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程湘;陈正琼;谢荣凯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 急性肾功能衰竭, 术后第, 血液透析治疗, 细胞减灭术, 双下肢水肿, 实验室检查, 浅表淋巴结, 腹水细胞学, 腹盆腔积液, 诊断, 液体入量, 严格限制, 腺癌细胞, 轻度贫血, 尿量, 继续治疗, 血常规, 卵巢癌
摘要:患者女,46岁.因进行性腹胀1月,加重伴盗汗、手脚心发热10 d,于2004年5月10日入院.查体:BP 98/77 mmHg(1 mmHg=0.133kpa),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界不大.HR 90次/min,肝脾肋下未及.入院后检测血常规:WBC 6.6×109/L,Hb 101g/L,PLT 104×109/L.B超检查:肝实质回声增多.双附件区混合性占位合并腹盆腔积液,腹膜增厚.腹水细胞学:低分化腺癌细胞.诊断:卵巢癌Ⅲ期.于5月19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血压稳定.手术当日及术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利君同舒)8g/d,分3次静滴.术后第3天下午开始出现无尿,给予呋塞米60 mg静注.术后第4天,24 h尿量为60mL,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BUN 16 mmol/L,Cr 547 μ mol/L,Na+110 mmol/L,K+4.3 mmol/L,Cl-75 mmol/L,Tco216 mmol/L.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第5天停用利君同舒.经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及血液透析治疗,尿量逐渐增加,术后第26天复查肾功能:BUN 5.2 mmol/L,Cr 254μ mol/L.出院继续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致精神症状

    患者女,22岁.因感冒自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1粒,2次/d.在次日上午服第3粒药物后,即出现头晕、焦虑、紧张、兴奋、乱语、行为异常.立即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入院体检:T 37℃,P 78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Hg (1 mm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面部无水肿,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发现.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

    作者:邢旺兴;闵宏;邹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患者男,64岁.因咳嗽、心前区不适3 d,于2004年5月20日到某私人诊所就诊.查体:T 36.8℃,P 80次/min,BP 140/90mmHg(1 mmHg=0.133 kPa),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有青霉素过敏史.治疗:①生脉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②头孢噻肟钠2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③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 2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滴速40滴/min.使用两天,病情平稳.

    作者:杨晓庆;王晋;黄益民;张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一)

    药源性疾病为药物引起的疾病,是药物不良作用产生的后果.药源性疾病古来有之,并且时有发生,已成为全球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它位于心脏病、癌病、肺病之后,成为第4~6位导致死亡的疾病.药源性疾病涉及到人体多系统,神经系统的药源疾病为其常见之一.1997年仅在英国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已达18%.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可危及中枢神经,也可侵犯周围神经,有神经症状,也有精神病样发作,其损害程度可能是短暂可逆的,也可能长期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及时发现、诊治和预防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该疾病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本文就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药物、诊治及预防作一介绍,望对加深认识药物神经系统疾病的危害性及提高临床药物的安全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碧兰糊剂根充致过敏

    患者女,62岁.于2004年6月下旬因左上牙痛就诊,诊断为左上第一双尖牙急性根尖炎.有高血压病史和青霉素皮试过敏史.于2004年7月9日上午,经根管预备及甲醛甲酚根管消毒,以碧兰根充粉剂(cortisomol)加丁香油调成糊状,行根管充填术.根充约3~4min后发现患者左侧眼睑、鼻、颊、颈部水肿,自觉左咽肿胀,考虑病人可能对碧兰根充糊剂过敏,立即停止根充,取出碧兰糊剂,用75%酒精和生理盐水交替清洗根管,樟脑苯酚棉捻开放根管.约2~3 min后,左颈、颊、鼻水肿更加明显,左眼睑水肿加重,眼裂闭合,视物不清,左咽水肿加重,自觉有轻度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抗过敏治疗,肌注地塞米松5 mg,苯海拉明2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维生素C 3.0 g静滴.约5 h后患者颜面部明显消肿,咽部水肿减轻,但仍感咽痛.左鼻翼及左口角下垂约2~3 mm.嘱睡前服用氯苯那敏4 mg,3 d后面部水肿消退,口鼻外观正常,咽痛减轻,1周后恢复正常,继续根管治疗.重新清洗、干燥根管,根管置甲醛甲酚棉球,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1周后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做根管充填,患者再未出现过敏症状.

    作者:赵淑兰;李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金丸不良反应报告19例分析

    了解中成药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AR)的特点,我们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2-2004年报告的19例小金丸引起A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小金丸AR发生例数多,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一般反应和临床表现轻微.小金丸的处方、剂型、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引起AR的原因,建议加强对小金丸AR的监测.

