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

张莉;胡建华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斑块
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 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 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血清肌酐(SCr)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FMD、NO、6-Keto-PGF-1a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2分别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SCr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SXBXP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参麦冬汤对皮肤光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对光老化皮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ICR健康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光老化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沙参麦冬汤高、低剂量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建立ICR小鼠光老化模型,对比观察对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透明质酸(HA)含量及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沙参麦冬汤干预组小鼠皮肤光老化病理改变得到改善。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多、HA含量减少。沙参麦冬汤高剂量组SOD活力增强,GSH-Px活力增强,MDA含量下降,HA含量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沙参麦冬汤具有抑制皮肤光老化的功能,可能是通过升高光照后皮肤中的 HA、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发挥作用。

    作者:王璐;李中平;曹艳亚;杜沛;沈红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选穴规律

    目的:对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近28年来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为主的文献共137篇,共使用78个穴位,总频次为997次,十四经穴63个,总频次896次(89.9%);经外奇穴总频次101次(10.1%)。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0个,手阳明经5个,手太阳经2个,手少阳经2个,经外奇穴1个。结论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宜取手三阳经上的腧穴,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作者:黎明全;周翔;蒋海琳;陈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7.05%,高于对照组的3.28%( P<0.01)。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生率为73.77%。观察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35.25%,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对照组中未见心脏并发症。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83%)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的患者(67.21%)(P<0.01)。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发现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电生理发生的改变,从而给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于淑芬;钟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丝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kazalⅠ型、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丝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Kazal Ⅰ型(SPINK1)、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上皮型黏附蛋白( 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76例病理证实切端为正常的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中 SPINK1、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两组中 SPINK1、CD147和 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SPINK1、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是否伴有坏死、胸膜累犯、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 SPINK1和 E-cadherin、CD147和 E-cadherin 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 SPINK1和CD147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SPINK1和CD147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可能与对E-cadherin的调节有关。

    作者:何秀娟;黄庆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和p27 kip1在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欧美国家中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约占49%〔2〕。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本身生长的正常调控,生长周期失调紊乱,可发生肿瘤,p27 kip1作为抑癌基因,负性调控细胞周期,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程度紧密关联。 CKS1正性调节细胞周期,是一种癌基因,能够促进肿瘤发生,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3,4〕。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老年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27 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 CKS)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广寅;刘琳;张志勇;王平;吴晨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雷米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在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中的联合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行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135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单纯芬太尼麻醉组)、B组(雷米芬太尼麻醉组)、C组(雷米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组),每组45例。分别对三组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不同时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Ramsay镇静分级改善情况,内脏牵拉反应改善情况疗效改善情况和临床好转情况比较和分析。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在 T1、T2、T3、T4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均明显降低,Ramsay镇静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比率均明显提高,而为Ⅲ级和Ⅳ级的比率则明显降低,内脏牵拉反应为0级的比率显著增加,而为Ⅰ级和Ⅱ级的比率则显著减少,并且差别均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全面改善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对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高艾冬;李秀华;赵立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归喘宁滴丸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实验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归喘宁滴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注射卵清白蛋白OVA与氢氧化铝致敏、OVA雾化吸入激发来复制哮喘动物模型,通过观察OVA造模过程中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肺组织T-bet与GATA-3蛋白表达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研究归喘宁滴丸的平喘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40~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可明显减小哮喘大鼠在造模过程中的行为综合评分值,80~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能提高肺组织 T-bet蛋白的表达而降低 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可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学,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程度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结论归喘宁滴丸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促进T-bet而抑制GATA-3的表达,调节T-bet/GATA-3表达失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旺;孙少伯;郭玫;程小丽;朱冉;蔺兴遥;王瑞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信息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伴随着老龄化的增长,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长,包括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1〕。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老年护理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实施老年护理。现就信息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洪燕;何朝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干预的认知现况

    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全身或腹部肥胖〔2〕。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的教育指导。治疗成功的关键除了取决于医疗技术的精湛和治疗措施得力以外,还取决于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自控能力,包括错误认知的改变和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2〕。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干预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作者:武晶晶;陈燕;汤琪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61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然后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61例患者中144例(55.2%)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51例(19.5%)以革兰阳性杆菌感染为主,66例(25.3%)以真菌感染为主,其中混合感染者36例(13.8%)。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占18.4%,革兰阳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占9.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其次是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其次是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真菌和混合感染也占一定的比例,应该引起注意。

