荆中的含量为66.95mg,单味配方颗粒中的含量为199.43mg.结论 3种剂型中指标性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可为四逆汤剂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秦利芬;杨玉琴;梁光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用Folin-Cioealteu法测定不同产地石榴皮总多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Folin-Ciocaheu法(λ=760 nm),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不同产地的石榴皮总多酚含量.结果 石榴皮总多酚的含量在0.024 5~0.245 0 mg/ml范围内峰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γ=0.9991,n=6),样品平均回收率(n=9)为103.3%,RSD为1.08%,精密度RSD为0.31%(n=6),重复性RSD为0.51%(n=6),供试品溶液稳定性RSD为0.65%(4 d内).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是检测石榴皮总多酚的可靠方法.
作者:陈孝娟;顾政一;徐芳;赵军;严欢;谭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牛弥菜醇A降血糖的药理作用.方法 牛弥菜醇A按100,200,400 mg·kg-1连续灌胃14d后,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正常小鼠的体质量、血糖、糖耐量的影响.结果 牛弥菜醇A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和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P<0.01);较高剂量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05);能增强正常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耐受时间在1h左右;牛弥菜醇A的MTD大于750 nag·kg-1,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药的430.29倍.结论 牛弥菜醇A对高血糖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韦建华;丘琴;甄汉深;陈君;卢汝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合成出经熔点、IR、1HNMR确证的4种单糖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效果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 利用单糖苯丙素苷与DPPH单电子配对使其颜色逐渐消失,褪色程度与其接受的电子呈定量关系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及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圈大小来测定其抑菌活性强弱.结果 表明这4种单糖苯丙素苷类化合物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和抑菌活性.结论 4种单糖苯丙素苷类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和抑菌活性,为苯丙素苷活性的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作者:何良波;孙凤娟;姜丽娜;周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7种云南产枫斗类石斛资源的状况和原植物来源鉴定,为保护石斛资源和解决枫斗品种混淆问题奠定基础.方法 产地调查、查阅文献和资料分析.结果 云南产17种枫斗类石斛分别属于石斛组(15种)和瘦轴组(2种).11种有入药使用的记栽,其中3种收载于<中国药典>.结论 对云南产17种石斛枫斗类资源和原植物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在石斛采收和枫斗加工过程中品种混淆的问题,也为石斛类药材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安华;沈妍;赵兴灿;潘佳;王泽锋;杨耀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清脑醒神贴的佳制备工艺,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载药包合物,以正交实验法考察贴片制备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 制备出一种粘性适中、剥离性好、可重复揭贴的新型中药凝胶骨架控释穴位贴片.结论 其制备工艺科学合理,所建标准可用于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王锐;吕邵娃;王艳宏;李永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产后发热是妇女产褥期常发病症.文章结合中医理论简述彝族传统药物桃树寄生对产后发热的作用机理.
作者:栾静竹;邓长芹;李林森;朴香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猪皮作为药用原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药典方法测定其含水量及总灰分含量,用乙醚索氏回流提取测定脂肪含量,用薄层色谱法对甘氨酸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对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含水量不高于70%,总灰分含量不高于1%,脂肪含量不高于7%,薄层色谱阳性结果明显.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含量测定羟脯氨酸在0.029 68~0.267 1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6%,RSD=0.89%.结论 该定性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可靠,可为猪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冯明建;代龙;高鹏;张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us of cajal,ICC)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llase,nNOS)和Cajal间质细胞c-kit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nNOS和c-kit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靶向调控机制可能与NO和ICC有关.
