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为改进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100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总均分9.15±2.28,正确率为41.59%;不同病区、有无接受疼痛知识培训护士的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92.00%骨科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疼痛知识培训,培训周期以1个月(22.00%)和3个月(43.00%)为主,75.00%护士希望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训.结论 骨科护士疼痛知识缺乏,对疼痛培训需求高.建议加强疼痛知识规范化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作者:董秀丽;郭超;沈杰;叶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在骨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 构建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包括设立总责护士岗位,医护联合查房,医护人员固定和专科化,营造“患儿第一”的病区文化,建立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机制,科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性管理,提升医护人员能力等.结果 实施1年后,患儿平均住院日较实施前缩短1.7d,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出院人数和手术人数均增加1倍,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5.6%.结论 在不增加医护人员人力的情况下,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卞静霞;凤珏;楼建华;徐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灾难救援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方法 对140名择优选拔护士进行灾难救援理论和技能专项培训,按灾难救援特点分为7组,进行分层训练、演习训练、依托120指挥机构训练等.结果 训练后考核成绩合格率91.4%、优秀率75.8%.训练后演习平均需要时间1.5h,明显短于训练前的5.5h;各小组人员集结到位所需的时间比训练前缩短3倍.结论 组建机动卫勤分队灾难救援护理团队,并对其进行长期培训演练,能够促进并提高救援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作者:卓龙彩;黄榕;孔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ICU终末期患者签署放弃治疗及医疗处置的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照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例综合ICU住院患者资料,并结合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CU终末期患者签署放弃治疗比例为67.82%,其中,完全放弃占35.77%,主要签署人为成年子女和配偶,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家属要求、治疗无效等.结论 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自身学习和宣传教育,正确对待已经进入终末期疾病的救治,减少或避免无效或无益的抢救,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提高患者临终质量.
作者:顾琼;刘梦婕;赵继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护士组织支持感、知识共享、创新行为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运用组织支持感问卷、知识共享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对420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组织支持感、知识共享和创新行为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组织支持感、知识共享和创新行为显著相关;组织支持感是创新行为产生的主要根源;知识共享在组织支持感和创新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组织支持感、知识共享水平,以提高其创新行为,达到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目的.
作者:王维宁;丁芬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我国二、三级医院护士工作疲溃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工作疲溃量表测量我国179所二、三级医院9698名护士的工作疲溃感.结果 中国医院护士的工作疲溃现状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缺失处于高等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病区,有无执照,工作是否超时以及在不同等级、地点、地区医院工作的护士工作疲溃感程度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 高年资、工作超时的护士以及在ICU、直辖市、三级医院、东部地区工作的护士工作疲溃感水平较高,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引起我国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相关因素,降低护士的工作疲溃感,以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肖保娟;刘可;尤黎明;张利峰;马莉;王磊;朱秀;刘丹;李小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脑外科手术,尤其是深部显微手术,由于位置深、视野小,常常需要反复调整显微镜角度来完成手术.以往布置手术环境时,将落地式托盘摆放在手术床的头部位置,由于受手术床底座的限制,托盘难以安置到理想的部位,严重影响术者对显微镜的操作.落地式托盘的底座也影响术者下肢的活动.鉴此,2011年2月我科自行设计了能与手术床固定的插销式可伸缩托盘,给手术配合工作带来了便捷,介绍如下.
作者:谢美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笑气是无色有甜味气体,吸人人体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迅速抑制,起到镇静、镇痛作用,恢复迅速,适用于口腔科门诊各项治疗[1].牙科恐惧症是指口腔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害怕疼痛而产生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烦躁、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症状.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部分患者干扰医生的操作甚至拒绝治疗[2].我科将笑气吸入镇静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者的口腔治疗,配合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杜新友;邓丹;高焕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腰腹带是外科术后患者常用的保护性护理用具,但较少针对泌尿外科专用.我科根据患者的手术特点,自制一种泌尿外科特制腰腹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制作与应用1.1 制作用双层的白棉布裁成一个边长为0.15m的正方形布块,即为腰片.腹片由2块长0.3m、宽0.15m的长方形布块组成.腰片与腹片之间分别用2条长0.15m的宽松紧带连接,下面2条宽松紧带与腰片用0.05 m尼龙子母扣连接.腹片顶端均缝合两排尼龙子母扣,下缘近宽松紧带处各缝制2条长约0.2 m的布绳.
