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岳慧雅

关键词:小儿肺炎, 如意金黄散, 穴位贴敷
摘要:目的 观察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胸片炎症吸收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退热、止咳、平喘、痰壅消失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胸片炎症吸收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效果显著,转归快,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Rab2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Rab家族蛋白是特别的膜运输蛋白,利用GTP-GDP结合构象之间的改变,参与细胞的囊泡运输过程.Rab27作为Rab家族的一员,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学者们在对肿瘤的研究过程中发现Rab27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胞内运输密切相关,并对其调控发挥关键作用.Rab27基因还能对多种肿瘤的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作为肿瘤标志物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目前国内对于Rab27这一基因的报道涉及较少.本文对Rab家族及Rab27亚家族的背景,Rab27在Exosome分泌过程中的调节作用,Rab27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重点是对Rab27在肿瘤进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这些机制的阐明将推进人类对Rab27的认识,并为寻找肿瘤的终作用靶点及治疗肿瘤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星;郭岩;肖文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 了解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EEG)的影响,为心肺复苏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4年1月本院ICU发生的心肺复苏后持续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于自主循环功能恢复0.5 h即开始进行常规亚低温治疗,至72 h观察期结束.实验组在常规亚低温治疗基础上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0.5 h内经外周静脉输注4℃生理盐水行早期诱导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于同时点仅输注等量常温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于心肺复苏后5~7 d行EEG检查,记录分析EEG异常程度及异常EEG模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EEG异常程度不相同,且实验组EEG重度异常者所占比例(7.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EG波形特点不同,且实验组提示患者预后改善的慢波增多型患者所占比例(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早期应用经外周快速输注4℃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能对患者EEG产生有益的影响.

    作者:邱婷;郑维红;陆程翔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重症药疹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致敏药物特点,探讨影响重症药疹临床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的66例因重症药疹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1周时的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43例)及治疗无效组(23例),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统计所有患者的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分布特点.结果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0岁、内脏受累及白蛋白<30g/L均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在所观察患者的发病类型中以重症多形红斑型发生率高;致敏药物中以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发生率高.结论 重症药疹发病过程中有显著的临床特点及致敏药物特点,且其治疗效果可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畅晓元;宋丹阳;刘岩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目的 探讨在脑肿瘤患者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70例脑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观察组35例选择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研究两组的麻醉处理情况.结果 两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To时点的心率(HR)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3时点的HR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睁眼与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期间均未见严重的肝肾异常.结论 选择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方案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更加理想,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周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6月接收的44岁以上的无相应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例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分别测量并统计患者教育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体重指数、对疾病认知、定期检查、坚持运动、合理膳食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体重指数、对疾病认知、定期检查、坚持运动、合理膳食等方面的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疾病控制情况.

    作者:赵宏伟;袁荣华;刘建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R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后症状缓解情况分为RRE和非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NRRE),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年龄、病程、BMI值、饮酒史、洛杉矶分类、服用药物、膈疝、遗传因素、临床症状、长期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是RRE发病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膈疝、肥胖、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严重是RR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RE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膈疝、肥胖、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严重患者更易患RRE.

    作者:裴莉英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防治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4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其余718例未出现切口感染,分析切口感染与急性阑尾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选择、腹腔留置引流、切口冲洗、阑尾穿孔、病理类型和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发病时间、切口选择、手术时间、腹腔留置引流、切口冲洗、阑尾是否穿孔、病理类型及合并症情况相关(P<0.01).结论 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24 h、手术时间>1 h、探查切口、放置腹腔引流管、大量冲洗腹腔和切口、阑尾已穿孔、病理类型为坏疽性、有合并症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佳的围术期管理,术中、术后正确处理切口可以明显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孙树松;孟敏;高长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Caspase12在糖尿病大鼠逼尿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Caspase12在糖尿病大鼠逼尿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在不同的时间点(4、8、12、16周后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电镜下观察内质网形态,应用TUNEL技术检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RT-PCR技术测定逼尿肌细胞内Caspase12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逼尿肌细胞内的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电镜下内质网呈不规则改变,膜表面附着大量核糖体;逼尿肌细胞凋亡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Caspase 12的mRNA和蛋白水平曲线随病理过程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Caspase12参与糖尿病大鼠逼尿肌平滑肌细胞的内质网应激.