作者:邹颖;郑学宝;戴世学;迟宏罡;叶秋丽;吴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刺玫果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刺玫果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刺玫果总黄酮,并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佳纯化工艺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50%乙醇解吸,药材与树脂比为2:1.其总黄酮含量可达50%以上.结论 此工艺简便可行,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作者:程东岩;王隶书;范艳君;刘永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桑叶总黄酮(FML)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早期预防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桑叶总黄酮预防性给药,检测每组大鼠体重、血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桑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并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活性.结论 桑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调血脂、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江正菊;单琳琳;胡霞敏;徐诗强;于瑞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山木通根及根茎与茎叶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木通根及根茎、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根及根茎挥发油中鉴定了9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03%;茎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23%.结论 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作者:王祥培;许乔;许士娜;李雨生;吴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补天灵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增加TLC法鉴别蛇床子及RP-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术(2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6:7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鉴别、含量: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0.050 52~2.526 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n=6).结论 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补天灵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虹;樊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人类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实验检测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在0.32μg/ml作用于48 h后,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 000μg/ml;光镜、电镜下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明显浓缩,核聚集成团块,形成凋亡小体,有的边聚于核膜下呈新月形等典型的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形条带.结论 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朱大诚;赵志冬;高永涛;周军;欧阳永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及引种栽培白芍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44批白芍样品(含2批赤芍药材和5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l,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分析时间60 min,平衡时间14min.结果 确定了白芍药材中的14个共有峰,经相似度分析,可将白芍药材分成3类.不同质量等级白芍样品色谱指纹图谱中两个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如下:优质品在(5-10):1左右;一般品在(3.0~3.5):1之间;劣质品在(1.0~3.0):1之间.4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与其他主产地白芍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之上,且其共有峰的LC-MS测定结果与其它白芍药材一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面积比为(5-10):1.结论 引种栽培的白芍药材与主产地白芍药材质量一致,且更加稳定可控,因此可以作为白芍药材的新来源;建立的白芍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可应用于全面控制白芍药材的质量.
作者:代冬梅;陆萍;江海亮;邹建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气齐阴基本方对直肠癌放疗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06-2009-01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放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只采用放疗,治疗组放疗期间服用益气养阴基本方,随证加减,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后30 d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并在放疗前后各测一次IL-2和TNF-α,观察放疗、益气养阴基本方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后气阴两虚证侯积分均有升高,与放疗前比较,P<0.05;放疗后对照组气阴两虚证候积分升高较明显,与治疗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放疗后IL-2和TNF-α都出现降低,而治疗组下降较少(P<0.05).结论 益气养阴基本方可以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放疗期间出现的气阴两虚证候积分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副作用.
作者:赵仁;李卫强;杨治花;朱西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血浆苦参碱的GC-MS联用分析法,测定经皮给药后苦参碱在小鼠肺、肾、皮、脾、肝和心组织中的含量;观察苦参碱微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苦参碱微乳经小鼠背部皮肤给药,用GC-MS分析法测定苦参碱在小鼠各组织中浓度分布;15只家兔随机分为1组、2组和模型对照组,各组麻醉后,兔耳全皮层至软骨膜损伤造瘢痕模型.1组和2组分别预防性给苦参碱微乳,模型对照组给空白微乳;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苦参碱在32~8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3 5),低检出限量1 ng·ml-1,日间和日内RSD均小于2.9%,绝对回收率为70.0%~78.6%.苦参碱微乳经皮给药后,苦参碱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肺、肾、皮、脾、肝和心,肺中的苦参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碱微乳对1、2组家兔耳部创伤有明显的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论 GC-MS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可用以测定组织中苦参碱的含量.苦参碱微乳对家兔耳部创伤有明显的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由于苦参碱在小鼠肺中含量高,可以推测苦参碱微乳,不仅可以预防创伤性瘢痕增生,而且还可以作为临床预防肺纤维化用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吕建华;魏红;张振;郭瑞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考察市售丹参饮片的质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法测定市售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自制丹参饮片统计了丹参酮ⅡA的损失率.结果 约90%的市售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不符合丹参药材的国家标准.结论 由于丹参饮片加工时丹参酮ⅡA的损失率约为44%,丹参饮片不能套用丹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建议将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规定为不得少于0.09%.
