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模式再思考

李立;刘晓菊

关键词:宗教医学, 哲学医学, 科学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思考, 构建
摘要:当今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但探讨新型医疗模式意味着对包括西医在内的各种医疗方式的再认识,从思考认识中总结和展望更加适应生命健康、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模式已成为现代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视觉有机地分析宗教医学模式、哲学医学模式、科学医学模式与人类发展层次的内在联系,阐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传统的医学模式对医学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认为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充分考虑适应中国的国情及文化特征,这对于构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有中国特色并能反映生命本质的医疗模式有重要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价值,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行介入治疗的5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完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即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5)、采取品管圈护理的观察组(n=25),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饮食知识掌握评分、护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患者饮食知识掌握评分、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评分(90.02±2.10)分、护理知识掌握评分(90.05±2.05)分、护理工作满意度92%,均优于对照组的(80.05±3.10)分、(80.10±3.35)分、68%.采取品管圈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期间配合品管圈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疾病治愈率以及治疗方案认知、健康教育效果以及护理人员能力.

    作者:郭轶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4月,回顾性选择我院收诊的80例急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与MRI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1)多层螺旋CT显示,肺动脉栓塞显示率为100%,图像质量为(3.52±0.83)分,扫描时间为(15.30±4.59) s,MRI扫描显示,肺动脉栓塞显示率为100%,图像质量为(3.29±0.98) 分,扫描时间为(411.80±134.85)s,两种检查方式在扫描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显示, 43例急性栓塞,占53.75%,37例慢性栓塞,占46.25%,49例单侧栓塞,占61.25%,31例双侧栓塞,占38.7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检出率高,图像质量高,影像征象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飞;杨东;商亚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4例术后腹胀患者,采用盲选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腹胀中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腹胀,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有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目的 针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产生尿潴留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接受椎管内麻醉方法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关资料,对采取椎管内麻醉方法的患者术后产生尿潴留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有21例产生尿潴留,术后产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11.25 mg麻醉药量及术后镇痛等.结论 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是由很多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使术后产生尿潴留的比例明显降低.

    作者:陈定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大学生医学竞赛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医学竞赛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参加过大学生医学竞赛的医学生50例,统计对比应用大学生医学竞赛前后医学生临床技能评分以及医学生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应用大学生医学竞赛之后的医学生临床技能评分好于应用大学生医学竞赛之前(P<0.05);应用大学生医学竞赛之后的医学生满意度高于应用大学生医学竞赛之前(P<0.05).结论 应 用大学生医学竞赛可显著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评分,提升医学生的满意度,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医学竞赛,以此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马柏强;吴益芬;陈红燕;邢永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目的 探究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其均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对不同疾病分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分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12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对其预后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张焱祥;刘华;刘超;王显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替普瑞酮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析幽门螺杆菌(Hp)阴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替普瑞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Hp阴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4)、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应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黏膜病变程度、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患者(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阴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替普瑞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减轻胃黏膜病变程度,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均荣;程定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体检人群中尿酸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健康体检大数据分析,探讨尿酸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2 673人的资料,统计分析尿酸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人群中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0.49%,男性(31.09%)高于女性(8.99%)(P<0.001).(2)高尿酸血症组人群较尿酸正常组的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01),同时超重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也显著升高(P<0.001).(3)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 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在控制各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后,尿酸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其它指标仍呈正相关.结论 (1)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相关,男性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2)尿酸与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各指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田青;王昱;李哲;李志洪;赵昳;潘飞;陶铸;王培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4名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的护士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名,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目前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雪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循环在门诊抽血室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对门诊抽血室标本管理工作实施PDCA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6年8月—2017年10月开展门诊标本PDCA管理方案,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7月我院的门诊工作进行回顾性记录.评价管理前后的门诊标本应用质量改善状况.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PDCA管理后,我院中提前抽血标本、试管错误、漏抽血标本、登记错误、样本遗失的情况较质量管理前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标本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在标本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对于提高标本管理的效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敬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现状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损伤后对肢体的运动和感觉产生十分重要影响,脊髓损伤(SCI)后系列改变现已经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MRI)脊髓成像成为目前为先进的脊髓影像无创研究方法,磁共振成像可以对脊髓微观结构进行检测,是唯一的能对人体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脊髓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其中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成为近年来成熟的技术 及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振显;王生海;宋延峰;李帅;杨彦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平行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12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实施PFNA内固定手术,乙组实施DHS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甲组和乙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P<0.05.甲组、乙组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33%,25%、21.67%,P<0.05.结论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应用PFNA内固定手术的效果非常理想,同时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控制术后并发症情况.

    作者:黄笃;冯华明;邹三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舒适护理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舒适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肖红霞;滕旭;刘宇;李菁雅;李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机构协同家庭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早期干预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康复协同家庭康复模式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早期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0~2岁组、2~3岁组、3~6岁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各50例,将每组患儿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亚组25例,对每亚组进行不同干预措施,其中康复治疗配合家庭康复的为联合干预组,常规康复治疗的为康复治疗组,分别治疗3个月,测评治疗前后发育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3个年龄段联合干预组疗效均优于康复治疗组,发育商均有提升,联合干预组提升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发育商整体提升水平高于2~3岁组,2~3岁组发育商整体提升水平高于3~6岁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康复协同家庭康复模式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疗效显著,且越早干预越好.

    作者:张艳敏;高超;段佳丽;韩亮;陈白云;李文霞;张岩;李尉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研究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 研究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在双盲法下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18%,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14 d时的白介素-6(IL-6)和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术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许磊;廖秋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制定相应护理方案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BPRS 评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莉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心制医院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讨中心制医院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来我院实习的32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6名实习生采用传统医院实习教学模式,观察组16名实习生则采用中心制医院的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用考试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观察组总分平均得分(77.81±2.66)分,对照组平均得分(67.56±2.93)分,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病例分析得分,观察组(34.13±2.60)分,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24.00±2.19)(P<0.05) , 但泌尿外科基础知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中心制医院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实习生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盛权;李为兵;邓国贤;沈崇星;代林勇;杨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目的 探索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五年制见习学生,抽取2个班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学习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 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及学生成绩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以弥补单独使用PBL 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陆宏伟;卢乐;张亚飞;尚皓;黄晶晶;黎一鸣;吉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实施饮食护理的价值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5年3月—2018年1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同时实施饮食护理,对比两组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 后的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可更好对其血糖水平进行进行控制,且可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刘涛;容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组(n=51)及中医护理管理组(n=51),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管理组在传统护理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餐后 2 小时血糖(2 h PBG)、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中医护理管理组的2 h PBG、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护理后,中医护理管理组的合理用药、饮食控制、科学运动等自我管理行为均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护理后,中医护理管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12%,传统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0.59%(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实行中医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作者:肖丹;刘小琴;谭思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