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萘哌地尔抗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李利生;孙安盛;余丽梅;吴芹;黄燮南;袁牧

关键词:萘哌地尔, 血管平滑肌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增殖
摘要:目的 研究萘哌地尔(naftopidil,Naf )对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培养的VSMCs经NA诱导其增殖,分别用MTT比色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Naf对VSMCs增殖的影响;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浓度([Ca2+]i)及Real-Time RT-PCR检测c-myc、c-fos、高血压相关基因(hypertension related gene-1,HRG-1) mRNA的表达.结果 萘哌地尔(10-7~10-6 mol·L-1)能够抑制NA诱导的VSMCs增殖,并明显降低VSMCs [Ca2+]i,降低c-myc、c-fos mRNA表达,增加HRG-1 mRNA的表达.结论 萘哌地尔明显抑制NA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VSMCs [Ca2+]i、拮抗NA上调c-myc、c-fos mRNA的表达和拮抗NA下调HRG-1mRNA的表达有关.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Aβ寡聚体与阿尔采末病及其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Aβ在阿尔采末病(AD)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寡聚化的Aβ分子被认为是AD发病的原发性因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引发记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和应用也已初露端倪.该文对Aβ寡聚体在AD中的毒性作用和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明;辛现良;周瑞宇;杜晓光;耿美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内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内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方法 细胞计数法检测EVn-50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试验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建立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经EVn-50治疗后的肿瘤抑制率;光镜和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在体外,1、10、100 mg·L-1的EVn-50均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和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在体内,EVn-50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5、10、20 mg·kg-1的EVn-50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2%、43%和56%,且呈浓度依赖性;病理学观察结果,EVn-50可引起SGC-7901细胞坏死,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结论 EVn-50在体内外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和增殖, 并在体内诱导其凋亡.

    作者:韩家凯;焦东晓;曹建国;封萍;刘新福;庄英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秋水仙素诱导的神经元突起溃变对Aβ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秋水仙素诱导的体外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起溃变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Aβ)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无血清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选择培养4 d的神经元进行实验;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筛选和确定秋水仙素(colchicine)合适的造模浓度;用ELISA法检测秋水仙素组和溶媒对照组Aβ在不同时间点的分泌量;用RT-PCR测定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和β位点APP内切酶(BACE)基因的表达.结果 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终浓度为0.5 mg·L-1的秋水仙素作用4 h后,神经元突起明显缩短而胞体形态无变化,同时MTT比色实验测得其吸光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胞体活性没有受到明显影响.ELISA法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元突起溃变后,Aβ分泌量在4、8 h时升高,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RT-PCR法表明,APP、PS1和BACE mRNA在4、8 h时的表达量较溶媒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秋水仙素诱导的神经元突起溃变可增加Aβ分泌,其可能与增加APP,PS1和BACE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陈美婉;罗焕敏;肖飞;邴云云;何利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FLT3在急性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FLT3)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在造血干细胞、前体B细胞等的增殖、分化以及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往往伴随着FLT3的异常活化,FLT3突变是造成其异常活化的主要原因,且FLT3突变的患者往往具有较差的预后.FLT3抑制剂的研究为白血病靶向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刘涛;刘珍珍;朱平;程克棣;Lars R(o)nnstrand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黄素增强平滑肌细胞钙离子依赖的氯离子电流

    本文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近端结肠ClCa电流的直接作用,并探讨该作用的信号传导途径.