作者:马艳;刘艳辉;孙俊英;赵金凤;王立萍;周凤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藏药70味珍珠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MCAO/R大鼠分为3组:藏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做对照.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l区神经细胞凋亡数、Bcl-2、Ba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藏药组及西药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Bax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Bcl-2阳性细胞数及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藏药70味珍珠丸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促凋亡基因Bax水平,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作者:吴穹;刘永年;郭新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异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苷、山萘酚、熊果酸的8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进行活性组分抑制肿瘤机理的初步研究.方法 用DPPH法测定石榴皮中8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MTT法分别测定8种化合物对Hela细胞、胃癌BGC-823、结肠癌SW-48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组分对胃癌BGC-823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影响.结果 石榴皮中的8种化合物,除柚皮苷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依次为没食子酸>鞣花酸>木犀草素>槲皮素>异槲皮素>山萘酚>熊果酸;没食子酸、鞣花酸和熊果酸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胃癌BGC-823、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发现没食子酸对BGC-823细胞阻滞在S期,木犀草素可使BGC-823细胞阻滞在G2/M期.熊果酸阻滞BGC-823细胞在G1/G0和G2/M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熊果酸均可诱导BGL-823细胞凋亡.结论 石榴皮中抗肿瘤活性有效成分是鞣质和萜类,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
作者:陆雪莹;李艳红;阿吉艾克拜尔·尔萨;李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文章综述了药食两用海洋藻类龙须菜的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包括龙须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应用等方面,为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思路.
作者:陆崇玉;邓赟;宋欣;邱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离筛选青龙衣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萃取法对青龙衣有效成分进行初步提取分离,运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 乙醇总提取物和醋酸乙酯萃取层部位对白血病细胞K562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青龙衣醇提物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部位是醋酸乙酯萃取层.
作者:李福荣;王庆国;韩纪举;邢鹂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酢浆草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异荭草素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酢浆草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异荭草素在10.096~80.76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98.7%,RSD为1.70%.结论 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酢浆草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海生;王隶书;范艳君;刘永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通过对近年来翻白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翻白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甾体、多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菌、降血糖等.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痢疾、糖尿病、乳腺炎等.通过介绍翻白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翻白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杨;高贺;谷晓策;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高效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玄参中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方法 采用高效逆流色谱,以醋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1:0.1:2)为溶剂体系,分离玄参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流速3 ml/min,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分离得到麦角甾苷和安格洛苷C化合物纯度达90%以上.结论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电喷雾质谱可快速鉴定化合物结构.
作者:刘质净;李丽;桂语歌;闫静;刘春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宁血饮对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宁血饮干预治疗组23例和单纯激素组17例.宁血饮干预治疗组采用宁血饮和强的松联合治疗,单纯激素组采用强的松治疗.观察患儿皮下紫癜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如)和远期疗效等情况.结果 宁血饮干预治疗组在改善出血症状、提升血小板计数,降低PAIgG的水平、治疗的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激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宁血饮联合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ITP疗效好,远期疗效优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艳梅;熊德上;徐酉华;于洁;戴碧涛;蔡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HPLC-ELSD法建立人参药材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气体压力25psi、增益500、加热器级别66%、漂移管温度75℃.结果 以人参皂苷Rb1为参照物,通过对10批吉林通化产的不同批次的人参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标定了9个共有峰,并利用<中国药典>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计算出其相似度均在0.99以上.结论 该方法可为更好地控制人参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蔡艳;贾继明;刘兴国;郑亚杰;王贵金;郭文胜;宋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硒化壳聚糖(25 mg/L)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 0.1 μmol/L)联合应用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片段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NBT还原法检测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法检测分化抗原CD11b.结果 25 mg/L硒化壳聚糖没有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能力,但与0.1 μmoL/L ATRA联合使用同单独使用0.1 μmol/L ATRA相比,CD11b表达阳性率进一步增加,NBT还原能力进一步增强,两药合用DNA电泳呈现出典型的梯带.结论 小剂量硒化壳聚糖与ATRA联合使用可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及分化.
作者:邓守恒;李林均;蔡晓军;曹凤军;李芳;陈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对川乌有效成分乌头碱的影响.方法 通过150-350 MPa不同压力的水射流处理川乌醇提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鉴别和测定川乌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压力水射流处理川乌后,川乌的薄层图谱中斑点个数、大小及Rf值无明显差别;川乌的液相图谱中峰个数及形状亦无明显差别,但经150~350MPa压力的水射流处理后,乌头碱含量降低,经350MPa压力的水射流处理后,乌头碱的损失率达到8.21%.结论 该研究可为川乌液体制剂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对川乌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勇;张小荣;王盛民;王懿萍;陶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黄精多糖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用100 μmol/L H2O2损伤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黄精多糖大、中、小剂量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MDA与SOD.结果 100μmoL/L 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黄精多糖能显著增加细胞SOD的水平,显著抑制H2O2诱导ECV304 MDA的产生.结论 黄精多糖可减轻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陈广;严士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沙棘汁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 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黄酮的含量.结果 在50℃的条件下用V(醋酸乙酯):V(95%乙醇)=3:7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料液比为1:10(W/V),并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达1.611%,纯度为20.18%.结论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及纯化沙棘汁中的总黄酮.
