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辉;丁宁
患者男,3岁,因误服喷托维林(咳必清,toclase)后昏迷3h,于2001年8月12日来院就诊.据其母诉:她因感冒咳嗽购买咳必清糖衣片1瓶(每片25mg,每瓶100片).来院4h前,发现患儿出现站立不稳、反应迟钝,未引起重视.1h后,患儿出现四肢抽动、双眼上翻、意识不清.寻找原因,发现患儿空腹误服咳必清共89片,急送医院抢救.查体: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颈软,鼻翼无扇动,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音,四肢凉且肌张力及腱反射消失.诊断为喷托维林中毒.立即进行急救:插胃管,先以0.9%氯化钠溶液反复洗胃(洗胃液体总量>3000 ml);继而自胃管注入25%硫酸镁20ml导泻;同时静注毛花苷丙(西地兰)0.2mg,呋塞米(速尿)20mg强心、利尿治疗.经上述处理2h后,患儿病情未见改善,终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郭辉;丁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将患者的痛苦减至小是化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大剂量MTX治疗骨肉瘤所致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
作者:张威;何绥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46岁.因牙痛3天,来我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牙周炎,给予乙酰螺旋霉素0.2g,po qid.当日首次服用0.2g,约2h后,患者出现双侧耳鸣,无头痛、头昏、听力减退、恶心、皮疹;耳鸣持续3h后逐渐缓解.患者自行停药.次日,因耳鸣完全消失,而牙痛不见好转,再次服该药0.2g.约2h后,再次出现双侧耳鸣.患者因畏惧耳鸣加重和听力障碍不再服用乙酰螺旋霉素.停药后耳鸣好转.3日后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眼突出有神,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听力正常,肺、心、腹(-).追问病史:患者6年前患甲亢,现服甲巯咪唑和地西泮治疗;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曾用红霉素,未发生耳鸣症状.考虑患者耳鸣为乙酰螺旋霉素所致.
作者:陈义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2000年共有2282名患者使用造影剂进行影象学检查,其中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发生率为0.35%,而且有5例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死亡.为此,临床药学室与医学影象科共同制定了造影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如下:
作者:齐晓涟;陈树英;王育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型抗抑郁药是指非经典的、含有杂环的抗抑郁药,不同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新型抗抑郁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也用于治疗一些其他精神病如强迫症、恐惧症、贪食症.本文主要叙述本类药物中毒的毒理和救治,由于我国这一类药物中毒的处理经验很少,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涉及的新型抗抑郁药有:曲唑酮、萘法唑酮、安非他酮和米氮平.
作者:黄韶清;邱泽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64岁.因中上腹疼痛、反酸,于2002年2月9日在某医院门诊部就诊.既往有胃溃疡史.查体:BP 130/90 mmHg,腹软,剑突下有轻压痛,其余均(-).处方:奥美拉唑胶囊20 mg×14粒,嘱每日晨起空腹服1粒.患者因当日上午未进食,而将服药时间改在午餐前服1粒.当日下午即感腹部不适,晚8时开始剧烈腹泻,水样便,次数频繁达数十次,当晚基本上未间断,量多.同时感觉口渴明显,饮水较多,表明有明显脱水.第2天在某医院急诊科留观,查体:T 36.9℃,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肠呜音亢进.血常规检查正常,便常规结果示水样便,红细胞(-),白细胞(-),脂肪球(+).给予口服矽碳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Vit B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两天后改口服补液盐.腹泻持续6天后,逐渐恢复.追问病史,患者为过敏体质,经常发生皮疹,有青霉素过敏史.平时肠胃功能较差,多有便溏,每日3~4次.
