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命质量观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李俊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生命质量
摘要:本文从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的局限性出发,提出生命质量评价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有益的必要补充.根据目前学术界对生命质量观的认识,概述了生命质量的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后对生命质量评价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连注射液致支气管哮喘

    患者男,35岁.因畏寒、发热、头痛、咽痛2天就诊.既往无心肺疾病史.查体:T 38.6℃,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WBC 4.7×109/L,N0.7,L 0.3,X线胸透正常.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宋金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例

    例1男,62岁.于1999年6月18日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消心痛片10mg,tid,舌下含服,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胞二磷胆碱一个疗程后,改静滴脉络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首次滴注5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寒颤、气短、心慌、胸闷、面色青紫.

    作者:刘安祥;乔国梁;程晓军;宋守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泰能引起药物热2例

    例1 女,33岁,有咳嗽、咳痰史十余年,每年冬春季节受寒后发作,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入院前1周因受寒后出现咳嗽,咳大量黄色粘痰,并伴有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并感左下胸痛,使用妥布霉素静脉点滴治疗,症状无改善而住院.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曾静脉点滴头孢氨苄皮肤出现皮疹,于1999年11月15日入院,查体:T 39.5℃,R 22次/min,HR 102次/min,BP 100/60mmHg.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其他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杨媛华;李占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洛美沙星致血管性水肿

    患者女,38岁.因咳嗽、咳痰、咽痛3d,遵医嘱口服盐酸洛美沙星胶囊0.2g,tid.当口服此药的第2天晚(共口服6次),患者上唇发胀,随之肿胀迅速加重,波及下额、双眼睑,仅2个多小时,整个颜面呈非指凹性水肿,上下口唇发亮,口周可见米粒大小水泡.即到医院就诊,此间未用其他药物,诊断为“严重血管性水肿”,为药物过敏反应,停用洛美沙星胶囊,给予泼尼松10mg,tid;维生素C 0.2g,tid;葡萄糖酸钙1.0g,tid,口服3d.治疗的第2天水肿明显减轻,7d痊愈.

    作者:张志莲;吴振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鱼腥草注射液致小儿过敏反应3例

    鱼腥草注射液是中药注射制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已有一些成人的不良反应报道,现将我院在儿科应用中发生的3例过敏反应报道如下.例1男,3岁半,主因发热咳嗽3天来院,查体:T 39℃,P 140次/min,R 28次/min,神清,咽部充血,心脏未见异常,两肺呼吸音粗.血:WBC 5.4×109/L,诊断为急性气管炎.给予红霉素、鱼腥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滴.静滴红霉素时,患儿无不适.静滴鱼腥草注射液至50ml时,患儿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唇颤肢抖,四肢发凉,T 37℃,P 104次/min,R 28次/min.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治疗.患儿面色逐渐好转,症状缓解.次日患儿续滴红霉素无不良反应.

    作者:赵丽华;赵元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西咪替丁致支气管哮喘

    患者男,75岁,因上腹痛,反酸5年,头昏、乏力2天,柏油样便1天就诊.入院时查Hb 86g/L,WBC 12.5×109/L,BPC 120×109/L,RBC 3.5×1012/L.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贫血(中度).给予5%葡萄糖注射500ml+西咪替丁1.0g静滴,输液速度40滴/min,输入液体10min,液体量约26ml时突然出现干咳、全身大汗,呼气性呼吸困难,唇发绀,查体:P 130次/min,节律齐,R 30次/min,BP 97/60mmHg (13/8kPa),SaO2 87%,双肺闻及哮鸣音,考虑为西咪替丁所致的支气管哮喘.立即停输西咪替丁,吸氧4L/min,必可酮气雾剂2喷,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10ml+氨茶碱0.125g,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0.1g.经上述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张钰;张建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磺胺嘧啶致多器官损害

    患者男,20岁,因感冒于1998年4月16日口服磺胺嘧啶1.0g/次,bid,服药3次后出现全身皮疹、并畏光4天,4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可见密集猩红热样皮疹,双侧睑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诊断为:1.药疹,2.结膜炎,3.扁桃体炎.给予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同时给予一级护理.

    作者:李为民;谢晓娥;陈发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对某些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治疗有较好疗效,除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甚至还可挽救患者生命.但若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时,常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对此西药治疗效果有时欠佳,而中医因重视整体调节,治疗有其潜在优势.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孙守华;马伟华;梁昭红;郭胤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

    平阳霉素(博来霉素A5,PYM),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于1969年从我国浙江省温州的平阳地区土壤中分离出平阳链霉菌,并从其产生的多种博来霉素组分中筛选出的单一组分A5,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抗生素.PYM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切断DNA链.临床上因其抗肿瘤疗效确切,对骨髓和免疫的抑制作用小,与其他抗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并具显效快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癌、头颈部恶性肿瘤、乳腺癌、食道癌、官颈癌、阴茎癌、外阴癌、恶性淋巴瘤、肝癌和坏死性肉芽肿等[1].

