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琴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实现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效预防.
作者:张成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肺部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结果 本次所收治的6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经科学、合理治疗以及护理,13例患者痊愈,因感染死亡2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患者采用适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雷俊;付琴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患者根据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急救绿色通道及优质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接受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比常规的护理要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抢救的成功率比较高.
作者:王丽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我院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门诊药房所开2000张处方,根据记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在2000张处方中出现76张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具体包括:医师处方开具错误或书写不规范;未严格按照处方核对程序完成调剂;门诊药师缺乏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用量不合理;门诊药师责任心不强;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结论 门诊药房出现处方不合理情况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处方是否合理也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叶义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64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保留括约肌手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疗效及基本治疗指标,统计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患者治疗显效6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0%.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7.2±1.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复发率为3.13%.结论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效果确切,能有效保留患者的肛门自制功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沈国定;夏勇;管甲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评估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予以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治疗组6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西地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83.33%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比对照组的21.67% 低(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选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确切.
作者:宋蓉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白塞氏综合征也可以称其为眼、口、生殖器官的综合征,另一西医名称为贝赫切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两级溃疡明显,主要是表现在空腔与外阴部,出现眼科症状,称为三联症.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病症轻重不同,服药时间长短不一,但很多患者均需要长期服药.西医主要目的在于调节自身免疫,进而使得病情好转.中医认为调节肝脾肾这三脏,可以使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本文主要分析这一方法的治疗过程和体会.
作者:任雯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11月同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卒中救治及常规急诊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救治流程管理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下的护理配合.分析TCRF记录,对比两组患者DNT控制及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及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各步骤占用的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DNT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改善情况(NIHS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及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各步骤占用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管理中,优化急诊流程护理能显著缩短患者DNT时间,提高接受rt-PA静脉溶栓救治成功率.
作者:彭庆荣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门诊就医的60例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11日—2017年10月26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逍遥丸、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例数有23例、VAS评分为(1.54±1.11)分、复发例数为2例,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门诊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几率较低.
作者:宋之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并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及其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朵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于围手术期对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两组SAS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1 d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率,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琴;刘锋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2例进行随访观察,将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首次发作就诊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基础疾病、吸烟史、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进展为脑梗死40例(30.30%).观察组男性比例(70.00%)、首次发作就诊时间(26.78±5.08)h、持续时间(30.16±6.38)min、发作次数(3.53±0.87)次、基础疾病(95.00%)、吸烟史(55.00%)、二级预防依从性差(42.50%)高于对照组的45.65%、(11.39±3.48)h、(14.30±4.28)min、(1.86±0.72)次、65.22%、26.09%、21.74%(t/χ2=7.43、8.28、5.70、8.33、9.76、9.53、5.87,P<0.05),两组年龄[(67.87±6.87)岁vs.(66.00±6.5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应制定合理、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何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7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根据入院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单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同时间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手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切皮时、气腹20 min及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波动均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微,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马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姑息性切除手术术前护理评估及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予以术前护理评估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16.20±1.94)分、SAS(18.62±4.50)分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10.32±1.94)d、下床运动时间(2.00±0.50)d等均更短(P<0.05).结论 将术前护理评估及针对性护理用于晚期胃癌患者姑息性切除手术中,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
作者:黄海艳;李文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58例,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实验组术中实施距下关节撑开器复位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斯氏针牵引与撬拨复位治疗.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跟骨高度、Bohler角均短于或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干预,安全有效.
作者:梁吉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方法.方法 对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139名毕业3年内的年轻护士,制定《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表》,并实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对训练前后该组护士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度以及训练前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139名年轻护士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度有所提升(P<0.05),且考评得分优于训练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是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树芹;浦海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联合运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我科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瑞芬太尼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生命体征和镇静镇痛作用.结果 治疗后,在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疼痛和躁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的疼痛和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联合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作者:刘科蓝;刘建林;张良平;罗志春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7)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7)则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疗效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持续时间(5.64±1.9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6±2.18)min;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41%,对照组为3.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发作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陆丽芸;毛慧慧;吴亚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对照组给予TIA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认知程度、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卒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及卒中率,促进预后康复.
作者:阎晓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医院就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18日—2017年10月28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54±0.5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14.69±0.6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万琦;吴佳羽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