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凌
目的 探究分析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从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中抽选12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无明显差异(t=1.32,P=0.19),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5.51,P=0.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15,P=0.70).结论 在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取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以柚皮苷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方法,用以验证该方法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柚皮苷为内标,分别建立柚皮苷与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较正因子,计算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中橙皮苷、新橙皮苷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 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柚皮苷为内标同时测定橙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的定量分析.
作者:陆林玲;钱叶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依托考昔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以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将来我院就诊的8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1日75mg,治疗组给予依托考昔1日120mg,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卧床休息等对症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以及服药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变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上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服药1周后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应用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盛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研究治疗四肢骨干骨折采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干骨折患者11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A组患者接受鹿瓜多肽治疗,B组患者接受骨肽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骨痂出现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股骨干、胫骨干及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2周及3周出现骨痂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而在4周、5周及6周上出现骨痂的比例比B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鹿瓜多肽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骨肽注射液,鹿瓜多肽有助于缩短四肢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加快骨痂形成,值得推广.
作者:罗盛;罗瑞文;梁伯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后凸形成术联合与不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07月~2017年12月期间,将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形成术,对照组术后不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术后1年,观察组的VAS评分(1.43±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密度(-1.81±0.30)g/cm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形成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骨密度.
作者:郭小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讨脑性瘫痪儿童接受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实验抽选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4例脑性瘫痪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Ⅰ组(n=27)单纯接受康复训练治疗,Ⅱ组(n=27)在上述基础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比评估两组儿童的康复情况.结果 相比Ⅰ组,Ⅱ组患儿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GMFM-88量表评分、S-S评分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两项评分相比Ⅰ组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性瘫痪儿童实施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可行疗法,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并促进患儿运动功能、语言能力的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来自我院急诊科2016年4月 ~2018年4月接收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病人,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普通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与比伐芦定组(采用比伐芦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比伐芦定治疗后,比伐芦定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普通肝素组的73.3%,差异经比较,P<0.05;比伐芦定组的小出血事件、大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3.3%、10.0%,略低于普通肝素组的8.3%、5.0%、15.0%,但二者间差异比较,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时辅助于比伐芦定治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对普通肝素来讲更高,值得推荐.
作者:张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药剂科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未加强药剂科管理时处方500份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加强药剂科管理时的处方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药剂科管理前后两组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结果 对照组处方,药剂科未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40%,问题发生率为33.40%;观察组处方,药剂科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80%,问题发生率为1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处方,药剂科未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处方中主要存在无指征用药、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及溶媒选择不合理的情况,观察组处方,药剂科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观察组处方,药剂科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无指征用药、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及溶媒选择不合理状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药剂科管理工作可以大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问题发生率,适合在各大医院的药剂科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对于手术治疗脑外伤患者采取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其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 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时期)收治脑外伤需行手术患者172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86例.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其中86例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激素水平(ACTH、NE、Cor),炎症反应指标(IL-6、TNF-α、CRP)对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炎症反应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7d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法舒地尔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效果理想.
作者:许磊;廖秋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感染持续时间的相关因素,统计致病菌种类,分析评价经验性治疗感染的有效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的40例重症肌无力合并感染患者,统计分析各因素对感染持续时间的影响,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抗感染治疗方案等.结果 院内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激素的使用总剂量和疗程影响感染的持续时间.分离获得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大多数治疗方案参照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结论 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影响院内感染的预后.经验性治疗方案可选择覆盖阴性菌的敏感药物.