作者:洪慧丰;郝建青;李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女,36岁,因头痛、发热,全身乏力2d,于2001年11月30日下午4时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给药3min后,患者出现全身不适,随后感胸闷.观察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力,口周青紫,继之昏厥.考虑为穿琥宁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
作者:郭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2002年3月16日因伤风感冒,畏寒,乏力等,在我院中药房购新复方大青叶片服用.上午9时首次服4片,约40分钟后感觉头痛、头晕,且呈进行性加重.有困意,但难以入睡,卧床休息后,稍好转,约1.5小时后,症状逐渐减轻.晚餐后又服4片,结果头痛再次出现,过程同前.因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故怀疑是由新复方大青叶片引起.即停服此药.次日,改服力克舒,头痛未再发作.2月后,患者因感冒,再次服用新复方大青叶片3片,又复现上述头痛症状,立即停药.改服其他抗感冒药,头痛未再现.
作者:董凤英;张国全;王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男,14岁,主因发热8天,皮疹半天入院.查体:T 38.9℃,颜面部、颈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色褪,伴瘙痒,双侧颈部、颌下可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边界清,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可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化验血常规示:WBC 5.9×109·L-1,异型淋巴细胞Ⅰ型2%,Ⅱ型16%,EB病毒-IgM(+),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50ml稀释后静滴.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面色潮红,双上肢迅速出现风团样皮疹,口唇发绀,四肢末梢青紫,血压90/60mmHg,心音低钝,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等药物抢救,1h后恢复.改为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10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新;谢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2岁.于2002年3月8日以功能性子宫出血就诊,病理诊断为单纯型内膜增生过度.遵医嘱给予安宫黄体酮10 mg,po qd,疗程14天.该患者在服药2d后,出现皮肤瘙痒,继而胸部,腋下,肘弯处出现皮疹,为淡红色水肿性丘疹,直径约0.3~1.0cm,双侧对称.停药5~8h后消退,再次服用2 d后,症状再次出现,并伴阵发性腹痛,停药后2~3 d消退,1周后完全恢复.
作者:金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7岁,5月前发现左颈部蚕豆大小无疼痛肿块一个,局部无发热,活动,随后逐渐增大.3月前来我院门诊经穿刺查见鳞癌细胞.后到第三军医大西南医院行手术活检,诊断为低分化腺癌.但经胸片、B超、鼻咽镜检查均未发现原发病灶.患者自服中药治疗,肿块进一步增大.2002年10月15日以左颈部转移性腺癌入我院肿瘤内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消瘦,脉较弱,心律齐无杂音,HR75次·min-1.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R 18次·min-1,BP120/75mmHg(16/10kpa),左颈部可扪及一个3×4cm和2个1×1cm大小肿块,活动、无触痛.
作者:张援;吴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儿女,4岁.主因外阴发育异常,于2001年12月17日来我院住院检查.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下腹部有约成人手掌大小的白色无皮肤区,无脐部,外阴前移并分裂向左右腹股沟区.为进一步确诊其内脏结构是否异常而入院,行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作者:卢露;韩起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务工作者常将在诊治患者过程中所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写成病例报告,通过期刊进行报道,从而使其他医务人员和有关机构及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有利于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因此,它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药物临床安全信息或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来源或依据之一.作为医务人员职责所在,应重视ADR病例的撰写.一份完整的ADR病例无疑能起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现将ADR病例报告的撰写介绍如下.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38岁,因腹泻于2001年12月自购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次日出现口腔溃疡,待服完12粒(0.2gtid)后,口腔溃疡日渐增多.经服VitB2片、牛黄解毒片,1周后口腔溃疡痊愈.2002年3月因腹泻,口服诺氟沙星,次日又出现口腔溃疡.2002年6月25日因腹痛腹泻来我院门诊就诊,医生处方诺氟沙星胶囊0.1g×12粒,0.2g tid,第二天患者因口腔出现溃疡又来院就诊.经追问病史,患者回忆起2001年12月和2002年3月发生的2次口腔溃疡均系口服诺氟沙星所致.遂停用诺氟沙星胶囊,给予口服黄连素0.1gtid,VitB2 10mg tid,VitC 0.2g tid.4天后患者口腔溃疡痊愈.
作者:刘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