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程;赵晓鹏;朱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发展临床医学的科技战略措施。培养合格的儿科医师是解决目前儿科临床医师缺失的一个主要途径。该文通过总结多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通过调查受训者临床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指标,分析责任导师制在整个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证实二者结合可相互弥补缺点,相得益彰,能有效提高受训医师临床技能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有利于增进二者感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儿科及其他临床学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作者:李听松;宿玉玺;程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基础。随着培训人数及医疗机构单位的增多,临床工作任务繁重,怎样进行带教,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热点。因此,结合我院普通外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特点及多年的临床带教工作情况,浅谈我科临床带教的体会,总结如下几方面:做好入科宣教;加强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临床应用;加强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训练;养成科学的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及高尚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意识。
作者:蔡治方;刘尧;兰天罡;彭慈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导向(PBL)联合翻转课堂(FCM)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3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组和PBL联合FCM教学组。课后通过理论考试及问卷调差,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PBL联合FCM组与传统教学组相比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3±25.1)分及(67.7±18.2)分、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0.6±18.3)分及(65.2±8.9)分,兴趣度分别为(69.2±24.8)及(40.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FCM教学方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授课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慧涵;廖爱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上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外科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2012级外科护理专业的154名学生,按照学生所在班级将其分为对照组75名和观察组7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根据翻转课堂理念开展课上问题式学习模式教学。两组学习内容相同,均持续教学1学期后进行统一针对性的学习成绩考核,观察两组考核成绩情况。结果观察组成绩考核(92.1±5.8)分、教学满意度83.11%分别较对照组(81.2±6.4)分、54.92%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课上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改良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临床新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比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仍然很低。ROSC患者的心脏骤停情况刚刚好转,状态仍然很不稳定,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降低脑损伤、提高重要脏器的灌注及营养支持的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ROSC患者的病死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过去的护理经验,结合本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对ROSC的护理提供一些经验分享。
作者:邓飞;宋燕波;陈华玉;崔云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对比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平均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乳腺癌根治术疗效相当,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志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行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和水胶体组50例,对照组采用在PICC置管穿刺上臂外涂喜辽妥,水胶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胶体敷料防治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水胶体组跟对照组比较,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更低,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水胶体组发生率为4.00%。结论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行性高,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操作简单,可行性高。
作者:冯芙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患者常见压疮引用压疮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后,对压疮的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9月收治的76例老年患者且并发压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压疮按发生部位(处),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处压疮。实验组由压疮护理小组对其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压疮护理的效果发现,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9.02%,压疮护理小组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科老年患者应用压疮护理小组进行干预,能缩短压疮创口愈合时间,提高压疮治疗效果。
作者:吴春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与化疗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依照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硼替佐米与化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硼替佐米与化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提高疗效,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方亮;蒋明东;王正洪;卢前微;彭黎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17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结果两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中,研究组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7.65%,高于对照组87.06%(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中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94例成年膜性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疾病类型将其分为特异性膜性肾病组107例与不典型膜性肾病组87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镜下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电镜与光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人膜性肾病高发于男性人群中,单纯采用实验室检验无法准确鉴别特异性膜性肾病与不典型膜性肾病,通过临床病理检查能够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琨;孙瑶;袁文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比开腹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比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更具优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魏长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1月,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将两组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胆结石患者随访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4523.14±256.33)元、术后住院时间(5.21±1.05)天、术中出血量(112.10±2.33)m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马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生培训体系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第一站,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将分段式教学引入脉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中。分段式教学通过模拟入院、初步治疗后、疾病主要矛盾的转移、疾病治疗后期治疗与调护等。来达到增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浓缩病程、提高学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学员科研能力;分段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医学教育模式,通过该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住院医师。我科通过分段式教学,获得了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徐磊;周敏杰;曹烨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对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42例(2014年5月~2016年5月),将其分段随机化分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干预,对比两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给予患者相应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可观。
作者:王文琼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本研究以仰卧位为对照组,研究不同体位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2016年1~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3组,每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记录光疗时长,连续10天。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侧卧位组在黄疸持续天数、光疗时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可缩短光疗时长,促进黄疸患儿的康复。
作者:黎明慧;侯靖佩;李智瑞;肖晴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