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我们检索并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免疫球蛋白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除能引起常见的一般反应、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神经、血液、泌尿、循环、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并可造成病毒传播等.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现今被公认为临床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但不应忽视其可能引致的临床不良反应.
作者:李冬梅;刘晋华;蔡大伟;王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7岁.因乏力、双下肢肌肉疼痛2d,于2004年4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患高脂血症(TG 13.0 mmol/L),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为治疗高脂血症,于15 d前开始服用非诺贝特(力平之胶囊)200 mg,1次/d.未服其他药物.
作者:王红;张爱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4岁.因咳嗽、心前区不适3 d,于2004年5月20日到某私人诊所就诊.查体:T 36.8℃,P 80次/min,BP 140/90mmHg(1 mmHg=0.133 kPa),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有青霉素过敏史.治疗:①生脉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②头孢噻肟钠2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③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 2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滴速40滴/min.使用两天,病情平稳.
作者:杨晓庆;王晋;黄益民;张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54岁.因头痛、鼻塞伴腹泻1 d,于2005年1月9日来院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4℃,P 80次/min,R 16次/min,BP 120/70 mmHg(1mmHg=0.133 kPa).全身各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4.85×109/L,N 0.677,L 0.223,M 0.082,E 0.016,Hb 155g/L,PLT 168×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滴速40滴/min.静滴10min时,患者感双眼发痒不适,似有突出感,未予重视.静滴1 h,患者感到双眼肿胀,有明显异物感,无皮肤搔痒、发红,亦无心慌、胸闷等,视力无改变.查体:T 36.8℃,BP130/75 mmHg,P 95次/min.全身皮肤无红肿或皮疹,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考虑为左氧氟沙星过敏反应,即刻停用此药,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2,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明显,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直接眼底镜检见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走行及A:V比未见异常,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存在,未见视网膜出血、渗出或脱离.给予0.1%氟甲松龙(氟美瞳)眼液、0.25%氯霉素眼液,每0.5 h频点双眼,治疗4 h后双眼球结膜水肿明显减轻,次日完全消退.
作者:王伟;陶海;吴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22岁.因感冒自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1粒,2次/d.在次日上午服第3粒药物后,即出现头晕、焦虑、紧张、兴奋、乱语、行为异常.立即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入院体检:T 37℃,P 78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Hg (1 mm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面部无水肿,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发现.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
作者:邢旺兴;闵宏;邹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58岁.右乳癌术后,2003年6月5日行加速器放疗第5天,患者轻度恶心、未呕吐、尚能进食,给予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丰原能)、多种氨基酸(乐凡命)营养支持,1次/d.6月10日血糖8.9mmoL/L.治疗8 d后,症状有所减轻,停用丰原能、乐凡命.6月17日,因放疗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再次给予上述药物治疗.治疗当日,在输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丰原能3支(含12U胰岛素)后,约20 min患者出现心慌、疲乏、全身大汗、站立不稳、无寒战及发热,休息约1 h后症状缓解.
作者:付巧英;乙苏北;王岩;任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5岁.因患酒精性肝炎,慢性重型,于2005年1月11日收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无人血白蛋白输注史,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四肢出现一过性荨麻疹.入院时肝功能提示:ALT 96 U/L,T-Bil 232.2 μ mol/L,ALB 23.1g/L.2005年1月12日为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人血白蛋白10g静脉缓慢滴注(滴速<2mL/min).
作者:李明慧;杨莉;李蕴茹;谢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6岁.因结肠造瘘术后1年,要求行结肠造瘘还纳术,于2004年5月14日入院.查体:T 36.8℃,P 78次/min,P 18次/min,BP135/75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脏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sAg(-),抗HCV(-),HBV-DNA(-),ALT 14 U/L(正常值0~40U/L),T-Bil 12.7μ mol/L(正常值4.3~22.5 μ mol/L),D-Bil 6.7μ mol/L(正常值0~8.84 μ mol/L).于2004年5月28日在全麻下行结肠造瘘还纳术,手术过程顺利.
作者:马向民;苑树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滥用MDMA(迷魂药)的年青人不断增加.他们错误地认为使用MDMA不引起伤害.大多数医药卫生人员也不甚了解使用MDMA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强化卫生部门及其工作者掌握MDMA药理学和神经毒性知识,对中毒者起动早期治疗,降低危害.
作者:梁军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92岁.因咳嗽、咳痰1周,发热1d,于2004年12月29日入院.查体:T 38.5℃,全身未见皮下瘀血及出血点,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14.3×109/L,PLT 126×109/L,胸片示左下肺感染.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扑动;老年痴呆病史.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服用治疗冠心病、抗心律失常药物.入院诊断:①左下肺炎;②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扑动;③老年痴呆.继续入院前口服药物治疗,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2次/d.
