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6年7期文献
  • 细分理论在高校附属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介绍细分理论的主要内容、运用细分理论分析高校附属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指出基于细分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的高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与引导,以文化为切入点,促进与学生患者的沟通,以及强调身体护理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作者:周桃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理流程管理尝试

    根据护理的活动、顺序和职责,设计、实施护理流程,并不断改进流程,使护理管理流程化,工作程序化,从而改变了工作随意性及盲目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张泓;李善玲;赵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理服务补救的实践与思考

    针对护理服务失误如何进行有效的服务补救,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采取建立服务补救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服务失误;重视和及时解决服务差错,使服务补救行之有效;培养护理人员现场服务补救的能力;总结服务补救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服务差错防范措施等.结果保证了不满意患者在出院前的满意度达标.提示及时、有效的服务补救不仅可以挽回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以为医院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服务补救整个过程的追踪,管理者可发现服务系统中一系列隐蔽的问题,及时给予修正和完善,同时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

    作者:朱小平;邹碧容;刘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标志性输液挂卡的制作与应用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通常将计算机打印(或手抄)的静脉输液卡装在静脉输液卡袋内,悬挂于静脉输液架上,以便在输液过程中签写每组药液的执行时间及执行者姓名,并可及时了解患者输液进行情况.一旦患者对输液内容提出质疑或发生纠纷,此卡可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输液卡袋使用较为麻烦,鉴此,笔者制作了一种标志性输液挂卡,用以代替输液卡袋,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李晶;于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眩晕疗效观察

    临床上急性眩晕患者较为常见,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够理想.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XFL)治疗急性发作性眩晕患者30例,并与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鼻饲牛奶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鼻饲法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操作,常采用鼻饲法供给牛奶,这无疑使每天的护理工作量大大增加.鉴此,笔者自制鼻饲牛奶装置,于2004~2005年应用于临床1 000余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在华;李秀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液体给氧法介绍

    给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一般为鼻导管式、面罩式、鼻塞式,或高频喷射(HFJV)式,均为经过呼吸道提高血液内含氧量及其饱和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我院自1995年8月至2005年11月使用液体给氧治疗呼吸道疾病患者500余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王雪燕;廖勇;廖春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手型输液固定夹板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常常遇到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及小儿患者,手部输液时因难以固定手及前臂,陪伴必须时刻在旁守护.如输液时稍有不慎即可导致针头滑出或液体漏出血管外.鉴此,2004年1月笔者自行设计了手型输液固定夹板,用于患者静脉穿刺成功后对手部的固定、制动,经临床应用2年共2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萍;张素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效果比较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无痛的灌肠方法.方法选择20例无其他并发症的结肠炎患者,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传统法(常规灌肠法)和改良法(改进后方法)灌肠.结果改良法肛管插入不适、注入药液时不适、灌肠后腹部不适、灌肠后明显便意感、药液保留时间>4 h、灌肠后脉搏加快>10次/min、灌肠后收缩压增加>10 mmHg等评价指标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灌肠法的改进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长香;李淑杏;李建民;田喜凤;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输液法探讨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礼仪在输液中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对临床146例老年患者在输液操作及拔针操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输液法,在不同时间评价患者输液法知晓情况及其满意度.结果患者在不同时间均能对健康教育输液法知晓,其中输液第5天知晓率高;60.96%患者非常满意,34.25%患者满意.结论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在输液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健康教育输液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自理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护士的自身形象.

    作者:陕海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港穿刺座冲洗量的体外实验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穿刺座冲洗量.方法在静脉输液港输完250 ml脂肪乳后,用10 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溶液进行脉冲式冲管, 观察冲洗液量及输液港内脂肪乳的残留量.结果冲洗到5 ml后输液港的穿刺座和导管清亮.结论用静脉输液港输注脂肪乳后或者输入2种不相容药物中间必须用0.9%氯化钠溶液10 ml进行脉冲式冲管,以冲净输液港内的残留物,保证永久性导管的通畅.

