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膀胱癌模型抑瘤效应研究

郭路生;张丽娜;杨宁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疫苗, MB49细胞, 膀胱癌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摘要:目的:探讨负载MB49细胞粗提全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2.4)疫苗对C57BL/6小鼠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抑瘤效果。方法制备负载MB49细胞粗提全抗原的DC疫苗;建立小鼠MB49膀胱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第7 d、14 d,疫苗组小鼠于右前腋皮下注射疫苗,PBS对照组相应注射PBS,正常组正常饲养。造模第21 d,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CD4+、CD8+细胞数。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测量数据。结果 DC疫苗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随时间呈现不同程度增长趋势,DC疫苗组缓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21 d,DC疫苗组小鼠肿瘤重量小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内CD4+、CD8+T细胞数,DC疫苗组CD4+、CD8+T细胞数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2.4树突状细胞疫苗抑制了模型小鼠肿瘤的生长,起到了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论文表格的构成(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蛋白水平对血糖控制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脂和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FDG、TC、TG、HbA1c、LDL-C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存在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T2DM患者血脂和蛋白水平的监测对其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秦蕾;杨旭;张亚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PWW教学法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WW教学法(practice while watching)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4级新生60名,分为对照组(30名)和实验组(30名),对照组采用多媒体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WW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培训结束后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同时发放课程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评价的满意度及施救意愿。结果技能考核结果与施救意愿上两组同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满意度调查分析显示,实验组学员满意率为86.7%,而对照组学员满意率为80.0%,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学生急救培训中引入PWW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受训者的急救技能和施救意愿,有利于提升突发事件中的现场施救率。

    作者:周雅;朱宁;王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利用关节镜行微骨折术对于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2013年5月~2015年1月治疗的98例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微骨折术组、对照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微骨折术、清理术进行治疗。结果微骨折术组总有效率为89.90%,对照组为71.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行微骨折术治疗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淳德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匹多莫德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应用,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一共对6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抗感染治疗,使用止咳化痰和雾化吸入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匹多莫德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用药治疗后,均有较大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喘息以及咳嗽等症状比起对照组改善的幅度更大一些,P<0.05。结论匹多莫德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能够降低患儿反复感染的几率。

    作者:姜淑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92眼)糖尿病并AION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予葛芪汤治疗,观察组(52例)予葛根素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伤眼VEP P100值、痊愈时间及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伤眼VEP P100值(132.6±12.6)比对照组的(172.4±21.5)小,且痊愈时间(73.5±4.3)d均比对照组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探讨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对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8例Graves甲亢患者依照TGAb及TPOAb水平分为抗体阳性组及抗体阴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愈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治疗1年后,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甲功正常、甲减及甲亢未愈等所占比例组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采用131I治疗Graves甲亢中,甲减发生率同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呈现正相关。

    作者:苗佳晶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手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手针联合中药外敷对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手针联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肿胀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1.25%(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为(7.12±1.15)d,对照组为(8.06±1.28) d(P<0.05);研究组肿胀消失时间为(3.15±1.21)d,对照组为(4.07±1.32)d(P<0.05)。结论手针联合中药外敷可有效提高对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

    作者:蔡洪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导师制”带教法在县级骨干医师培训中的探讨

    为了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骨干医师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技能,我们引用高校教育中的导师制带教法进行培养。从选择导师、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报告书写、撰写综述等多个环节实现“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促进了骨干医师的主动参与。导师制能够使骨干医师获得再学习能力,同时导师自身建设得到强化,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进修医师培养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作者:韩东刚;余珊珊;姜珏;李苗;李小鹏;周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控制论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控制论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心理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控制论,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血液透析安全,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春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32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实施保暖护理、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辅助建立循环、合理用药等护理措施,分析抢救效果。结果328例窒息新生儿,经过抢救及相应护理,4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其余患儿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和科学娴熟的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致残、致死率,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初新;朱莉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临床分析

    目的:旨在分析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以期为对症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46例,将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没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发病规律。结果46例急性脑卒中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中有1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实验期间,观察组患者ST段抬高的特征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结论急性脑卒中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约为26%。临床处理时,可结合患者的心电图ST段抬高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早期鉴别有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赵艳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儿高热惊厥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小儿高热惊厥30例,均为我院内科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15)与整体、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n=1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高热惊厥患儿惊厥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例,重视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缩短惊厥发作时间,加快病情康复意义显著,有较高实施价值。

    作者:蒋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常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因此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30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抢救成功,3例患者因心肌梗死面积大,且因各种情况延误了佳抢救时机,后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0%。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27例抢救成功的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过程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作者:邢玲玲;杨晶;娄桂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疝修补术中修补材料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总结一种修补材料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疝修补术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治疗组采用3D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方法完全无差别,手术用时与术后在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患者术后出现术后感染、脂肪液化、排尿困难等相关衍生病的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出现不适、术后后遗神经痛、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2.0%,小于对照组的1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Max补片在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能降低刀口感染、脂肪液、尿潴留等并发症,能减轻术后慢性疼痛、不适、异物感。

    作者:潘金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5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理护理在治疗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2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倾听音乐等护理手段。对照组仅使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护理1个月后,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相对于对照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结论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曹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空氧混合仪联合简易呼吸气囊在早产儿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空氧混合仪联合简易呼吸气囊在早产儿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早产儿抢救中使用空氧混合仪联合呼吸气囊进行复苏,观察复苏效果和预后。结果复苏效果明显,患儿预后良好。结论空氧混合仪联合呼吸气囊作为早产儿复苏抢救装置使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胡菊英;刘敏;周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学综述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