    作者:徐龙;娄婷;吕农华;朱萱;徐萍;陈幼祥;余保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萘哌地尔抗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 研究萘哌地尔(naftopidil,Naf )对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培养的VSMCs经NA诱导其增殖,分别用MTT比色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Naf对VSMCs增殖的影响;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浓度([Ca2+]i)及Real-Time RT-PCR检测c-myc、c-fos、高血压相关基因(hypertension related gene-1,HRG-1) mRNA的表达.结果 萘哌地尔(10-7~10-6 mol·L-1)能够抑制NA诱导的VSMCs增殖,并明显降低VSMCs [Ca2+]i,降低c-myc、c-fos mRNA表达,增加HRG-1 mRNA的表达.结论 萘哌地尔明显抑制NA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VSMCs [Ca2+]i、拮抗NA上调c-myc、c-fos mRNA的表达和拮抗NA下调HRG-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利生;孙安盛;余丽梅;吴芹;黄燮南;袁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抑制PI3K/PKB信号通路提高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提高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和亲代细胞SGC7901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分别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和SGC7901/VCR对化疗药长春新碱(VCR)的敏感性;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LY294002处理前后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1,MDR1)和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of apoptosis,XIAP)基因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Y294002处理前后细胞PKB总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2×10-5 mol·L-1 LY294002能明显增加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对VCR的敏感性(P<0.01),其IC50分别由(0.20±0.03)和(8.09±0.60) mg·L-1降至(0.05±0.006)和(1.70±0.20)mg·L-1;降低细胞MDR1和XIAP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磷酸化PKB水平,而对其总蛋白水平无影响;LY294002联合VCR用药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VCR处理(P<0.01).结论 LY294002通过降低耐药基因MDR1和抗凋亡基因XIAP的表达,提高耐药和非耐药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此过程与抑制PI3K/PKB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谢霞;高青;王艳丽;田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PKC对两种表达系统中内向整流性钾通道调节的不同及机制研究

    目的 分别在蛙卵细胞和COS-7细胞中表达KiR2.3通道,观察PKC的激动剂PMA对两种细胞中表达的KiR2.3通道电流调节的不同,并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方法研究PIP2水解在PKC调节这两种细胞中Kir通道的作用.方法 用显微注射方法和磷酸钙介导的质粒DNA细胞转染法分别将KiR2.3通道表达于蛙卵细胞和培养的COS-7细胞中,用双电极电压钳方法和全细胞电流膜片钳记录法检测PMA对两种细胞中表达的KiR2.3通道电流的作用.用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法检测细胞膜PIP2水解.结果 在蛙卵细胞的双电极电压钳实验中,PMA能够明显抑制蛙卵细胞中表达的KiR2.3通道的电流,而PMA不能抑制COS-7细胞中表达的KiR2.3通道的电流.激光共聚焦扫描的方法结果发现PMA不能使COS-7细胞膜上的PIP2水解,这一结果同细胞电生理的结果相一致.提示了PIP2的水解在PKC对Kir通道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结论 PMA通过激活PKC抑制表达于蛙卵细胞中的KiR2.3电流而对表达于COS-7细胞中的KiR2.3电无作用;PMA可促进蛙卵细胞中的PIP2水解,而对COS-7细胞中的PIP2无影响;因此,PIP2的水解在PKC对Kir通道的调节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肖娜;何宏涛;王川;张海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诱发犬循环衰竭和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目的 在胆碱酯酶抑制剂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和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上,评价新药宾赛克嗪的治疗学作用.方法 塔崩中毒循环衰竭模型:3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8 kg.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注射塔崩,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0.1 mg·kg-1的治疗作用.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5 kg.在麻醉状态下,静脉快速推注普鲁卡因胺100 mg·kg-1,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0.1 mg·kg-1的治疗作用.结果 2种休克模型,在循环衰竭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均明显下降; 左室舒张压(LVDP)和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明显增高.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宾赛克嗪0.1 mg·kg-1救治后1 min,与循环衰竭时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电图开始明显改善.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宾赛克嗪0.1 mg·kg-1救治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明显改善,60 min后心电图才明显改善.结论 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诱发的循环衰竭具有强效和速效治疗作用,优于对普鲁卡因胺诱发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表明其抗循环衰竭作用具有特异性.