    作者:李滔;管涛;胡欣;傅得兴;孙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脂肪乳注射液及氨基酸注射液持续合用致肝损害

    患者男,66岁.因结肠造瘘术后1年,要求行结肠造瘘还纳术,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查体:T 36.8℃,P 78次/min,P 18次/min,BP135/75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脏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sAg(-),抗HCV(-),HBV-DNA(-),ALT 14 U/L(正常值0~40U/L),T-Bil 12.7μ mol/L(正常值4.3~22.5 μ mol/L),D-Bil 6.7μ mol/L(正常值0~8.84 μ mol/L).于2004年5月28日在全麻下行结肠造瘘还纳术,手术过程顺利.

    作者:马向民;苑树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磷酸腺苷辅酶A胰岛素针剂引起低血糖反应

    患者女,58岁.右乳癌术后,2003年6月5日行加速器放疗第5天,患者轻度恶心、未呕吐、尚能进食,给予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丰原能)、多种氨基酸(乐凡命)营养支持,1次/d.6月10日血糖8.9mmoL/L.治疗8 d后,症状有所减轻,停用丰原能、乐凡命.6月17日,因放疗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再次给予上述药物治疗.治疗当日,在输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丰原能3支(含12U胰岛素)后,约20 min患者出现心慌、疲乏、全身大汗、站立不稳、无寒战及发热,休息约1 h后症状缓解.

    作者:付巧英;乙苏北;王岩;任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女,46岁.因进行性腹胀1月,加重伴盗汗、手脚心发热10 d,于2004年5月10日入院.查体:BP 98/77 mmHg(1 mmHg=0.133kpa),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界不大.HR 90次/min,肝脾肋下未及.入院后检测血常规:WBC 6.6×109/L,Hb 101g/L,PLT 104×109/L.B超检查:肝实质回声增多.双附件区混合性占位合并腹盆腔积液,腹膜增厚.腹水细胞学:低分化腺癌细胞.诊断:卵巢癌Ⅲ期.于5月19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血压稳定.手术当日及术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利君同舒)8g/d,分3次静滴.术后第3天下午开始出现无尿,给予呋塞米60 mg静注.术后第4天,24 h尿量为60mL,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BUN 16 mmol/L,Cr 547 μ mol/L,Na+110 mmol/L,K+4.3 mmol/L,Cl-75 mmol/L,Tco216 mmol/L.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第5天停用利君同舒.经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及血液透析治疗,尿量逐渐增加,术后第26天复查肾功能:BUN 5.2 mmol/L,Cr 254μ mol/L.出院继续治疗.

    作者:程湘;陈正琼;谢荣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巴胺静脉滴注致皮肤坏死4例

    例1男,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Ⅱ型呼衰、全心功能衰竭,于2001年12月8日入我院.既往对磺胺类、解热镇痛药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斑丘疹.入院后即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并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酸甘油10 mg持续静脉滴注5 d,无不良反应,肺部感染控制,心衰、呼衰纠正.

    作者:武建英;王荃;曹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患者男,48岁.因咳嗽、发热2 d,于2004年10月28日就诊.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8.7℃,P110次/min,BP 120/70 mmHg(1 mmHg=0.133kpa),急性发热面容,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干湿啰音.血常规:WBC 18.9×109/L,N 0.90.胸片示双肺间质性肺炎.

    作者:蒋文;李清华;李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致球结膜水肿

    患者男,54岁.因头痛、鼻塞伴腹泻1 d,于2005年1月9日来院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4℃,P 80次/min,R 16次/min,BP 120/70 mmHg(1mmHg=0.133 kPa).全身各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4.85×109/L,N 0.677,L 0.223,M 0.082,E 0.016,Hb 155g/L,PLT 168×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滴速40滴/min.静滴10min时,患者感双眼发痒不适,似有突出感,未予重视.静滴1 h,患者感到双眼肿胀,有明显异物感,无皮肤搔痒、发红,亦无心慌、胸闷等,视力无改变.查体:T 36.8℃,BP130/75 mmHg,P 95次/min.全身皮肤无红肿或皮疹,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考虑为左氧氟沙星过敏反应,即刻停用此药,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2,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明显,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直接眼底镜检见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走行及A:V比未见异常,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存在,未见视网膜出血、渗出或脱离.给予0.1%氟甲松龙(氟美瞳)眼液、0.25%氯霉素眼液,每0.5 h频点双眼,治疗4 h后双眼球结膜水肿明显减轻,次日完全消退.