    作者:乔爱珍;马威;朱秋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健康教育的效果受许多因素制约,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主要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及其它因素.只有采取提高认识、促进护士观念转变,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掌握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健全质控及反馈等对策,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作者:林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

    对32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以BIPAP呼吸机面(鼻)罩辅助通气.结果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29例临床症状改善,生命体征稳定,PaCO2、SaO2升至正常.提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选择合适面罩,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做好脱机准备及并发症护理是保障呼吸机有效治疗的措施之一.

    作者:周舸;陶敏;沈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例永久起搏器电极微脱位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护与抢救

    对1例永久起搏嚣(VVI)电极微脱位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行持续心电监护,紧急复律,心前区捶击及持续应用可达龙、利多卡因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后重新置入VVI.结果患者治愈出院.提出护士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判断及熟练的心肺复苏技术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慧敏;陈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目的提高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护士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感染途径及临床治疗、护理情况.结果 26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死亡5例,经有效的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9例,放弃治疗5例,7例转回当地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治疗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依从性;做好普及性预防,有利于护士自我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

    作者:陈登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1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施行个体化护理.结果 9例患者3 d后症状减轻,6例7 d后缓解,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随访6个月,5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但对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影响;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科学的护理可改善住院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莲芳;李秀辉;杜少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

    实施介入治疗的42例PMVSD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1例第三度房室阻滞.经积极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加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出血、栓塞、心律失常、发热、机械性溶血、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均痊愈.提示充分的术前护理,积极的术后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中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全程护理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早、中期AD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住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住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即在科学组织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实施心理护理以及记忆、智能、逻辑思维、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并进行安全护理指导.结果两组干预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徐永能;卢少萍;张月华;黄巧;何池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CRRT加复合抗惊厥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度毒鼠强中毒抢救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地西泮和德巴金联合止痉、洗胃、保持呼吸道通畅、多参数生命体症监护等治疗、护理重度毒鼠强中毒.结果所有患者经联合抗惊厥治疗1 h后,抽搐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24 h后病情明显好转,7例重度中毒患者成功获救,无1例死亡.结论 CRRT加复合抗惊厥治疗毒鼠强中毒方法可靠,也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莉;严莹;杨海燕;刘汉;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将232例AS患者按入院顺序单日分为观察组(118例),双日分为对照组(114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同时采用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注射点为股骨头高点上1.0~2.0 cm处),每周注射1次,连续6周.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除扩胸度外,疼痛评分、Schober试验、枕壁试验、15米步行时间、晨僵时间、髋关节活动度等6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可有效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胡兰萍;黄安斌;徐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电吹风用于尿失禁患者的皮肤护理

    尿失禁患者常因尿液浸渍皮肤致会阴部皮肤红肿、皮肤湿疹、外阴糜烂等,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还给临床护理带来负担.2003~2005年笔者在传统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电吹风预防和治疗因尿失禁引起的皮肤损害,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风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次性无菌保护套用于肠外减压

    临床上肠穿孔、肠梗阻、肠套叠、肠坏死做肠切除时常需做肠内减压或肠外减压.以往常用无菌敷料垫于床旁,上端垫于肠管开口下,下端接污物桶,然后行肠外减压,此法易污染、臭味重.