作者:杨云裳;张应鹏;李春雷;许建国;南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明党参不同器官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组织定位、分布及相对含量变化,为科学评价、合理采收及利用明党参资源植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结合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技术观测明党参中香豆素类成分.激光共聚焦测定波长以珊瑚菜内酯为阳性对照.所记录数据经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体分泌道中,分泌道广泛分布于明党参各个器官,香豆素含量在果实中高.幼嫩期果实高于成熟期果实.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在根的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极显著,显著值分别为:皮层P=0.003(<0.01),分泌道P=0.001(<0.01);在成熟果实分泌道中与其在幼嫩果实分泌道中差异极显著(P=0.001<0.01).结论 明党参根、茎、叶、果实中均含香豆素类成分,分泌道是明党参中香豆素积累的主要场所.
作者:张莹;陈建伟;徐建亚;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微生物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利用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我国传统医学在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制药曲,以及将生物转化技术、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应用于中药开发方面进行了叙述.结果 与结论现代微生物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使其增效扩用,具有巨大的研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高慧娟;郑林用;余梦瑶;许晓燕;江南;王世宽;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LT)和组胺(His),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跟踪研究西南山茶种子、果皮、花抗IgE介导Ⅰ型过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方法 西南山茶花用乙醇提取,提取物用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花用50%丙酮提取,种子和果皮分别用乙醇提取.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AI(OH)3的混合液致敏和诱发,制成Ⅰ型过敏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Menglusitena)组,各样品的高、低剂量组.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lgE、LT和His含量;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大鼠全血和BALF中EOS数量;通过病理学检查,检测肺组织炎症面积.结果 得到花的95%乙醇提取物(1),花的50%丙酮提取物(2),花的醇提物水层(3),化学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山萘酚(4)含量较高,种子的醇提物(5),果皮醇提物(6).1,2,3,5,6号均可降低血清IgE、LT和His含量,强弱顺序5、6、1>2、3>4;1、2、5可明显减少全血及BALF中EOS数量,强弱顺序为11,2,5>3,6>4;1,3,5,6均可减少肺组织炎症面积,强弱顺序5>6>1>3.结论 1,2,3,5,6号灌胃给药对大鼠过敏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综合各项指标,活性强弱顺序为5、6、1>2、3>4.
作者:王永奇;侯蕾;史丽颖;师海波;苗艳波;唐玲;冯保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混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茶多酚时体内的多种肿瘤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新的方向.该文综述茶多酚对结直肠癌作用机理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者:王水明;金黑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川参通注射剂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A组)和静脉滴注对照组(B组),A组穴位注射川参通注射液(4ml,qd×5 d),B组静脉滴注用加替沙星(400 mg,qd×5 d).结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96.7%(A组)和55.0%(B组).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个疗程5 d常规剂量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A组优于B组.
作者: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艾叶油对小鼠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昆明种孕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设置阴性对照组(花生油)、艾叶油实验组(高剂量组2 ml/kg、中剂量组1 ml/kg、低剂量组0.5 ml/kg)、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2.5 mg/kg).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自孕12 d开始灌胃,1次/d,连续5d;阳性对照组于孕1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5 mg/kg)1次.各组孕鼠均于孕第16天处死后取出1/2数量胎鼠行阿利新蓝和茜素红骨骼双染,对前肢芽进行Neubert评分,观察胎鼠主要骨骼骨化点的发育.结果 在胎鼠肢芽和骨骼发育时,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艾叶油对胎鼠肢芽和骨骼发育无毒性影响.
