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燕;魏宗赛;曹方余
目的:探讨影响Ⅱ、Ⅲ期直肠癌长期无瘤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无瘤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术方式、治疗手段种类以及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与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相关关系,其中采取保肛手术的患者在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等方面要优于采用造口手术患者,P<0.05;而治疗手段种类与健康教育是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2个独立因素,治疗手段种类为负相关因素,健康教育为正相关因素。结论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影响Ⅱ、Ⅲ期直肠癌长期无瘤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改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临床选用治疗手段种类越少,并积极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都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瘤生存质量。
作者:辛力;孙浩;袁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导管内原位癌]的好发年龄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研究发现,41~55岁为恶性乳腺肿瘤高发年龄段,占52.83%(634/1200);其中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占18.75%(225/1200)。1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其中前5位发病较高的乳腺恶性肿瘤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916例,占76.33%,平均年龄为(48.78±30.74)岁;浸润性小叶癌57例,占4.75%,平均年龄为(51.42±11.27)岁;黏液癌28例,占2.33%,平均年龄为(57.89±15.81)岁;髓样瘤21例,占1.75%,平均年龄为(48.47±11.31)岁;导管内原位癌65例,占5.42%,平均年龄(48.69±13.97)岁。浸润导管癌发病年龄与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乳腺肿瘤高发年龄段为41~55岁,该年龄段中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因此,应对广大妇女实施宣传教育,加大健康体检,减少乳腺恶性疾病发生,保障妇女生命健康。
作者:谢春燕;谢刚;王安群;杨永红;季语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微钙化X线平片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微钙化分布、形态的X线表现,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110例患者的微钙化分布、形态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之中的微钙化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以簇状和段样分布。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之中微钙化的形态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中形态多为细小多形性钙化,在非浸润性癌肿中多见多种恶性钙化混合,在浸润性癌肿多见线样分支和线样状钙化类型。结论给予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微钙化分布和形态进行鉴别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没有鉴别意义。手术之前可以对患者的微钙化X线平片进行分析,通过其微钙化分布和形态来判断乳腺癌是非浸润性还是浸润性。
作者:李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卵巢癌病例80例,良性卵巢肿瘤病例及健康志愿者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CA153和EGFR水平;8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多西他赛+卡铂)和观察组(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各40例,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及血清肿瘤标志物、EGFR水平差异。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CA153和EGF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不同治疗结局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疗效越佳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越低。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能有效抑制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可作为晚期卵巢癌治疗方案的一种较优选择。
作者:樊阳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淋巴结清扫手术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结清扫手术( LND)患者临床资料,另选取72例非LND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总生存状况及特定生存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与整体生存率和子宫特定生存率相关,其HR分别为0.81(P<0.0001)和0.78(P<0.0001)。淋巴结清扫11个以上者与整体生存率和子宫特定生存率相关,其HR为0.74(P<0.0001)和0.69(P<0.0001)。进一步多元分析证实,淋巴结清扫11个以上者与所有其他原因特定死亡率和心血管特定死亡率相关,HR分别为0.77(P<0.0001)和0.82(P=0.0062)。结论淋巴结清扫数量可估计子宫内膜腺癌女性的整体生存状况和子宫特定生存状况。
作者:张蓉;曹利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模式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探测260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伴钙化模式,分析甲状腺钙化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因素,不同钙化类型的良、恶性分布及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中钙化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年龄、结节数目和血流分型是钙化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因素。良性钙化结节以粗钙化型为主,占56.3%;恶性钙化结节以微钙化为主,占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中微钙化比例高,P<0.05;滤泡状癌和髓样癌中4种钙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钙化是预测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指标之一。在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时,应对钙化的结节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马丽芬;张耀仁;苏振丽;王刚;马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G014699提高含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a-pan-1和Panc-12种胰腺癌细胞株,分成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药物联合放疗组,MTT法检测药物IC50,通过细胞克隆形成率分析细胞存活状态,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H2Ax的形成。