作者:李宝枝;付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脂肪乳剂为临床中常用的全胃肠外静脉营养药,由大豆油或精馏豆油加入一定量孵磷脂乳化而成,是一种无菌、无热原的含25 g/L-1甘油的制剂,常作为恶性肿瘤晚期等患者的能量补充剂.脂肪乳粒易聚合形成大的颗粒,被人体识别为外源性异物,引起免疫系统反应而导致发热.有报道,脂肪乳所致不良反应中,发热等全身反应高达65.63%[1].临床采用营养液专用输液器,有效减少了输注脂肪乳的不良反应.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营养液专用输液器预防不同浓度脂肪乳的发热反应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玉华;邱素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在住院患者各种引流管的管理中,管道标识脱落、扭曲、字迹模糊、不易辨认是常见现象.现临床常用的各种管道标识一般粘贴于导管末端上方5 cm处[1],不同于床边其他标识牌,如皮试阳性、防跌倒、防压疮等醒目,且不便于查看和引起重视(需掀开患者盖被查看).另外各引流管种类繁多,标识牌颜色各异、大小不一,对于留置多管道患者,粘错管道标识后重粘贴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护理风险.为解决以上弊端.我科制作一种新型管道标识牌,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代娟;魏小妹;詹才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前,采用阴道镜检查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阴道镜在强光源照射下将宫颈阴道部位可疑的病变处予以放大10~40倍直接观察,并加上醋酸或其他溶液显示病灶,使视野更为清楚,来观察子宫颈上的血管增生、白色上皮等可疑病变处的变化,以发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病变,在可疑部位进行定位活检,以提高官颈疾病的确诊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使病变部位更清楚,2011年2月,笔者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宫颈着色笔,经试用至今,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英;胡艳红;李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1].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由于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恢复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常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术后为预防患者出现局部皮下血肿,常规给予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加压,即使用1.0~1.5 kg沙袋加压6~8 h[2].行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的患者穿着普通的病号裤,术后行沙袋压迫,容易脱落移位,压迫止血效果不理想;观察穿刺点时容易暴露其隐私;患者大小便时需反复穿脱裤子.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自行设计制作了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病号裤,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蒋和娣;韦朴素;肖艳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中0.9%氯化钠使用量大,输液加药时需逐一打开瓶盖,术后换药等也需打开瓶盖才可使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瓶口均为拉环式塑封包装,由模具整体压制而成,非常紧密,临床实际开启方式为手指人工拉开.临床科室现有开瓶器多停留在开启玻璃输液瓶的用途,不适用于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开启.为方便临床护士开启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笔者设计制作了输液袋拉钩拔袋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小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骨科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少加上排便环境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胃肠蠕动慢,排便反射障碍,便秘发生率高.我科2011年6~12月应用开塞露深部灌肠解除骨科术后患者便秘,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向红;徐惠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职护生患者安全文化构建的方法及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07、2008级高职护理实习护生各85名,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案例分析与专家咨询法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教育主题,于临床实习前开展6个主题的教育,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采用安全态度问卷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生患者安全态度总分及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等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开展患者安全文化主题教育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的患者安全意识.
作者:闻彩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以手机彩信为平台的远程伤口治疗模式对偏远地区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收集湘西地区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7例农村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12例,干预组进行彩信平台的远程伤口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伤口,6个月后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评估.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伤口治疗评分、疼痛及症状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彩信平台的远程伤口治疗有助于改善偏远地区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伤口治疗效果.