    作者:刘念;曹洁玮;龙超良;王汝欢;汪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法舒地尔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元的凋亡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Caspase-3 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kt以及Rho激酶特异性底物蛋白MYPT的磷酸化表达.结果 法舒地尔能明显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Caspase-3的表达,升高Akt的磷酸化水平以及降低MYP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①法舒地尔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凋亡.②法舒地尔的抗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ho激酶活性,进而激活PI3-K/Akt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吴建华;谢立新;方芳;方云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低频超声对C6胶质瘤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低频超声开放血脑肿瘤屏障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1MHz低频超声辐照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及胶质瘤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C6胶质瘤细胞在低频超声辐照后1.5 h~3 h,其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达高峰.RT-PCR结果亦证明了低频超声辐照后1.5 h~3 h,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达高峰.结论 低频超声辐照可刺激大鼠C6胶质瘤细胞TNF-α分泌增加,TNF-α的表达上调可能在低频超声开放血肿瘤屏障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樊立林;张震;夏春义;薛一雪;刘云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硫氢化钠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le transition,MPT)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H/R)和硫氢化钠后处理组(H/R+NaHS).H/R组为缺氧2 h后复氧2 h.H/R+NaHS组为缺氧2 h后,给予1×10-6 mol·L-1 NaHS后处理0.5 h,再复氧1.5 h.两组分别于缺氧前、缺氧2 h、复氧0.5 h、1和2 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指示剂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 缺氧2 h内细胞活力明显下降,MPTP开放,Δψm下降.在复氧初期两组细胞损伤会进一步加剧,但H/R+NaHS组在NaHS后处理后,细胞活性(45%±3.7%)下降幅度明显小于H/R组(36.5%±1.8%,P<0.05);MPTP荧光强度(52%±5.7%)和Δψm荧光强度(47.2%±5.1%)也明显高于H/R组 (40%±5.4%, 33.4%±5.0%,P<0.05).到复氧2 h时,两组细胞损伤均不再加重,但H/R+NaHS组各项指标仍然明显好于H/R组(P<0.05).结论 硫氢化钠后处理可以有效调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阻止MPTP开放,抑制Δψm下降,从而减轻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汪莉;徐钢;季永;曾因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女贞子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女贞子多糖(LLP)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观察LLP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观察LLP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ConA刺激T-淋巴细胞法研究LLP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 LLP对S180、H22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P<0.05);对SMMC-7721肿瘤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可提高ConA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转换率,提高由淋巴细胞YAC-1所致NK细胞的活性.结论 LLP具有抗实体肿瘤的作用,LLP抗实体瘤的作用与其提高机体免疫,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关.

    作者:李璘;邱蓉丽;程革;施樱樱;韩莹;高羽;陆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aco-2细胞中二甲双胍的摄取和转运特征

    目的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考察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和通透性质,探讨二甲双胍与药物抵抗蛋白特别是P-gp的相互关系.方法 HPLC方法对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摄取和通透性作定量分析;RT-PCR方法测定二甲双胍对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钙黄绿素(calcein AM)测定体系考察二甲双胍与多药抗药性转运体(P-gp、MRP1和MRP2)的作用关系.结果 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上摄取呈浓度相关性,且有较强通透性(Papp=2.86×10-6 cm·s-1);二甲双胍摄取和转运不因P-gp特异性抑制剂维拉帕米存在与否而改变;二甲双胍能提高MDR1基因表达;对细胞中calcein 水平无影响.结论 二甲双胍在Caco-2细胞上易转运,不是P-gp底物,对MDR1表达有上调作用,对P-gp和MRPs无抑制作用.

    作者:王元佩;张桂春;孙丽娟;胡金锋;赵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黄苷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BBB)改变,并从对纤溶酶系统调节的影响方面探讨大黄苷元、BMSCs移植及其联合保护微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BMSCs;大鼠随机分组;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术后3 h再灌注24 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入脑,大黄苷元灌胃用药;观察脑微血管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d 7(早期)、d 14(中期)和d 28(后期)IgG和LN、tPA和PAI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微血管残缺、破损,脑组织IgG和tPA表达增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LN和PAI表达减弱,其中PAI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减弱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苷元组d 7、移植组d 14和d 28、联合组各时间点大鼠微血管结构改善明显;大黄苷元组各时间点的IgG和tPA表达均减弱,LN增强,d 14的PAI表达增强;移植组d 14和d 28的IgG和tPA表达减弱,LN增强;联合组各时间点IgG和d 14的tPA表达减弱,d 7的LN和各时间点PAI表达增强.联合组d 7的微血管结构较移植组完整,其d 28的tPA表达分别较大黄苷元和移植组降低,d 14和d 28的LN、d 7和d 28的PAI-1均较大黄苷元和移植组增强.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基底膜层连蛋白降解明显,BBB通透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BMSCs移植后早期保护微血管受损的作用不明显,此后随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大黄苷元可使BMSCs移植早期的作用提前及中、后期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PAI-1表达以调节纤溶酶平衡,进而减轻微血管基底膜胶原降解有关.