结果单药AG014699(≤10μM)对Capan-1细胞有毒性作用,对Panc-1无效应;放疗联合药物组对Capan-1细胞克隆形成率影响明显,与单药和单放疗组比较(P<0.05),而该差异在Panc-1细胞中不明显(P>0.05);DNA损伤表现为H2Ax形式,提示DNA双链断裂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结论 AG014699对含有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Capan-1有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谢建国;钟睿;万爱萍;汪华;康恭礼;何志坚;钟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 TAP)对常见消化道癌( CGICs)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入选对象分为4个组:CGICs高危人群组、CGICs患者组、BGIDs患者组及正常人群组,每组100例;检测4组入院时、手术后2周时TAP、微磁( OWMF)的表达水平,并随访2年、动态监测TA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GICs高危人群组、CGICs患者组以及正常人群组T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92.00%及3.00%,3组间差异明显( P<0.01);②TAP检测对消化道癌诊断的Sen、Spe、β、α、YI、﹢PV、﹣PV以及OCR分别为92.00%、84.33%、8.00%、15.67%、0.7633、66.18%、96.93%以及86.25%;③随访2年后, CGICs 高危人群组、消化道良性病组并正常人群组TAP 阳性病例CGICs 发生率分别为28.21%和12.50%,明显高于TAP阴性病例的4.92%和0(P<0.01);④随访2后年,CGICs组术后TAP阳性病例CGICs复发率为37.04%比TAP阴性病例(6.85%)明显增高( P<0.01)。结论 TAP检测是常见消化道癌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永梅;姚淞元;王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合理对策。方法选取8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并发症,并分析出现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肝肾功能损害高,发生率为33.75%;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心律失常、穿刺部位血肿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2.5%、18.75%、22.5%、6.25%、3.75%、2.5%。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活质量上,并发症处理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分别为(41.34±2.54)分、(50.86±10.56)分、(36.34±4.27)分、(43.37±6.83)分,处理后分别为(56.34±2.86)分、(64.75±11.54)分、(52.83±8.35)分、(54.74±8.24)分,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手术术后并发症有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等,积极采取措施后预后较好。
作者:武和平;刘亚民;李雅萍;李慧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术后气管感染对原发性喉癌患者肺部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喉癌手术的患者200例,观察并记录原发性喉癌患者术后的气管感染情况,并对术后气管感染患者肺部功能及复发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喉癌切除术的患者的气管感染率为9.50%(19例),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12例,感染率63.16%;革兰阳性菌感染7例,感染率为36.84%。术后发生气管感染患者的 FEV1%、FEV1、MMEF、V50值均高于手术前;V25、FVC值均低于手术前,其中FEV1%、V25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例喉癌切除患者,发生气管感染患者的复发率为15.79%,未感染组的复发率为11.60%,2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气管感染对原发性喉癌患者肺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肿瘤复发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原发性喉癌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国燕;魏宗赛;曹方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26例,予保守治疗;观察组26例,予以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结果总疗效上,对照组优良率26.92%、总有效率64.38%,观察组优良率65.39%、总有效率8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9个月生存率34.61%、12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5.38%,观察组治疗后6~9个月生存率15.38%、12个月以上生存率为3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生存质量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术能提高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博;张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试验检测指标特点,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结果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清腺苷脱氨酶等试验检测指标,并与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54例、单纯肺癌患者46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特征比较:肺结核并发肺癌组相比于单纯肺结核组,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及血性胸腔积液,发热较少(P<0.05);相比于单纯肺癌组,主要表现为盗汗,气喘、胸痛较少(P<0.05)。影像学特征比较:肺结核并发肺癌组相比于单纯肺结核组,肿块、毛刺状结节的比例较高,空洞、斑状片影的比例较低(P<0.05);相比于单纯肺癌组,肿块、弥散性结节、斑状片影的比例较低(P<0.05)。试验检测指标比较:肺结核并发肺癌组相比于单纯肺结核组,PPD试验、血癌胚抗原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单纯肺癌组,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试验检测指标上的差异,对于肺结核并发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除常规的检查外,需尽可能完善其它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诊断,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张萌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胃癌晚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2.17%(24/46),对照组有效率为43.4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对明显,且产生的毒副作用明显少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赵保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除了与肿瘤细胞的类型、恶性程度等有关外,还与肿瘤细胞的供氧及代谢状况有关。实体肿瘤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乏氧区域,肿瘤乏氧的存在可导致其侵袭性增强,同时可诱导肿瘤对化放疗产生抗拒,临床研究也显示高度乏氧肿瘤患者的局控率和远期生存率也较低。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肿瘤细胞的供血、供氧越好,代谢越旺盛,对放射线越敏感;反之,供血、供氧差的细胞(乏氧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较差。由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速度相对滞后于肿瘤细胞的分裂速度,因此造成较大实体瘤内部相当数量的乏氧细胞,使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大大降低。近的研究表明缺氧能使肿瘤细胞的一些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如氧调节蛋白、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p5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等[1]。它们的变化使肿瘤细胞在适应乏氧微环境的同时,引起肿瘤自身的侵袭性增加和对放射治疗的抗拒性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起着中枢纽带作用[2]。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HIF-1α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高表达,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调节其细胞生物学行为,并与这些肿瘤的发生、血管生成、分级、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影响大部分恶性肿瘤的预后,可作为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3-6]。
