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查找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探索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对外科全体护士长及护士(443人)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的月度、季度、年度安全汇报制度,成立“患者身份确认核对流程”执行督导小组,设立护理安全月、护理安全角,对新护士、轮转护士等实行“护理安全准入制”,举行“护理安全”演讲比赛,评选“护理安全之星”、“护理安全示范病房”等.结果 410人(33人体假)参加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及格率97.8%;对新护士进行了6次护理安全理论授课;220名5年内低年资护士“患者身份确认核对流程”执行率95.0%;产生“护理安全金点子”20项,杜绝安全隐患35项,护理差错较往年同期减少了65.0%,护理事故为零;21名护士被评为“护理安全之星”,1个病房被评为“护理安全示范病房”.结论 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外科病区的实施,有利于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服务安全性.
作者:胡德英;刘义兰;许妮娜;周文娟;代艺;管敬东;李素云;史文嘉;喻姣花;邓先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液配送流程改进与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设立送血组,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工作流程,实行人员岗前培训和分时段弹性排班的工作模式.结果 流程改进后临床科室对血制品配送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配送时间缩短.结论 优化血液配送流程与管理,保障了取血工作的准确及时和送血过程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张丽;巴哈尔·阿不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耳鼻喉科换药室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降低耗材使用和换药成本.方法 设置耳鼻喉科换药室专职质控员岗位,由经过选拔、系统化培训及考核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负责换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质控,与供应室进行污染物品和消毒物品的对换,物品的领取与补充,器械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换药、治疗费用的记账及换药成本核算工作.任期1年.结果 设岗后换药室管理和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显著高于设岗前;医生,供应室下收下送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较设岗前显著提高(P<0.05,P<0.01).无菌物品成本四个季度平均下降18.7%,患者人均换药耗材成本平均降低11.1%.结论 耳鼻喉科换药室专职质控员岗位的设置,规范了换药室的质量管理,提高了医患及辅助科室人员满意度,降低了换药室运行成本.
作者:胡明霞;张剑利;夏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树立妇科门诊医护人员正确的服务理念,优化辅助检查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实施妇科门诊辅助检查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燕;左云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内部服务质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太原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401名临床护士,采用内部服务质量调查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内部服务质量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43±0.57)分、(3.03±0.62)分,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1).结论 内部服务质量的鼓励与表扬、有效训练、目标认同和政策与程序维度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有预测作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上述维度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赵晓芬;张培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 在妇科病区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即取消责任护士组长,按3个管床教授组将病区18名护士均分为3组,每组A班(7:30~17:00)2人,N班(17:00~8:00)1人,轮休3人;每人分管患者≤8例,另6名护理人员分别上辅助班、计算机操作班及主班等.每个月按护理部制定的标准进行护理质控,实施10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护士知晓率≥95%,入院介绍、技术操作等10项满意度评分9.28~9.66分,均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结论 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盈璐;耿力;余莉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聘用客户服务人员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 向社会公开招聘客户服务人员42名,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及考核合格后上岗,并通过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7.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聘用客户服务人员能有效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是对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在医院门诊服务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作者:郭建林;龚美芳;朱晓萍;金逸;侯冷晨;刘秀丽;单晓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分析新分级护理制度在农村综合医院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医护认知上的差异、部分内容在临床执行困难、护理成本与医疗收费的矛盾、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护士的压力更大而待遇却没有提高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护理制度,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美琴;施景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实用的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提供评价的策略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初步拟定的指标进行筛选,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8,确立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0项及其权重,分别为0.075~0.268、0.016~0.134.一、二级指标的CI、CR均<0.10.结论 该指标体系客观、科学、实用,权重重点明确,符合临床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的评价要求.
作者:张文杰;戴新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手术设备产生的烟气,特别是腹腔镜手术中产生的烟气既模糊医生的视线,又可能被吸收导致患者高铁蛋白血症,引起术后呕吐和头痛;还会因为烟雾中飘浮颗粒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过氧化物等,危害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健康[1-2].我科自制废气收集袋于2011年5~6月应用于6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有效避免了以上危害,报告如下.
