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氟沙星注射液致癫痫大发作

魏丕纪;刘凤声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62岁.因尿急、尿频、排尿困难5天,于1999年4月3日入院治疗.患者有高血压史10余年,BP为150/90mmHg.无癫痫病史,前列腺液常规镜检:WBC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并有散在的脓细胞,诊断为前列腺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44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抗菌药物利用调查

    目的:了解44例医院感染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解放军总医院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联合设计的《抗菌药物利用流行病学调查软件包》对每个病例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结果:①44例患者在医院感染发生前,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8.64%,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占31.86%,不合理用药为33.63%.②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③44例患者在医院感染发生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95.5%未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④44例医院感染多发生于用药时间长的患者,以胃肠道感染为多见.⑤在8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的构成比为29.06%,排列第1,在感染率的统计中其为3.93%,排列第7.结论:①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比例过大.②抗菌药物的使用仍以经验用药为主,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比例过小.③抗菌药物应用既是医院感染的控制因素,又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绥平;李建伟;全燕丽;韩燕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洛美沙星注射液致局部浅表性静脉炎3例

    例1女,25岁,2000年3月18日因咽痛2d加重,伴发热半天来院就诊.查体:T 39.1℃,HR 100次·min-1,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上覆有白色脓点多个.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柴胡、安痛定注射液各2ml,im,0.2%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100ml,静滴,30滴·min-1,约10min,患者输液的进针部位起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肿,伴疼痛,停药,约6h后逐渐消失,于次日再给予该药时同样症状复现,停药,改静滴阿莫西林(益萨林),红肿逐渐消退.

    作者:张明雄;戴志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对某些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治疗有较好疗效,除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甚至还可挽救患者生命.但若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时,常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对此西药治疗效果有时欠佳,而中医因重视整体调节,治疗有其潜在优势.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孙守华;马伟华;梁昭红;郭胤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西咪替丁致支气管哮喘

    患者男,75岁,因上腹痛,反酸5年,头昏、乏力2天,柏油样便1天就诊.入院时查Hb 86g/L,WBC 12.5×109/L,BPC 120×109/L,RBC 3.5×1012/L.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贫血(中度).给予5%葡萄糖注射500ml+西咪替丁1.0g静滴,输液速度40滴/min,输入液体10min,液体量约26ml时突然出现干咳、全身大汗,呼气性呼吸困难,唇发绀,查体:P 130次/min,节律齐,R 30次/min,BP 97/60mmHg (13/8kPa),SaO2 87%,双肺闻及哮鸣音,考虑为西咪替丁所致的支气管哮喘.立即停输西咪替丁,吸氧4L/min,必可酮气雾剂2喷,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10ml+氨茶碱0.125g,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0.1g.经上述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张钰;张建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引起药物热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心绞痛,于1999年11月就诊.检查:神志清,BP 120/85mmHg,HR 98次/min,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ST段下移≥0.05mv.诊断:冠心病.治疗: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第1、2天静滴后患者自感病症明显减轻,第3天静滴后约50min,出现畏寒,发热(T 38.9℃).给予安痛定2ml肌注,APC1片po,症状逐渐缓解.调整治疗方案,改为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畏寒,发热等症状未再出现.

    作者:蔡爱平;贺芳;宋继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合理用药的对策

    我国目前不合理用药形势十分严峻,极大地影响到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是合理用药系列文章的第3篇,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营造合理用药的氛围,提高全民的合理用药意识,完善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乃至药师的作用,并围绕如何促进合理用药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策供讨论.

    作者:魏水易;周东;王士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

    黄芪注射液具有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及其他因免疫功能低下所引起的疾病.我院在临床应用中,有2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例1男,70岁,因糖尿病Ⅱ型、胰腺癌等症于1998年8月28日入院治疗.查体:T 37.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50/68mmHg;神志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膝腱反射两侧对称;化验空腹血糖5.68mmol/L,便常规培养正常.

    作者:杨秀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2例

    例1男,22岁,因慢性扁桃体炎于1999年11月1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11月3日术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加抑肽酶20万u静脉注射,在推注约3min时,患者出现恶心欲吐、头晕、大汗淋漓、皮肤潮红,立即停药,并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地塞米松10mg,头晕减轻,5min后解大便1次,头晕加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测不到,确认为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静推0.1%肾上腺素1ml,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多巴胺40mg,吸氧,10min后血压回升为90/60mmHg,30min后上述症状缓解,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吕景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致脱髓鞘脑病

    患者女,46岁.因1999年4月13日被狐狸犬咬伤左手虎口区后,于当日立即到防疫站肌注狂犬疫苗(系由地鼠肾制备)1支(2ml),约10小时后,患者出现以臀部注射部位为中心的巴掌大小样红斑、瘙痒、数小时后出现气促,全身皮肤风团,体温38.9℃,考虑为“荨麻疹”,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治疗后,患者气促、全身风团消失、瘙痒减轻.

