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视我院《处方集》——浅析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

张美玲

关键词:处方集, 药品, 趋势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我院《处方集》特点,评估药品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利用Excel表对2007版、2011版《处方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 2011版《处方集》分为前言、总论、各论、附录、索引五个部分,同时借鉴《中国国家处方集》,具有专业性和指导性;结合本院用药特色定期增补而具有时效性.目前临床使用的药品新品种、新规格、新剂型呈快速增长趋势.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乌甲素的临床应用概述

    高乌甲素为非成瘾性镇痛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还具有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抗炎消肿作用,现就氢溴酸高乌甲素的主要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临床中应用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赵俊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患儿血清VPA浓度207例,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为84.5%.其中在治疗窗范围内有115例,占55.6%.不同VPA给药剂量组间血药浓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作者:胡建英;陈志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用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的研究概况

    描述了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现状及新进展,溶出度依据及目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现行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评价的局限性,提出其质量控制评价的新模式.从化学和生物双重角度共同把关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建立标准溶出谱,体现中医药的整体观,弥补现行“惟成分论”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的不足.

    作者:董宪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舒胸滴丸的处方筛选及药效学研究

    目的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舒胸滴丸的处方进行优选,并对优化组方进行初步的药效学研究.方法 舒胸滴丸5种组分分别是川芎嗪、阿魏酸、川芎挥发油、三七总皂苷及红花中间体.以离体主动脉环舒张率(主要优化参数)、抗血小板聚集率(辅助优化参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优组方.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小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优化组方对小鼠、大鼠心肌损伤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对大鼠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优化组方的组成为川芎嗪0.32μg· mL -1;阿魏酸1.2μg·mL-1;川芎挥发油67μL·L-1;三七总皂苷4μg·mL-1;红花中间体400μg· mL-.优化组方可使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离体主动脉环舒张率为98.43%,抗血小板聚集率为9.48%;与模型组相比,优化组方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大鼠血清的CK、LDH水平,显著降低缺血引起心电图T波升高,明显改善冠脉结扎致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肌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 舒胸滴丸优化组方对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有效,且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心肌缺血、结扎冠脉引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丽丽;刘康;黄罗生;黄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药师参与肺部感染治疗的临床药学实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参与治疗肺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实践.方法 通过介绍1例肺部混合感染患者(真菌+细菌)的病例,从临床药师的角度阐述如何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药效追踪、不良反应监测,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能正确找好自己的定位,积极参与临床诊疗过程.结论 临床药师应该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充分运用专业优势发挥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潇潇;徐秀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蒲葵子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蒲葵子Livistona chine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蒲葵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棕榈酸(2),油酸(3),十六碳酸乙酯(4),亚油酸乙酯(5),十六烯酸乙酯(6),菜油甾醇(7),胆甾醇-3-O-β-D-葡萄糖苷(8),荭草苷(9),异荭草苷(10),牡荆素(11),异牡荆素(12),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13),谷甾醇(14),豆甾醇(15).结论 化合物4、6、8~13为首次从蒲葵子中分离得到,9、11、12为首次从棕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艳;姚宏;李少光;黄丽英;林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CNK出中以卡托普利和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1994年~2010年中有关卡托普利不良反应报道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卡托普利所致不良反应共计83例,除1例误用大剂量外,均在正常使用剂量范围内,且多数于服药后1~4周内发生.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其次为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还可致味觉障碍、口腔溃疡、精神障碍、男性生殖系统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数病例停药后即可恢复.结论 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使用时应了解卡托普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密切观察.

    作者:丁丁;董爱琴;张丹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替比夫定的合成工艺优化

    目的 优化替比夫定的合成工艺.方法 L-阿拉伯糖经加成环合、亲核取代反应制得1-(2-乙氧羰基丙烯基)-2-氨基-β-L-阿糖呋喃[1′,2′:4,5]-2-噁唑啉氢溴酸盐(4),4在碱及Pd/Al2O3的作用下发生环合异构化,继而与乙酰溴反应进行保护卤代,Pd/C催化氢化脱卤,后水解得到抗乙肝药替比夫定(1).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此工艺路线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总收率约37%.

    作者:肖庆青;曹一帆;刘昭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茶素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本实验通过DPPH·法、硫氰酸铁法等方法测定儿茶素清除DPPH·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还原能力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尤其是清除自由基和还原能力较对照品Vc强,差异性较显著;但在抗脂质过氧化方面儿茶素并未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然而当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增强了儿茶素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因此,儿茶素在清除自由基和还原能力方面均较优越,但在抗脂质过氧化方面较差,当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其活性.

