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徐洪宇;崔传威;卢增慧

关键词:舒适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效果
摘要: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67%)、膀胱痉挛发作次数(1.69±0.14)次/周、满意率(96.67%)、疼痛率(3.33%)、0级舒适度(85.00%)、无膀胱痉挛率(75.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效果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分段式教学在脉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体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生培训体系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第一站,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将分段式教学引入脉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中。分段式教学通过模拟入院、初步治疗后、疾病主要矛盾的转移、疾病治疗后期治疗与调护等。来达到增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浓缩病程、提高学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学员科研能力;分段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医学教育模式,通过该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住院医师。我科通过分段式教学,获得了良好培训效果。

    作者:徐磊;周敏杰;曹烨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护理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临床新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比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仍然很低。ROSC患者的心脏骤停情况刚刚好转,状态仍然很不稳定,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降低脑损伤、提高重要脏器的灌注及营养支持的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ROSC患者的病死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过去的护理经验,结合本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对ROSC的护理提供一些经验分享。

    作者:邓飞;宋燕波;陈华玉;崔云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三级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探索和设计

    目的:为了满足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教学的需求,探索、设计符合综合性医院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方法首先对影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内部发放调查问卷,分别对老师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调研,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根据影像学教师及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影像教学系统。结论探索和设计符合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教学系统,有利于提高各阶段医学生医学影像知识的获取。

    作者:殷焱;吴晓芬;华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及复发观察

    目的:探究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以2014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及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较低,有利于预后。

    作者:李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成年人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成年人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94例成年膜性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疾病类型将其分为特异性膜性肾病组107例与不典型膜性肾病组87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镜下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电镜与光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人膜性肾病高发于男性人群中,单纯采用实验室检验无法准确鉴别特异性膜性肾病与不典型膜性肾病,通过临床病理检查能够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琨;孙瑶;袁文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目前是大多数医学相关院校都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和实践条件,构建了具有临床药学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2014级临床药学专业进行了初步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相信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种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孙也之;刘明妍;任婕;吴慧哲;唐宏涛;赵鹏飞;何苗;赵琳;魏敏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经腹部超声与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经腹部超声与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经腹部超声与腔内超声的诊断确诊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准确率为76.67%,观察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准确率为92.2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腔内超声相比于经腹部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临床健康行为干预护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以5A模式为基点的临床健康行为干预对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130例宫颈炎患者按入选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结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执行5A模式为基点的健康行为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为72.3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代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论文的写作模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疗效对比研究进展

    随着白内障手术方式的变化与更新,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的白内障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以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愈合快而被广大患者所认可。随着超声乳化术和折叠晶体的飞速发展,透明角膜切口的尺寸也在不断减小。但不同方式的切口以及不同尺寸的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状态、视觉质量、泪膜稳定性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该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将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耿剑琼;张文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组合管理工具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组合管理工具在防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中的应用,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风险。方法以老年医学科一起发热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病例为案例,应用鱼骨图和PDCA循环管理法等管理工具,查找防控中的缺陷,评估其中的高风险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加以落实,评估整改效果,完善有关制度并在全院推广。结果老年医学科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各科室未发生相似临床症候群病例聚集性发生的现象。结论应用组合管理工具,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迅速查找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和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基层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施红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甲状腺瘤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探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瘤患者运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85.3±18.6)min,术中出血量为(21.6±9.5)ml,住院时间为(4.3±1.2)d,复发率分别为2.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武晓鹏;陈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HR-HPV、TCT和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阴道镜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经TCT检查细胞学异常的患者500例,300例患者选择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R-HPV检测,350例患者给予阴道镜检测,同时留取宫颈组织活检;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HR-HPV检测能让TCT假阴性有效降低,在宫颈细胞学检查级别不断增加的过程中,HR-HPV阳性率也相应提高(P<0.05)。应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能让HR-HPV检测漏诊率有效降低。在宫颈细胞学检查级别不断增加的过程中,CIN发生率、HPV 感染发生率、病理诊断HPV感染率也相应提高(P<0.05)。结论在对子宫颈病变进行早期诊断时,HR-HVP、TCT和阴道镜检测时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三种检测方式能让临床检出率有效提高。

    作者:赵美泉;李桂玲;李晓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做中学”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做中学”教育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2016学年第1学期,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学专业221人为研究对象,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实施“做中学”,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对“做中学”学习持肯定态度,极评价均在86.4%以上;学生对“做中学”学习的能力培养作用持肯定态度,极评价均在91.9%以上。结论对护理本科学生,“做中学”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回顾、理解、记忆和应用,能促进护生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发展。

    作者:刘涛;张会君;梁春光;黄米娜;戴红良;袁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行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和水胶体组50例,对照组采用在PICC置管穿刺上臂外涂喜辽妥,水胶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胶体敷料防治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水胶体组跟对照组比较,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更低,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水胶体组发生率为4.00%。结论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行性高,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操作简单,可行性高。

    作者:冯芙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浅谈中医治疗胸痹

    目的:对中医治疗胸痹的疗法以及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对中医方法治疗胸痹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2~7月所收诊的胸痹患者3例采用中医方式给予治疗,回顾分析3例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经中医治疗,3例患者均痊愈,各类临床症状消失,但在实际治疗时需注意到注意痰湿这一病理产物,一旦形成,每与瘀血、气滞等病因交结不解,痰浊可加重瘀血,气滞可加重痰阻,二者胶结难解,相互影响,乘其胸阳不振而痹阻心脉,因此要着重避免。结论采用中医方式对胸痹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缓解各类临床症状,达到根治的目的,综合疗效较佳。

    作者:苏宏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抗生素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抗生素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儿童肺炎14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持续静滴组和静滴-口服组,各70例,持续静滴组常规给予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静脉持续滴注阿奇霉素、头孢菌素钠,静滴-口服组开始应用持续静滴组常规治疗方案,连续注射抗生素3~5天,病情缓解后停止静脉滴抗生素,改为口服相应抗生素胶囊、片剂等。结果两组热退时间分别为(5.11±0.88)天、(5.09±0.87)天、咳嗽缓解时间(4.13±0.58)天、(4.01±0.6)天、咳痰消失时间(7.87±1.98)天、(8.12±1.77)天、总有效94.29%、97.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口服组静脉滴注抗生素(4.01±0.65)天、抗生素不良反应31.43%,均低于静滴-口服组的(11.64±1.98)天、62.86%(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治疗儿童肺炎能够得到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了静脉用药时间、减少了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小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观察与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者药物治疗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压水平,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攸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四种不同的心律失常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70.21%、91.49%;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诊断冠心病时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及早开展治疗工作。

    作者:周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