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肽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研究

黄佩华

关键词:新生儿, 低血糖, C肽, 胰岛素, 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阐明C肽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临床防治,探讨两者之间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的在本院新生儿300例,纳入研究患儿均诊断为低血糖,检测患儿的低血糖持续时间、C肽水平等实验室指标,对C肽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值之间的相关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血糖的表达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儿母亲合并有妊娠糖尿病、母亲合并有妊娠高血压与低血糖的表达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表达值的高低与临床实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新生儿低血糖与C肽具有相关性,调整之后风险OR=5.05,95%CI为1.14-23.45,P=0.02。结论新生儿低血糖与C肽的水平具有相关性,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C肽呈正相关性。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热性惊厥患儿日后癫痫发生与其临床和脑电图特征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日后癫痫发生与其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5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特征进行检查,并分析其与日后癫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45例FS患儿中, EEG结果显示正常患儿93例(64.13%);异常患儿52例(35.86%)。患儿出现EEG异常与年龄、FS家族史、发热温度、持续时间、FS类型以及24h内发作次数有关。EEG异常患儿日后发生癫痫39例,发生率为75%。此外EEG显示异常日后发生癫痫患儿中,15例额区放电日后发生癫痫14例(93.33%),19例枕区放电16例(84.21%)发生癫痫,13例Rolandic区放电8例(61.54%)发生癫痫,5例广泛性棘慢波者日后发生癫痫的有1例(20%)。结论 EEG检查异常的FS患儿中,中枕区和额区阵发性异常放电者更容易日后发生癫痫,在临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玉霞;谢鹤;蔡燕杏;钱月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抽取接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所用测定方法为ELISA法,同时对两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补体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较高,且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应加强重视。

    作者:夏郁彬;卢娟娟;蔡迎蕾;马于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应用效果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探析

    探析归肺经中药的性味与临床效用及药理作用的构成情况。收集相关的文献信息,建构数据库,对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数据信息,共筛选130种归肺经中药,总结归纳归肺经中药与临床效用及药理作用的构成情况。从临床效用上看,大部分有祛痰、止咳、平喘及解表等效用,主治疾病为皮肤、肺脏、鼻、咽喉等;药理作用大多为祛痰、止咳、平喘、抗炎、抗菌剂抗肿瘤等。通常归肺经中药主要是寒凉药性,祛痰、止咳、平喘及解表等效用和祛痰、止咳、平喘、抗炎、抗菌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都可能和归肺经相关。

    作者:赵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RI-DWI对宫颈癌诊断、检测疗效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50例,入组患者住院后根据肿瘤性质进行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MRI-DWI检查,分析MRI-DWI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本组宫颈癌患者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0.89±0.05)×10-3mm2/s,DWI及ADC序列亦可清晰显示宫颈癌结合带破坏与否。因宫旁浸润与原发灶同源,DWI亦呈不均稍高信号;淋巴结的转移除见其肿大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MRI-DWI诊断宫颈癌准确度明显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9±0.05)×10-3mm2/s、(1.26±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宫颈癌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指导诊断及治疗,应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真娇;梁梅芬;钟菀杞;董延江;周雁玲;余艳萍;王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接受诊治的混合型肝癌患者47例,分别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70.21%;MRI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85.11%。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诊断上,CT和MRI扫描影像均具备一定的显示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患儿,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加快、呼吸加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时间、麻醉用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小儿疝气手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邱翠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单用拉莫三嗪,治疗组以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丙戊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代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何学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透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及感染、血透血流量、并发症等发生情况。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3个月~6个月,其中8例发生导管血栓,分析其血栓形成原因包括导管位置不良2例、导管弯曲3例、导管压迫1例、早期纤维鞘形成2例。6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成功,溶栓成功率为75.00%,2例溶栓治疗失败后拔出中心静脉导管。4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5.00%。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中的一条血管通路,导管位置不良及导管弯曲或压迫、早期纤维鞘形成均可导致血栓形成,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感染,确保血透中血流量。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肥胖者剖宫产术口脂肪液化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肥胖剖宫产患者180例,其中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术口引流者110例(观察组),未进行引流者7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腹部术口脂肪液化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肥胖剖宫产患者术口脂肪液化中有明显作用,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黄金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个性化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6%,个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贵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的疗效分析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衰并伴有快速房颤的患者共112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24h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心率、心功能改善、房颤复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7d后对照组死亡率达12.5%,而观察组仅为3.6%,死亡率差异对比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而言,在其基础上联合采用胺碘酮药物可提升心衰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且不会造成明显额外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资料15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156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和效果。结果1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显著改善,血压平稳,血钾与透析之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除去2例患者室性早搏之外,剩余所有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均消失,5例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血清钾恢复正常,但心电图依旧表现为高尖T波,通过2次透析治疗之后高尖T波消失,3例意识丧失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2h之后意识慢慢恢复。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是快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勇飞;汪洋畅;林少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126例轮状病毒肠炎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并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降低住院天数,提高临床疗效,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少。

    作者:邵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临床特点分析

    选取2010~2014年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并将其列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胎盘床动脉情况,重点观察两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V)以及收缩期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PI、S/D和RI)水平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能够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罗翠娟;罗桃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48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35例结肠息肉为疾病对照组,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48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受检者D-二聚体水平,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结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为0.929±0.433,与疾病对照组0.140±0.064,健康对照组0.136±0.0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ROC曲线下面积(AUC)=0.983,与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佳诊断分界点为0.24,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8.8%。结论 D-二聚体含量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于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作者:钟碧莹;张国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阴道疤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经阴道疤痕妊娠病灶切除术,设为观察组。20例肌肉注射MTX后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流指数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疤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的效果较好,其可有效防止大出血,疗效高,而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巴曲酶联合维生素K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并骨盆骨折出血的止血研究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OAC)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给予停用口服抗凝药+巴曲酶+维生素K治疗,为试验组;其余40例仅给予停用口服抗凝药为对照组。在给予两组积极输血补液抗休克基础上,进而进行比较两组间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7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微循环的乳酸、休克指数较低、以及血红蛋白较高,输血频次及血浆量较少,OAC合并骨盆骨折后抢救成功率较高。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AC伴骨盆骨折患者通过科学合理止血治疗,凝血功能及各实验参数指标变化显著,临床疗效确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祝茂盛;石敦义;王鹏;余锋;孔林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12例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临床对比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112例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急症剖宫产手术治疗,试验组56例采用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住院及不良事件的差异;试验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对照组2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择期剖宫产较急症剖宫产创伤小、费用低及恢复快,并发症也较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加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IL-1、IL-10、TNF-α的影响及疗效研究

    探讨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其IL-1、IL-10、TNF-α的影响。选择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有效率,并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1、IL-10、TNF-α的变化。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IL-10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L-1、IL-10、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喹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碳酸锂接近,同碳酸锂一样能显著改善患者IL-1、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建高;朱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效果研究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术后更好的康复。

    作者:罗惠明;彭喜枝;张丽特;王庆;杨小甜;吴霭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