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低血钙症抽搐(附34例临床分析)

刘才银;熊顺军;王艳军;洪艳

关键词:感染, 神经系, 低血钙症, 儿童
摘要:低血钙症所致的抽搐,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常有发生,但临床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所掩盖,易被临床医师忽视,造成误诊。1992年2月~2000年2月我院共收治28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并发低血钙症抽搐34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0天~4.5岁,平均2.3岁,其≤3岁25例,3岁以上9例,分别占73.5%、26.5%。病程早期(≤2周)3例,中期(≤4周)10例,晚期(>4周)21例,抽搐伴高热(体温≥39 ℃)15例,伴低、中度发热(37.5~38.9 ℃)7例,不伴发热13例,抽搐后神志丧失12例,占35.3%。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病患者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分析

    我们用颈部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颈椎病患者椎动脉的管径和血流的变化,探讨颈椎病对脑血流的影响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0~64岁,平均46岁。病例选择依据:①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部不适、耳鸣、手麻、上肢无力等症状;②X线及颈椎CT有颈椎退行性改变。诊断符合1984年5月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诊断标准。有的患者就诊时发现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正常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44岁。

    作者:陶爱华;常伶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系西班牙学者Brugada等[1]于1992年首先报道,以反复心源性晕厥或猝死及心电图(ECG)V1~V3导联ST段异乎寻常的抬高、伴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为特点。因其预后差,属心脏急重症,已引起各国心脏内科学者的关注。之后美国、中国相继有报道,近来Brugada等[2]报道了对63例该综合征患者进行长期观察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其内容。1 临床特点  无任何诱因突发的反复晕厥或猝死为其首要特点,患者多为中年人,无发作先兆,少数人有家族史。Brugada等报道的63例该综合征患者,第一次心律失常发生的平均年龄为35~41岁(2~77岁),22例患者无症状,多于常规体检或家族调查中发现;其余41例患者中9例表现为不明原因晕厥,32例为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存活;27例有猝死家族史,猝死事件发生率达74.6%。Brugada等同时发现室颤的复发率很高,经随访3年约40%无症状患者有高猝死风险。国内报道的4例中3例表现为晕厥,首次心律失常发作年龄为32~36岁,其中1例有家族史[3~5]。我们近收诊1例,男性,35岁。以反复晕厥就诊,无家族史。目前研究认为,Brugada综合征与心脏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

    作者:宋于康;林文辉;张济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膜后巨大肿瘤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  女,51岁。因右上腹痛半年于1997年11月20日以“肝癌?胆囊炎”收住院。半年前原因不明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向右腰部放射,活动后加重;与进食、排便无关;不伴腹泻,无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尚可,二便正常。发病后体重下降约10 kg。曾按“胆囊炎”治疗效果欠佳。既往体健,常到田间劳动。查体:T 36.7 ℃,P 60次/min,R 19次/min,BP 130/82 mm Hg(17/11 kPa);一般情况好,超力型体型,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约4 cm×7 cm大小不规则质软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右肾区轻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脊柱自然弯曲,无压痛;四肢活动无异常。

    作者:李君;冯如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儿童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术后缄默症1例

    1 病历简介  男,5岁。因性早熟一年、头昏头痛半年、双目上视不能3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合作,双目内斜明显,上视不能。喉结突出,声调低沉,语言流利,胡须生长,体毛浓密,阴茎、睾丸发育成熟。CT、MRI示松果体肿瘤。拟择期肿瘤切除。全麻后,俯卧头低位,枕下正中切口,Krause入路,达手术区域。显微镜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松果体细胞瘤。术后当天,患者神志清楚,不语,饮食尚可,持续26天。

    作者:孙健鸣;刘窗溪;刘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误诊为支气管哮喘2例报告

    1 病历简介  例1:女,65岁。反复咳嗽、气喘、胸闷10年。自1985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咳嗽、气急、胸闷,时有呼吸困难,咳嗽有少许白痰,长期门诊按“支气管哮喘”予以氨茶硷、舒喘灵等治疗,症状可缓解。近2年来呼吸困难明显,发作频繁。曾做气管镜检气管无异常,于1995年收入院。曾于1965年做甲状腺切除术。体检:T 36.5 ℃,P 94次/min,R 26次/min,BP 130/84 mm Hg(17.3/11.1 kPa)。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颈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约7~8 cm。左侧甲状腺可触及一鸽蛋大小结节,质中,活动,无压痛。双肺可闻哮鸣音,未闻湿性音。心脏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气分析:pH 7.5,PaO2 15.3 kPa,PaCO2 2.6 kPa,HCO3 16.5 mmol/L,BE 2.5 mmol/L。甲状腺B超:左侧甲状腺3.2 cm×2.9 cm,回声欠佳。X线胸片正常。诊断:支气管哮喘。住院后给予抗炎、平喘及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住院期间突然出现气急,呈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周身发绀,大汗淋漓。给予紧急气管切开后症状方缓解。后经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主支气管1~3环骨塌陷。考虑由于甲状腺手术后甲状腺肿压迫,造成大气道软骨软化,不能支撑而窒息。于是长期带气管套管,随访情况良好。