作者:兰美兵;李啸红;江惠彩;张宏;余永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茯苓药材的野生资源、生态环境、培育菌种、栽培技术、产量分布、销售价格等进行系统调查,为茯苓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访问座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广西、云南、浙江、安徽等8省12个地区的茯苓药材进行资源调查,整理其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培育菌种、产量分布和销售价格等调研资料.结果 茯苓药材野生资源极少,濒临灭绝;各地种植茯苓因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繁殖菌种等因素影响,其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差异较大.结论 为了保证茯苓药材的质量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亟待保护茯苓野生资源和规范茯苓药材种植.
作者:於小波;昝俊峰;王金波;王克勤;刘焱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青春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组织NO产生及其在近期及远期睾丸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6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生脉注射液近期组(实验1组),生脉注射液远期组(实验2组),空白对照近期组(对照1组)和空白对照远期组(对照2组),每组8只.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24h和9周取睾丸,测定睾丸组织内T-AOC和NOS活性.结果 与对照1组相比,实验1组NOS、T-AOC均上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2组比较,实验2组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T-AOC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能提高T-AOC活性,减轻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连续用药效果明显.
作者:倪春超;周益福;郑婷婷;徐乃晶;王宇;余晶晶;高贵山;张金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巴戟天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60 只雌性ICR小鼠进行腹腔假手术或切除双侧卵巢,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尼尔雌醇对照组(0.5 mg/kg)和巴戟天低剂量组(2.5 g/d)、巴戟天中剂量组(5 g/d)和巴戟天高剂量组(10 g/d).术后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子宫质量、体内雌激素水平及子宫组织病理学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巴戟天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小鼠子宫重量及血清雌二醇含量(P<0.05),减轻子宫萎缩程度.结论 巴戟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王寅;张巧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天麻素治疗组,每组25只.用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的活性,检测动物术后BBB运动评分.结果 天麻素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的尼氏体的含量较多,差异具有显著性;天麻素治疗组的BBB运动评分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结论 天麻素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区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作者:徐纪伟;陈旭东;刘喜民;康红玉;孙丹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痨虫侵蚀肺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可出现于肺结核的各种类型,各症可以间作,或相继发生,或同时兼见.
作者:狄燕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毛发元素变化与雄激素源性脱发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为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研究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辨证分型与毛发的超微结构关系,为本病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观察元素含量,并对脱发惠者进行中西医分型分析比较及用电镜扫描毛发标本进行分析观察,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在发根中前、中、后、左、右5个部位的相互比较及发干中前、中、后、左、右5个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但毛发发根元素含量存在不同排序.五组发根和发干元素比较中,Na,Mg,K,ca,Al,s,P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0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与18例正常人的毛发在前发根、前发干、中发根、中发干的比较,其中O,Na,Mg,K,ca,S,CI,zn,P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②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辩证分型中,湿热内蕴、血虚风燥、肝肾不足在中发根K元素含量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雄激素源性脱发与毛发元素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②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辨证分型与毛发微量元素有一定关联.对指导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有帮助.
作者:蒋燕;莫祥银;王克宇;赵丽欣;沙燕;代昌波;魏跃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从19种南药提取物中筛选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活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e effect,CPE)测定不同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SV-1活性.结果 从19种南药提取物中找到了5种含有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成分.结论 对这5种提取物及其相关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有希望开发出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新药.
作者:李深;赖志才;瞿畅;张美英;张颖君;杨崇仁;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叶胡颓子根和茎的抗菌作用,为大叶胡颓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乙醇分别对大叶胡颓子根、茎进行提取,通过纸片法和平板法,测定其醇提物对4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和革兰氏阳性代表菌(枯草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大叶颓子根、茎对5种供试菌皆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低抑菌浓度(MIC)均较低.结论 大叶胡颓子根和茎中存在有效抗菌成分,有望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新药材.