    作者:周向红;郑建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ADR报表分析(1993~1999年)

    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设于北京地坛医院),成立于1993年,同年7月开始收集各医院呈报的ADR报表,至1999年底共收到ADR报表5900份.北京地区中心将收集到的报表进行加工、整理、评价和储存.这些报表形成的ADR自愿报告数据库对各医院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根据《埃利斯宣言》关于促进药物安全信息交流的精神,现将北京地区中心1993-1999年所收到的ADR报表统计分析如下,望有助于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

    平阳霉素(博来霉素A5,PYM),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于1969年从我国浙江省温州的平阳地区土壤中分离出平阳链霉菌,并从其产生的多种博来霉素组分中筛选出的单一组分A5,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抗生素.PYM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切断DNA链.临床上因其抗肿瘤疗效确切,对骨髓和免疫的抑制作用小,与其他抗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并具显效快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癌、头颈部恶性肿瘤、乳腺癌、食道癌、官颈癌、阴茎癌、外阴癌、恶性淋巴瘤、肝癌和坏死性肉芽肿等[1].

    作者:吴洪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近年来有关中药配伍研究的进展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它之所以能在西医西药广泛应用的今天,得到延续和发展,完全有赖于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疗效显著.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基本形式,历代医药学家在漫长的实践中将中药配伍使用的规律总结为“君、臣、佐、使”、“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等宝贵经验,流传深远,至今还为人们广泛采用;现代科学在对中药的研究中发现,某些中药配伍使用后作用增强,某些配伍则使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对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开展,重视对中药配伍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作者:顾苏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基本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方法:对1991~1999年国内24种杂志进行专题检索.结果:共收集到487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由109种药物引起,发生率高的药物为抗生素.死亡69例,65%患者(317例)在用药后5min内发生.文中还对药物性休克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结论:本文供临床参考,以减少药源性休克发生和死亡.

    作者:杨连成;周转;陈同理;杨新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泰能引起药物热2例

    例1 女,33岁,有咳嗽、咳痰史十余年,每年冬春季节受寒后发作,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入院前1周因受寒后出现咳嗽,咳大量黄色粘痰,并伴有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并感左下胸痛,使用妥布霉素静脉点滴治疗,症状无改善而住院.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曾静脉点滴头孢氨苄皮肤出现皮疹,于1999年11月15日入院,查体:T 39.5℃,R 22次/min,HR 102次/min,BP 100/60mmHg.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其他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杨媛华;李占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胶囊(微丸)引起血尿

    患者女,70岁.患高血压病多年.曾服用培他乐克片、复方降压片及地奥心血康胶囊,近来感到效果不佳,于2000年3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医.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硝苯地平(Nifedipine)胶囊(微丸)po 10mg tid、培他乐克片po 25mg qd、复方降压片1片po tid、地奥心血康胶囊20mg po tid.服用硝苯地平胶囊(微丸)10mg 2次后,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查尿常规:RBC满视野,考虑为硝苯地平胶囊(微丸)引起,故停用,继续服用培他乐克片、复方降压片及地奥心血康胶囊,2d后患者肉眼血尿消失,查尿常规:RBC++,随后复查3次,尿常规均恢复正常.

    作者:孙海英;刘皋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培氟沙星注射液致癫痫大发作

    患者男,62岁.因尿急、尿频、排尿困难5天,于1999年4月3日入院治疗.患者有高血压史10余年,BP为150/90mmHg.无癫痫病史,前列腺液常规镜检:WBC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并有散在的脓细胞,诊断为前列腺炎.

    作者:魏丕纪;刘凤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二氢埃托啡片致严重呼吸抑制

    盐酸二氢埃托啡(DHE)为临床上用于各种晚期癌症、外伤、手术后、诊断明确的急腹症等各种剧痛的镇痛药.若用法不当或超量用药,可发生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昏迷等.现报告1例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严重呼吸抑制.

    作者:郭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生命质量观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本文从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的局限性出发,提出生命质量评价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有益的必要补充.根据目前学术界对生命质量观的认识,概述了生命质量的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后对生命质量评价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作者:李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鱼腥草注射液致小儿过敏反应3例

    鱼腥草注射液是中药注射制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已有一些成人的不良反应报道,现将我院在儿科应用中发生的3例过敏反应报道如下.例1男,3岁半,主因发热咳嗽3天来院,查体:T 39℃,P 140次/min,R 28次/min,神清,咽部充血,心脏未见异常,两肺呼吸音粗.血:WBC 5.4×109/L,诊断为急性气管炎.给予红霉素、鱼腥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滴.静滴红霉素时,患儿无不适.静滴鱼腥草注射液至50ml时,患儿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唇颤肢抖,四肢发凉,T 37℃,P 104次/min,R 28次/min.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治疗.患儿面色逐渐好转,症状缓解.次日患儿续滴红霉素无不良反应.

    作者:赵丽华;赵元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联苯双酯临床适应证的探讨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在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引起肝损伤加重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血清ALT异常的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64例.服用联苯双酯7.5mg tid治疗28天,观察其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联苯双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其临床分型、治疗前AST和AST/ALT比值密切相关.结论:联苯双酯对肝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有待于研究.

    作者:卢书伟;蔡皓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