    作者:胡涛;卢玉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脑外伤患者148例成观察组,根据患者术后3 d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情况分为并发组( n=58)和非并发组( n=90)两个亚组,另选取30例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GC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观察组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情况并采用Spearman分析法和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老年脑外伤患者 GC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观察组,而对照组GC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并发组术前、术后1、3、5、7、14 d 的 PV、HWBV、LWBV、FIB 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非并发组,而GCS评分则低于非并发症,且并发组术后3、5、7 d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术前升高,GCS 评分则较术前降低(P<0.05)。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脑外伤患者GC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均较好。结论老年脑外伤患者存在 GCS评分的降低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升高,其GCS评分的降低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升高可能预测其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沈建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糖尿病( DM)微血管并发症和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1〕,也有报告〔2〕认为下肢血流量减少,可能与髋部及跟骨骨丢失有关,本文就DM肾病( 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与骨质疏松( O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段文燕;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85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根据入路途径分为两组,42例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治疗为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治疗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狭窄处峰值流速、狭窄处阻力指数、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患侧寰椎段血流量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狭窄处峰值流速、狭窄处阻力指数、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患侧寰椎段血流量、穿刺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褚纪发;詹仁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丁苯酞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及海马内5-羟色胺及硫化氢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 NBP)对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戊四氮组和NBP低中高组,每组8只。 NBP低中高组在腹腔注射PTZ前30 min分别给予10、20、40 mg/kg,正常对照组和戊四氮组给予1 ml/kg植物油灌胃,后在每日的15∶00以35 mg/kg剂量腹腔注射戊四氮。约16 d建成慢性癫痫模型后处死,分别取出海马测定海马内硫化氢( H2 S),并行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海马内5-HT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戊四氮组相比,NBP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均P<0.05),升高海马内5-HT(均 P<0.01)。 NBP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马内H2S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BP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内H2S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NBP中高剂量组与戊四氮组比较,海马内H2S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戊四氮组和NBP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内 H2S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BP能减轻癫痫对海马神经元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丁苯酞升高海马内5-HT和H2 S有关。

    作者:安娜;姜洪波;徐磊;董献红;张瑞岭;杜爱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莱菔硫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 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模型组与干预组小鼠连续13 w喂饲含铝水(铝浓度0.4 g/100 ml),并隔日1次皮下注射200 mg/kg D-半乳糖;同时干预组小鼠每日1次灌胃给予25 mg/kg SFN,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并设立溶媒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神经行为学改变,采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 CA1区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穿越圆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圆台所在位置的次数增多( P<0.05)。旷场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跨格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 P<0.05);而干预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跨格次数明显增加(P<0.05)。尼氏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细胞排列散乱,而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同模型组相比数量较多,并且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紧密。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CA1区神经细胞核膜、线粒体及突触结构等受损,而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SFN可明显改善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兴述怀;朱春晓;张瑞;赵越;任亚浩;安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SOX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奥沙利铂(SOX)方案与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该院2005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SOX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 RR)、疾病控制率( DCR)、疾病进展时间( TTP)和总生存期( OS)。结果治疗组 RR为32.5%,DCR为72.5%,TTP为5.6个月,中位OS为8.0个月;对照组 RR 为41.7%,DCR为75%,TTP为5.49个月,OS 为8.1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其中中性粒胞减少,贫血及恶心呕吐明显较对照组低( P<0.05) ,没有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EOX化疗中获益,毒副反应更低。 SOX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海英;郑瑞鹏;姚志华;汤虹;赵燕;姚书娜;刘艳艳;李佳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内皮素( ET)-1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194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 VCAM-1、ICAM-1、ET-1的表达,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NO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2 w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2 w后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表达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下调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含量。

    作者:尹变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的表达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因子的联系。方法老年CHD患者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7例,同时选取体检的健康人33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D-L2、hs-CRP、IL-6以及 IL-8表达水平。结果 AMI组PD-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对照组低;AMI组血清 hs-CRP、IL-6和 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血清 hs-CRP、IL-6和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L2表达水平与 hs-CRP、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P<0.05) ,而与 IL-8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血清hs-CRP、IL-6的分泌。

    作者:于靖;曹绪芬;赵荣诚;郑晔;颜利求;王佳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 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 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血清肌酐(SCr)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FMD、NO、6-Keto-PGF-1a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2分别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SCr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SXBXP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张莉;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 PTE)住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168例PTE患者的获得性和遗传性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 S(PS)和抗凝血酶(AT-Ⅲ)活性。结果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38.1%)、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或PTE病史(14.3%)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14.3%)。抗凝蛋白总缺乏率为84.5%,PS缺乏高(48.8%),其次是PC缺乏低(24.4%)、AT-Ⅲ缺乏低(11.3%)。结论研究显示住院PTE患者中,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DVT或PTE病史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主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在遗传性危险因素中以 PS 缺乏为主,其次是 PC 缺乏,AT-Ⅲ缺乏率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PTE的重要原因。

    作者:黄俊伟;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