    作者:杨晓兰;朱静;罗文姣;刘智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EDTA-K3抗凝剂血常规管采血发生血小板凝集现象

    2005年6月我院收治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含有EDKA-K3的真空采血管抽血检验血常规,连续两次采血结果均显示血小板减少,查体时出现原因不明血小板减少.经骨髓穿刺结果确诊为非真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为抗凝剂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PT+A采血管采血却显示血小板正常,二次采血检验结果证明,含EDTA-K3抗凝剂的血常规管有血小板凝集现象,该患者血小板减少并非护士采血操作不当所致检验值不准确.以后每次采血均改为含0.109M枸橼酸钠的PT+A真空采血管后,此患者未再出现由于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魏悦;高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音乐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存在抑郁情绪的74例MHD终末期尿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次血透期间予音乐疗法,采用Zung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血透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血透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MHD患者抑郁情绪,减少血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钟海英;冯佩兰;宋晓宇;车小波;莫世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放松训练辅助治疗焦虑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辅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将132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辅以简单的娱乐活动,观察组增加放松训练,2周(1个疗程)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放松训练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大梅;魏秋菊;刘红霞;闫玉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音乐放松疗法对恶性肿瘤射频热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对恶性肿瘤射频热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117例恶性肿瘤射频热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热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音乐放松疗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STAI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且治疗后两组STAI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音乐放松疗法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射频热疗时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态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安敏;贾涛;刘晓敏;韩兴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对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症(AD)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社区老年人进行AD疾病筛查,对确诊AD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回访,了解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AD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AD患者(家属)对疾病认知、生活规律、娱乐活动、记忆锻炼、饮食调护、晚期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认识;健康教育对AD的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减少残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玉娥;周莉;陈招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卡在干部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卡在干部病房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21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加用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卡对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卡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工作满意度.

    作者:董军华;屈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肿瘤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143例286例次中,皮肤检出38例次,检出率26.6%;针尖检出20例次,检出率14.0%;留置时间≤4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11.1%,5~7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4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 d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8.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肿瘤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置管护理,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工作;留置时间好控制在4 d左右.

    作者:蚁静君;应文娟;王仕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改良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中局部枸橼酸抗凝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CA)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改良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9例(68例次)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CVV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次)和对照组(3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局部枸橼酸抗凝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治疗时间、实际超滤量、各种生化指标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器凝血、静脉壶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以及治疗时间和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钙、钠、碳酸氢根浓度及体外活化凝血时间(A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68例次治疗过程中无1例次发生体外循环凝血,19例患者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CVVH治疗安全有效,护理中需注意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鄢建军;杨瑞;杜翔;张仲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行为矫正和运动疗法等.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并进行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的测评;分别计算两组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与糖尿病有关的再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前后SAS、SDS、FBG、HbA1c、BMI、GW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除BMI外,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FBG、HbA1c、GW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BMI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1);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与糖尿病有关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保持血糖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成本和再住院率.

    作者:黄志英;陶建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社会支持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6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并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评分均低于正常人群(P<0.05,P<0.01);除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外,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社会支持可从心理层面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敏玲;孙玲;何永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信念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信念及其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30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健康信念和治疗依从性等.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为35.32±6.95;9.00%患者选择从不就诊,12.67%患者从不服药,40.00%患者未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依从性与健康信念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中,显示患者的健康信念与治疗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慢性乙肝患者越能认识到治疗行为的益处及必要性,维护身体健康的动机越强,其治疗依从性越高;而认为治疗慢性乙肝有害、没有必要治疗者其依从性较差.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信念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减少或延缓慢性乙肝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控制疾病的传播,护士应关注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系统化.

    作者:冯辉;何国平;戴碧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轮班所致睡眠剥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轮班所致睡眠剥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轮班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所医院54名轮班护士为轮班组,52名白班护士为白班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疲劳量表(FS)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轮班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及其他(睡眠及饮食)因子分显著高于白班组(P<0.05,P<0.01);轮班组心理健康问题排名前4位的是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容易烦恼和激动,忘性大和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轮班组个体疲劳总体水平及其躯体疲劳与脑力疲劳维度均显著高于白班组(均P<0.01).结论轮班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轮班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王佩丹;林以环;张华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社区急危重患者的程序化转运

    为及时、迅速转运患者,提高社区急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和减少转运患者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参考.对53例急危重患者采用程序化转运,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评估、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法等.结果转运过程中无1例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提示采用程序化转运方法可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有效地保证转运安全,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钟爱珍;李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论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趋势