作者:楚婷;陈正英;吴冬琼;刘细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15例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患者均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术.结果 14例腓骨肌皮瓣存活,1例因回流静脉反复栓塞取出组织瓣,遗留的骨缺损待二期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张口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张口度增加5~19 mm,平均11.0 mm.提出术前做好口腔、创口护理,避免感染;术后保持呼吸通畅,做好腓骨肌皮瓣、引流管、饮食护理以及开口训练,是皮瓣成活,巩固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振会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总结1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行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充分的各项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体质量控制;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好皮肤及切口护理,尤其是加强饮食控制,做好出院宣教及定期随访.患儿恢复顺利,术后24 d康复出院.
作者:高蔚;顾莺;罗飞宏;施琼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排尿日记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在接受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治疗前记录1次排尿日记;观察组在行为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中每隔1周记录1次排尿日记,根据每阶段的排尿日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后半年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排尿日记的记录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张莹;蔡丽玲;王芳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对86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行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手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占12.7%.其中颅内出血1例,急性脑水肿2例,急性脑积水2例,小脑性缄默2例,后组颅神经受损2例,肺部感染2例.通过止血、脱水、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护理、功能锻炼,住院10~32(14.55±6.23)d顺利出院.提出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与正确的功能康复指导,对预防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伤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高龄颈椎病患者术后谵妄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循证护理运用于16例实施颈前路手术的高龄颈椎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包括提出循证问题、证据检索、证据评价、循证应用.结果 仅1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经积极处理,2d后症状控制,未再发谵妄.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高龄颈椎病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
作者:王娜娜;吴文栩;肖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对2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改良式柱状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其中切口感染合并裂开2例,切口延迟愈合6例,盆底小肠疝1例,输尿管梗阻1例,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3.9±4.6)d,平均住院18.0d出院.提出术前配合医生完善术前检查;术后注重骶尾部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造口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殷燕;冯毕龙;江从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对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特点.方法 对109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根据疾病特点,采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预防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时注意颈部的固定等护理措施.结果 出院时症状消失或改善99例,症状无变化10例.69例获得随访,其中65例症状显著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34例核磁共振复查枕大池均已形成,32例脊髓空洞消失或缩小.结论 手术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的有效方法,保持气道畅通、预防误吸,颈部固定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杨昌美;陈秀;罗庆连;陆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封闭式负压引流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冲洗治疗患者20例,于冲洗管周辅以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引流至冲洗治疗结束.结果 20例患者,冲洗管周渗漏液均有效控制,无液体渗出透明膜,管周皮肤质地正常,无红肿、糜烂,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应用于封闭式负压引流冲洗治疗,操作易行,引流有效.
作者:夏芳;余湘;冯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猝死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1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前、术后予以猝死危险因素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针对基础疾病、情绪、便秘、活动、膀胱痉挛、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猝死发生,猝死危险因素评分均≤2分.结论 针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易造成猝死的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猝死风险.
作者:赵晓梅;杨倩;李雪荥;郑舒;常莹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对11例功能性孤立肾肾细胞癌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未见复发.提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情况,做好临近组织损伤、发热的预防护理和出院指导,对患者顺利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丽萍;文艳;方莉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冠心痛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加强护理,包括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防止躁动,并进行适当的镇静、镇痛.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达到转出麻醉恢复室的标准,安返病房.结论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加强麻醉苏醒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平稳渡过手术危险期的关键.
作者:李媛;闫旭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手术室护士42名,开展为期6周的生活技能训练.采用基本信息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于训练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工作压力总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评分较培训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作者:潘鹏;刘蓓;聂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对5例妊娠晚期并存艾森门格尔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术,做好术前访视及意疗,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加强手术体位护理与新生儿护理.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 mL,母婴安全.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其术中胎儿取出后巡回护士应立即经静脉给予呋塞米利尿,减少血容量,保护心功能;器械护士整个手术配合轻柔、快速、准确、熟练;胎儿取出后,迅速将准备好的无菌沙袋放置患者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加重心脏负担.
