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韩艳菊

关键词:脑卒中, 抗抑郁, 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进一步指导早期抗抑郁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内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AMD、和ADL两方面的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在两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心态监控配合靶向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心理因素的研究总结对策。方法选取9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40例。通过靶向心理护理与心态监控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同时对比他们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医疗满意度,记录相应的数值。结果通过我们的对策发现靶向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的心态很有帮助。结论靶向心理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有很大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梁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药师参与用药咨询服务的探索

    目的:介绍药师参与用药咨询服务的一些内容与切入点。方法收集药师参与用药咨询服务的内容与切入点。结果加强药师参与用药咨询服务,能够防止患者用错药。结论药师参与用药咨询服务应该从多方面开展工作,注意患者用药细节,关注用药正确性与依从性,才能够保证疗效。

    作者:李小兰;夏海滨;冯春雷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某三甲医院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基本情况问卷、护士工作压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SCL-90自评量表心理健康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护士工作压力源影响其心理健康,应为其进行相应干预。

    作者:吴秀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心炎平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心炎平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心炎平胶囊中西洋参、赤芍、丹参和红花四味药材;采用ICP-MS测定心炎平胶囊中有害元素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良好;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6~1.0000,检出限为0.01~0.20μg/g,标准物测定回收率均在84.4%~102.0%,样品中有害元素含量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为该制剂质量控制建立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作者:王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内源性上调pp-GalNAc-T4基因表达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NB4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上调pp-GalNAc-T4基因表达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NB4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机制探讨。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处理NB4白血病细胞和转染了pp-GalNAc-T4基因的NB4细胞及转染了空载体的NB4细胞,用实时PCR观察这三组细胞的PML-RARα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用全反式维甲酸处理转染了pp-GalNAc-T4基因的NB4细胞(NB4-T4细胞株)后,癌蛋白PML-RARα基因表达在NB4-T4细胞株,明显高于未转染pp-GalNAc-T4基因的NB4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NB4细胞(P<0.01)。结论内源性上调pp-GalNAc-T4后,接着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NB4-T4细胞。NB4-T4细胞中PML-RARα基因表达升高,而且NB4-T4细胞没有分化。这些提示,pp-GalNAc-T4可以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作用,可能和癌蛋白PML-RARα有关。

    作者:郭向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蓝光毯治疗高胆红血素症的母婴床旁护理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中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血素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科出生的共97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母婴同室的蓝光毯治疗。观察母婴同室中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结局,蓝光毯照射的不良反应,产后母乳喂养的实施情况,为人母的角色适应情况等。结果黄疸指数恢复正常91.75%,不良反应中皮疹占3.09%、大便次数增多占2.06%、烦躁不安占1.03%。母乳喂养实施占98.96%,母亲角色适应100%,对护士满意度98%。结论床边蓝光毯治疗护理对治疗新生儿高疸红血素症安全有效,利于母乳喂养,母亲角色转换及母婴身体康复。

    作者:麦肖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颅脑损伤致全盲(双眼失明)2例分析

    颅脑损伤合并视力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导致全盲(双眼失明)的鲜为报道。我科近30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仅有2例,报道如下。

    作者:庄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中药冷敷治疗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中药冷敷对于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冷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还有皮损的恢复速度都要快很多,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2周时间之后2组患者的瘙痒积分相对于接受治疗后1周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来说高很多(P<0.05);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肝功能相对于治疗前都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中药冷敷的治疗方法,加上科学恰当的护理手段,对于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可以作为一项日常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喜雨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胸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方法根据胸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来配合治疗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胸痹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8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0.70%。结论对胸痹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中医辨证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静术;刘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临床路径在慢性肝炎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管理与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实施相关工作以来,81例慢性肝炎患者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以同期的未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86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出院随访情况调查。结果临床路径护理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患者满意度和出院随访情况调查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结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晶;孙玲;勇伟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早期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76例重度窒息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患儿38例,B组患儿38例,两组均接受对症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于窒息复苏后2h开始应用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发现,B组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多巴胺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脏器损伤,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推拿手法配合磁疗治疗和护理小儿咳嗽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与磁疗配合医治并护理小儿咳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2例咳嗽患儿分组:推拿组(16例)与抗生素组(16例)。对抗生素组(16例)经对症医治+抗生素医治,外加常规咳嗽护理。对推拿组(16例)经推拿手法+磁疗配合医治,外加严密咳嗽护理。结果推拿组的疗效比抗生素组好,P<0.05。推拿组的护理评价比抗生素组好,P<0.05。结论用推拿手法与磁疗医治,外加周密的咳嗽临床护理可以使咳嗽病儿的依从性、疗效增强,痛苦度减轻,使小儿咳嗽者少受咳嗽困扰。

    作者:胡晔;吴小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

    妇科腔镜手术的优点表现在无需开腹、少创伤少痛苦、术野清晰、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方面[1],无疑是女性患者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2],可用于宫外孕、子宫肌瘤、畸胎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但是,腹腔镜手术毕竟是一种手术,与普通开腹手术不同,其护理也有不同之处。为此,笔者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临床护理阐述如下,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建议。通过我院及所辖25个村卫生室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李文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进一步指导早期抗抑郁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内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AMD、和ADL两方面的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在两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韩艳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肝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其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残石率高、且有继发恶变的可能,因此其治疗仍为当前肝胆外科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对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包括常规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辅助治疗等。现对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方法予以综述,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侯德智;吴韬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联合热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联合热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85/90),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50/90)。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小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某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管理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方法对我院部分科室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主要存在选药问题、用药问题以及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问题。结论建立医院监管组织与制定管理规范、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建立临床药师制,加强临床药师查房、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作者:彭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高效液相测定聚甲酚磺醛栓剂中四种相关物质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聚甲酚磺醛栓剂中四种相关物质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mm×4.6mm,5μm),检测波长为265nm,流动相为1%的乙酸铵溶液∶甲醇(90∶10)条件下测定m-甲酚-4,6-二磺酸铵、m-甲酚-4-磺酸铵,m-甲酚-6-磺酸铵;在检测波长为280nm,以1%的乙酸铵溶液:甲醇(70∶30)为流动相下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流速均为1.0m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结果间甲酚-4,6-二磺酸铵、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与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分别在0.0402~0.9636μg、0.0567~1.3608μg、0.0526~1.2624μg、0.0572~1.14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间甲酚-4,6-二磺酸铵的线性方程为:Y=89806X+615, r=0.9999;间甲酚-4-磺酸铵的线性方程为:Y=112889X+1798,r=0.9997;间甲酚-6-磺酸铵的线性方程为:Y=136254X-2164,r=0.9997;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线性方程为Y=259112X-3650,r=0.9994。各组分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RSD均<3%。结论该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聚甲酚磺醛栓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彬;陈幸;杨江;宁梓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利尿和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脉络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8.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8%,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脉络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病情,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桂珍;张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