作者:谭清武;李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了解中成药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AR)的特点,我们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2-2004年报告的19例小金丸引起A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小金丸AR发生例数多,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一般反应和临床表现轻微.小金丸的处方、剂型、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引起AR的原因,建议加强对小金丸AR的监测.
作者:李滔;管涛;胡欣;傅得兴;孙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55岁.因车祸致右膝肿痛活动障碍6 h,于2003年4月6日收治入院.查体:神志清,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BP 120/70 mmHg(1 mmHg=0.133 kPa),HR 80次/min,胸部无压痛,胸廓挤压痛阴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未亢进,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骨盆分离挤压痛阴性,右膝右小腿上段肿胀,有瘀斑,胫骨平台有压痛,右膝活动障碍,右足趾活动正常,无麻木.
作者:王刚祥;徐宏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2年,气急8年,加重1周.于2005年3月23日收入我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40余年,20支/d.入院查体:T36.5℃,P78次/min,R18次/min,BP120/75mmHg(1mmHg=0.133kpa),气管居中,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呼吸音降低,语颤减弱,双肺广泛哮鸣音、湿啰音,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夏前明;陆国庆;张彦;肖贞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可致眼部损伤的药物及与给药方法的关系.方法:检索1997-2003年国内公开发行的28种医药学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伤的文献105篇,并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种药物引起眼部损伤156例,临床表现包括青光眼、视力障碍、失明、结膜、视网膜损伤等;诱发药物以抗感染药、激素类药、抗肿瘤药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全身给药所致眼部损伤多为正常用法、用量下的不良反应,而眼部用药所致眼部损伤则有错误用药、错误操作、眼部手术中及手术后用药不当等原因.
作者:车宁;谭玲;傅得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马来酸罗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根据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发现其可引起面部和下肢水肿、贫血、肝损害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卉;刘振华;李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42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声音沙哑5 min,于2004年11月12日10:35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 d前因遇冷空气后全身皮肤出现蚕豆大小水肿样丘疹并奇痒,来我院就诊.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8 mg,3次/d口服;阿司咪唑10mg,1次/d口服.
作者:吴霞;张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CVA 72例分为3组:奥亭+布地奈德组30例,布地奈德组21例,泼尼松组21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8 d,观察咳嗽消失时间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并以积分法统计有效率和显效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0.48%和90.48%,无统计学差异(P>0 05);但奥亭+布地奈德组显效率60%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14.29%,(P<0.01),与泼尼松组(61.90%)相当(P>0.05).奥亭+布地奈德组平均止咳时间(5.9±1.9)d,也与泼尼松组(6.8±2.2)d相当(P>0.05),但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9.9±3.2)d(P<0.01).奥亭+布地奈德组有1例(3.33%)和布地奈德组有1例(4.76%)分别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声音嘶哑,而泼尼松组共有8例(38.09%)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结论:奥亭联合布地奈德是治疗CVA快速有效安全的新方法.
作者:罗强;涂明利;雷怀定;刘先军;朱少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72岁.2004年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低分化腺癌)入我院呼吸科.3月22日开始行紫杉醇(240mg,泵入1次)和顺铂(60mg,1次/d,静滴,3月23日至25日)化疗.3月21日晚及次日化疗前给予口服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反应.3月23日出现呃逆,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给予吗丁啉口服及针灸,疗效不佳,后经刺激迷走神经症状减轻.3月25日第1周期化疗结束,每日偶发呃逆,4月8日呃逆症状完全消失.4月13日至16日行同方案第2次化疗.4月16日出现全身瘙痒,无明显皮疹.查体:四肢及腰背部皮肤可见散在瘙抓痕.4月17日再次出现顽固性呃逆,给予氯苯那敏后瘙痒减轻,同时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减轻呃逆症状.4月23日瘙痒感消失,4月28日呃逆症状消失.其间还应用过康莱特注射液(3月15日至28日;4月8日至22日)和人血白蛋白(输液前先输2.5mg地塞米松,3月19日和4月2日、3日共3次,10g/次).
作者:孙云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64岁.因直肠癌甲状腺转移,术后2个月,于2004年5月6日来我院进行化疗.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4℃,P 80次/min,R 18次/min,BP 135/90 mmHg(1 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好,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音正常.血、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2004年9月4日入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术后给予奥沙利铂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周;同时给予卡培他滨(希罗达)1 500 mg,2次/d口服;2周为1疗程,两个疗程的间歇期为1周,治疗过程中未合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患者第3疗程结束后(11月24日),突感觉左耳听力下降,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两耳电测听提示:左耳神经性耳聋,声阻抗大致正常.停用奥沙利铂治疗,继续使用希罗达1 500 mg,同时给予前列地尔(凯时)30 μ g/d,5%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治疗,3 d后患者听力基本恢复,1周后听力恢复正常.
作者:张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上常用者为氟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近年来研制的新品种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亦有增强,已用于临床者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