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要介绍了对甲状腺功能和临床检测有较大影响的主要药物,并对其发生率、影响机制和可能的临床干预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医药界人士对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及检测这一临床课题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李中东;丁俊杰;王大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关中成药致肝损害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2年确诊为中成药所致41例肝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患者均出现黄疸、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1~4周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近年来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包括肝损害,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重视.
作者:梁兵;周光友;尹玲;张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对1998年-2002年8月有关文献记载的卡托普利不良反应508例,按系统分类统计,并作综合报道.结果表明,其不良反应几乎可在各系统出现,其中以剧烈干咳、味觉异常、蛋白尿、血尿和低血压等常见;能危及生命的有:急性血小板减少症、高血钾、严重心律失常和肾功能衰竭.
作者:金仲品;韩淑梅;王翠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21岁,因患急性胃肠炎在当地卫生所就诊.给予诺氟沙星胶囊0.2 g,tid;黄连素片0.3 g,po,tid治疗.患者于次日(第4次)用药后约1.5 h出现头晕,恶心,眼球运动障碍,双眼球向上斜视,眼睛闭合障碍,视力清晰,立即来我院急诊.查体:T 36℃,P 78次·min-1,神智清,心肺功能未见异常.
作者:郭永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43岁.原发疾病为甲亢,于2003年5月13日来我院复诊.患者要求注射甘露聚糖肽以增强免疫力,经询问无支气管哮喘史、无过敏史后,医生处方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于下午5时左右在我院门诊注射室肌注甘露聚糖肽5 mg.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喉头水肿、痉挛,全身重度发绀、眼睑水肿、呼吸急促、全身大汗、乏力.HR128次·min-1,脉弱.考虑为甘露聚糖肽过敏,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同时给予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0mg,iv,异丙嗪25 mg,im,5 min后转入急诊科抢救.
作者:张宇靖;张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儿女,9岁.因外感后发热2 d,自服复方感冒灵片和鱼腥草素钠片等药,病情未见好转,故于2003年1月20日来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9.4℃,P 70次·min-1,BP90/60 mmHg(1mmHg=0.133 kPa),咽喉部有红肿现象,双肺、心脏未见异常.
作者:朱丽萍;雷招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25岁.因停经35 d,纳差,上腹痛,恶心,尿黄10 d,于1998年6月11日入院.6月5日外院肝功能检查:ALT.152 U·L-1,AST 108 U·L-1,T-Bil 68 μ mol·L-1,D-Bi1 17.1 μ mol·L-1,Alb46 g·L-1,Glob 40 g·L-1,HBsAg(-).患者既往体健,发病前无用药史,无肝炎接触史和输血、手术史.查体:BP110/70 mmHg(1 mmHg=0.133 kPa),P 82次·min-1,R 20次·min-1,T 36.5℃.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脾未触及,肝区叩痛.
作者:陈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4岁,因发热、局部水疱,于2003年5月20日前来我院就诊.检查:T 38.5℃,血象:WBC9.6×109·L-1,L 0.571,N 0.429,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更昔洛韦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次日患儿恶心、头痛,查血象:WBC 3.1×109·L-1,L 0.451,N 0.549,立即停药,改用利巴韦林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qd,连续使用5 d,口服板蓝根冲剂6 g,tid;吗啉胍0.1 g,tid;局部使用滑石粉、烧伤油处理,5 d后,疱疹结痂,观察2 d后,查血象:WBC 7.3×109·L-1,正常出院.
作者:许晓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29岁.因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复发,于1997年10月6日入院.入院后即口服氯氮平300mg·d-1,氯硝西泮8 mg·d-1治疗.2 d后,患者突然出现急性肺水肿,表观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口腔和鼻腔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HR 128次·min1,R 32次·min-1,双肺闻及大量水泡音.
作者:黄仁君;廖振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41岁.因右手无名指甲癣多年,先后外用克霉唑软膏、脚癣一次净、帕特药合、达克宁霜等药治疗,均未显效,故来医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史及药敏史,体检时发现有胆结石,查体各系统正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王明清;姚健;吴娟;李影平;张荣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46岁.因发热1天来我院就诊.查体:T 39℃,咽部轻度充血,一般情况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利复星)200mg,静脉滴注,bid,20 min后,患者自觉全身瘙痒,继而症状加重,面颈部及前后胸出现红色皮疹,瘙痒难忍,喉头水肿、憋喘,张口呼吸.
作者:胡晏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34岁.因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于2001年12月16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2℃,P 82次·min 1,R 20次·min,BP 125/75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作者:孟淑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士参与住院患者的用药全过程,能了解患者的主观及客观反应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为医师和临床药师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及诊疗依据.因此,护士在ADR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明;王慧霜;刘桂霞;田丽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8岁.因头昏、头晕、乏力1 d,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有青霉素过敏史.初步诊断为:①原发性高血压Ⅲ级;②脑动脉硬化.
作者:黄建中;雷招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3岁,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于2002年9月14日在我卫生所就诊.当时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三九感冒灵冲剂、半夏糖浆口服,症状未见好转.9月16日开始出现明显咽痛,咳嗽、咳痰有所加重.
作者:鲁邦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药物所致血液学反应常见,约占药物不良反应(ADR)总数的10%.比例虽不高,但病情多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2.5%,占药物引起相关死亡的40%.
作者:常瑛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