作者:党玉连;魏蕾蕾;刘艳飞;李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12例鸡胸患者接受改良微创胸骨沉降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12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胸廓塑形良好,效果满意.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尤其是游离隧道及拖钢板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备好抢救用药,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畸形矫正满意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者:周楠;常后婵;冯素多;吴思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前,临床科室使用的各类呼吸管道均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集中收回并清洗消毒.当遇到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危重患者较多时,清洗消毒机预留的管道插座数量有限,无法一次清洗消毒,以致不能及时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鉴此,我科将一次性注射器针筒改造用于相同管径呼吸管道的互接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介绍如下.
作者:段君玉;饶小玲;罗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在麻醉科广泛使用,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前需常规充分吸引气管内、口腔、咽腔内分泌物,预防术后误吸的发生;但积聚在气管导管套囊上端与声门口之间的分泌物常不易完全吸引干净,气管导管拔除后残留在此腔隙内分泌物可能流入气管内诱发呛咳、误吸.传统的方法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吸引边拔管,但此方法会诱发术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可能.有专家建议将气管导管外气囊压力指示囊剪去,保留气管导管套囊内残留的一些气体,在拔除气管导管时通过气管导管套囊将导管套囊上端可能残留的分泌物带出气管.此方法可能出现套囊内残气无法排出或排出不畅,未完全放气的套囊卡于声门口引起拔管困难.
作者:李茂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手指神经恢复缓慢、血液供应不良,同时因手指外露,若保护不当可造成再次损伤;或受冷刺激致再植指血液循环障碍,不利于再植指成活.为保护再植指,笔者设计了再植指保护手套,介绍如下.
作者:陈红英;王文杰;李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手术器械是施行手术必需的工具,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物资保障。随着外科手术不断发展,手术器械种类、数量日趋增多,手术器械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各种器械包明细打印成卡片,制定成台历形式放置在打包台上,方便随时查阅,避免集中清洗、打包时出现手术器械归类混乱、丢失等问题,效果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开设粉红天使俱乐部活动缓解乳癌术后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效果.方法 将176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1、3个月参加粉红天使俱乐部活动,包括患肢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大讲堂、个体化心理咨询、人文关怀;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1、3个月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乳癌术后患者参加粉红天使俱乐部活动,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代艺;胡德英;周慧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干预,包括评估、建档,相关知识宣教、居家环境布置、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支持等.康复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评定患者ADL和社会生存能力.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牛津残障量表(OHS)≤2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P<0.01).结论 “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林何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改善胃肠术后便秘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2例胃肠术后出现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灌肠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解除患者胃肠术后便秘症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徐欣;刘月萍;范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跌倒情形和跌倒后的伤害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依据跌倒意外事件报告单和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统对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87例住院跌倒的患者,以男性、发生在5:00~6:00居多.54.7%跌倒发生在患者房间内,39.3%在如厕/沐浴过程中跌倒,35.9%患者跌倒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活自理能力差、高龄、虚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等是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应针对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护措施,避免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从而提高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护理质量.
作者:杨晓莉;曹艳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实践的现状.方法 在14所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抽取ICU护士133名,采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实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55%的护士所在ICU常规开展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70.67%采用持续泵入镇静药物给药方式;52.63%有个体化镇静目标,并能动态调整;51.88%镇静评分者为医生,28.57%使用评分工具;19.55%护士所护理的患者处于不正确的镇静状态;50.37%给药速度调整者为医生;57.14%的护士没有接受过培训.结论 上海市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实践现状与指南仍有差距,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探索建立操作性强的适合护士执行的镇静给药方案,将是镇静治疗护理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陶然;陈利群;吴俊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自制复方表皮生长因子(EGF)凝胶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30只腾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使用90%石碳酸涂抹腾鼠面颊两侧,自然形成溃疡面.实验组采用自制复方EGF凝胶涂于创面,对照组创面以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自制复方EGF凝胶治疗滕鼠口腔溃疡有效,可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熊帮琴;文华;肖正安;杨艳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温度对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大鼠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EN温度10℃组、24℃组、32℃组、40℃组各12只.通过夹闭腹腔动脉30 min造成大鼠胃缺血,松开动脉夹后再灌注形成AGML.每组随机取2只在再灌注1h后处死取胃,其余大鼠再灌注后2h开始给予EN,观察大鼠EN 48 h腹泻、胃潴留、胃肠道积气情况.结果 大鼠胃缺血再灌注1h成功建立了AGML模型.AGML大鼠行早期EN,随着营养液温度的降低,其腹泻发生只数增多,尤以10℃组明显;10℃组与24℃组腹泻开始时间相近;四组胃潴留、胃肠道积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GML大鼠腹泻与EN温度有关,应提高EN温度至少达24℃,以40℃佳.
