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女孕前或孕期TORCH筛查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蓝少华

关键词:孕前, 孕期, TORCH筛查, 妊娠结局, 相关性
摘要: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孕前或孕期TORCH筛查的妇女共1878例,随访记录孕妇妊娠结局及胎婴儿健康状态。结果1878例妇女中,TORCH检查IgM 阳性的例数为109例,检测阳性率为5.8%;随访结果显示,1878例妇女中,176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中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gM 阳性例数各3、6、11、9例,总感染阳性率为16.5%,和健康妊娠组相比较,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组TORCH各项感染阳性率均显示偏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前和孕期妇女发生TORCH感染有一定比率,且TORCH 检测阳性与不良妊娠有相关性,提示孕前或孕期有必要进行TORCH筛查,其对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AE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AE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肿瘤微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标记胃癌新生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E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AEG-1的表达与胃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AEG-1高表达与胃癌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其可能促进胃癌微血管的生成。

    作者:刘福华;许珂;何池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对比敏感度与眩光对比敏感度影响研究

    入选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白内障患者82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予以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患者术后眩光对比敏感度(GS)及眼对比敏感度(CS),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手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10~21mmHg,矫治佳视力为0.96±0.12,裸眼视力平均值为0.52±0.25,眼底检查无显著病变,均未发生并发症,前后囊无显著混浊,人工晶状体居中;眼眩光对比敏感度值与眼对比敏感度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眩光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眩光对术后眼CS值影响较大。

    作者:陈敏玲;朱其新;翁振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和TC、TG、LDL-C及HDL-C等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三项血脂指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其血脂调节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措施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也可调节血脂平衡,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坤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诺和锐三餐前注射联合DPP4抑制剂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每日早、中、晚餐前15min注射诺和锐30,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沙格列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餐后2h血糖等指标的变化。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率20例,无效4例,发生低血糖4例,总有效率为93.33%,低血糖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发生低血糖8例,总有效率为83.33%,低血糖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餐后2h血糖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P4抑制剂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能改善胰岛功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李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两种分娩方式对孕妇预后及新生儿并发症影响临床观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水中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分娩的14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总产程、疼痛程度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轻度窒息、头颅血肿、黄疸、心肌损害、羊水浑浊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中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华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关节腔清创术,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感染治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治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育润;叶少腾;陈志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我院2012年1月~6月收治的50例贫血患者为试验组,另取5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细胞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人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差异性。结果贫血患者血细胞水平的指标与健康检验者血细胞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测可以有效地诊断贫血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使用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的术后躁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麻醉诱导使用瑞芬太尼,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1h、4h各时点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使用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将两种药物的临床优势结合并充分发挥,有效改善术后患儿躁动情况,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廖小杰;涂远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50例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标记为观察组,另外50例行传统切口切除术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的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观察组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排气的时间和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少于对照组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疗效确切,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瘢痕小,并发症少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雷洪峰;华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的护理探讨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经不同措施护理后,心理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骨盆骨折严重合并症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黄素素;黎伟燕;陆文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性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抑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根除Hp感染可显著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娥;梁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中方药剂治疗。两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39.5%),有效21例(55.3%),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1例(29.0%),有效19例(50.0%),无效8例(21.1%),总有效率78.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在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愈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郭志勇;赵龙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08~2013年连州市新生儿(胎儿)出生缺陷的调查研究

    选取2008~2013年发生的缺陷儿为对象,对胎婴儿父母行问卷调查,分析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结果(1)连州市2008~2013年分娩围产儿数25740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67.06/万,多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等;(2)各出生缺陷影响因素情况非理想状态人群父母经常被动吸烟、经常饮酒、饲养宠物的比例及母亲孕期有害化学物质及有害物理因素接触率高于相对理想人群,母亲孕期患感冒、发热、服用药物及伴有不良精神因素刺激、家族遗传病史、异常生育史的发生率高于相对理想人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经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母亲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患病、服药、不良精神因素刺激、挑食、偏食、贫血、多胎、父亲饮酒属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诱发因素,而孕期补充铁、钙等微量元素、营养元素属于保护性因素。提高育龄妇女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育龄妇女健康状况,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尤为重要,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石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IL-12、IL-10及IL-18与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并分析血清IL-12、IL-10和IL-18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首次复治肺结核80例为复治组,初治肺结核120例为初治组,体检健康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血IL-12、IL-10和IL-18水平,并比较三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与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复治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IL-10和IL-18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对肺结核疾病变化过程和治疗功效的评估。

    作者:罗建业;邓菲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纳美芬对急性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纳美芬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仅达到72.7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97%。治疗后全部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69.7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97%。纳美芬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切实可行,神经保护作用较明显。

    作者:谢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诊断AL(非M3)患者60例,对初发患者进行CRP、PCT以及D-二聚体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的检测值进行对比;在其化疗后出现发热时再次检测CRP、PCT以及D-二聚体结果,对比不同原因发热患者的检测值。 AL患者中有54例患者的PRP值为阳性,PCT值有42例阳性, D-二聚体检测中有48例患者为阳性,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其数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发热者要高于非细菌性发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初发患者进行CRP、PCT以及D-二聚体检测能有效检测出患者的纤溶系状况与机体感染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治疗;化疗后出现发热患者,进行CRP、PCT以及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指导抗生素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俊彬;许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行冷刀锥切术(CKC),试验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LE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CKC组(P<0.05),两组术后病变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LEEP组宫颈恢复满意率显著高于CKC组(P<0.05)。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无痛苦等优点,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较优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缓解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作用分析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焦虑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胃癌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减少患者焦虑情绪的出现,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68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Kegal法锻炼盆底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管床护士落实术前体位训练的效果分析

    选取2014年3月~10月我科12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前1d,对照组由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视1次,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手术体位训练;观察组由管床护士与手术护士共同完成术前访视,管床护士继续对患者实施手术体位训练并评估其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抑郁1.52±0.15分、术前恐惧1.61±0.25分、术前焦虑1.46±0.17分,评分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2.18分、2.54±1.83分、3.7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肩部疼痛6.67%、下肢疼痛11.67%、下肢麻木5.00%的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26.67%、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手术的满意度85.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床护士对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前体位训练,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增加手术时患者对体位的耐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彩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