作者:王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临床上采用米力农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1].临床常用的米力农规格为5 mg/5mL,配制方法为先给予负荷量0.05 mg/kg,再按0.3 mg/kg用生理盐水配制为50 mL,微量泵维持.临床存在剂量计算困难且有药物浪费的现象,鉴此,笔者编制了婴幼儿米力农微量泵配制表,介绍如下.
作者:丁薇;罗木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点眼药水是眼科重要的给药途径,也是眼科主要护理工作之一,科学有效的点眼操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1].通常眼药水发给患者置于床旁桌上供患者专用,我科根据眼药水瓶小、种类多的特点,制作了眼药水专用篮投入使用,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妙;肖秀英;林碧霞;徐钰;李海连;彭春秀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有创血压监测是指动脉内置管、利用监护仪连接测量血压的一种方法,为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迅速、直接、准确的血压数据;还可通过动脉管路采集血气分析,既减轻患者痛苦,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由于通过动脉途径,其维护十分重要.我科设计制作了有创血压观察表,将其列入单项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颌面部手术后为了预防术区出血、肿胀,常需行手术区的冷敷.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冷敷的专用工具.以往我科将废弃的PVC输液袋注入自来水放冰箱内冷冻后使用,因冰袋在颌面部不易固定、需布类包裹等原因,护士及患者均感使用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2011年8月设计制作了颌面部冷敷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项艳萍;齐惠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能减轻手术后胃肠道压力、降低胃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但临床上常出现胃管非计划性脱出或由于患者不适引起意外拔管的现象.我科改进胃管固定方法,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仝玲;吴娟娟;钱小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为了避免手指手术后的创面感染,常规采用无菌纱布缠绕后再用胶布粘住纱布尾端固定的包扎方法.该方法由于没有着力点,术后纱布易翻卷、脱落,致使创面裸露在外易感染,不利于创面愈合.另外,此法缠绕时压力大小不可测,松紧仅凭医生的经验,患者感觉不舒适.为使手指术后的创面包扎更为科学、方便,我科设计了一种包扎套,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前临床应用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由尿管腔、气囊管腔和气囊组成,这种留置导尿管仍存在以下问题[1-2]:由于气囊位于患者体内,操作者无法准确识别气囊所处位置是否正确,无法完全避免气囊尿道嵌顿的发生;由于结构原因,现有的留置导尿管无法及时发现气囊、气囊腔管及其密封瓣各部件的密封完好,从而容易发生导尿管意外脱出.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安全型留置导尿管,报告如下.
作者:殷磊;李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针对烧伤课程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分布广等教学难题,认真剖析教材,设计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结果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烧伤知识学习的效果.提出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特点,以优的手段输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王文杰;江雪莲;陈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在五官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级高职护理班随机分为实验班(106人)和对照班(102人),实验班采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班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并了解学生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班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5).结论 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作者:李小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教育中运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的方法.方法 将护理专业专科学生2009级60人设为实验组,2008级54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验组部分内容运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结果 两组期末理论、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以上实验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能适应该教学方法.结论 在护理教育中推行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能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靖;黄万琪;柯永红;杜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各论联系总论内容教授法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为该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2008级的本科学生138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本科1班,70名)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总论与各论结合授课,对照组(本科2班,60名)采用常规的教学策略,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对两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两组考试成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91.43%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认可.结论 总论结合各论授课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作者:岳树锦;郝玉芳;杨晓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取样选取10所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290人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得分为(3.67士1.1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年级、年龄、工作年限、入学方式,以及结婚、担任学生干部方面,适应性总体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但压力应对能力较差;学校和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卫生干预,促进导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社会支持,并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以提高其学习适应性.
作者:尹翔燕;孙宏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及需求,以便指导开发我国循证护理信息网络.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68名临床护理人员和126名护理学生,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受访对象中,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学生中分别有17.2%、75.4%使用过循证护理网络资源,10.9%、20.0%对现有的循证护理网络资源表示满意,66.0%、86.5%认为有必要构建中国循证护理网站,临床护理人员较护理学生对循证护理的信息需求中,认为网站应该有用户交流的平台和内容以中文为主更为重要(均P<0.01).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网络资源使用率较低,需要有效的支持和干预.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学生均认为现有循证护理网络资源不令人满意,有必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护理信息网络,并兼顾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学生的不同需求.