作者:沈洁;马春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中老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老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护肝、利尿及免疫调节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进行联合干预,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及HA、PCIII、CIV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χ2=7.624、P=0.006);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19.882、t=-53.226、t=-64.028,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A、PCIII、CIV等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PCIII、CIV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54.370、t=-43.701、t=-55.873,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9%(χ2=10.356、P=0.001).结论 给予恩替卡韦对中老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临床疗效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备较高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蔡春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经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通过肝组织活检术,观察肝脏炎性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分析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92例,其中疗程18个月36例,疗程36个月56例.定期监测肝功能(ALT、AST)、HBsAg、HBVDNA定量指标,并行肝组织活检术观察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肝脏炎性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18个月或36个月HBsAg治疗前后下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恩替卡悉治疗18个月共36例患者:其中33例好转,1例治疗前后轻度炎性活动、纤维化无改变,2例出现恩替卡韦未转阴;而恩替卡韦治疗36个月组共56例:其中29例肝脏组织学改变由活动性肝硬化,降为轻-中度肝炎炎症及纤维化改变;25例为炎性活动为中重度,22例无论炎性活动或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好转;1例为依从性差,不规则服用恩替卡韦,病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经恩替卡韦治疗2年1月后出现耐药.结论 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且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炎肝硬化代偿期非常必要且安全.
作者:徐庆玲;郑磊;郑丽青;姚履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牛奶冲服对小儿感冒舒颗粒急性毒性和主要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给药剂量法给予小鼠水配制和牛奶配制的小儿感冒舒颗粒,连续观察14d,考察其急性毒性.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及氨水引咳模型评价其解热镇咳作用.结果 急毒实验表明,动物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测得牛奶配制的小儿感冒舒颗粒的大给药量为20g·kg-1.牛奶配制的小儿感冒舒颗粒能显著抑制由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P<0.01),并减少氨水诱导的小鼠咳嗽次数(P<0.01).结论 牛奶冲服对小儿感冒舒颗粒的急性毒性及主要药效学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胡培培;薛楚;黄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药师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将随机抽选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未开展药师综合管理措施之前的100份麻醉药品处方和100份精神药品处方收入参照组,予以常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措施,将随机抽选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开展药师综合管理措施之后的100份麻醉药品处方和100份精神药品处方收入实验组,予以药师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综合管理措施,统计和研究两组麻醉药品应用不合理总计率、精神药品应用不合理总计率.结果 实验组麻醉药品应用不合理总计率(1.00%)明显低于参照组麻醉药品应用不合理总计率(7.00%),P<0.05,证明数据间予以分析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精神药品应用不合理总计率(1.00%)明显低于参照组精神药品应用不合理总计率(8.00%),P<0.05,证明数据间予以分析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药师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开展有效管理可获得良好效果,提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应用合理性.
作者:刘冬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国产奥司他韦颗粒在儿童流行性感冒A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用双色球分组法将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流行性感冒A型患儿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前组应用进口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后组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比较两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和药物总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咽痛缓解时间(41.58±11.26)h、鼻塞缓解时间(47.51±14.21)h、咳嗽缓解时间(51.5±9.36)h、发热缓解时间(10.21±8.21)h都比对照组短,药物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 国产奥司他韦颗粒用于儿童流行性感冒A型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龙土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头孢西丁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聚全;孙培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真菌性角膜炎应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9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83%、77.09%,(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角膜溃疡缓解时间、异物感缓解时间、前房积脓缓解时间、畏光流泪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且总有效率显著,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作者:闫文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药学服务现状,反映就诊患者合理用药需求,探索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向和途径.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及我院门诊药房咨询窗口提供的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及内容,设计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者自我用药意识增强,目前获得的药学服务还比较缺乏,渴望获得专业的合理用药指导.结论 优质药学服务对患者安全用药有重要的作用,做好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师工作的重要方向.
作者:肖淋;陈成辉;肖钦;赵晓立;陈肖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近三年收治的526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下配合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期间给予两组精心的护理干预,观察评估两组的心衰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对比Ⅰ组相关数据,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而BNP、去甲肾上腺素检测值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施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配合精心的指导干预,能够明显优化疗效,促进心室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李春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缩短西药房取药高峰期时门诊患者候药时间的差异.方法 在每日的取药高峰期抽取三个时间段的时间,记录三个发药窗口的候药时间,分析得出取药高峰期时同一时间缴费的患者候药时间差异的原因,调整窗口分诊断的科室,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药品在药架的位置,根据药品的体积放置已调配好处方的位置,评价改善后的效果.结果 发药窗口的同一时间缴费的患者候药时间相近.结论 门诊药房需要不断地优化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高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王艳梅;曾路才;刘锦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