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

王文翔;范文强;董学彩;马瑞霞;陈彩霞

关键词:宫颈癌, 根治性放疗, 紫杉醇, 顺铂, 小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放疗对Ⅱa~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65例宫颈癌患者分为TP1组和TP2组,TP1组:紫杉醇60 mg/m2,顺铂20 mg/m2,每8~10天重复.TP2组: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化疗间隔21 d.同步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比较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有效率相当,皆为100%;②TP1组总治疗时间明显短于TP2组(P < 0.05);③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消化道反应,TP1组发生严重骨髓抑制少于TP2组(P < 0.05).肌肉关节痛,脱发常见.结论 小剂量紫杉醇(60 mg/m2)联合顺铂(20 mg/m2)方案在宫颈癌根治性化疗中值得推荐.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何首乌的质量标准探讨

    目的 为修订何首乌质量标准积累数据.方法 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在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并比较何首乌各炮制品中的蒽醌类成分、总糖、卵磷脂、二苯乙烯苷、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 采用同一种炮制方法炮制,随着蒸制次数增加,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何首乌中结合蒽醌含量越来越低,游离蒽醌、总糖、卵磷脂等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蒸晒次数范围内随着蒸晒次的增多而增加,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反复蒸晒7次含量高,随后各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结论 何首乌作为补益药应用时,采用七蒸七晒炮制品较好.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淀粉粒在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能有效控制何首乌炮制品的质量.

    作者:李卫先;张琦;王国仁;林雪兰;彭玉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卵巢上皮性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TC和PAC方案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8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手术加TC方案化疗(B组)与手术加PAC方案化疗(A组)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卵巢癌确定分期手术或较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且术后化疗次数在6次以上.41例患者手术加TC方案化疗(B组),41例患者手术加PAC方案化疗(A组),观察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 B组完成1~3个疗程者,有效率为35.29%;完成4~6个疗程者,有效率为63.64%;A组完成1~3个疗程者,有效率为23.08%.完成4~6个疗程者,有效率为60.71%.经χ2检验,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完成化疗治疗后进行临床缓解比较,B组CR+PR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7,P = 0.026);B组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PFI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末梢神经毒性、肾功能损害、脱发等,两组方案在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和发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毒性两组都存在,但TC方案较PAC方案轻.结论 TC方案及PAC方案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中均有较好疗效;TC方案的毒性反应较PAC方案轻,如患者经济状况允许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一线用药.

    作者:燕纪林;白瑞云;李玉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肺炎患者中血清SIL-2R、CRP及心肌酶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酶水平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检测意义,以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0月本院的37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检测其血清SIL-2R、CRP及心肌酶水平,并与同期的37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SIL-2R、CRP及LDH、CK、CK-MB、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重症及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水平均较其他患者要高(P < 0.05),而感染性与吸入性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清SIL-2R、CRP及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肺炎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为其治疗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国华;陈春喜;何建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97例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维生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8月间相关期刊文章,收集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维生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共297例,维生素K1所占比例大(48.8%),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且静脉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大.结论 临床应用维生素类药物应严格掌握用量与疗程,在充分了解该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与特点之后,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确保药物治疗全过程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朱金平;陈春枚;费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氧化二砷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确诊的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阿糖胞苷(Ara-c)+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HA方案,三尖杉酯碱(H)和阿糖胞苷(A)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支持治疗,即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30×109/L,输注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有感染者给予抗细菌、抗病毒及抗霉菌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治疗组VEGF下调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三氧化二砷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能够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三系血细胞,使骨髓原始细胞数减少,改善血液学反应,且耐受性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方法.

    作者:郭天剑;龚峻梅;吴必嘉;张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微创组),25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微创组的血肿、水肿改善情况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且微创组的再出血率、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如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陀螺刀)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慢性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国产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120例,全组处方剂量4 200~4 800 cGy,中位处方剂量4 500 cGy,350 cGy/次,5次/周,对其近期疗效及急慢性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①1年局部控制率为72.50%,1年总生存率为79.25%,1年无瘤生存率为71.18%.②全组患者完全缓解81例(67.50%),部分缓解38例(31.67%),无缓解1例(0.83%),肿瘤总有效率为99.17%.③急性放射性肺损伤0级101例(84.16%),1级19例(15.83%),无2、3、4级发生;晚期放射性肺损伤0级112例(93.33%),1级8例(6.67%),无2、3、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0级20例(16.67%),1级98例(81.67%),2级2例(1.7%),无3、4级发生.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0级101例(84.17%),1级17例(14.17%),2级2例(1.67%),无3、4级发生.结论 陀螺刀治疗食管癌初期疗效较好,急慢性放射性食管和肺损伤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韩文峰;郑亚珍;陈艳蕊;李献亮;张洪涛;安树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 < 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 vs 41.2%)(P < 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 vs 11.8%)(P > 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 vs 68.6%)(P > 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 vs 52.9%)(P > 0.05).结论 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方清;艾丽;刘幼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孔树脂纯化野葛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 对野葛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纯化分离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野葛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展.方法 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HPD-750、HPD-600、AB-8、NKA-Ⅱ、ADS-17进行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出AB-8型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确定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 所得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9.82 mg/mL,上样液体积2BV,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pH 5~6,在此条件下吸附率可达91.21%,解吸率可达93.61%.结论 AB-8型树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用于野葛提取液总黄酮的纯化.