作者:刘建萍;由宝昌;张晓晖;姜宁;张雨辰;赵智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且完善的测定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甘草苷为对照品,在400nm处测定样品中黄酮含量,通过换算因子的校正,得到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重复性强,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1.55%),测定结果在60 min内稳定;甘草总黄酮的换算因子为(1.98±0.03),测得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为2.3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完善,可准确测定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
作者:文甜甜;高文远;张黎明;王娟;吕连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雪莲巴布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扩散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透皮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浓度,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以相关系数(r)为评价标准,进行3个指标拟合精度的综合比较,Higuchi方程拟合精度高.结论 雪莲巴布剂体外透皮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
作者:段红;翟科峰;邢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满药赤雹果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收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粒径(A)、浸泡时间(B)、加水量(C)、提取时间(D)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径10目,浸泡时间4h,加水量12倍,蒸馏时间7 h.结论 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单、易行.
作者:张兴;佟继铭;张夏薇;张菁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白花菜子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白花菜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试管反应法,对白花菜子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白花菜子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白花菜子中可能舍有糖、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皂苷、黄酮类、生物碱、油脂、挥发油、蒽醌、酚类、甾体、三萜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结论 初步确定白花菜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白花菜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耿红梅;王燕;高焕君;魏静;王融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一枝蒿有效部位(AR)时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鸡红细胞诱导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模型,观察 AR 对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影响;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AR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结果 AR可明显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对鸡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 AR对非特异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孟繁龙;李治建;斯拉甫·艾白;阿布都吉力力;范晓红;周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介绍了目前中药研究方面采用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
作者:吕佳萍;孙向荣;周介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03期)、MEDLINE(1991~2009.08)、EMbase(1991~2009.08)、CBMdisc(1991~2009.08)、CNK1(1994~2009.08).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初检出185篇文献,经筛选终纳入19篇关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心绞痛症状疗效为效应尺度:x2=8.93,df=18,P=0.93.合并OR=3.96,95%CI(3.00,5.24),z=9.66(P<0.000O1;以心电图疗效为效应尺度:x2=13.05,df=18,P=0.79.合并0R=2.87,95%CI(2.30,3.59).Z=9.24(P<0.000 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徐国良;林淑梅;徐卉;秦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天南星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比较两种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将接种S180细胞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天南星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器官的影响,并对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测.结果 天南星醇提物及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50%,40.40%,25.50%,35.70%,40.60%,24.3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低剂量组亦有差异,病理检测显示天南星组肿瘤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坏死.结论 天南星提取物体内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杨国平;吕小满;甘平;彭芳;白丽;钱金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惠者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恢复情况.方法 治疗组30例患者服用安络化纤丸,剂量为9g/次,口服,2次/d;对照组27例,口服一般保肝药如当飞利肝宁、肌苷片等.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安络化纤丸有效改善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肝功能,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治疗后血清肝功能TBIL、DBIL、ALT和AST异常者均恢复正常;血清肝纤维化PⅢP、HA、LN、Ⅳ-C治疗后均值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乏力、上腹饱胀、腹痛腹泻、消瘦目黄明显改善,腹水在治疗组有27例(88.79%)消失,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络化纤丸除了有改善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恢复肝功能外,还有明显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振;张国华;肖光丽;邹先雄;谢鹏举;赵兵;江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HPLC-ELSD法测定活血散结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shim-pack C18-ODS(1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温度为40℃,载气流量为4.06 L·min-1.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是1.006~10.06μg,R:0.999 3,n=6;样品加样回收率为97.29%,RSD为1.37%(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作者:李毅;王颖;张廷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倒地铃全草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倒地铃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对倒地铃全草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荆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倒地铃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倒地铃全草可能含有氨基酸、糖、苷类、有机酸、黄酮类、香豆素、内酯类、三萜类、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 初步确定倒地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倒地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韦建华;蔡少芳;陈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大鼠体内小青龙汤对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小青龙汤给药组(灌胃给药1 g·5 ml-1·kg-1·d-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 ml·kg-1·d-1),每组6只,连续给药7 d,于第8天灌胃给药小青龙汤(或生理盐水)后1 h静脉注射氨茶碱(15 mg/kg),并进行采血.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茶碱浓度,并计算茶碱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小青龙汤给药组的茶碱清除率CL显著变小(P<0.05),消除半衰期t1/2和体内滞留时间MRT0→∞,显著延长(P<0.05),而表观分布容积Vz和血药浓度-时间下面积AuC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和小青龙汤组的茶碱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30±0.89,7.22±1.47)h;CL(0.054±0.008,0.044±0.007)L·h-1;Vz(0.408±0.047,0.452±0.037)L;AUC0→∞(239.99±30.24,287.17±50.11)μg·h-1·ml-1;MRT0→∞(7.16±1.13,9.80±2.14)h.结论 在大鼠体内小青龙汤可能抑制茶碱的代谢过程.
