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寂秋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以作者在放射科遇到的各种纠纷为案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医学影像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产生过程、责任主体等,探讨预防纠纷发生的具体措施。结果医疗纠纷的产生有其固有的原因,医生和患者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医生,更是具有主要责任。结论只要我们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医学影像科的很多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胡必富;罗洪云;谢兴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产妇5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实行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皮至婴儿分娩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
作者:吴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产科护理措施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内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两组3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优质产科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明显,产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两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措施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血糖水平,积极改善患者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微创接骨板组(51例)与传统内固定组(51例),传统内固定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微创接骨板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接骨板组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内固定组(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安相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强化精神科护士法律意识,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方法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全院精神科98名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果精神科护士均能熟练掌握《精神卫生法》的核心纲领,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依法执业。结论精神科护士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以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
作者:彭吉林;冀秀英;杨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分析6个月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
作者:戴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7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予微创胸腔镜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镜更能减轻肺癌患者机体损伤和生理疼痛,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
作者:李建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分析使用中医内科诊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以及效果评价,探索新的临床治疗模式。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中医内科诊疗偏头痛的患者100例,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全部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提供西药西比灵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结果通过三个月的疗程,两个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好过对照组。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借鉴。
作者:曲玉梅;刘柏岩;董福华;赵锦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法实践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5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全部患儿均同意接受研究,27例为对照组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28例为观察组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对比实践效果。结果超声雾化吸入法有效率是74.07%,低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的96.43%。观察组的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反复发作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没有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实践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更为切实可行。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逊;孜拜旦木·艾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以便更好的指导患者用药。方法结合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目标,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和药物的具体选用进行了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对患者胰岛素细胞的刺激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两个方面。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在药物选择的原则的标准下,合理的选用药物治疗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在甲状腺结节围手术期的应用评价。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研讨组和对照组,研讨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结果研讨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6.7%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4.2%。结论综合护理措施不仅促使患者康复,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因此积极探索和完善护理服务理念,努力把全面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医疗服务中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赛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梗塞恢复期病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脉胶囊。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药物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后者(P<0.05);而两者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效果肯定,安全度高。
作者:王冠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15例,均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治疗,术后6个月内复查时,无粒子移位现象;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6.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为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柯立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痰热清用于痰热壅肺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4例急性发作期肺心病患者,均属于痰热壅肺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4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9.58%(43/48)大于对照组的71.73%(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治疗急性发作期的痰热壅肺型肺心病的疗效确切,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广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展开研究,体重正常及过高患者采用合理的胰岛素及双胍类增敏剂治疗;体重较轻者给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消瘦糖尿病患者初期使用46 U/d的胰岛素治疗,观察44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含量都比治疗前低,且治疗后FT3、FT4各数据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与糖尿病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能提升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宪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而言,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
作者:曾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各项指标较之前均有改善。结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较为复杂,病死率较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的诊断,对患者实行个体化方案。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5例研究组和25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时哮喘发作次数及急性哮喘发作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哮喘发作次数及急性哮喘发作住院率分别为[(10.5±2.9)次、12%]、[(36.9±3.8)次、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能减少小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急性哮喘发作住院率。
作者:马秋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和整理研究探讨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病例中应用CT影像诊断技术的价值。方法通过整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名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案例,对比CT影像技术和MRI检查技术的方法、过程、结果,研究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正确率。结果在90个病例中,通过CT影像技术检出的股骨头坏死案例62个,检出率为68.89%;通过核磁共振影像技术检出的案例80个,检出率为88.89%。结论在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早期诊断当中MRI技术的检出率高于CT影像技术。
作者:张伟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方法整理分析我院15例使用血栓通和抗生素联合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2例进行详细说明。结果患者身体素质不同导致了不良反应时间的差异性;不良反应不但对皮肤有损害,并且对人体各器官也有较大损害。结论根据患者身体素质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用药,大程度上避免时间差异的不良反应;同时对联合用药进行控制,降低对人体各器官造成损害。
作者:亓凤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