    作者:刘志刚;孟庆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紫苏子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通过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显微特征来鉴别研究紫苏子的真品和混淆品,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张云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饮片的质量保证方法及整改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目的 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和整改措施进行探讨,使中药饮片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1年中药库房的饮片验收入库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分析造成饮片验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1年我院中药库房的饮片验收入库药品共3877批次,其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验收不合格饮片达99批次,占总批次的2.55%;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不严谨,饮片装量差异过大及品种数量不符、批号漏标或标错及药品贮存不当是验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致使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加强采购管理、规范炮制过程及使饮片贮存得当,都将有助于人民用药安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章志红;吴宏华;朱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维C银翘片双层片的处方筛选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筛选维C银翘片佳处方并评价制剂稳定性.方法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制成维C银翘片双层片,并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 经筛选所得处方制备的样品外观光洁,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稳定性好.结论 此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制备维C银翘片双层片.

    作者:王典瑜;黄巧文;池志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对老年患者应建立用药减量意识

    参阅2006~2011年有关文献及相关书籍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患者用药合理给药剂量与方式.目前药品规格剂量是按18~60岁人群设置的,老年人用药剂量需按成人剂量分割,临床医生对老年患者用药需低于成人剂量(或需减量)的意识较淡薄,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不强.制药企业应开发小计量规格或多种规格的药物品种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作者:陈湘;闵慧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克肟颗粒的溶出度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头孢克肟颗粒的溶出度.方法 色谱柱:Agilent C18(4.6×150mm,5μm)柱,流动相为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取10%四丁基氢氧化铵25mL,加水1000mL,摇匀,用1.5mol·L-1磷酸溶液调节pH至7.0-乙腈(72∶28),检测波长254nm.结果 头孢克肟在2.5~1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头孢克肟颗粒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余琼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辅酶Q10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辅酶Q10胶囊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以0.21、0.42、0.83g· kg-1 BW剂量给予大鼠灌胃辅酶Q10胶囊内容物30d,每周记录体重,统计进食量.试验结束后,取血测定血常规、血生化,取脏器并做病理组织的检查.结果 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活动正常.试验结束时,样品各剂量组动物体重、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剂量组血生化、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剂量组动物血常规、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对受检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特异性病变.结论 辅酶Q10胶囊对大鼠30d试验未见明显毒性.

    作者:吴克勤;黄建平;钟礼云;林健;吴香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肉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含量测定及动态分析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内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法;研究肉豆蔻叶片挥发油中两种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GC法测定肉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气相色谱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柱(0.25mm×30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1min,以5℃·min-1的速率升高到220℃,保持1min;载气为氮气,流速1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结果 α-蒎烯和β-蒎烯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9.2%和98.7%.肉豆蔻不同组织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月份肉豆蔻叶片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肉豆蔻挥发油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祥升;黄立标;杨新全;冯锦东;黄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中药种植与采收不规范,炮制与生产不统一,贮存保管不善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当前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应建立符合GAP规范的种植、养殖基地,规范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严格做好储存管理,重视中药专业人员的培训才能保障用药的安全.

    作者:吴文勇;周绿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温脐巴布剂提取、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温脐巴布剂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为温脐巴布剂提供适宜的原料.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温脐巴布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研磨法,用HP-β-CD对挥发油进行包合,优选包合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成60目细粉,加12倍量水,浸泡3h,水蒸气蒸馏提取4.5h.佳包合工艺为V油∶mHP-β-CD=1mL∶3 g,加1倍量水,V油∶V丙二醇=1mL∶2mL,研磨60min.结论 提取和包合工艺简单易行,合理可靠,所得的水溶性包合物增加了挥发油在巴布剂亲水性基质中的容合性.

    作者:祝星;富志军;朱鹃;童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透视我院《处方集》——浅析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

    目的 分析总结我院《处方集》特点,评估药品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利用Excel表对2007版、2011版《处方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 2011版《处方集》分为前言、总论、各论、附录、索引五个部分,同时借鉴《中国国家处方集》,具有专业性和指导性;结合本院用药特色定期增补而具有时效性.目前临床使用的药品新品种、新规格、新剂型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剂配伍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微粒变化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参麦注射液配伍后微粒的变化.方法 测定参麦注射液配伍后放置在4~8℃、20~23℃、32~35℃3种温度的环境中,分别在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这五个时间点测得pH值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参麦性状,pH无明显变化.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微粒数变化较大.结论 参麦注射液配伍后微粒较多,对于心脏术后尤其是有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可使用输液加温袋将液体加温至32~ 35℃输液以减少微粒数.

    作者:曹艳君;康玉斌;杨丽丽;唐慧娟;李文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