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痒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研究

吴潇;蓝荣

关键词:止痒酊, 微生物限度, 贴膜法
摘要:通过薄膜过滤法排除样品中的抑菌成分,用贴膜法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用薄膜过滤集菌法,铜绿假单孢菌检查用常规法.经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
中国药事杂志相关文献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公众共享信息披露的分析和启示

    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信息公开的法规,分析其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加强对审批和监管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利用及推进公众共享信息的披露,成为全球药品管理当局、制药企业和公众利用的信息资源平台的具体做法.说明其信息资源的服务定位和披露信息的整合方式,对我国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公众共享信息披露的管理具有启示、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董江萍;孙利华;马坤;刘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欧盟与中国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的比较和考虑要点

    介绍了欧盟生物制品批签发的实施及管理情况,并与我国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进行比较.对今后批签发工作提出了几点考虑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完善批签发管理程序,加强信息化和实验室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批签发实施单位与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侯继锋;李凤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中镁盐化学鉴别方法的改进

    对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中镁盐的化学鉴别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稀盐酸试液调节溶液pH值至门冬氨酸等电点,使形成沉淀,以消除门冬氨酸对镁盐鉴别的干扰.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中镁盐的化学鉴别.

    作者:连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容量注射剂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以风险评估为手段,分析大容量注射剂产生不良事件的原冈,阐述流通蒸汽灭菌的大容量注射剂产品,如何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药品的质量、疗效及用药安全.

    作者:刘渊;张华;邓海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止痒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研究

    通过薄膜过滤法排除样品中的抑菌成分,用贴膜法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用薄膜过滤集菌法,铜绿假单孢菌检查用常规法.经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

    作者:吴潇;蓝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楼皂苷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分离制备重楼药材中的专属性成分,建立相关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应用常规柱色谱和反相中压制备色谱分离、制备重楼中主要皂苷成分,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的含量测定方法.分离、制备了4种重楼皂苷单体,经光谱数据鉴定为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建立了其中Ⅰ、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控制和评价重楼药材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作者:黄勤安;乔菲;鲁静;林瑞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微生物学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指标检查(包括无菌、细菌内毒素、细菌总数和致病菌检查)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包括无菌产品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学指标是这类产品质量标准中极为重要的指标,按照法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验对于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现状,我们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对7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邬健敏;陈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盐酸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为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因其价格便宜,且不加重胰岛负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过量后引起乳酸中毒.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了新的不良反应.为提醒医务工作者及广大患者谨慎用药,本文就近12年(1994~2005)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应用二甲双胍出现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梁莉;乔华;王婷;常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质量评价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效力是右旋体的8~128倍,是氧氟沙星的2倍,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右旋体,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左氧氟沙星制剂生产企业众多,药品标准不完全一致,为掌握不同厂家同一药品的质量状况,以利于推荐给临床选用,本文选择了4个厂家的多个批号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分别考察了溶液颜色、pH值、有关物质、左氧氟沙星及右旋体含量等项目,并进行了治疗费用比较.

    作者:赵环宇;王昕;王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依托数字化管理手段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家也加大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的管理.本文就我院2006年1~9月份收集上报的38例ADR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李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复方地塞米松丁卡因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丁卡因的含量

    建立复方地塞米松丁卡因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盐酸丁卡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色谱柱为SUNTEK Kroma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75∶25∶0.04),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线性范围:醋酸地塞米松2.5~20μg·mL-1,盐酸丁卡因100~800 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醋酸地塞米松为100.12%,RSD为0.89%;盐酸丁卡因为98.63%,RSD为0.97%.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可用于复方地塞米松丁卡因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测定.

    作者:范玉峰;詹新卫;胡守莲;吴红英;杨小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快速鉴别真假人血白蛋白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通过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别真假人血白蛋白的方法,以有效的遏制假劣人血白蛋白的泛滥,保证人民用药安全.采用凯氏定氮的钨酸钠沉淀方法.共检测标示为人血白蛋白制品66批,与法定方法比对,符合率100%.该方法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基层日常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

    作者:肖林;沈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流行流感疫苗研发和质量管理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季节性流感疫苗是公认的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力武器,主要预防人流感病毒同型变异株造成的流行和感染.而大流行流感通常由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引起,因此,大流行流感疫苗是一种全新的预防性疫苗.比较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流感的产生原因,进而从毒种制备、生产基质、抗原含量、佐剂、免疫效果评价、质控方法、生物安全等各个方面阐述大流行流感疫苗研制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同时介绍国外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法规.

    作者:李长贵;王军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青霉素超敏反应及其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介绍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抗原决定簇、过敏原的产生、超敏反应的特点以及交叉过敏情况,并对常见的诊断技术(皮试)和体外诊断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作者:吴瑜;胡昌勤;金少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药物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简述了靶向制剂的特点及近年来的研究应用情况,为靶向制剂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提供参考.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罗汉果花和茉莉花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建立罗汉果花和茉莉花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用性状与显微鉴别对市场收集的罗汉果花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罗汉果花中合有腺毛,不合草酸钙簇晶及块状物;茉莉花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块状物等显微特征.上述特征可作为罗汉果花和茉莉花鉴别的依据.

    作者:张继;叶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为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笔者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该药原液对细菌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无干扰作用.该药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李展;张黎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克拉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建立克拉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采用人工加入5种阳性对照菌测定其回收率.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克拉霉素片对细菌抑菌作用强,必须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该法可用于克拉霉素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黄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62例统计分析

    探讨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检索2000~2006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应用黄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大多数于用药过程中发生;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发生ADR几率相同;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提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宁彰;韩根利;冯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三种违法制劣行为的处理及按劣药论处制度的完善

    通过对法律条文的立法本意及相关法律条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析了药品监督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三种违法制劣情形法律处理的难题,寻求解决之策.结果表明,将实践中出现的三种违法制劣行为规定为按劣药论处,并补充到<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才可以有效解决三种制劣行为法律处理的难题.

    作者:于培明;黄泰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药事杂志

中国药事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