    作者:吴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7个病种514例危重患者并发120例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的临床表现、预后转归、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变合并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发病率高,感染性疾病次之。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但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洛赛克与中药大黄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有良效。

    作者:陈健芳;陈海鹏;陈伟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是与分子生物学与受体分子学同步发展的药物,近年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仅对国内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诱导月经  陈琴等[1]认为:黄体中期口服米非司酮每天3 mg/kg,连续3天,36~72小时后可引起子宫出血,然后当自然黄体溶解时,再次发生子宫出血,故适用于预期月经来潮前的黄体晚期,对于避孕妇女在黄体晚期服米非司酮作为调经药,单次剂量400 mg或600 mg。而对无排卵周期妇女不能诱发月经。

    作者:王韶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过敏性紫癜时的心肌损害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可并发心肌损害而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异常。1993年2月~2000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49例患儿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部分行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18例出现心肌损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有心肌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单纯型3例,关节型2例,腹型4例,混合型9例(包括腹型+关节型+肾型4例,腹型+关节型3例,腹型+肾型2例)。4例腹型和9型混合型中有2例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出现肾炎氮质血症。既往均无心血管疾病史。18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症状和体征:心悸、胸闷3例,心律不齐2例,心音低钝4例,心前区一过性收缩期杂音2例。18例中心电图异常13例(72.2%),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广泛T波低平、倒置3例,ST段改变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左室肥大2例,右室肥大1例。心肌酶谱检查20例,其中异常13例(65.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7例,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4例,且其同工酶CK-MB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9例,其中左室扩大2例,右室扩大1例。

    作者:顾玉栋;许锦兰;范宝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后心功能变化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前后B型预激综合征心功能变化。方法 根据QRS波时间将46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A组27例,QRS波时间0.11~0.13 s;B组19例,QRS波时间0.14~0.16 s。射频消融前及术后3~5天测左室的心功能。结果 术后A组的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峰射血率(PER)、峰充盈率(PFR)及B组的SV、EF均略高于术前(P>0.05),尤其B组的PER、PFR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射频消融后,随着预激成分的消失,心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术前预激成分越多,QRS波越宽,术后改善越明显。

    作者:陈庆华;董建增;张金盈;魏经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血清4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AAG)、α1-抗胰蛋白酶(AAT)、触珠蛋白(HPT)和铜蓝蛋白(CER)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RRAY 360蛋白质测定系统测定61例RA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AG、AAT、HPT、CER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RA、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及关节炎综合组患者该4项指标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4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对于关节炎患者病变活动的监测以及药物疗效的判断等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康日辉;叶德富;薛原;郑铃;朱月永;芮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与血气的关系

    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是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可参与正常的及某些病理状态下的呼吸调控。为了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我们在观测中同步检测了肺心病患者血浆β-EP和血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66.62±8.67)岁。诊断符合我国1977年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3.05±8.28)岁,系健康体检者,且无吸烟史。

    作者:张玉华;乔丽敏;杨丽娟;吴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1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以催产素作对照,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32.0±46.6) ml,催产素组为(385.0±74.7) 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陈宝焕;王俊芳;郭方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监测系统(12-DCG)监测报告、冠状动脉造影(CAG)及12导联常规心电图(12-EC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G、12-DCG、12-ECG对CHD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6%(29/32)、65.6%(21/32)和46.8%(15/32)。12-DCG与12-ECG相比、12-DCG与CAG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2-DCG具有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功能,在诊断CHD心肌缺血方面明显优于12-ECG,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尚不能开展CAG的医院或难以接受CAG的患者,12-DCG是一种安全、重复性强、较准确、无创伤诊断CHD心肌缺血的较好手段。

    作者:马丽雅;金春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我院腹腔镜胆囊切术术后胆漏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7年来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漏27例的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术后胆漏的患者中行腹腔镜探查23例,其中21例经镜下处理治愈,2例因肝外胆管损伤改行剖腹探查,经胆管修补置支撑架T型管引流治愈;手术探查均于胆漏诊断明确后48小时内进行。4例肝下已置管且引流量较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同时强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对胆漏的预防。

    作者:范育林;徐义仁;王敬民;龚仁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包脂肪垫3例误诊分析

    心包脂肪垫是大量脂肪在心包外堆积,超声心动图诊断时易与心包积液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近年来我们遇到3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  例1:女,48岁。因心悸、胸闷、心前区疼10天收入院。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BP 128/76 mm Hg(17/10 kPa),P 87次/min。肥胖体质,双肺无干、湿性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7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节律,Ⅱ、Ⅲ、aVF的ST段压低约0.05 mV,V4、V5 T波低平。心脏彩超示:心尖部包裹性心包积液(无回声暗区,厚处为1.2 cm)。诊断: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给予皮质激素病情未见减轻。心包穿刺未抽出液体。心脏CT检查示局限性心包脂肪垫(CT值为-93 Hu)。修正诊断为冠心病、心包脂肪垫。予以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后好转出院。

