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 VEGF-C 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陈艳君;黎勇夫

关键词:组织, 宫颈癌, 血清, VEGF-C,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淋巴转移和非淋巴转移者各30例;入选同期30例老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30例老年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 VEGF-C 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中 VEGF-C 的浓度,并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研究 VEGF-C 在组织和血清中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淋巴转移组组织 VEGF-C 阳性表达率93.3%(28/30)高,吸光度(32865.4±5927.4)高,血清中 VEGF-C 浓度(13845.2±1228.6)pg/ml 高,其次为宫颈癌非淋巴转移组和 CIN 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组织和血清中的 VEGF-C 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γ=0.723。结论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 VEGF-C 均显著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Dukes B期大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 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联合组: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化疗。化疗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每日300 mg/m 2静脉注射(2 h 注射完毕)+5-氟尿嘧啶每日600 mg/m 2持续静脉给药24 h,连续2天。2~3周为1个疗程,5个疗程为1个周期。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不辅助化疗。记录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 Dukes B1期、DukesB2期、Dukes B3期分别占11%、20%、19%和14%、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01、0.002,P >0.05);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2%和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 <0.05)。结论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能够明显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发;刘正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它的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1种肺部破坏性的疾病。 COPD 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且与肺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肺癌(lung cancer,LC)是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一些工业化大城市中,肺癌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也迅速升高。肺癌俨然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1种主要疾病。

    作者:温春生;木叶沙尔?皮达义(综述);克丽别娜?吐尔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进展11例,稳定13例,部分缓解30例,总有效率为55.55%。对照组患者中进展23例,稳定21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18.52%。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4例患者中未发生药物相关性死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疲劳感、消化道毒性,少数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轻度肝功能损害,经过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采用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老年患者对该方案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程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四肢骨肉瘤进行保肢术,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肢体功能、化疗期间毒性反应、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末梢神经毒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 Enneking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3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单纯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延长术后生存时间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高强;李晓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麻醉维持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全身麻醉后静脉单次注射1.5%的利多卡因2 mg/kg,并以每小时2 mg/kg 的速度输注至手术完毕。对照组则等条件输注生理盐水。分别测定输注前、输注后1 h、2 h、3 h 及术后的血糖(Glu)、血浆乳酸浓度(Lac),脑氧代谢率(CMRO2)、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评分状况。结果术后脑静脉氧含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Djv-aLac 和 CM-RO2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P <0.05),Glu 、CMRglu、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Glasgow 昏迷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幕上肿瘤切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率,血糖波动小,安全可靠。

    作者:邓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 TMZ 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 TMZ 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2组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2%,高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45.8%;2年生存率为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2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 TMZ 治疗术后脑胶质瘤患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广升;马玉琢;张素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麻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 BIS、MAP、HR、VAS 评分和 Ramsay 评分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 T1、T3~T6时 HR 和 MA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验组仅在T1时 BIS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 h 和术后4 h 时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 Ramsay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麻药剂量,提高全麻麻醉的镇痛、镇静效果,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欧阳文博;刘东辉;梁健群;邓志海;闫俊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病患的效果和医疗费用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医疗费用。方法纳入的100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增加人体穴位生物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有差异;治疗组恶心呕吐及便秘不良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其余不良反应2组间无差异。治疗组生物电费用为(97.9±65.3)元,其余费用治疗组医疗均少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

    作者:李秋宏;郑伟;刘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8例和保守治疗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中位 OS 为9.8个月,1年 OS 为39.8%,2年 OS 为18.7%和5年 OS 为3.6%。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处转移患者显著延长(P =0.040)。稳定和不稳定骨转移的 OS 比较无显著差异(P =0.739)。保守组中位数 OS 为5.0个月,1年 OS 为22.9%,2年 OS 为8.8%,5年 OS为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转移数量对 OS 存在显著的影响。组织学类型,脊髓病变位置或治疗方案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组有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 =2.673,P <0.05)。保守组 VAS 评分及 KPS 评分中位数均无显著改善。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稳定性评估显示,脊柱稳定性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 =0.739)。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手术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优于保守组患者。

    作者:钟广彬;陈志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研究组45例患者,行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方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CR)24例、部分缓解(PR)11例,高于对照组的22例、1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7.8%,与对照组的7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感染率为60.0%(27/45),高于对照组的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骨髓抑制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2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难治性 AML 的疗效确切。虽然其感染率高,骨髓抑制较明显,但经对症治疗均可较快好转,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作者:郑治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 Rgl 体外抑制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 Rg1体外抑制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MG-63人骨肉瘤细胞,镜下观察并行 CD133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20μg/mL 人参皂苷 Rg1组和40μg/mL 人参皂苷 Rg1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API 核染检测人参皂苷 Rg1诱导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凋亡,并分析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变化。结果培养 MG-63人骨肉瘤细胞 CD133呈阳性反应;MTT 法实验结果显示:20μg/mL 和40μg/mL 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47%和41.84%,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P <0.01);DAPI 核染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人参皂苷 Rg1组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值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人参皂苷 Rg1对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子彧;杜心如;骆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前纵膈巨大恶性卵黄囊瘤1例报告