作者:何梦雪;胡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影响其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对101名实习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手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手卫生知识处于中等水平,手卫生态度和行为得分处于较好水平;护生操作后的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操作前(P<0.01),有创操作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无创和不接触患者的操作(P<0.01);护生学历及带教老师是影响其手卫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实习护生的手卫生知识了解欠全面,应注意加强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洗手方法知识的补充;在手卫生态度和行为方面总体较好,但对于干燥双手和不同环境时的手卫生态度和行为均欠佳,应当予以重视.
作者:秦雪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阐述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现状,影响因素包括管理因素、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并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差错管理模式、营造开放的文化安全屏障,规范不良事件的管理文件,拓宽护理部管理职能、激励员工积极上报,倡导人文关怀、缓解护士压力等对策,为今后持续改进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构建高效、畅通、完善、人文化的报告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孙晓;田梅梅;施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决定实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笔者综述这一理论模型的结构及在国内外护理研究中的运用,其运用主要包括预测某种健康行为,护理教育和教学,解释和干预某种行为等,并指出了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程芳;施欢欢;王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肾错构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肾错构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术前加强健康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下肢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 患者均成功完成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术后1例发生尿瘘,予留置双J管治愈,其他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于术后4~11 d出院.结论 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降低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何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经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3~12个月CBD腹腔镜胆管扩张症根治术的患儿,在评估其身体状况基础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做好并发症预防及管道护理.结果 11例腹腔镜下顺利根治切除扩张胆总管,3例并发症患儿,包括胆支空肠袢扭转1例、应激性溃疡1例和切口疝1例均得到及时处置.随访2个月至8年,患儿营养和生长指标均正常.结论 腹腔镜治疗婴儿CBD,能以小的创伤达到佳的治疗效果,但婴儿对手术耐受力差,病情变化快,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围术期护理,是此项技术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曹淑荣;李素贤;祖术芹;马红彩;许新立;刘雪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带淋巴结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带淋巴结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后实施淋巴排水按摩、严密细致观察皮瓣血运、控制疼痛、禁烟、体位护理等.结果 10例带淋巴结的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活,上肢淋巴水肿逐渐消退.结论 带淋巴结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术后密切观察移植区皮肤色泽、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做好健康教育能促进皮瓣成活,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麦慧英;蓝柳红;方永琴;戴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7例肿瘤患者严重感染的难愈性伤口,予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即在持续负压引流的同时,间断给予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进行创面灌洗,配合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11例难愈性伤口经2次治疗后进行二期缝合;4例3次治疗后使用免缝胶带粘合伤口,愈合良好;2例继续以湿性方式换药后伤口愈合.结论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张玲玲;袁艺;彭美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ile's术后会阴开放切口护理的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3例Mile's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用小喷雾器装入高锰酸钾液对Mile's术后会阴开放切口进行冲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液坐浴.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窦道发生率及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用小喷雾器进行会阴部切口冲洗可以促进切口愈合,预防窦道的发生.
作者:肖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安全经济有效的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方法.方法 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绷带包扎,10%盐水冰袋冷敷;观察组用弹力绷带包裹患肢后用10%盐水冰袋冷敷,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均持续3d.结果 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肿胀及疼痛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10%盐水冰袋联合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冷敷可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加快肿胀、疼痛消退.
作者:王春萍;田琴;李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结果除1例合并复杂畸形主动脉缩窄死亡外,1例延迟关胸,半结扎垂直静脉,待心功能恢复再关胸;其余忠儿手术经过顺利,好转出院.提出护理人员术前需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及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术中根据疾病类型密切观察、良好配合,才能得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陈梅丽;谢梅孙;周燕;李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信息系统联合短信平台通知连台手术接患者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连台手术患者4 12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信息系统联合短信平台提前30 min通知手术科室准备接患者.选择2010年6~12月实施前的连台手术患者3 880例作为对照组,电话通知手术科室准备接患者.结果 手术室到手术科室不能按时接走患者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科室和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信息平台联合短信平台用于通知连台手术接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手术科室和手术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信息平台操作简便、准确,优于电话通知途径.
