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汤玉松

关键词:一期阑尾切除术, 阑尾周围脓肿,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60例患者在经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后,体温在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血常规也在术后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术后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仅有2例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为10~2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4±0.6)天。结论在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进行治疗时,一期阑尾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及早手术治疗,能及时控制炎症扩散,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

    目的:试析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胆碱酯酶恢复的时间、平均昏迷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显著。

    作者:白斌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局部肿胀麻醉下经乳晕内切口隆胸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经乳晕内切口隆胸使用局部肿胀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接受经乳晕内切口隆胸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利多卡因分别从体表投影内上、内下、外上及外下方进针直达乳腺下间隙或胸大肌的间隙,进针方向与肋骨同一平面,放射状浸润麻醉,采用上下环形切口,置假体于乳腺后或胸大肌后间隙,分析局部肿胀麻醉的效果。结果62例女性接受隆胸手术后对外形表示满意,切口隐蔽,乳头感觉明显,没有感染病例和并发症病例。出院后进行半年至2年随访。全部患者的乳房外形良好,没有瘢痕和包膜挛缩。结论使用经乳晕内切口隆胸的整形方式对女性的创伤较小,手术切口较为隐蔽,愈后外形患者表示满意,乳头感觉正常。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在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急诊PCI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任性化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实施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及SAS均得到改善,且实验组SDS及SA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显著。

    作者:席林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早期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创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镇痛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镇痛。对比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和小腿大周径。结果入院72 h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中0~3分患者所占比例为26.67%,小腿大周径为(30.24±2.65)cm,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镇痛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肿胀情况明显减轻。

    作者:施耀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和肺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丹参川芎嗪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厄尔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压、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BP(139.35±5.86)mm Hg、DBP(87.16±4.85)mm Hg、FPG (8.03±2.35)nmol/L、2 h PG(10.14±2.87)nmol/L;观察组分别为(125.11±5.32)mm Hg、(72.59±4.03)mm Hg、(5.42±1.81)nmol/L、(7.25±2.06)nmol/L;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头痛3例(8.33%)、恶心3例(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6%;观察组头痛1例(2.71%)、恶心1例(2.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面颈部瘢痕整形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1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两期手术治疗,先置入皮下扩张器,然后取出,进行瘢痕切除和移植皮瓣治疗。结果根据研究显示,41例患者对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半年后进行缝合治疗,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此次共使用了92个扩张器,有3例术后血肿,1例感染和1例切口外露,患者经及时治疗,并发症均消除,没有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结论头面颈部瘢痕使用扩张器修复治疗的效果比较优秀,临床中使用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作者:朱迪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6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患者。并分别给予其采用腹部彩超、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进行诊断,并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实验组异位妊娠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实验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影像学各项表现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效果极佳,价值极高。

    作者:皮苏芹;张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随机状态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20/24)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6.7%(16/24),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鹿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取的50例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手术之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作者:郭文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经阴道手术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经阴道手术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接收的4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作为甲组,另选40例行经阴道手术治疗的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复发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采取经阴道手术治疗,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作者:兰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智能手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地位。智能手机几乎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医学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智能手机对于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优势无可替代。

    作者:刘杰;柯霞;沈暘;黄江菊;杨玉成;胡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MRI和CT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MRI和CT扫描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诊断的临床资料,分析检出率。结果采用MRI平扫检出率为87.5%,采用CT平扫检出率为62.5%,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率90%,采用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率91.25%。结论 MRI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的准确率。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6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观察组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9.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5,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顾小海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所有患者采用用常规治疗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2.32±0.32)级,低于治疗前(3.65±0.5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符合标准的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心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9%优于对照组(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崔新青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陈欣;马赟英;关兰芳;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改良喉罩联合地佐辛、丙泊酚在纤支镜检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改良喉罩联合地佐辛、丙泊酚用于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喉罩组(A组)和表面麻醉组(B组)。A组静脉依次给予地佐辛0.1~0.15 mg/kg,丙泊酚l~2 mg/kg后置入改良喉罩,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B组采用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法表面麻醉。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前、过声门时、达隆突时、进镜5 min时和检查结束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体动、呛咳、屏气等不良反应,是否需要中断检查。结果镜检中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B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喉罩联合地佐辛、丙泊酚应用于纤支镜检查安全可行。

    作者:吴运斌;梁治辉;梁克诚;卢玲静;卢燕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平;张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