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丽杰;孙祥熙;陶蕴芬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RNA.结果: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阳性68例,PBMC阳性44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RNA阳性15例(39.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29例(80.6%).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0.01).3例血清HCV-RNA阴性,而PBMC中HCV-RNA均阳性;8例患者血清抗-HCV阴性,而血清HCV-RNA均阳性.结论: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清HCV-RNA检测有助于抗-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作者:赵久法;林尔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模型.方法:用定位航行试验测定大鼠在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试验测定大鼠在水迷宫中游泳路径.结果:测得青年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为13.8±5.6s,以青年鼠平均逃避潜伏期95%和99%正常值的上限值为界,潜伏期大于99%上限值的老年大鼠为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小于95%上限值为老年学习记忆正常大鼠;空间探索试验显示青年鼠和学习记忆正常老年鼠的游泳轨迹主要集中在平台象限,其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例分别为47.7%和40.2%,明显高于非平台象限(P<0.01),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游泳轨迹呈随机分布,其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例为25.0%,与其它非平台象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老年大鼠,筛选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方法正确、可靠.
作者:项平;陈士文;高国全;姚志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咯血窒息是肺结核患者常见而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多系咯血时无力咳出或血块阻塞气管等引起.若能及时发现窒息先兆,且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望挽救患者生命.1 临床资料1988~1998年,笔者收集11例肺结核合并咯血窒息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31~68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8例(均为慢性消耗性体型),浸润型肺结核3例.
作者:李丰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儿男性,10岁.发现心脏吹风样杂音3年.体检:T36.8℃,P95次/分,BP14.5/9kPa.神清,体型略瘦,唇无紫绀,胸廓对称,胸骨右缘第3~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较柔和表浅的吹风样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肝脾肋下未触及,股动脉枪击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6.3×109/L,Hb132g/L,BPC200×109/L.C-反应蛋白<8mg/L.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左室增大,房、室间隔连续,右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开口6mm;主干8mm呈瘤样扩张.
作者:王子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8例JR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结果:入院后72h时仍误为其它疾患者12例,确诊后经上述治疗,7例明显缓解,6例全身型患者加用中小剂量激素后缓解,另15例病情反复迁延,于1~3个月后渐改善.结论:JRA与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易致误诊误治,故应提高对JRA的认识,对疑诊患者全面系统检查,经治患者应严密随访.
作者:范晓云;杨辉映;陈琳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纵隔九分区划定肿瘤部位,结合密度测定判断肿瘤的性质来源.结果:不同质地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6.05%(73/76).结论:CT对提高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术前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CT可鉴别引起纵隔增宽的非肿瘤性病变.
作者:郭彬;赵淮河;张开华;杨臣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A-TIA)患者血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变化及常见因素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32例VBA-TIA患者的血浆OXLDL浓度.结果:患者DXLDL浓度超过正常上限值.OXLDL浓度与年龄呈等级负相关(P<0.05),而与常用脂代谢指标关系不大.结论:OXLDL可能是VBA-TIA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脑动脉粥样硬化在VBA-TI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嵘峥;陈贵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40例49条肢体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自体大隐静脉片式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结论:此术式疗效好,无不良反应,且手术操作简便,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适应证主要为轻、中度倒流性病变患者.
作者:宋学斌;杨涛;陆军;耿桂飞;周恒;高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征候.根据脑内异常放电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上表现的发作症状也有相应的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名雄;薛良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7岁.因上腹部突发性疼痛,伴呕吐2h入院.患者体健,否认有上消化道溃疡史,2h前吃油条1根.体检:T35.6℃,P75次/分,R17次/分.神清,痛苦貌.板状腹,满腹压痛,反跳痛(+),尤以右腹上区显著.肠鸣音正常.胸腹部透视: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作者:陈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40岁妇女子宫颈癌在临床及病理方面的特点.方法:以<40岁早期子宫颈癌89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手术,>40岁早期子宫颈癌89例作为对照组,用SPSS分析软件对两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岁患者中,发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白带增多在1个月内就诊者85.4%,多于对照组52.9%(P<0.005);其临床Ⅰa期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大直径≥4cm者占55.1%,高于对照组39.3%(P<0.05);病理类型腺癌占18.0%,高于鳞癌4.5%(P<0.005).肿瘤呈菜花型占62.9%,高于对照组的42.7%(P<0.005);两组的组织学分级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相似.<40岁者预后差,其5年生存率为78.7%.结论:<40岁的早期子宫颈癌预后差,对有不良预后因素者治疗应选用手术与放射联合治疗,必要时辅以化疗.
作者:黄云生;马玲;卢红;王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颅凹胶质瘤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先期分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后颅凹手术回顾分析与37例先期分流后行脑瘤手术比较.结果:先期积水腹腔分流术后颅内压降低,术后无肿瘤复发及粘连再次出现脑积水.结论:先期分流有利后颅凹肿瘤的切除,能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及术后粘连再次出现脑积水,为进一步放疗、化疗提供条件.
作者:于振国;娄飞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从术后复发率、存活率,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总结190例距肛缘7cm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距肛缘3~5cm38例,5.1~7cm152例;DukesA期65例,DukesB期90例,DukesC期35例;行Dixon术169例,Parks术8例,Bacon术13例.并与同期413例直肠癌行Miles术患者比较术后局部复发率、存活率.结果:保肛术局部复发率为14.7%,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59.5%和54.7%;而Miles术则分别为12.3%、62.5%和57.9%,二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局部复发率和存活率与Miles术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怀杲;邓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佳治疗方案.方法:50例均根据头颅CT和MRI确诊蛛网膜囊肿后,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50例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池之间的交通,是显微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少军;叶宏权;杨百春;马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p53表达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56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对照粘膜组织中p53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为51.79%(29/56),而正常对照粘膜中均无表达;p53阳性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Ⅰ级20.00%,Ⅱ级45.45%,Ⅲ级70.83%(P<0.05);T1期15.79%,T2期55.00%,T3期88.24%(P<0.005).p53阳性率及水平在低分化及侵袭性肿瘤中显著增高;p53阳性肿瘤患者比阴性患者肿瘤的复发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和P<0.05).结论:p53过度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庆文;承泽农;周文生;胡永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手术处理.方法:分析24例胰腺损伤的诊断、手术处理和预后.结果:20例治愈,死亡4例;死亡率17%,其中3例死于严重多发伤.发生胰瘘、肠瘘在内的各类并发症6例.结论:CT、B超及血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中关键是保持警觉;按胰腺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作者:王荣寅;刘金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尿酸是核酸的代谢产物,其含量测定能间接反映人体内核糖核酸合成、分解的水平.本文对188例不育症者精液内尿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反映其在精子的生成与代谢过程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陈义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应用缩宫素、麦角新碱治疗无效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27例,用卡前列甲酯1~3mg舌下含化或直肠置药.结果:卡前列甲酯给药后一般2~5min出血止,宫缩好转.结论:对于难控制的产后出血患者,卡前列甲酯是高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许薇;汪晨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周期性瘫痪的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周期性瘫痪发作诱因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控制状况.结果:1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无瘫痪发作;10例未控制者多次发作瘫痪.结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周期性瘫痪的关键是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
作者:金国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中、术后减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52例,缩宫素组48例.米索组于术中切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时及手术结束后于阴道后穹窿分别放置米索200μg.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20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24h后红色恶露持续时间.结果:产后出血例数、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红色恶露时间、米索组较缩宫素组明显减少(P<0.05~P<0.001).结论:米索用于剖宫产可增加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靳丽杰;孙祥熙;陶蕴芬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