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李咏芳;周连坤

关键词:心力衰竭, 预防性护理,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理为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期间焦虑程度、医院感染率、住院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治疗期间,给予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患者早日康复,增进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0例,单纯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为单纯组10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为联合组10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乙肝病毒转阴比例均高于单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没有一例发生用药和治疗措施不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提高临床总有效比例,改善病毒转阴情况,安全性较高。

    作者:夏长钢;李喜庆;焦德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伊托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伊托必利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和埃索美拉唑组,检测评价指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对GERD-Q评分表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改善均优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结论伊托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

    目的:总结和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药物合理使用的情况,以便更好的指导患者用药。方法结合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目标,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和药物的具体选用进行了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对患者胰岛素细胞的刺激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两个方面。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在药物选择的原则的标准下,合理的选用药物治疗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RP与PTX3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比较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相关,为了寻找足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炎症指标,既可阐明致病机制,又可用于临床实践,现对PTX3与CRP的相关特性进行系统回顾。方法通过回顾动脉粥样炎症过程、CRP在动脉粥样过程中的作用、PTX3在动脉粥样过程中的作用以及CRP与PTX3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比,可推论作为结构相似的炎症急相期蛋白,分子结构更大的PTX3更早的参与到了动脉粥样的炎症过程,可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PTX3间接刺激了CRP的产生,而CRP的产生亦进一步刺激PTX3的产生。

    作者:金晶;曾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呼吸内科住院病例病原体感染与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内科中病原体感染后的症状与相关成因,为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方法以某医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之间所诊治的520例住院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进行细菌标本分析,来获得病原体感染的主要部位和影响因素。结果痰液送检标本478例,其中分离的病原菌348株,阳性率72.80%,尿液送检例数478分离的病原菌92株,阳性率19.24%,血液送检例数478,分离的病原菌32株,阳性率6.69%。结论呼吸内科病原体的感染部位主要存在于痰液中,痰液中主要的病原体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以主治医生在给患者制定诊治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避免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海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麻醉方法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和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异位妊娠并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SEA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GA组采用全身麻醉。结果 GA组低血压发生率为9.0%低于CSEA组25.8%。GA组患者麻醉后肌肉松弛度良好,镇痛情况效果极佳。结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全身麻醉方法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具有更佳的优势。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鸟巢式护理在88例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鸟巢式护理在88例新生儿护理中的使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8月收治的196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早产儿出箱时间、体温波动幅度、呼吸暂停发生率、睡眠时间、护理后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取鸟巢式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维持了新生儿各项内环境稳定,给新生儿创造了适应的生长条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劳亚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及卫生经济学比较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及卫生经济学情况。方法选择食道癌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选择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微创特点,同时并不增加住院费用。

    作者:李昕钰;李彩霞;杨仲俊;张文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下咽癌调强放疗疗效及对喉咽功能的观察

    目的观察无远处转移下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近期疗效,并评价其对患者喉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远处转移下咽癌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原发灶及颈部高危淋巴引流区的放疗处方剂量均为66~70 Gy。放疗结束2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及喉咽功能。结果疗效达到CR的患者21例(30.43%),PR患者38例(55.07%),SD患者7例(10.14%),PD患者3例(4.35%)。客观缓解率达到85.5%。全组患者中49例喉咽功能良好,占患者总数的71.01%。结论 IMRT治疗无远处转移的下咽癌的近期疗效好,而且能较好地保留患者的喉咽功能。

    作者:曹晶杰;兰胜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后,患者痊愈率56.6%,好转率34.2%,无效率9.2%,总有效率为90.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8%。术后结节数量明显减少,结节直径减小,治疗前后结节情况进行比较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可提高治愈率、促进病灶的缩小、减少复发率。

    作者:史绍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儿分为A、B组各40例,分别给予互动健康教育及常规教育。结果 A组依从性、认知程度较B组好,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可提高骨折患儿依从性,缓解期焦虑情绪。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每天两次治疗,观察组采取口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每天两次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3.3%,观察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疗效较为理想,治愈率高。

    作者:刘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通过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消除其病因及诱因,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护衰竭的心脏。

    作者:许伟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内科综合治疗的探索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内科综合诊疗后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诊疗思维。方法整理搜集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资料共100例,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糖尿病足具有高龄性的发病特点,足溃疡和神经缺血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45%和55%;本次搜集糖尿病足患者以Wagner 4级为主,达到37.0%。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具有高龄和病程长的特征,临床治愈好转率与Wanger分级呈明显的反比关系。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各项指标较之前均有改善。结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较为复杂,病死率较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的诊断,对患者实行个体化方案。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选取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5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曲美他嗪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8%。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

    作者:刘跃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

    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微创接骨板组(51例)与传统内固定组(51例),传统内固定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微创接骨板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接骨板组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内固定组(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安相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24例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经治疗及护理4周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显效15例,症状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使患者不伤害自己或他人,改善社交障碍、冲动行为及精细运动的协调性。

    作者:陈颖;刘桂花;初凤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规范化教学查房模式在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内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建立内科规范化查房实习教学模式,实施医学生的预查房制度,结合规范化教学查房时的师生交流过程,既体现实习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查房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内科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程冠昌;张娟娟;张祎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延吉市296例先心病分析

    目的:延吉市是朝鲜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先心病儿的监测报告,剖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分娩的296例先心病儿进行分析。结果先心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先心病儿多于女性先心病儿,35岁以上孕妇先心病发病率高,房间隔缺损发生率高,其次为卵圆孔未闭。先心病发病率朝鲜族高于汉族。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作者:南今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