    作者:李建生;刘敬霞;孙捷;赵跃武;苏静;郭晓燕;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细胞内钙在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中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脑心综合征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及其来源,以探讨其与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建立脑心综合征模型,监测心电图,酶法分离心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心室肌[Ca2+]i的变化及其途径.结果 模型组QT间期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在正常台氏液中,KCl诱发模型组心肌[Ca2+]i升高幅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用1 μmol·L-1和10 μmol·L-1维拉帕米预孵育模型组后,10 μmol·L-1维拉帕米明显降低KCl诱发的心肌[Ca2+]i升高幅度(P<0.01);在无钙台氏液中,caffeine诱发模型组心肌[Ca2+]i升高幅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通过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和肌浆网雷诺定受体介导的内钙异常升高可能是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高小;王玲;李超;孙丽华;潘国聘;杨宝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灌服与喂饲次黄嘌呤复制大鼠持续性高尿酸血症模型方法初探

    目的 考察次黄嘌呤和尿酸酶抑制剂联合使用,观察造模后受试动物不同时间段血清尿酸的变化,探讨复制大鼠持续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次黄嘌呤灌胃给予和饲料喂养,同时皮下注射尿酸酶抑制剂,分别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大鼠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采用喂饲50 g或100 g次黄嘌呤/kg饲料,皮下注射尿酸酶抑制剂200 mg·kg-1,可明显升高大鼠血尿酸值(P<0.01),且可维持48 h.结论 采用喂饲次黄嘌呤饲料,同时皮下注射尿酸酶抑制剂的方法造模,所复制的大鼠持续性高尿酸血症模型具有血尿酸值高、维持时间长、操作简便的特点.

    作者:徐立;时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甲磺酸甾醇类药物诱导HL60细胞分化及其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的研究

    目的 研究新的甲磺酸甾醇类药物(NSC67657)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对HL60细胞在药物诱导分化前后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首先在基因和蛋白水平验证NSC67657对CEBPα的诱导作用;然后采用MTT法探索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HL60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细胞化学染色了解HL60细胞药物作用后的大概分化方向;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不同时间、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筛选佳药物诱导浓度和时间;再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镜观察,对以佳的药物浓度和诱导时间作用下HL60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观察,以及预测在该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下是否有凋亡发生;后应用改良双向电泳技术对药物作用前后HL60细胞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NSC67657可以促进CEBP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高.通过比较可见药物处理后的HL60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表明NSC67657处理后的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并以药物浓度为10 μmol·L-1、连续诱导5 d为佳.处理后的细胞G0~G1期数目增多,流式细胞检测和电镜观察都显示无凋亡现象发生.经过双向电泳分离药物处理前后的HL60细胞全蛋白质组,发现有14个蛋白点仅在分化细胞检测到,20个蛋白点仅在未分化细胞检测到.结论 NSC67657可以促进CEBP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升高,并可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分离分析处理前后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为后续关键蛋白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伟佳;唐薇;毛小琴;邱宗荫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黄皮酰胺对糖尿病大鼠海马HO-1和HO-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皮酰胺(Clausenamide,Clau)对糖尿病大鼠海马血红素加氧酶1和2(HO-1和HO-2)表达的影响.方法 ♂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8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给予不同药物治疗3 mon后,分别以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HO-1和HO-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① 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海马的HO-1和HO-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Clau(50,25 mg·kg-1)治疗组大鼠海马的HO-1和HO-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Clau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海马HO-1和HO-2 mRNA的表达水平;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海马HO-1和HO-2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升高(P<0.01),表明HO-1和HO-2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参与了糖尿病障碍的过程,而Clau通过抑制HO-1和HO-2的蛋白质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起到保护作用的.结论 黄皮酰胺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的HO-1和HO-2 mRNA及蛋白质表达起到糖尿病大鼠的海马保护作用的.

    作者:侯软玲;李炳;魏林郁;梅燕;刘林;林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 ♂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 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肾功能(Scr、BUN)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内皮素-1(ET-1)mRNA及一氧化氮合酶3(eNOS-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模型组术后第10周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加,缬沙坦、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组能明显降低5/6肾切除大鼠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P<0.01);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心肌ET-1mRNA、eNOS-3mRNA转录水平均较模型组减弱.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能防治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心肌ET-1mRNA、eNOS-3mRNA转录来实现的.

    作者:张道友;杨利才;汪枫;杨沿浪;张帆;徐海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