    作者:吴洪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一种腺嘌呤核昔类抗病毒药.它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从而达到HBV DNA和HBeAg阴转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由于其疗程长,用量较大,在应用过程中仍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ADR).为使该药在临床安全应用,我们对近期应用Ara-AMP的患者所出现的ADR进行了观察,并总结其护现体会,结果如下.

    作者:关燕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近年来有关中药配伍研究的进展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它之所以能在西医西药广泛应用的今天,得到延续和发展,完全有赖于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疗效显著.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基本形式,历代医药学家在漫长的实践中将中药配伍使用的规律总结为“君、臣、佐、使”、“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等宝贵经验,流传深远,至今还为人们广泛采用;现代科学在对中药的研究中发现,某些中药配伍使用后作用增强,某些配伍则使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对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开展,重视对中药配伍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作者:顾苏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复方胆通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胆通为胆石溶解剂,可溶解胆结石,尤以对胆固醇性结石形成的早期纯胆固醇结石、混合型胆固醇结石有效.同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和松弛作用.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常用药.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1例口服复方胆通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报道如下:患者女,31岁,因患结石性胆囊炎于1997年4月23日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复方胆通2粒口服,约10min后感心慌、胸闷、气急、皮肤瘙痒、全身乏力,继而双眼发黑,昏倒在地.

    作者:郭昆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2例

    例1男,22岁,因慢性扁桃体炎于1999年11月1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11月3日术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加抑肽酶20万u静脉注射,在推注约3min时,患者出现恶心欲吐、头晕、大汗淋漓、皮肤潮红,立即停药,并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地塞米松10mg,头晕减轻,5min后解大便1次,头晕加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测不到,确认为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静推0.1%肾上腺素1ml,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多巴胺40mg,吸氧,10min后血压回升为90/60mmHg,30min后上述症状缓解,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吕景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生命质量观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本文从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的局限性出发,提出生命质量评价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有益的必要补充.根据目前学术界对生命质量观的认识,概述了生命质量的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后对生命质量评价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作者:李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引起药物热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心绞痛,于1999年11月就诊.检查:神志清,BP 120/85mmHg,HR 98次/min,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ST段下移≥0.05mv.诊断:冠心病.治疗: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第1、2天静滴后患者自感病症明显减轻,第3天静滴后约50min,出现畏寒,发热(T 38.9℃).给予安痛定2ml肌注,APC1片po,症状逐渐缓解.调整治疗方案,改为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畏寒,发热等症状未再出现.

    作者:蔡爱平;贺芳;宋继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

    黄芪注射液具有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及其他因免疫功能低下所引起的疾病.我院在临床应用中,有2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例1男,70岁,因糖尿病Ⅱ型、胰腺癌等症于1998年8月28日入院治疗.查体:T 37.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50/68mmHg;神志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膝腱反射两侧对称;化验空腹血糖5.68mmol/L,便常规培养正常.

    作者:杨秀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罗通定致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患者女,39岁,于1997年8月患神经性头痛,经常服去痛片、平痛新、脑清片等,无不良反应.基础血压为105~112.8/60~75mmHg (14~15/8~10kPa),脉搏70次/min左右,无心血管及其它系统疾病史,于1999年4月份因头痛口服罗通定(颅痛定)2片共60mg,约20min,自感头晕、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心慌,约40min时,面色苍白、冷汗、全身乏力、呈软瘫状、言语不出,但神志清,有濒死感.测T 36℃,P 44次/min,BP 60/45mmHg.约3.5h后,自觉症状逐渐好转,头晕、心慌减轻,但全身仍无力,P 48次/min,BP 75/42mmHg (10/5.6kpa),约5h后症状完全缓解,脉搏、血压基本正常,未用药物治疗.

    作者:王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培氟沙星注射液致癫痫大发作

    患者男,62岁.因尿急、尿频、排尿困难5天,于1999年4月3日入院治疗.患者有高血压史10余年,BP为150/90mmHg.无癫痫病史,前列腺液常规镜检:WBC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并有散在的脓细胞,诊断为前列腺炎.

    作者:魏丕纪;刘凤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乳母服用氧氟沙星致乳儿药疹

    患者女,8个月,因右侧颈部皮肤红肿并出现水疱于2000年6月26日来院就诊.查体,患儿神志清,烦燥,哭闹不安,发育营养好,T 37.1℃,P 108次/min,R 26次/min,右颈部至发际红肿并有10余个绿豆粒大小的水疱,疱内含有淡黄色透明液体,部分水疱已被患儿抓破,疱壁松弛起皱,发际处看不出水疱,只见表皮与真皮剥离,如浸湿的皱纹纸粘在皮肤上,极易擦破.

    作者:杨冬梅;王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人静脉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与护理

    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其目的在于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常应用多种药物,加之调节功能受损,老年人药动学改变,机体储备能力和控制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清除减少,血药浓度的增高,促使抗菌药物在疗程中极易发生不良反应[1].

    作者:刘桂霞;王肖青;王慧霜;孟俊华;赵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