    作者:王东;王东文;原小斌;池俊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患者按就诊顺序的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的麻醉液为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研究组麻醉液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及地佐辛混合液.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前、术后生命体征、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麻醉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麻醉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好的优势.

    作者:朱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胸片炎症吸收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退热、止咳、平喘、痰壅消失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胸片炎症吸收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效果显著,转归快,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慧雅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围术期回收式自体输血去除白细胞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意义

    目的 探讨围术期患者回收式自体输血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术中行回收式自体输血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去除白细胞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回收式自体输血,观察组的自体血去除白细胞后再回输.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2 h(T3)、术后36 h(T4)时采血检测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检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3、T4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m;(15.4±1.4)个/100个RBCvs(12.9±1.6)个/100个RBC;T4: (15.9±1.3)个/100个RBCvs(13.1±1.6)个/100个RB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TNF-α、IL-6、MDA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回收式自体输血去除白细胞可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的炎性反应相关.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益元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LVEF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元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LVEF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于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依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元强心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治疗前后LVEF和LVED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x =6.453,P<0.0s).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VEF、LVED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4.532,P<0.01;t=1 1.178,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LVED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元强心方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低LVEF水平及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卢廷贵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MTA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胸心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月的107例ESCC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TA1在ESCC中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ESCC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TA1基因表达与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ESCC中的MTA1蛋白高表达率为50.4%,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中的MVD计数与正常食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高表达率、MVD计数与ESCC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的高表达率、MVD计数在ESCC不同TNM分期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SCC中,随着MTA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MVD均数亦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1高表达与ESCC的临床进展、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抗食管鳞癌微血管生成的靶点.

    作者:夏娟;刘建平;刘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80例、对照组70例.给予两组相同针刺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丹鹿通督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75±3.52)分vs(11.24±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vs 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昱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分别应用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与单独应用比卡鲁胺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良好率61.9%、较好率28.5%、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14.3%以及38.1%(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 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疗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有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姬;金载勇;马丹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医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40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纸片K-B法检测耐药情况,PCR法检测qnrA基因阳性菌,质粒接合试验验证qnrA基因可发生水平传播.结果 qnrA基因阳性的阴沟肠杆菌共检出65株,检出率为16.3%,阳性菌对两种喹诺酮药物均产生耐药且多数还伴产ESBLs,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广东省中医院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存在qnrA耐药基因的流行,多数与ESBLs基因共同存在,且可发生水平传播.

    作者:张鸣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HFHD治疗,透析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第1、3次透析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及第1次和6个月透析后血清β2-MG、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第1、3次透析后血清BUN、Cr、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透析后,研究组血清β2-MG及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乃0.05);透析6个月后,研究组血清艮-MG及IL-6浓度分别为(48.7±9.9) μmol/L、(10.0±3.2)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0±7.1) μmol/L及(14.3±3.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HFHD患者透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菲;曹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低水平PEEP通气模式在肥胖患者围术期低氧血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低水平PEEP通气模式在改善肥胖患者围术期低氧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肥胖围术期发生低氧血症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IPPV通气模式加大潮气量治疗,实验组接受低水平PEEP模式治疗,观察两组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30 min(T2)、插管后60 min(T3)、气管拔管后30 min(T4)、拔管后60 min (T5)时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ETCO2、Ppeak、PaCO2、A-aDO2、PaO2等气道峰压和血气参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VP、HR、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患者围术期接受低水平PEEP通气模式治疗,能显著降低其低氧血症发生率,控制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良泉;张美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两种制备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对大鼠胚胎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情况,探讨何种方法能更加高效快捷地获取和培养大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方法 选择孕14 d大鼠胚胎,取其背部皮肤,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原代的胚胎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点,进行传代、冻存、复苏和HE染色,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两种方法都能成功培养出胎鼠成纤维细胞,但组织块贴壁法相对酶消化法更便捷,不易污染,成活率高;传代和复苏后,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组织块贴壁法是一种更适应胚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

    作者:李玲;朱自修;肖润兰;王巧稚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记录两组营养液反流、导管堵塞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并发放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营养液反流、导管堵塞、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7%、4.35%、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8.70%、2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导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降低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营养液反流、导管堵塞、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阮冬华;王建忠;江萌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