作者:梁毅(综述);朱琳燕;罗鹏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对恶性消化道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编为两组,治疗组(化疗+芪胶升白胶囊),7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68例。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骨髓抑制、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率37.5%,对照组20.6%,P<0.05;治疗组化疗后Ⅱ度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及比值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状况分析,治疗组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的表达水平(P<0.05);治疗后,治疗组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所产生的骨髓毒性,起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作用。
作者:谢菁;刘泉;吴灵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将315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268例),观察组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对照组未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D二聚体、外源性激素治疗史、中心静脉置管史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手术治疗史、靶向药物治疗史、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史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D二聚体是影响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可以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降低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作者:徐炎良;任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GIST )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 intestinal cell of cajal ,ICC)或向cajal细胞分化,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组成。目前其新的诊断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 c-kit 蛋白( CD117),遗传学上多有 c-kit 基因或PDGFRA活化突变[1]。结肠间质瘤是起源于结肠的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等有关。其诊断较为困难,腹部B超、CT及肠镜对此病均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确诊尚需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具有个体化差异,应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但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作者:杨朝纲;熊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卵巢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绝经后妇女卵巢畸胎瘤60例,手术病理确诊为成熟畸胎瘤45例,未成熟畸胎瘤15例,对常规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成熟畸胎瘤对比,未成熟畸胎瘤多表现为多发实性肿物,肿瘤内部有明显血流信号,瘤体直径比较大。未成熟畸胎瘤的卵巢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与血流量明显低于成熟畸胎瘤,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成熟畸胎瘤,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超声判断为未成熟畸胎瘤16例,成熟畸胎瘤44例。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卵巢畸胎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8%和100.0%。结论超声诊断绝经后妇女卵巢畸胎瘤能通过特征形态与卵巢动脉血流的观察提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巧秀;王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单次与分次剂量分割模式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评价两种造模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8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15只)、单次照射组( B组35只)、分次照射组( C组35只)。 A组洋装照射,B组(照射1次,15 Gy)及C组(3 Gy/次,每周照射2次,共6次)均采用6MV X线照射大鼠双肺,于照射后第1、3、5、8、12周随机处死大鼠留取血液3~5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含量。取右肺中叶组织,HE染色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照射后B组死亡7只,C组死亡1只。 B组及C组大鼠肺组织均表现有急性炎症期、增生期及纤维化期的放射性肺损伤的典型病变过程,血清TGF-β1含量依顺序时相点逐渐升高,于第12周达峰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稍高于C组,比较无差异。 B组及C组TGF-β1阳性表达率依顺序时相点逐渐升高,于第12周达到高表达率,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稍高于C组,比较无差异。结论两种分割照射方式均成功建立了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可行性好,分次照射适合长期试验研究。
作者:潘纯国;刘智华;王静怡;朱根华;严志宏;王小平;黄传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图像满意度对宫颈电环切术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前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不同,对行宫颈电环切术( LEEP)的345例患者术前、术后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45例宫颈病变患者LEEP术后病理分级较术前升级80例,相符131例,降级134例,其中病变升级病例中21例阴道镜图像满意,21例阴道镜图像局部满意,38例阴道镜图像不满意。结论电环切术后病变级别随着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下降而上升,CINⅡ级以下阴道镜图像满意者可以考虑严密随访,术前病变级别越高阴道镜图像越不满意的患者,越要重视宫颈病变的可能。
作者:华荃;陈洁;付亚娟;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