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易燕

关键词:新生儿, 风险管理, PICC护理, 发生率,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PICC临床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而对照组患儿则不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77%,而对照组则高达18.8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患儿PICC临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患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以更好的保障新生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诊断与治疗》征订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比较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妊娠期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血压值及血气剩余碱(BE)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输液量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谭燕玲;杨保珍;李慧敏;朱娉怡;王春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式及效果初步评定与报告

    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量、MoCA评分、MMSE评分、H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较对照组的66%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MoCA评分、MMSE评分、HDS评分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灌注。

    作者:叶雄誉;张祥伟;卢利员;张火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择就诊的10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疼痛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生活质量情况。试实验组护理后无痛、中度、重度疼痛分别为25例、5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2例、17例和7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分别为64.58±12.13分、70.12±9.27分、78.45±12.64分、79.46±11.35分、74.46±3.25分。对照组分别为53.12±10.29分、60.44±9.68分、65.38±10.27分、68.12±10.31分、64.12±4.5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用于腹部手术术后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熊秀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临床观察与证治分析

    将70例确诊为痞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疗程均为2周,2周后对比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传统西医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文生;李卫青;马全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的可行性研究

    招募104名志愿献血者,用Trima血细胞分离单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评估献血者捐献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献血不良反应,以及献血者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抽样质量控制分析。104名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21.04±44.987)×109/L,符合国标要求(>100×109/L);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小板计数与性别、身高、体重无关;随机抽检53例,符合质量标准42例(79.2%),符合要求(>75%)。对于体重≥55kg,PLT≥250×109/L,压积≥0.38的多次献血者,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是可行的,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产品质量抽检也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采集双份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站的血小板供给能力,同时也可节约招募和采集成本。

    作者:张健;陈晓燕;罗晓婷;刘永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76.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对照组为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廖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ICU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应护理干预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各300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分析可能存在感染的因素。侵入操作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防范意识不强等都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干预护理后,ICU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提高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对可能引起感染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发生感染的概率。

    作者:郑纯翠;李兰兰;李毅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对性术前巡访对改善小儿阑尾炎腹腔镜手术预后的效果观察

    18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前一天给予术前巡访。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巡访,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术前巡访。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的术前巡访应用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儿,能够更好改善患儿的术前身心状态,从而更为顺利的手术和更早康复,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陈红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380例孕前妇女TORCH检测结果分析

    选取行孕前TORCH检测并出现异常妊娠的妇女1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孕前TORCH检测并正常妊娠的妇女19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TORCH检查结果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ORCH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重视TORCH检测,可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的发生,对优生优育工作及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英杰;赖俊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压疮风险评估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收治79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压疮风险评估,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观察组未出现压疮病例,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0.3%(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风险评估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而减轻患者痛苦,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肖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探究

    选取耳鼻喉门诊内镜室接受诊疗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ASA分级、诊疗季节、合并其他疾病、内镜消毒不规范可能与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发生医院感染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认,年龄、ASA分级、诊疗季节、合并其他疾病、内镜消毒不规范是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耳鼻喉门诊内镜室的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医院感染,年龄、ASA分级、诊疗季节、合并其他疾病、内镜消毒不规范是导致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康炜骠;罗育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儿肺炎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

    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消除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小儿肺炎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加快症状缓解速度。

    作者:林系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PICC临床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而对照组患儿则不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77%,而对照组则高达18.8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患儿PICC临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患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以更好的保障新生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共56例,通过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术前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分期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的64排CT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在术前对患者的结直肠癌进行分期,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应用介入穿刺针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全身化疗或经腹行子宫疤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介入穿刺针经阴道于疤痕妊娠局部注射甲氨蝶啶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与总住院费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出血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介入穿刺针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且在治疗时间与出血量方面,使用介入穿刺针治疗方法更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曾巧平;旷文佳;李欠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重叠综合征(OS)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发生于同一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气短、夜间睡眠差、白天嗜睡及记忆力减退等,同时易伴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死亡率。临床中常采用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基本治疗,并及时处理气道梗阻,而气道通畅是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键。本文对O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OS的治疗水平。

    作者:吴支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达研究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33(IL-33)及IL-33受体(IL-33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组对照人群血清IL-33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33受体(IL-33R)表达水平。共检测14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者。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标准判定SLE。结果 SLE患者血清IL-33表达水平明显高与正常对照者,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33R(ST2)表达水平在SLE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在CD4+、CD14+和CD19+等细胞亚群内IL-33R表达没有显著差异,但SLE患者CD8+细胞亚群内IL-33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3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厚清;张彦鹏;郭岱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医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养心通脉方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0.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养心通脉方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静玲;徐彩;卢换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疗效影响

    选取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血糖控制情况,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血糖恢复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清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正常血糖值,而且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少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