作者:戴利;张平;刘玉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基于美国《护理措施分类》(NIC),初步确定不同心脏功能状态对应的护理措施与活动类目,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从NIC中初筛护理措施和活动类目,编制心脏专科护理人员咨询问卷;对29名心脏专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咨询及评价.结果 初步筛选出心功能各级别所需护理措施与活动数分别为;Ⅳ级32条(451个)、Ⅲ级20条(237个)、Ⅱ级2条(23个)、Ⅰ级0条(0个).心脏专科护理人员对入选的护理措施条目的意见一致性为93.1%~100%;入选的护理活动条目的赋值均数为4.00~5.00分、变异系数为0~0.25.结论 初步确定的不同心脏功能状态对应的护理措施与活动类目,具有方便交流、系统性、有效性的特点,可作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工具.
作者:汪茵;顾则娟;孙国珍;周滋霞;钮佳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估ICU患者压疮易患部位氧合状况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压疮监测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ICU住院患者117例,结合Braden评分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积极护理干预,并应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患者压疮易患部位组织氧饱和度(rSO2).结果 不同压疮危险程度患者压疮易患部位rSO2随入住ICU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危险度越重rSO2越低(P<0.05,P<0.01).同一时间点骶尾部rSO2低于肩胛部(P<0.05,P<0.01).发生压疮者随护理干预进程rSO2逐渐回升、各时间点仍低于未发生压疮者(P<0.05,P<0.01).结论 受压后组织缺血缺氧、局部氧合作用改变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近红外光谱法可应用于临床压疮易患组织的血氧监测、评估.
作者:张龙;陈丽莉;孙熠;潘莹莹;崔飞飞;代彦丽;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肠道及皮肤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9例大便失禁患者采取肛周保护及肠道管理策略,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3例患者能完全控制排便;治疗前后大便失禁的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强化基础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临床评分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患者的肛周皮肤,同时,采取肛周按摩、定时排便训练及加强肛周肌肉力量的生物反馈训练,有效改善了患者大便失禁症状.
作者:刘琼;刘向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对112例子宫糜烂患者采用蛋黄油外敷治疗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痊愈104例,显效5例,有效3例;平均治愈时间17.7d.提示蛋黄油外敷治疗宫颈糜烂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敏;罗春芳;周杏芳;邹纯;陈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对631例(739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加泪囊按摩、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治疗和精心护理.结果 点眼、按摩治愈25眼,泪道冲洗治愈74眼,泪道探通治愈628眼(1次探通治愈554眼、2次探通治愈74眼).12眼经3次探通仍未通畅,嘱家长为患儿多点眼、按摩泪囊和定期复诊.患儿均无继发感染或泪小管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轻、稳和准的操作手法,完善的治疗后护理是避免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世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15例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手术后行局部化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行眼部玻璃体手术后,给予系统的检查及局部化疗术的护理配合.结果 患儿顺利渡过手术期,复查8例眼内肿瘤缩小,7例眼底出现新生瘤体,行眼球摘除术.结论 熟悉手术及局部化疗术步骤,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细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缪晓临;陈燕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唇腭裂术后语音治疗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0例唇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即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基础上,实施并坚持规范的辩听训练、鼓气训练及唇舌运动训练等.结果 干预4个疗程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鼓气时间、唇舌运动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可行的唇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方法.
作者:田思维;郭三兰;唐秀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