    患者男性,21岁,因“胸闷、气急1月余”就诊。2013年8月1日胸片检查:右侧胸腔大片阴影,考虑纵膈肿瘤可能性大。同时 CT 报告提示:右前纵膈巨大占位,考虑来源于胸腺瘤可能(生殖细胞肿瘤不除外);右肺中叶压迫性肺不张;右肺少许慢性炎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8月22日胸部 B 超引导穿刺(胸腔肿块穿刺活检),组织学报告提示: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确诊为卵黄囊瘤(内胚窦瘤)伴部分坏死。由于肿瘤巨大无法切除,2013年8月26日用 IEP 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有明显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骨髓抑制反应。病程中患者持续发热,高至39℃,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因考虑该化疗方案副反应明显,疗效不显著,化疗方案更改为 DP 方案。 DP 方案:多西他赛120 mg,d1;顺铂60 mg,d1~3;21天为1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甲胎蛋白有明显下降趋势。连续化疗6次,并同步进行 x-线放射治疗,总剂量3600 cGy,分次量180 cGy;27°与207°对穿照射。经过化、放疗后肿瘤显著缩小,AFP 正常。

    作者:李芳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人次[1],因此及时掌握青年与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可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刘建民;涂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估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或超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治疗20例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等。结果80%(16/20)患者的癌症疼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平均 NRS 疼痛评分从7.32降至2.68(P <0.05),羟考酮缓释片平均剂量从187.89 mg 增至276.84 mg(P <0.05),生活质量改善(P <0.05)。消化道反应、便秘等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未出现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晚期癌痛患者采取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疗效较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峥嵘;潘宏铭;王凯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肿瘤周边区微淋巴管密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周边区微淋巴管密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15例,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LYVE-1、HIF-1α、VEGF-C 的表达水平,低倍镜下分别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边缘(P-LVD)和中心区阳性淋巴管密集区域(I-LVD)。结果P-LVD 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否有关(P <0.05),I-LVD 与所有参数无关(P >0.05);HIF-1α和 VEGF-C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52.38%;P-LVD、病理类型、FIGO 分期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HIF-1α和 VEGF-C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较高;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 P-LVD、病理类型和 FIGO 分期。

    作者:王梅;李征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胡椒碱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 HE 法荧光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 Annexin V-PI 流式细胞术分析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椒碱对 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的形式,经计算 IC 50为(18.5±4.33)μmol/L。对照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表面发出均匀荧光,光滑不毛糙;实验组中肝癌细胞 SMMC-7721核坏死碎片,包括皱缩等,荧光清晰但浓染致密,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性状特点。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胡椒碱25μmol/L和50μmol/L 2种浓度均对 SMMC-7721细胞各个细胞周期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胡椒碱剂量的增加,G0/G1期和S 期细胞比率显著降低,G2/M 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胡椒碱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将其停留于 G2/M 这一细胞周期,具有开发为治疗肝癌药物的潜在价值,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阿荣;乔延江;博?格日勒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的疲劳综合征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基本情况,其中疲劳综合征患者72例,对照组60例。分析2组之间的治疗方式,实验室化验结果和问卷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癌症相关疲劳综合征的情况。 Wilcoxon 秩和检验2组年龄、CRF 症状评分情况。 P <0.05认为具有统计显著差异。结果EORTC QLQ C30生活质量问卷结果显示,5个变量与癌症疲劳综合征相关:医院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HADS)、EORTC 疼痛、失眠程度、胃癌全身副作用、血浆钠。人口学或治疗变量与疲劳综合征无关。临床痛苦情绪和主观睡眠紊乱以及全身治疗的副作用与治疗后癌症相关疲劳综合征相关(R2=0.46)。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胃癌根治术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对症治疗。

    作者:许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前均接受过各种化疗方案仍未取得缓解或者复发难治性。单倍型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伊达比星、氟达拉滨、白消安、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全身照射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 A、氨甲蝶呤等,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GVHD 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 及血小板≥20×109/L 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3 d 及20.3 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11月,中位随访时间24.0个月(8~40个月),2例患者死于复发,其它4例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无病生存率达到66.7%,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40个月。结论Allo-HSCT 治疗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郭智;陈惠仁;杨凯;刘晓东;何学鹏;楼金星;陈鹏;张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隆突下淋巴结切除在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隆突下淋巴结切除在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食管癌切除术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分为清扫组(139例)和未清扫组(24例)。结果163例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为10.4%。清扫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P <0.05)。肿瘤长度、部位、浸润深度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中应根据患者体质、肿瘤特性合理清扫此区域淋巴结。

    作者:吴洲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YB-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Y 盒结合蛋白1(YB-1)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是一种 DNA/RNA 结合蛋白,结构上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冷休克结构域(cold shock domain,CSD),能够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内部的 Y-box 序列(CTGAT TGG CCA A)特异性结合[1]。近年来,人们对 YB-1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 YB-1在前列腺癌[2]、非小细胞肺癌[3]、关节滑膜肉瘤[4]、乳腺癌[5]、卵巢癌[6]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出现异常表达或核移位现象,而 YB-1蛋白核定位则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一种新的标志物[7],因此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点。

    作者:常林林(综述);安云婷(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