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李荣艳

关键词: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在抗病毒保肝治疗的同时给予全面护理.结果 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病毒性肝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加强护理使病毒性肝炎患者提高治疗意识,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控制吸烟从医院做起

    据统计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人,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所引起的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1/10,是全球死因的第一位,在数十年后将至1000万人,其中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率的1/6.

    作者:邵忠会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脊柱手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9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院实施的200脊柱手术,其中术后并发感染的有3例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查其原因,3例患者都实施切开清创,进行引流术治疗.结果 3例脊柱手术并发感染患者都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为了避免发生术后感染,应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术后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适时进行手术引流.

    作者:曹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基层医院主动脉夹层误诊3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又称夹层动脉瘤,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在内膜和中外层之间有血液通过时的压力导致大血管纵向剥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发展形成真假两个通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发病凶险、预后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病死率高.如未治疗65%~73%将于两周内死亡[1].及早诊治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愈后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3例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康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应用多巴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1例

    患者,男72岁,因间断胸闷,气短7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一个月为主症入院,既往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查体血压(BP)120/80 mm Hg,呼吸略促,半卧位,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5次/min,心音低钝,律尚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于右肋下可触及5.0 cm质软,边缘钝,表面光滑,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浮肿;心电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胸片示两侧下肺纹理增强, 心界向左侧增大;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临床诊断确立为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Ⅳ级,经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入院主症有所缓解,可以平卧,但于入院后第四日,因活动量增加,患者胸闷、气短加重,同时伴有心前区闷痛,周身大汗,测BP 90/60 mm Hg,HR 170次/min,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余体征同前;急检心电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当时给予强心等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无改善,且胸闷气短及心前区闷痛继续加重,测BP 80/50 mm Hg,HR 180次/min,四肢末梢发绀;临时给予多巴胺20 mg加入50%葡萄糖40 ml缓解静脉推注约20 min后,该患胸闷、气短及周身发汗之症状逐渐缓解,且排尿约400 ml,病程中于推注多巴胺过程中,曾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两次,此后测BP为140/80 mm Hg,心率98次/min,心音低钝,律尚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再次复查心电提示窦上性心动过速纠正,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在随后的治疗中,应用多巴胺20 mg加入5%葡萄糖150 ml中静脉滴注10 d,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未再发生,于入院后半个月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董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就诊时间分析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 h可造成不可逆性脑组织损害,脑卒中的早期就诊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2].现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24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早期就诊原因,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认识及全民卒中科普教育的意义.

    作者:李卫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方法 2采取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8例,进行总结.结果 干预前、干预后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血脂、血糖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刻认识到,并能够长期坚持,严格按照护理干预内容进行生活调配,可以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恶性心脏事件发生.

    作者:赵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以增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访谈,减少医患纠纷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其相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与正常人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重视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增进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秀芹;祁华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交叉配血4种方法的比较

    对四种交叉配血方法包括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王灿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无痛人流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观察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护理策略.结果 150例患者人流手术的顺利进行,中术后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不仅有利于人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预防手术及麻醉的并发症.

    作者:汪星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本科2010年3至5月份收治的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抗病毒,降颅压,甲基强的松龙(MP)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A组:大剂量冲击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g/kg,连用2 d;B组:小剂量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连用2 d,观察两组间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神经系统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组患儿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静脉注射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亦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永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平喘及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患者好转79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2.4%;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6~21 d,平均12.4 d.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治较为困难,常合并多种疾病,转变快、病死率高,临床诊治需及时有效.

    作者:卢晏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少数民族综合性医院门诊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每位患者来院就诊的必经之路,是集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有效管理为一体的服务窗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门诊医疗技术护理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门诊管理水平成为综合性医院加快发展的核心内容.

    作者:莫德格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头皮针在临床新生儿腰穿中应用的体会

    腰椎穿刺是获取脑脊液的常用途径,由于传统的腰穿针在新生儿腰穿时容易导致失败和损伤性出血, 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儿科对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应用6号或7号一次性头皮针代替通常应用腰穿针或注射器针进行新生儿腰穿,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前上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性,24岁,于感冒后突然出现间断性左前胸部钝痛2周,疼痛可以耐受,并能够自行缓解,病程中无咳嗽、咳痰、胸闷、憋气、盗汗、声音嘶哑等症状,无吸烟、隐睾等病史.体格检查T 36.7℃、R 19次/min、P 84次/min、BP 130/80 mm Hg,胸廓对称、无畸形,颈部、锁骨下、腋下无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正常,睾丸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甲胎球蛋白(AFP)10.1 μg/L,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7ng/ml.

    作者:郑家庆;时文艳;李海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脑死亡TCD的诊断价值

    目的 讨论经颅多普勒在脑死亡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CD对几年来5例脑死亡患者进行TCD监测的总结,用4 MHz和2 MHz探头分别检查颈部及颅内大血管.结果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发现震荡波,或钉子波,或无血流.结论 5例患者中TCD检查与DSA对照只1例不符,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尽管没达到100%但如此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充分说明可以是脑死亡的一项可靠的辅助检查.

    作者:郭秀梅;张亚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了有效的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制定了基本预防和药物、机械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实施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苏静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多排螺旋CT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92例多排螺旋CT诊断的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阴性异物90例,阴性异物种类有:花生碎粒、瓜子碎片、黄豆、毛豆、排骨碎粒、鸡骨头、哨子.结论 多排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检查时间短、无痛苦、定位准确、诊断率高的优点.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活体供肾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前活体供肾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6例活体供肾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与CT肾血管显像及手术对比.结果 46例活体供肾中声像图清晰显示肾动静脉主干44例(95.65%),副肾动脉16例(发生率36.36%),其中副肾门动脉5例,副肾极动脉11例;肾门前分支18例(发生率(40.90%),其中主干肾动脉长径<1.5 cm者3例;肾静脉晚期汇合2例,其中肾静脉主干<1 cm 者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现象2例.声像图显示肾动、静脉结果均与CT肾血管显像及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冯冰;吴刚;闫天中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少女卵巢恶性肿瘤2例临床分析

    少女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30年来仅发现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1 患儿,女12岁,入院前一个月逐渐出现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急性痛苦面容来院.入院查:既往身体健康,血压120/80 mm Hg,皮肤、黏膜及睑结膜如常,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略大,心尖区未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拟及包块,表面结节状不平,腹部彩色超声,查有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物界限不清,诊断为卵巢肿瘤,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见肿瘤累及双侧卵巢,而子宫正常,可切除双侧卵巢,保留子宫,术后行化疗方案(PC)(PP),联合用药.① PC: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1次,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滴注1次.② pp: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1次,3 h滴完.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1次.以上方案每4周重复1次.

    作者:陈展华;陈郡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9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5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3、T4、FT3、FT4、TSH.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52周后HBV DNA转阴组血清T3、T4、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和HBV DNA未转阴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作者:叶鹏;史保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