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撰写论文的“摘要”

关键词:
摘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EBM联合情景式PBL教学在肿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EBM)联合情景式PBL教学在肿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临床规范化培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9例,对照组采取EBM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则采取EBM联合情景式PBL教学模式,通过肿瘤科相关理论知识测试、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肿瘤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临床带教中,采取EBM联合情景式PBL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住院医师循证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能力的发展。

    作者:赵阳;韩正祥;杜秀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涉及康复专业疾病的分类经验探讨

    探讨康复专业疾病的分类编码影响因素,为康复病案的科研利用、教学研究、学科发展提供服务。编码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善于阅读病案;善于与临床医师沟通,适时对临床医师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知识以及康复诊断的书写培训。达到康复病案的疾病书写与分类的规范化、标准化,编码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工伤康复是我院重点特色专科,提高康复疾病分类的准确性、可用性,势在必行,应予以重视。

    作者:罗元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浸泡时间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浸泡时间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41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10.0 ml,将血清标本分成三组,分别浸泡5.0 min、15.0 min、25.0 min,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浸泡时间ANA检测结果。结果浸泡5.0 min时,研究组ANA检测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78.05%,对照组为7.32%、0.00%;浸泡15.0 min时,研究组ANA检测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对照组为0.00%、0.00%;浸泡25.0 min时,研究组ANA检测敏感度为80.49%、特异度为10.00%,对照组为0.00%、0.00%。研究组浸泡15.0 min时敏感度(100.0%)高于浸泡25.0 min时敏感度(80.49%),特异度(100.0%)高于浸泡5.0 min时特异度(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泡15.0 min时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抗核抗体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对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从我院所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6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樊微微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6例自体造血干细胞感染手术患者,给予其相应的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处理,各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加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观察和护理,对缓解症状有重要作用。

    作者:晏佳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确诊的脑血管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脑血管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何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临床检查诊断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MRI诊断的观察组(30例),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MRI诊断,准确率高,效果显著。

    作者:申斯原;马守成;刘大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双幽门1例报道

    双幽门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既往人们对其认识比较局限,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和体检的不断普以及消化内镜成为常规体检的一个项目,双幽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是对于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还不甚明了。对于先天性双幽门,据大部分文献报道和研究表明,可能是与其在胎儿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发育变异有关。后天性双幽门的患者大部门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有关,随着患者及时就医,溃疡得以修复,但由于患者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溃疡复发。随着溃疡的修复、损伤及再修复的过程。胃部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带将幽门管一分为二,从而在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会在内镜观察下形成双幽门。

    作者:国海超;党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谈“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以骨科为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已全面展开。本文以骨科为例,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背景情况并分析了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蔡筑韵;钱齐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26/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张海霞;黎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接受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未接受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够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潘映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耿洪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微创截骨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体会

    目的:观察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40例(62足)。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时间(32.5±2.1) min,术后随访6~24个月。参照评定标准:优57足,良4足,差1足。优良率为98%。结论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矫形满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梅仁富;许建;程树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胸腰椎骨折80例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均于术前接受X线平片、CT检查,并于术中证实发生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出率为71.25%, CT检出率为90.00%,数据对比P<0.05,提示CT对胸腰椎骨折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检查胸腰椎骨折准确率高于X线片,接诊疑似病例后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尽快确诊病情。

    作者:贾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50例调配差错中药处方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应对对策。结果调剂人员责任心不足造成的差错24例,所占比重为48%,因为医师处方不规范造成的差错16例,所占比重为32%,因为药品不合理摆放所造成的差错10例,所占比重为20%。结论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错综复杂,因此要针对引发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采用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有效预防与解决,以此来提高中药处方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率。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肠壁缺血性病变使用64排CT诊断的效果。方法为我院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使用64排CT诊断,探讨临床中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的对比性。结果患者接受了64排CT诊断,有96%的患者检查出血管狭窄、46%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下动脉狭窄、28%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22%的患者检查出腹主动脉狭窄。结论64排CT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肠壁缺血性病变疾病,具有较高准确性,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安全性高,时效性较好。

    作者:吴晓丽;李丽;陈瑞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接受人工流产的8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40例人工流产妇女,对对照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常规的流产后服务,对研究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分析两组人工流产妇女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人工流产妇女干预之后的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为(9.57±0.21)分,与对照组人工流产妇女的(6.20±0.35)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工流产妇女的主动避孕率、非计划妊娠率(85.00%、7.50%)与对照组人工流产妇女(52.50%、20.00%)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对人工流产妇女开展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较佳。

    作者:缪文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鼻内镜术后填充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鼻内镜术后填充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年在我院行鼻内镜术的160例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n=80)与参照组(n=80),分别予以填充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纱条填塞、碘仿油纱条填塞。结果实验组患者填塞期出血量为(1.9±0.3)ml,鼻腔黏膜水肿评分为(2.9±0.3)分,取填塞物时的疼痛评分为(2.5±0.4)分;参照组填塞期出血量为(3.3±0.4)ml,鼻腔黏膜水肿评分为(4.0±0.5)分,取填塞物时的疼痛评分为(3.4±0.5)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应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为鼻内镜术后患者进行填充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孙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玻尿酸注射美容填充50例临床体会分析

    目的:分析玻尿酸注射美容填充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美容填充患者5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并对美容填充患者均注射玻尿酸,分析其注射的效果。结果50例美容填充患者注射后,有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过度矫正5例、过度矫正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感染3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局部淤青2例、局部淤青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局部红肿5例,局部红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结论本院认为美容填充患者进行玻尿酸注射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过度矫正、局部红肿为常见,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注射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川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救的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液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酸中毒、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永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