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M8000监护仪常见故障维修与日常保养

周令

关键词:PM8000监护仪, 常见故障维修, 日常保养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迅猛发展,高科技化的医疗设备是医护人员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也是病患获取满意治疗效果的依据。本文以迈瑞PM8000监护仪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与之相对应的维修方法,且简要概述该设备的日常保养,为医护人员使用PM8000监护仪提供参考。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周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测的干扰因素和注意事项

    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测是各级医院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干扰因素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本文从尿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检测内容、质量控制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测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

    作者:周吉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治疗分娩时宫颈水肿102例研究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治疗分娩时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阴道试产时发生宫颈水肿的初产妇102例纳入实验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宫颈多点注射。以同期采用传统静脉注射地西泮治疗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宫口全开时间、转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宫口全开时间较短,转剖宫产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治疗分娩时宫颈水肿具有满意的疗效,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增加阴道试产成功率,今后可将其作为阴道试产时宫颈水肿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何健华;李玉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协定处方药口腔溃疡散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协定处方药物口腔溃疡散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治疗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的手足口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维生素C、头孢曲松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协定处方药口腔溃疡散,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36例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83.7%,治疗组有41例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5.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协定处方药物口腔溃疡散用于治疗手足口病伴有口腔溃疡,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加快愈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瑞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儿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临床上在对儿童感染症状的处理方面,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控制和消除患者感染症状和传染性疾病方面,抗生素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儿童特有的生理代谢特点,使得其病情变化较为多变,只有综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及时地合理地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论述抗生素的临床使用规则,几何生理期儿童的代谢特点,通过讨论如何实现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来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刘清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2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出血量、输血量变化及治疗方法进展。方法相隔10年收集我院两个时间段的所有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两年间9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A组)和2011年1月至12月1年内的15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B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前3位原因没有变化。A组和B组产时出血量分别为(935.8±863.1)、(520.4±350)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32.6±163.2)、(36.5±186.0)mL,无统计学差异(P=0.43),A组和B组产后24 h总出血量分别为(1006.3±876.0)、(817.6±419.1)mL,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32例出血>1000 mL,B组29例出血>1000 mL,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58例输血,平均输血量(815.5±612.1)mL;B组50例输血,平均输血量(665.8±501.3)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出血基本处理方法仍旧是按摩子宫、应用缩宫素等,其他药物10年前应用麦角较多,10年后应用欣母沛和益母草针比例较高,且开展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及子宫缝合方法的改进。A组子宫全切1例,次全切3例,B组1例子宫全切。结论10年来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无明显变化,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科手术质量提高,新药使用等显著减少了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减少了输血量,子宫切除病例明显减少。

    作者:张林;郭丽萍;王莉莉;刘娟;郭爽;李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超导可视人流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超导可视监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对10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500例选择传统人工流产术;研究组500例在超导可视监视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漏吸、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术后感染、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0.4%(2/5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5.8%(2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中应用超导可视监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围生结局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结局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待分娩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52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待分娩孕妇52例,将其做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分娩结束后,将其围生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窒息、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围生结局影响均较明显,动态监测其肝功能与总胆汁酸水平值,早期给予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对降低围生儿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桂玉;郭雪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中的临床实践与应用

    目的:研究讨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患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3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28例,慢性肠炎24例,肠结核12例,便秘患者14例,其他胰、胆、肝疾病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和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的对症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例,治愈15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14例,治愈13例;慢性肠炎13例,治愈13例;肠结核7例,治愈6例;便秘患者6例,治愈5例;其他胰、胆、肝疾病5例,治愈4例;观察组的总治愈人数56例,治愈率93.3%。对照组患者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8例,治愈18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14例,治愈12例;慢性肠炎11例,治愈11例;肠结核5例,治愈5例;便秘患者8例,治愈7例;其他胰、胆、肝疾病4例,治愈2例;观察组的总治愈人数55例,治愈率91.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高,且能对患者因神经衰弱或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情绪忧郁、失眠、健忘、精力不集中等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对患者起到全面的调理作用,弥补西医治疗只解决表面病症,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挑战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法研究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儿科NICU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进行处理,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临床治疗期间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护理30 d,判断两种护理方案的终效果。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不同原因形成黄疸的特点不同。本次观察组护理效果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95%,对照组满意度7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儿科临床护理的先进方式,比常规护理干预预期效果好。

    作者:张虹;王利红;张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语言艺术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和长期维持,需要护士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讲究和培养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语言是人类特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中,护士必须运用恰当的语言,掌握沟通技巧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塑造其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患者的遵医率。这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渊博的护理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要讲求语言艺术,提供优质的个体化个性化护理服务,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早日康复。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参苓白术散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奥美拉唑组。100%冰醋酸诱导胃溃疡,参苓白术散连续灌胃10 d。病理切片观察参苓白术散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的病理改变。以溃疡面积来评估胃黏膜损伤程度,Elisa检测胃溃疡组织匀浆液TNF-α的含量。结果参苓白术汤组减少溃疡面积,修复胃组织病理损伤。Elisa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汤减少胃溃疡组织匀浆液TNF-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奥美拉唑结果相当(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修复溃疡损伤,减少TNF-α含量,对乙酸诱导胃溃疡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宇宁;曹辉琼;张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施慧达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施慧达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一次于早晨7点服用,服用2周后无效及未达显效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分开服药组,两组各55例,晨服组晨7点增加施慧达到5 mg,分开服药组于早晚7点分别加服施慧达2.5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4 h动态血压;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和白天、夜间平均血压以及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24 h平均血压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开服药组对控制夜间高血压与晨服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晚分开服药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优于单纯早晨服药。

    作者:杨晓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6例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分别给予患者单纯抗凝治疗及阿替普酶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再通率、右心功能改变,记录患者临床效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右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右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死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出血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薛丽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胆道感染的外科护理

    目的:对老年胆道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进行术前病情评估、控制合并症、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外科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手术后有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过外科护理后逐渐恢复,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生理特性和病情特征做好全面的外科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江红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内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床边责任制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成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体外循环中高危风险出血患者多模式血液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手术量不断递增,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一半左右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需要输血,年用血量达1500万单位,并且我国用血量每年以10%递增[1],但是献血人次每年基本保持不变,血液严重供需失衡。对于一个需要输血的患者而言,输入异体同种血可能出现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严重的输血反应、免疫抑制作用而使肿瘤复发率增加等。尽管核酸技术的应用使得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大为降低,但直到现在SARS、疟疾、Chagas病仍然无法监测[2],同时在围术期输血给患者和社会增加了经济负担。

    作者:黄钦;芶大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模型演练在产科教学中的作用

    模拟演练可以使实习生和低年资的产科住院医师快速掌握产科急症的处理流程和处理要点,产科医师可以在模拟器中演练肩难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臀助产等各种产科急症的处理。模拟演练还可以增强产科急症处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实习生、住院医师和产科住院医师都可以通过模型演练提高产科急症处理技能来提高产妇安全,终达到改善围生结局的目的。

    作者:杨金英;郑峥;张国正;陈励和;刘慧姝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措施,针对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概率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并发症概率仅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7.14%,(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同时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鑫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分析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2013年1月至2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56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24 h睡眠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为(5.74±2.33)分、试验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为(3.96±1.85)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睡眠时间为(6.74±1.58)h、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睡眠时间为(9.24±2.11)h、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77.1%、试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3.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可能导致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因素及早的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韩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