    为探讨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和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临床工作模式,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引进临床路径,将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进行优势互补、整合实施;组成临床路径整体护理研究小组;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及实施;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价.提出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整合实施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深化整体护理改革.现阶段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将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整合实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

    作者:羊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预防血管内导管感染探讨

    血管内置入导管是当今医学的重要干预方法,但导管感染并发症仍居高不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过程)能正确指导护理实践,有效预防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瑞春;李幼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针刺联合激光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穴位针刺联合激光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寻求一种方便、安全、有效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方法将31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60).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针刺联合激光治疗,包括取穴、针刺、激光治疗3个步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治愈率62.0%,6个月复发率7.2%;对照组分别为65.0%、33.8%、3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穴位针刺联合激光治疗面肌痉挛方法简便、创伤小、复发率低,患者易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振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黄连雾化吸入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黏膜放射反应

    目的评价双黄连雾化吸入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防治急性黏膜放射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黄连300 mg、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放射剂量(DT)为30 Gy时,两组黏膜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T为50、70 Gy时,观察组急性黏膜放射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放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雾化吸入可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急性黏膜放射反应发生率,缩短放疗疗程.

    作者:郭嬿;魏君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内容包括一般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作用.

    作者:王珊玉;林友平;万长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湿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煎剂湿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56例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方法治疗压疮,观察组采用常规处理后加中药煎剂湿敷治疗压疮,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不同时期压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中药煎剂湿敷治疗压疮效果安全、确实.

    作者:姚宪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不同时间中药内服治疗溃疡性胃脘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中药内服治疗溃疡性胃脘痛的效果.方法将312例需中药内服治疗的溃疡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7例)和观察组(155例),分别予中药餐后服药(对照组)和餐前服用(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于饭前服用中药对溃疡性胃脘痛止痛效果更好.

    作者:蒋笑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九华膏治疗Ⅱ、Ⅲ期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九华膏治疗Ⅱ、Ⅲ期压疮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九华膏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九华膏治疗Ⅱ、Ⅲ期压疮效果可靠、安全,操作简便.

    作者:温杏良;吴晓霞;郑倩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牵引加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牵引加中药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2例)和观察组(20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颈牵引治疗基础上加双柏散外敷,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引加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陈海兰;龚博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国古代护理道德刍议

    从仁爱救人、廉洁敬业,精勤不倦、谨慎认真,贵贱贫富、普同一等,举止端庄、心正无邪等四方面论述我国在几千年护理实践中形成和产生的优良护理道德,此乃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思想.我们应全面搜集、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不断继承和完善.

    作者:刘仲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热水加荆芥末泡足发汗解表降温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水加荆芥末泡足发汗解表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22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予输液、抗感染、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加服解表中药或中成药,注射解热镇痛剂或激素类药物;观察组加用热水加荆芥末泡足发汗解表降温;两组均在72 h内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水加荆芥末泡足发汗解表降温容易掌握发汗程度,且疗效快、无不良反应.

    作者:曾桂珍;叶红萍;包年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致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致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8例Ⅱ~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创面处理后观察组敷以双黄连粉,对照组敷以庆大霉素与胰岛素浸泡的无菌纱布.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所致压疮,可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刘中丽;胡志玲;陶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

    寻求客观的老年跌倒测评工具,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范老年跌倒事件的发生.对国内外有关老年跌倒的测定方法及评定量表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促进相关工作者交流,进一步探讨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及评定方法,并为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使有潜在跌倒危险的老年人能客观预测其跌倒风险.

    作者:郝燕萍;刘雪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建立社区老年公寓护理模式探讨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给整个社会的老年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总结现有老年人护理模式,提出一种新型的社区老年公寓模式.此模式综合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优点,既方便,又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还解决了医疗服务配备不全的问题.

    作者:陈洪海;陈忠;黄丞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