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形状记忆合金加植骨治疗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马民华

关键词:锁骨骨折, 不愈合, 形状记忆合金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及自体骨植骨治疗11例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10~20个月,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骨不连,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加植骨治疗锁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固定稳定,利于骨折愈合,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运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观察疗效,探讨其临床推广可行性。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治疗冠心病168例,将入选的1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使用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每天体外反搏一次,连续10天为1疗程,每次30分钟-1小时,反搏压力0.35~0.45kg/cm2,休息3天,继续下一个周期,每3个周期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2月后,随访4周后,对照组疗效92.86%明显高于治疗组76.19%。对照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变。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结论运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谭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T 波电交替在心脏性猝死预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有半数的心力衰竭病人因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于心源性猝死,T波电交替是公认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早在许多年前就发现T波电交替与心源性猝死有关,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是T波电交替的机制,T波电交替(T Wave allemans,TWA)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本文拟对其机制以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作者:赵海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超前加长止痛方案在肛肠病手术止痛效果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肛肠病手术后的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联合亚甲蓝的长效止痛剂,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共计40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其中200例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A组,100例患者应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将其设定为B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手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分别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6~72h的镇痛效果以及VAS评分方面,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6小时的镇痛与VAS评分方面,A组与B组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肛肠患者手术后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对其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冀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护理妇产科术后病人疼痛的体会

    妇产科术后疼痛会让患者多项指标出现波动,而且患者的情绪会有所影响,这些对于产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妇产科中,手术是某些疾病的唯一方法,所以手术的疼痛评估和护理是妇产科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本文就对妇产科手术后疼痛控制产生影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对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出了一些本人的体会。

    作者:茆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研究及康复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研究及康复效果。方法通过规范的复方水蛭胶囊的制备,对15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分别进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水蛭胶囊(主要药物组成:水蛭、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木瓜等)。一次3粒,一日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取得显效率为69.34%,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取得显效率为49.33%,总有效率为77.33%。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作用明确,应用于临床可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吴健;刘珂;王奉德;唐士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改良股静脉穿刺采血在烧伤患儿中的应用

    0引言烧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意外伤害之一,特别是1~5岁小儿由于缺乏生活知识及自身防护能力差,容易受伤。患儿伤后皮肤完整性受损大量血浆渗出,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电解质失调,休克发生率高,特别是大面积烧伤,为了采集有效量的血液标本,更好地配合抢救和治疗,对烧伤患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可成功获取有效的血液标本,且操作简单,采血速度快[1]。经过临床实践,我科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将一次性采血针头取代传统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使用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凤;蒋秋萍;胡从云;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至2014年08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分别有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采用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血液检验,对其血液检验结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以及对照组三组研究人员的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五项指标结果两两对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血患者通过血液检验工作开展,可以准确的诊断出贫血情况和贫血类型,有助于在临床中实现及早诊断和对症治疗过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股骨近端骨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结论利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比DHS内固定术的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尹爱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妊娠早期健康教育及分娩全过程进行护理干预与降低剖宫产率

    通过对在我院建档的孕妇进行早起的健康教育,使胎儿及产妇尽可能地处于能够自然分娩的状态,为分娩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分娩过程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减少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晓东;龚晓丛;崔萌;陈洁;李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中药注射剂能够有效提高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在危急重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中药在制剂及给药途径上的突破,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质检手段,从药理、药学、毒理三方面加以研究,同时辅以配伍禁忌干预,对临床应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打破了抗生素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总结、借鉴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田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62例设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32例与3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刘坚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2012~2014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探讨其与季节、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被诊断为肺炎的住院或门诊患儿,运用定量ELISA检测血MP特异性抗体IgM或运用PCR检测痰液MP-DNA。结果3年共检测肺炎儿童17514例,MP阳性者有3473例,阳性率为19.83%;≤1岁10.03%、~3岁20.47%、~7岁42.59%、>7岁55.99%;春季19.41%、夏季30.40%、秋季25.03%、冬季11.81%。结论 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但婴幼儿的MP感染率并不低;本地区MP肺炎的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

    作者:陶孝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83例分析

    目的:总结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双额脑挫裂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83例患者中,57例行保守治疗,26例手术治疗,术中2例死亡,术后2例死亡;治愈74例,后遗症5例。结论给予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严密的临床观察,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进而有效的减少双额脑挫裂伤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生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杜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

    0引言临床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治疗学、药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我们二甲综合医院中,临床药学往往侧重于西药方面的工作,如血药浓度测定、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对抗生素类药品的联合应用进行指导、提倡给药方案个体化等等。而对中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不太重视,本文就在我院二甲综合医院中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作者:何润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乳剂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麻醉。每组为50例,术前1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戊乙奎醚0.5 mg。实验组术前10min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后相继以0.2mg/kg的速度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注药时间>10s;对照组使用静注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体重,注药时间>10s,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依托咪酯乳剂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静效果(镇痛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可大大减轻依托咪酯乳剂的注射痛、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及减少依托咪酯乳剂的用量,疗效显著。

    作者:韩红坤;马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塑料支架和金属内支架在输尿管狭窄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塑料支架和金属内支架在输尿管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取经尿道逆行法或经皮肾穿刺顺行法插管,行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金属内支架12例,塑料支架20例。结果手术的成功率为100%,对两组患者展开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尿路梗阻接触,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4例输尿管恶性狭窄患者可耐受常规剂量的动脉插管化疗治疗。结论支架置入术对于输尿管狭窄患者来说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明显等优势,且金属内支架的通畅性良好,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疗效更为确切,可酌情选择更加合适的支架进行治疗。

    作者:李润春;玉银华;安海库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癔症性瘫痪一例

    0引言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的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数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分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较多[1],本文就一例癔症性瘫痪10年治愈病例探索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宁;范丽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探讨不同牙体剩余量与石英纤维桩冠抗折性能的关系

    目的:对不同牙体剩余量和石英纤维桩冠抗折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牙科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正畸治疗拔除的100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牙体剩余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牙齿的牙体冠部保留完整,实验组的牙体剩余量从1毫米至3毫米不等。所有牙齿都采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修复材料为石英纤维桩。结果经比较,实验组牙体的平均荷载力为(975±50)牛顿,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0±27)牛顿,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体剩余量为2毫米时,采用石英纤维桩冠进行牙齿修复的抗折性能和牙体冠部全部保留的抗折能力没有显著差别,所以在使用石英纤维桩冠等非金属修复牙齿时,可以将2毫米作为桩箍的临界值。

    作者:冯艳;姜日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应用思密达和金双歧联合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应用思密达、金双歧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l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儿童腹泻治疗的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好转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腹泻应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能缩短患儿病程,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光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和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月的36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6例采用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使用陆裕朴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组,优12例,良5例,可3例;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组优14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对于单纯性及骨块较大的髌骨粉碎骨折更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临床应用中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倪兴强;何鼎;王贵川;王修勤;吉仲宏;周富彬;安云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