    作者:陈雅维;王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人参强心滴丸的佳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人参强心滴丸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熔融法,将药材提取物分散于熔融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滴于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均匀度、粘连、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滴丸佳成型工艺.结果 佳成型工艺为药物浸膏∶基质=1∶2,基质PEG 4000与PEG 6000配比为1∶1,药料温度为80℃,冷凝液为液体石蜡,冷凝柱长度为120 cm.结论 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所制滴丸符合规定,适合于实验室制备和小批量生产.

    作者:王捧英;陈琳;武朝阳;李春花;张一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滴心丸总糖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六味地黄滴心丸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波长为625 nm,用葡萄糖为对照品对六味地黄滴心丸中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葡萄糖对照品溶液的线性范围为0.005 4~0.026 8 mg/mL(r =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 本研究确定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六味地黄滴心丸中总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闫荟;杨立红;王苏会;张瑞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电针与锌合用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一氧化氮、丙二醛等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与小剂量锌合用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SD大白鼠100 只,将6-羟基多巴胺注入中脑右侧黑质制备单侧黑质损毁的P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0 Hz组和120 Hz电针组、120 Hz+锌组和锌组,另有假手术对照组,共6组,治疗或观察6个星期,观察治疗前后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120 Hz+锌组大鼠损毁侧SOD、NO含量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减少(P < 0.01);在行为学方面,120 Hz+锌组大鼠的运动平衡能力比模型组明显增强(尤其是前4周,P < 0.01);其黑质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方面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电针与小剂量锌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具有协同调整作用,并可明显改善行为学和黑质细胞形态.

    作者:石波;杨蓉;田维珍;刘海霞;孔德祥;刘长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后成年大鼠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将1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咬合升高组(光固化复合树脂合垫升高后牙咬合),7 d后处死大鼠,取所有动物的颞下颌关节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关节盘和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结果 实验7 d后,两组动物的体重无明显差异,关节盘各部的厚度亦无明显改变(P > 0.05);而咬合升高组大鼠髁突前、中、后部软骨全层的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 < 0.05);中带髁突软骨排列紊乱.结论 7d的咬合升高可以影响成年大鼠髁突软骨的组织形态,局部出现关节炎样改变.

    作者:谷旭;柳成林;张国权;杨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423例肝血管瘤切除术围术期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血管瘤切除术相关围术期因素,探讨肝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了空军总医院1991~2011年423例肝血管瘤切除术围术期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伴上腹部不适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占91.3%(386/423).术中失血≤ 200 mL者276例(65.25%),200~400 mL者86例(20.33%),400~1 000 mL者42例(9.93%),>1 000 mL者19例(4.49%).手术时间平均(170.60±78.23)min.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2.67±10.51)d.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间的延长为危险因素(P = 0.004,or = 1.015),ALB值的升高为保护因素(P = 0.021,or = 0.852).结论 肝血管瘤切除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在重视优化围术期处理和创新手术技术的前提下,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保持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冯志强;张洪义;肖梅;张宏义;张辉;甄玉英;徐新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本院收治的120例儿童中耳炎患者来探究儿童患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以及佳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3例,主要是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与激素,局部使用减充血剂以及类胆固醇激素喷雾,耳正负压鼓膜按摩等多种常规性治疗方式;治疗组57例,患者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抽液以及常规性的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多种方式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取得良好的成效,降低患儿因病情加重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胡亿文;张世平;曹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 < 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作者:谢嘉禧;徐尼亚;胡锡其;曾桂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目的 分析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某医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并剖析问题的成因.结果 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用量、配伍和选择的不合理,以及抗菌药物在医院应用比例较高的问题.结论 应提出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标准、强化使用环节监督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改进对策,以应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刘秀艳;陈玉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放疗对Ⅱa~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65例宫颈癌患者分为TP1组和TP2组,TP1组:紫杉醇60 mg/m2,顺铂20 mg/m2,每8~10天重复.TP2组: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化疗间隔21 d.同步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比较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有效率相当,皆为100%;②TP1组总治疗时间明显短于TP2组(P < 0.05);③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消化道反应,TP1组发生严重骨髓抑制少于TP2组(P < 0.05).肌肉关节痛,脱发常见.结论 小剂量紫杉醇(60 mg/m2)联合顺铂(20 mg/m2)方案在宫颈癌根治性化疗中值得推荐.

    作者:王文翔;范文强;董学彩;马瑞霞;陈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 30.08,P < 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 < 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 < 0.01).结论 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元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依托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与实践

    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考核成绩采用形成性成绩和终结性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既注重实验结果更注重实验过程、既注重基本技能又注重综合能力的完善考核体系.

    作者:朱鑫;李合平;武香香;武雪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