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丽
目的:探究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价值并总结经验。方法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数据并处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早分压、呼吸频率及心率等在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4.56%和病死率4.4%均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23.56%和病死率23.9%,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结果高压氧治疗后,面神经麻痹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高压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
作者:孙竹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结核病是全球社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我国为了加强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已经探索出一套接近完整的结核病防治、医疗专业机构(疾控中心结防科)。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针对公私医疗合作体系的特点都已经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并作出了有效的成果。但针对国内网络媒体中对于医疗合作策略、机制以及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分析还鲜有报道,同时国内医疗机构的制度缺乏良效的改正。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患者术后经临床护理,无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郝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治疗对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儿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包括中药口服、穴位敷贴以及艾灸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选用普米克都保。观察两组样本的治疗效果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8.3%,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CD3、CD4与CD8水平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哮喘缓解期开展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疾病症状与体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复发概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炜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在各种类型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47处掌指骨骨折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无需辅助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0.5周。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系统评分,优36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较快,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吕豪;贾堂宏;王源瑞;高长虹;杨华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葡萄糖摄入增加及乳酸积累是肿瘤细胞的一个典型特征。这种恶性的代谢表型为肿瘤细胞的存活提供了大量中间代谢产物和能量。研究表明乳酸对维持糖酵解进程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有重要作用。同时乳酸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以及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迁移。至此乳酸在伤口愈合、长期炎性反应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架起了桥梁。此外,临床结果显示乳酸水平与肿瘤转移以及患者总体生存率、放射抗性正相关。因此,我们认为乳酸是肿瘤发展过程的关键因子。
作者:范雪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临床护理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表面麻醉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100例患儿中一次探通83眼,一次治愈率为83%;二次探通14例,二次治愈率为14.0%;剩余患者经多次探通后未治愈,放弃治疗。患儿治愈率为97.0%。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结论表面麻醉下新生儿泪囊炎性泪道探通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护理措施越规范,治疗效果越佳。
作者:杜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4年11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扫描方式采用常规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发现病灶后对病灶区域加薄层扫描或进一步增强检查。结果边缘分叶28例,长短毛刺征41例,胸膜牵拉征19例,肺泡征11例,支气管气相征12例,空洞征2例,钙化灶2例。增强扫描特征:CT值增强幅度为25~60 Hu左右。结论多层螺旋CT定位准确,可以为周围型小肺癌的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杜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的有效化学成分,探讨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鉴用。方法银杏叶利用高效液色谱法,分别精密吸收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mL,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分别计算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对银杏叶进行鉴用。结果经高效液色谱法进行化学分析,分别测定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结构可分为3类:单黄酮类,双黄酮类和儿茶素等。儿茶素主要有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儿茶素,萜类酯类主要有银杏内酯A、B、C、M、J和白果内酯等。银杏叶可以鉴别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通过高效液色谱法可对银杏叶中含有效治疗作用的成分含量进行化学分析测定。银杏叶可鉴别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阮成锋;阮成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食管癌是我区常见和高发肿瘤,手术化疗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局部未控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达到80%[1],我们采用替吉奥联合联合放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并与多西他赛、顺铂治疗对比,取得近期明显统计学优势,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文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应用近距离压抑与单眼遮盖两种方案对患有单眼重度弱视的大龄儿童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单眼重度弱视的大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采用单眼遮盖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近距离压抑方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单眼重度弱视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恢复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近距离压抑方案对患有单眼重度弱视的大龄儿童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老年护理本科临床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将在老年科实习的65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传统法和PDCA法分别进行教学,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结果试验组综合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老年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提高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冯艳;钟静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从理论上来看,有创血压测量法其结果更接近于正常值,更能真实地反应患者的循环状况[1-2]。俯卧位是脊柱外科手术时常采用的体位,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受麻醉药物及手术体位的影响,会导致呼吸动作、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及血管收缩等代偿机制受到抑制,可能会引起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因而,对其患者的血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极为重要。我院对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脊柱外科内固定的患者进行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邓和勇;陈武;秦榜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优化补肾通痹颗粒的提取方法。方法使用正交设计法,将延胡索乙素含量和槲皮素、原儿茶醛薄层斑点作为考察指标,选择佳提取补肾通痹颗粒的工艺。结果佳提取补肾通痹颗粒工艺为:中等粒度醋延胡索,50%乙醇,溶剂量8倍,提取2次,高温下进行减压浓缩。结论筛选的该种补肾通痹颗粒提取工艺稳定且可行。
作者:谢明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主要借助实验室检测对其进行诊断。近年来,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在不断更新完善中。本文主要从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脑脊液四方面对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兵;冯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后分析两组病患恢复效果。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和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上,观察组4%低于对照组12%;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7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和病患满意度,优于普通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例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配合注入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配合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86%,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膜粘连的发生率、腹膜厚度、腹膜穿刺次数等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抚摸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腹腔积液的吸收时间、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耐受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18克/次,3次/天,倍他乐克12.5~25毫克/次,3次/天;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克/次,3次/天,倍他乐克25~50毫克/次,3次/天;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耐受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较大剂量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使心肌自律性降低,较好的保护心律失常。
作者:娄菊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采用LC术治疗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胆囊结石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与传统手术的区别。方法患者42例,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2例,B级10例,全麻插管后,采用三孔或四孔法,行LC手术,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2例均成功实施LC术,术后12例放置腹腔引流管,5例出现一过性腹水,2例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结论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LC首先把握好手术指征,其次把握好分离技巧,对胆囊三角区胆囊床曲张血管的恰当处理,对于腔镜手术有经验者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肖瑾;李宏发;赵利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