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随机对照分析

赵丽颖

关键词: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白血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并为白血病患儿化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9月24日~2014年5月3日我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患儿,其中6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行培门冬酶方案治疗,另6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行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儿所需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在分别行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凝血功能障碍、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的不良情况,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所需用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所需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无明显差异且两者疗效相当,但培门冬酶具有所用时间短、用药次数少的特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理为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期间焦虑程度、医院感染率、住院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治疗期间,给予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患者早日康复,增进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咏芳;周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胎膜早破患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健康出院。结论孕产妇了解胎膜早破的表现及其注意事项。孕产妇知道胎膜早破可能出现的危险。卧床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0例,单纯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为单纯组10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为联合组10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乙肝病毒转阴比例均高于单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没有一例发生用药和治疗措施不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提高临床总有效比例,改善病毒转阴情况,安全性较高。

    作者:夏长钢;李喜庆;焦德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分析与探究。方法择选我院所收治的2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且对其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等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加以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单玉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医学中骨科中外固定器的治疗

    目的:针对患者的骨科固定器的加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完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针对骨科中的骨外科加固方法完成医学固定器的操作和治疗,采用固定装置完成骨科治疗过程。结果临床骨科中采用固定器进行骨科加固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改善骨科中的临床骨病的治疗过程。结论临床医学上的骨科中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细节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细节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并对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辅助生殖技术的4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基础护理、耐心宣教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急梗死患者43例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的对象,将43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以及卧床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以及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应用结果,探索更好的儿科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儿科200例患者,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静脉留置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留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出院后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状态、健康宣教等行动评分,分别为(91.3±2.5)分、(93.8±1.8)分、(95.2±0.8)分,全部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9%)也低于对照组的(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查对制度在基层医院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应用护理查对制度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手术室患者20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实施护理查对制度,对比分析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实施护理查对制度效果明显,不仅可提高满意率,还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延吉市296例先心病分析

    目的:延吉市是朝鲜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先心病儿的监测报告,剖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分娩的296例先心病儿进行分析。结果先心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先心病儿多于女性先心病儿,35岁以上孕妇先心病发病率高,房间隔缺损发生率高,其次为卵圆孔未闭。先心病发病率朝鲜族高于汉族。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作者:南今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个性化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3~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个性化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信任度和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进行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信任度,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

    作者:张丽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卓汛;曾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磁共振平扫在肝血管瘤与肝囊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在肝囊肿和肝血管瘤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确诊为肝血管瘤或者肝囊肿的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对其病灶组织进行扫描。结果肝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3.92%,肝血管瘤诊断的正确率为95.06%。结论在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过程中采用磁共振平扫方式诊断的正确率高,对于疾病的鉴别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洪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应用探析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结合临床应用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等,提升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作者:王丰刚;潘付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与趋势

    免疫检查点即抑制性信号通路存在于免疫系统中,对外周组织中免疫反应强度、持续性予以调节,防止损伤组织,并在对自身抗原耐受性进行维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肿瘤若不想受到免疫杀伤可对免疫检查点抑制性信号通路予以利用,再对T细胞活性进行充分抑制。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靶向免疫检查点药物,可抑制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治疗肿瘤并持续缓解。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靶向免疫检查点作用巨大,且未来主要趋势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作者:李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通过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消除其病因及诱因,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护衰竭的心脏。

    作者:许伟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法实践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5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全部患儿均同意接受研究,27例为对照组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28例为观察组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对比实践效果。结果超声雾化吸入法有效率是74.07%,低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的96.43%。观察组的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反复发作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没有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实践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更为切实可行。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逊;孜拜旦木·艾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灸干预血液透析患者轻度失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针灸干预血液透析患者轻度失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40例轻度失衡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进行干预,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过针灸干预后,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血压轻度升高、嗜睡等透析轻度失衡综合征均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针灸干预血液透析患者轻度失衡综合征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增变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医疗保险患者的就医心理研究与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医疗保险患者就医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及开展现场调研,了解医保患者就医心理。结果医保患者当前仍然存在国家医疗保险政策不了解、对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期望过高以及担心医保药物疗效差等问题,从而了解医保患者的心理状况,全面了解我国医保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结论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及积极的社会效果。

    作者:周枫;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温、腹痛、肝功能和血、尿淀粉酶等临床指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电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