    作者:薛城敬;李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低血钙症抽搐(附34例临床分析)

    低血钙症所致的抽搐,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常有发生,但临床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所掩盖,易被临床医师忽视,造成误诊。1992年2月~2000年2月我院共收治28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并发低血钙症抽搐34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0天~4.5岁,平均2.3岁,其≤3岁25例,3岁以上9例,分别占73.5%、26.5%。病程早期(≤2周)3例,中期(≤4周)10例,晚期(>4周)21例,抽搐伴高热(体温≥39 ℃)15例,伴低、中度发热(37.5~38.9 ℃)7例,不伴发热13例,抽搐后神志丧失12例,占35.3%。

    作者:刘才银;熊顺军;王艳军;洪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孪生姐妹及其母亲同患先天性心脏病报告

    1 病历简介  患儿母亲25岁。无特殊病史。第一次妊娠,妊娠37周作产前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呈双期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内径1.0 cm,长1.2 cm,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肺动脉增宽。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未作特殊治疗,在严密监护下足月顺产一对孪生女婴,体重分别为2 400 g和2 200 g,无窒息抢救史。出生后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可。两患儿出生6个月后经常感冒,无心衰史。1岁时来院就诊,查体无紫绀,胸骨左缘2、3肋间有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分裂。超声心动图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大女儿房缺直径1.0 cm,小女儿房缺直径1.3 cm,右心房室稍大。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心脏X线示肺血增多,右心房室稍大。两婴分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术中所见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7个月未见不良反应。其母不同意手术,亦未作进一步治疗。母女三人作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

    作者:曹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伤寒1例

    1 病历简介  女,7岁。因咳嗽10余天伴发热3天入院。入院前10天咳嗽、声嘶。3天前发热,T 39 ℃,咳嗽、气急、精神萎靡、纳差,经院外诊治无效,门诊以肺炎收入院。患儿按时作过常规预防接种,父母体健。体检:T 40 ℃,P 100次/min,R 48次/min,发育营养中等,精神萎靡、气急,无皮疹,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无脓点。右下肺呼吸音稍减低,未闻及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X线胸片:右肺下部片状模糊影,右肺门下部纹影稍增强。X线诊断:右下肺感染。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2.35~5.15)×109/L,中性粒细胞0.55~0.58,淋巴细胞0.42~0.45;诊断:右肺节段性肺炎。

    作者:张孝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副神经节瘤2例

    1 病历简介  例1:男38岁。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伴腹部肿块入院,无发热,大小便正常。否认高血压史。查体:BP 120/75 mm Hg(1 mm Hg=0.1333 kPa),营养中等,发育良好,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可扪及12 cm×10 cm肿块,表面光滑质地稍硬,活动度差,轻触痛,移动性浊音(-)。肝、肾功能正常。血CEA(癌胚抗原)0.543 ng/ml,SF(铁蛋白)500 ng/ml,CA19-9(肿瘤糖类抗原)7.5 U/ml,CA50:5.3 U/ml。CT扫描示左侧后腹膜,胰腺的下后方见11.1 cm×9.1 cm×6.0 cm类圆形肿块影,其壁较厚,密度不均,其内见低密度影,并可见分层,增加扫描见不均匀轻度强化,瘤体内强化不明显,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探查所见:横结肠下,左侧后腹膜处见类圆形巨大肿块,约15 cm×12 cm×8 cm,包膜尚完整,表面侧支血运丰富,血管充盈,切开后中央见三个腔隙,内有陈旧性血液。肿瘤与屈氏韧带、空肠、左肾包膜和腹主动脉粘连。

    作者:顾文良;陈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精索肿瘤临床少见,而原发于精索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则更为少见,兹报告1例。  男,43岁。因右下腹隐痛并放射至右侧睾丸胀痛2个月,于1998年9月19日入院。查体:右下腹可扪及15 cm×10 cm×10 cm硬质肿物,活动度小,向上推移肿物时同侧睾丸上移。B超示右侧盆腔内16 cm×12 cm×10 cm实性肿物。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源于右侧精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轻度粘连。游离肿物,连同精索、睾丸完整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Vimentin[波形蛋白(间质肿物)](+),a-AT[抗胰蛋白酶(纤维组织细胞起源)](+),Actin[肌动蛋白(肌组织起源)](-),Desmm[结蛋白(横及起源)](-),S-100[神经外胚层(黑色素起源)](-),Keratin[角蛋白(上皮起源)](-)。

    作者:卢培明;夏仲军;宋协芹;姜丽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