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吴雪峰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手术, 安全性
摘要:目的 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手术.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手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肠道功能恢复影响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肠道功能恢复影响的护理研究结果.方法 将41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肠道功能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平均通气时间、腹痛腹胀发生率、肠道并发症及日均护理费用.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通气时间为(2.84±0.76)d,优于对照组(3.82±0.75)d.观察组术后腹痛发生率(7/22)低于对照组(13/19).观察组术后肠道并发症(2/22)低于对照组(8/1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日均护理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回肠代膀胱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操作方法简便安全,临床实用性高.

    作者:刘洪巧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调查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21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等临床资料.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血液透析患者为12.7%,腹膜透析患者为17.9%,低于非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仍存在高尿酸血症,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作者:周兴磊;孟晨;李双;王洲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医用大棉垫和造口粉在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医用大棉垫与造口粉同时用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00例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医用大棉垫与造口粉同时使用,对照组单纯使用造口粉.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5),再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大棉垫与造口粉同时用于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造口粉.

    作者:张冉;骆燕;邬丽满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在留学生血液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4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方式教学和微信平台下的PBL教学方式.微信平台下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教学方式下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传统教学组(6.30±1.02)分,PBL组(8.90±0.95)分.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传统教学组(5.60±0.68)分,PBL组(9.10±0.95)分.教学兴趣度调查结果为:传统教学组(5.00±1.12)分,PBL组(7.90±1.31)分.组间对比,P<0.05,两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方式.

    作者:王慧涵;王晓彬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降低尿毒症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降低尿毒症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76例尿毒症患者,按对照研究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所给予护理基础上施行综合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出血、内瘘管堵塞、猝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低血压6例,出血1例,猝死0例,内瘘管堵塞4例;对照组出现低血压16例,出血1例,猝死1例,漏管堵塞8例;前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95%,低于后者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降低尿毒症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包如娟;刘纯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PPH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体会

    目的 本次主要对PPH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重度混合痔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PPH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性吻合,其成功率为100%,其中3例患者尿潴留,4例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肛门狭窄,后通过扩肛后治愈.结论 对重度混合痔患者实施PPH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且治愈率极高.

    作者:李志国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与讨论脑出血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出血早期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n=15)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15)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影像学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牛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435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苏醒期躁动程度指标判断躁动发生情况,比较躁动组与平静组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因素为:术前焦虑(OR=4.32,95%CI:1.31~29.56)、术中留置尿管(OR=3.98,95%CI:2.25~30.49)、术中低体温(OR=3.62,95%CI:1.71~27.26),拮抗催醒(OR=2.96,95%CI:1.63~18.65).结论 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引起因素复杂,给予个性化心理支持、采取麻醉前清醒导尿、恢复室应采取恰当的保温措施、术毕尽量避免应用拮抗药催醒,降低全麻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曹菁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5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和炎症反应改善情况较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疗效确切.

    作者:周吉林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L组,n=29)和胰岛素组(Y组,n=29).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C、HDL-C)、BMI水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 hPG、HbA1C、TC、TG、LDL-C、HDL-C、BMI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治疗组的TC、TG、LDL-C、HDL-C、BMI较胰岛素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和胰岛素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但是利拉鲁肽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海娟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对比小切口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小儿疝气患儿130例(2014年3月~2016年8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对照组(传统手术)、观察组(小切口微创手术),各6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出血情况、患儿手术的全程时间、患儿进行自主活动的时间以及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疝气患儿的上述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过对比得出,采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较传统手术的效果更为可观,安全性更高.

    作者:闫海鹏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40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MMSE评分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和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均会有影响,应合理选择麻醉方法.

    作者:汤定荣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17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7例行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该组患者共117例,其中113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占96.58%,4例因急性发病后在院外接受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存在严重的组织机化以严重的粘连,后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占3.42%.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后,住院6~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较好.

    作者:姚卫国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裸鼠肿瘤转移模型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裸鼠肿瘤转移模型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5级肿瘤专业学生共60名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即老师根据大纲要求撰写教案在课堂上讲授;观察组采用基于动物模型的授课方式,裸鼠肿瘤转移模型,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得分为(89.5±14.6)分,高于对照组的(77.3±11.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93.34%,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裸鼠肿瘤转移模型应用在肿瘤学教学中效果较好,可以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肿瘤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者:李道明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R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进行吸痰,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半密闭式吸痰方式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吸痰后较吸痰前SPO2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较吸痰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周中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平均为(5.7±1.4)次/d,少于对照组的(8.2±1.6)次/d;吸痰量(3.1±0.3)ml/d,多于对照组的(2.4±0.2)ml/d,吸痰间隔时间(2.40±0.25)h,长于对照组的(1.60±0.33)h.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及间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痰痂阻塞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和半密闭式吸痰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SPO2,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但半密闭式吸痰方式效果更佳.

    作者:仝晓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脑卒中患者风险因素的评估及应对

    目的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应对对策.方法 抽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1月30日某社区5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68例患者脑卒中的风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糖尿病、降压治疗及左室肥厚、心房纤颤、CVD等.根据不同病因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降低脑卒中患者复发率.结论 脑卒中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风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风险因素、证据充分可干预风险因素、证据不充分潜在风险因素,通过对这几方面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以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作者:智慧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放射线科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针对放射线科接受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10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成功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放射线科接受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苗红岩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桡动脉穿刺的冠心病患者128例,其中70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处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应用方法为观察组;另外58例患者采用纱布包扎弹力绷带包扎方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患者舒适率、护理干预时间及效果和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平均总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应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穿刺处疼痛麻木,增进患者舒适,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作者:崇云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手术.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手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

    作者:吴雪峰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目标管理法在手足外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法在手足外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新入科护士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法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92.97±5.65)分和技能操作成绩(92.93±4.3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法可有效提高手外科新护士的带教效果,提高了新护士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卫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