作者: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张湘云;周淑云;高爱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面部包敷治疗是皮肤科常用治疗颜面部皮肤病的方法之一.但由于颜面部不易固定,且易受语言及进食影响,导致包敷效果欠佳,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包敷好后由于面部肌肉活动导致纱布脱落或松散的现象,影响治疗效果.鉴此,近年我科采用一次性口罩用于面部包敷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少秀;孙运娥;陈都红;王俊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输液是门诊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寒冷的冬天患者常因手足冰凉、血管收缩而致静脉穿刺困难,使用热水袋暖手既不方便又有烫伤患者的危险.我科将电热隐形护手垫用于门诊输液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将60.0 cm×36.0 cm×0.2 cm电热隐形护手垫(无锡市丰盈电器有限公司生产)按说明贴在输液台面上,接通电源即可使用,至患者输液结束.
作者:刘克英;左保容;韩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胃管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固定比较繁琐,而且还因各种原因存在脱管的风险.我科2011年3月始采用自制的弹性耳带固定胃管,避免了以上不足,使用方便简单,临床应用患者反映良好,介绍如下.制作方法:取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弹性耳带(长26 cm)2根,一次性透气敷贴4条.将弹性耳带的两端牢固粘贴在一次性透气敷贴的中间部分,透气敷贴两边均覆盖有贴膜,即成为固定胃管的一次性耳带.
作者:胡光菊;边竞;叶琳;周常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前患儿分离焦虑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95例外科骨折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47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家长在过渡室陪伴、进行音乐和游戏干预等措施.记录两组进入手术间前发生分离焦虑的情况,术前1d和麻醉前测评两组患儿的收缩压及心率.结果 干预组分离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心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前患儿的焦虑水平,保障了惠儿的手术安全.
作者:周国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给药方法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32例内异症患者采取口服给药、中药灌肠及药渣外敷的给药方法,并给予针对性的给药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疼痛护理等.结果 妇科检查均未发现新的病灶.2个疗程治疗与护理后,有效率93.6%.结论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仙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200例膝骨关节炎寒证患者进行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连续3年共敷贴9次;同时实施情志调护、局部护理、饮食调护及康复指导等辨证施护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除1例因局部皮肤过敏退出治疗外,199例完成3个疗程.其中痊愈45例,好转103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74.37%.敷贴治疗过程中出现水疱21例,轻微疼痛15例,表皮破损8例,经对症处理均好转,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程正平;郭东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将47例(53眼)早期圆翳内障(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14例)、脾肾阳虚型(12例)、气血两虚型(11例)及脾虚湿热型(10例),在口服中药、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辨证施护.结果好转41例(87.23%),无效6例(12.77%).提示辨证施护可使晶体混浊减轻或稳定,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荆美美;杜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对减少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720例直肠癌Miles术造口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70例)与对照组(350例).对照组给予直肠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术后、出院时及出院后进行阶段式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率及相关操作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个性化阶段式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卫平;张秋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的模式.方法 将127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5例),均于手术室复位.住院期间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和自护技能指导,观察组成立自护指导小组,开展分阶段、多种形式的自护技能指导.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肢体功能恢复及针道感染3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系统的综合自我护理指导可有效提高胫腓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吴素莲;严素敏;韩月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方法 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黄世英;沈有期;李凤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头部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将入选的244例危重患者(均应用电子冰帽)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0年3~12月收治的1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头部压疮;2011年1~10月收治的102例作为预防组,采取强化预防护理措施,包括充分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积极观察、加强防护、及时对症处理等.结果 预防组头部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部压疮的护理重在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及避免头部压疮的发生.
作者:陆凤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前瞻性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置管和拔管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患者119例,置管337例次,总置管时间1 872.5 d,非计划性拔管18例次,16例次为胃管、尿管等低危导管;13例次为自行拔管,其中10例次为有约束自行拔管.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高,约束并不能避免其发生,应从多方面控制,加强细节管理和重点患者的防护.