    作者:王伟;陶海;吴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心血管药物引发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心血管药物也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本文对可能引起此类不良反应的非心血管药物、作用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李翠香;徐文香;展瑞;张文博;刘学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水平调查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方法:对299名不同职称的医师、护师和药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按百分制计分,299名医务人员的平均得分为67.4±14.7.在不同职业中,药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医生和护师;内科系医务人员的得分略高于外科系;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得分高,其次分别为高级和初级职称人员.结论:医务人员普遍认识到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但掌握合理用药知识的水平差异较大,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提高用药水平十分必要.

    作者:刘皈阳;柴栋;钱皎;王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男,92岁.因咳嗽、咳痰1周,发热1d,于2004年12月29日入院.查体:T 38.5℃,全身未见皮下瘀血及出血点,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14.3×109/L,PLT 126×109/L,胸片示左下肺感染.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扑动;老年痴呆病史.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服用治疗冠心病、抗心律失常药物.入院诊断:①左下肺炎;②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扑动;③老年痴呆.继续入院前口服药物治疗,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2次/d.

    作者:谭清武;李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患者,女性,2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04年3月25日上午10:00在个体诊所静滴头孢唑林钠治疗.2 h后自觉心慌,全身逐渐出现皮疹、无痒,全身乏力、不适,皮疹由少到多,颜色由红变紫,下午前往医院就诊,按紫癜,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过敏、补液等治疗.因疗效不佳,于17:35转我院急诊抢救.该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查体:神清,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有大量出血点、瘀斑,T 37.1℃,BP 80/5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HR 13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肾部压痛(-),脊柱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诊断:过敏性休克,紫癜,上呼吸道感染.立即给予多巴胺20 mg静滴,地塞米松10 mg、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100 mg入莫非氏管.

    作者:董圣惠;王昆;刘生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泰脂安胶囊调脂保护肝功能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探讨泰脂安胶囊对转氨酶轻度升高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调脂以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解放军总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随机选择门诊原发性高脂血症伴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各30例,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予泰脂安胶囊口服,0.9g/次,3次/d,连续12周.采用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比较用药前后患者血脂成分及肝功能变化,记录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泰脂安胶囊12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有一定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一定升高(p<0.05);转氨酶ALT和AST有显著降低(p<0.01);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泰脂安胶囊对于转氨酶轻度升高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和降低转氨酶作用,依从性和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胜;刘国树;骆雷鸣;覃秀川;张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氯波必利致锥体外系反应

    患者男,20岁,因上腹胀痛、嗳气1月余,于2004年10月11日来我院门诊求治,查体:T36.5℃,P 70次/min,R 19次/min,BP 112/7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肺(-),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无压痛,未扪及包块,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均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腹部B超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给予口服氯波必利0.68 mg 2次/d.患者服药2次,次日出现两眼向上凝视,表情呆板,吐字不清,颈项僵直.

    作者:胡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呋辛钠静滴引起过敏性紫癜肾炎

    患者女,26岁.因发热(T 39.5℃),轻度头痛,咳嗽3 d,于2004年9月17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9.5℃,HR 104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Hg(1 mmHg=0.133kpa).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Cr 59 μ mol/L,BUN 4.8mmol/L,尿蛋白含量25 mg/dL,24 h尿蛋白定量0.168 g.入院后,因青霉素皮试可疑阳性,给予头孢呋辛钠(凯帝欣)1.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 g静滴,1次/d.输液于下午1:00开始,4:00结束.第2天上午,患者大腿内侧出现出血样皮疹,成圆盘状,当即停止输液.当晚患者大腿外侧及小腿先后出现类似皮疹,并伴发疼痛症状.第3天,经皮科会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服中药及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治疗后仍有新的皮疹出现,并发展至上肢,呈进行性加重.9月27日,患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中药及泼尼松30 mg,1次/d口服治疗.患者血尿消失,尿蛋白(+),病情逐渐好转.

    作者:张静茹;王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阿司味唑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42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声音沙哑5 min,于2004年11月12日10:35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 d前因遇冷空气后全身皮肤出现蚕豆大小水肿样丘疹并奇痒,来我院就诊.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8 mg,3次/d口服;阿司咪唑10mg,1次/d口服.

    作者:吴霞;张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氨酚烷胺片致急性肝损害

    患者女,14岁.主因发热、鼻塞、头痛、周身不适,于2004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 37.5℃,P 78次/min,血压正常,神智清醒,两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8.9×109/L,N 0.78,L 0.23,RBC 4.38×1012/L,Hb 126 g/L,PLT 118×109/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康片)每次1片,2次/d.服药第5天,患者因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再次来院就诊.

    作者:哈娜;哈力;胡宝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