作者:李科宇;杨长青;柴桢楠;王曼莉;任习华;罗嵌;金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现察益气养血法重用石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 对住院剖宫产术后发热的患者,常规治疗3 d后仍然发热不退者,应用中药汤荆治疗.结果 退热快,1~2 d退热,结论益气养血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疗效好.对产妇及哺乳的婴儿无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毅;梁怡虹;林强;杨少华;贾珍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合欢皮不同提取组分抗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大孔树脂梯度洗脱,获取所用实验组分,SRB染色法在HMEC细胞和3B11细胞上进行活性筛选和半数抑制率(IC50)的测定,比较不同提取组分抗肿瘤新生血管作用的强弱.结果 不同工艺路线所得组分的得率为:水提醇沉法所得醇溶部分冻干粉经正丁醇萃取后正丁醇相(组分1)1.35%;大孔树脂吸附水洗脱组分(组分2)1.49%,30%乙醇洗脱组分(组分3)1.24%,50%洗脱组分(组分4)0.81%,70%洗脱组分(组分5)0.32%.各组分的皂苷反应均为阳性.活性评价结果:只有组分1、组分4和组分5有活性,在HMEC细胞和3811细胞的IC50分别为:7.20,2.92,4.59μg/ml和13.29,18.89,7.74μg/ml.结论 不同工艺路线所得的活性组分,通过得率,活性,工艺路线简易程度比较,正丁醇萃取物是理想的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有效组分.
作者:刘玲艳;杜芳芳;冯磊;邱丽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桔梗皂苷D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桔梗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测定梗皂苷D.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响应面实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Box-Beh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以桔梗皂苷D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 桔梗皂苷D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7、提取温度96.2℃、提取时间66.3 min.结论 在佳工艺条件下,桔梗皂苷D的实际提取率为0.330 5%.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提取率;该工艺条件可为桔梗皂苷D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杨修仕;董川;任贵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总黄酮的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收率,比吸附量,比解析率和抗氧化特性等为指标,从5种大孔树脂和1种聚酰胺树脂中筛选适宜纯化的树脂,并考察其工艺条件.结果 马齿苋的提取工艺为每次加20倍的70%乙醇溶液,提取2次,提取60 min/次.HPD-6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总黄酮为佳,其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1.5 mg/ml,流速1.5 ml/min,先用9 BV的纯水洗脱杂质,再用70%的乙醇洗脱;得率可达78.234%.结论 HPD-600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总黄酮效果较好,工艺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周毅;曾少娴;王成蹊;李悦山;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1~2008-12收治于我院的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4.8%,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晓燕;甘才斌;张晓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黄竭蛇倍散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黄竭蛇倍散和复方莪术油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平均积分,临床疗效.结果 黄竭蛇倍散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竭蛇倍散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有效中药制剂,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红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对陈皮的功效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反映了历代的变化与发展情况,并对影响陈皮功效存放时间进行了考证.
作者:汲守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轻度认知损害(MCI)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心、脾、肝为主,标实主要有痰浊和瘀血.肾精亏虚是常见的证型.中医证候辨证积分与认知损害呈负相关,这为中医辨治MCI提供了客观依据.肾精亏虚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好,可能是MCI发生的危险因素;痰浊阻窍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比较特异,是MCI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但认知损害与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是非特异性的,认知损害是否有助于中医辨证,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从解毒祛瘀立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明气滞血瘀,毒邪内生是贯穿于本病的主线,从解毒祛瘀论治本病有其客观依据,提出解毒祛瘀为其基本治法.
作者:李蔓;李小江;贾英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输液是临床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通过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用药迅速见效快等特点.但在输液过程中多因药品、输液器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输液反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探明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诸多因素,供临床参考,以更好地采取防范措施.
作者:李惠;黄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也是常见、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丁东坤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