作者:朱姝芹;许勤;童孜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39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快速静脉输注4℃林格液(20 mL/kg,30~50 mL/min)诱导降温,使患者核心体温降到目标温度(32~34℃);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外降温法(如头部冰帽,颈部、腹股沟冰敷)诱导降温;两组均用亚低温治疗仪维持24 h后开始缓慢复温.记录两组从开始降温到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快速输液引起的肺水肿;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3个月后大脑功能级别评分良好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快速静脉输注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肺水肿,降温过程中防治寒颤、缓慢复温是护理重点.
作者:龙辉;徐自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制新型氧气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院内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袋,观察组使用新型氧气枕,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氧气实际流量,患者的舒适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两组氧气流量及患者舒适度,护士认为氧气枕流量控制、携带及固定方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新型氧气枕具有流量控制准确、安全方便等优点,能满足临床转运患者吸氧的需要.
作者:李敏玲;李宁;刘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输液速度对中心静脉压(CVP)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将59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分别在常规中断输液(对照组)和以50 mL/h(观察1组)、100 mL/h(观察2组)、200 mL/h(观察3组)、300 mL/h(观察4组)速度连续输液5 min后监测并记录CVP.结果 五组CVP监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输入普通液体的患者,输液速度在300 mL/h以内对中心静脉压测量值无显著影响.
作者:冯秀敏;胡英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PICC维护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需要进行PICC维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以75%乙醇消毒3次、碘伏消毒3次,两组消毒方法一致,范围一致.连续维护4周,比较两组所需消毒时间、耗材成本及导管相关感染率.结果 两组均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所需操作时间更短、消耗成本更低,敷贴粘附效果更好(P<0.05,P<0.01).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PICC维护,效果好,且省时方便.
作者:吴玉芬;贾静;曾丽;张玉梅;杨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 对250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总结其康复治疗效果和康复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住院的全面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 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家兴;张小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0.2%碘伏、肤疾洗剂、温开水三种洗液用于产妇会阴冲洗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有会阴伤口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用0.2%碘伏、肤疾洗剂、温开水每日冲洗会阴2次,比较三组伤口甲级愈合率、皮肤采样的结果、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三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口甲级愈合、冲洗后即刻皮肤细菌及霉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冲洗后3h,伤口皮肤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碘伏、肤疾洗剂或温开水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温开水取材方便、患者舒适度高,可作为产妇会阴冲洗的首选.
作者:徐波;张成贵;周青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医护人员视屏终端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随州市4所二级医院在册的1 680名医护人员进行视屏终端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视屏终端综合征患病率为16.4%(276人),患病人群平均年龄(27.4±5.1)岁,男性(165例)患病人数多于女性(111例);75.7%确诊病例有症状,87.7%未接受过眼表功能检查.结论 医院视屏终端综合征的发病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以提升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和改善健康行为.
作者:胡蓉;雷澄;徐平;刘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孕32~33周FGR初产、单胎、无其他合并症的孕妇69例,按照入院时间单号分为观察组(n=35),双号为对照组(n=3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正餐和加餐饮食,观察组予正餐和短肽型肠内营养液750 mL/d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孕妇的宫高、腹围、体质量及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体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有利于FGR孕妇的治疗,正确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是治疗效果的保障.
作者:朱刚;梁桂珍;但冬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改良式间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住院号奇偶数将62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醋酸地塞米松10mg为湿化液,采用传统的人工手法向套管内滴注;观察组以灭菌注射用水200 mL+醋酸地塞米松10 mg为湿化液,利用精密输液器持续向套管内滴注.结果 观察组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式气管内滴药法效果优于传统间断气管内滴药法,可降低喉癌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红伟;杨璞;王凤娟;刘凯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170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及伤口常规清创缝合技术,观察组180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包括成立颌面损伤救治团队,实施一体化救治;合并损伤的患者开启急救通道;伤口采用组织胶水清创粘合术;与手术室、病房护士做好病情的密切交接,给患者实施无缝隙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转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为零.结论 对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实施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优化了服务路径及流程,有效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作者:胡友珍;陈丽;郭三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