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常糖链糖蛋白检测对消化道癌的筛查研究

吴永梅;姚淞元;王君

关键词:异常糖链糖蛋白, 常见消化道癌, 筛查, 早期诊断, 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 TAP)对常见消化道癌( CGICs)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入选对象分为4个组:CGICs高危人群组、CGICs患者组、BGIDs患者组及正常人群组,每组100例;检测4组入院时、手术后2周时TAP、微磁( OWMF)的表达水平,并随访2年、动态监测TA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GICs高危人群组、CGICs患者组以及正常人群组T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92.00%及3.00%,3组间差异明显( P<0.01);②TAP检测对消化道癌诊断的Sen、Spe、β、α、YI、﹢PV、﹣PV以及OCR分别为92.00%、84.33%、8.00%、15.67%、0.7633、66.18%、96.93%以及86.25%;③随访2年后, CGICs 高危人群组、消化道良性病组并正常人群组TAP 阳性病例CGICs 发生率分别为28.21%和12.50%,明显高于TAP阴性病例的4.92%和0(P<0.01);④随访2后年,CGICs组术后TAP阳性病例CGICs复发率为37.04%比TAP阴性病例(6.85%)明显增高( P<0.01)。结论 TAP检测是常见消化道癌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异常糖链糖蛋白检测对消化道癌的筛查研究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 TAP)对常见消化道癌( CGICs)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入选对象分为4个组:CGICs高危人群组、CGICs患者组、BGIDs患者组及正常人群组,每组100例;检测4组入院时、手术后2周时TAP、微磁( OWMF)的表达水平,并随访2年、动态监测TA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GICs高危人群组、CGICs患者组以及正常人群组T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92.00%及3.00%,3组间差异明显( P<0.01);②TAP检测对消化道癌诊断的Sen、Spe、β、α、YI、﹢PV、﹣PV以及OCR分别为92.00%、84.33%、8.00%、15.67%、0.7633、66.18%、96.93%以及86.25%;③随访2年后, CGICs 高危人群组、消化道良性病组并正常人群组TAP 阳性病例CGICs 发生率分别为28.21%和12.50%,明显高于TAP阴性病例的4.92%和0(P<0.01);④随访2后年,CGICs组术后TAP阳性病例CGICs复发率为37.04%比TAP阴性病例(6.85%)明显增高( P<0.01)。结论 TAP检测是常见消化道癌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永梅;姚淞元;王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术前血清 C反应蛋白对骨癌感染患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骨癌感染患者生存率预测因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接受手术切除的高度恶性骨肉瘤患者术前血清CRP 水平和生存资料。结果79例患者的术前血清CRP水平平均为(0.53±1.27)mg/dl。因病死亡患者CRP水平(1.09 mg/dl ±2.02 mg/dl),显著高于生存患者(0.32 mg/dl ±0.75 mg/dl),P=0.015。术前CRP水平与生存率(Pearson 相关系数=-0.25,P=0.026)和组织学亚型(Pearson 相关系数=-0.42,P<0.001)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反应、肿瘤大小或转移性疾病无关。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年龄、化疗反应、血清CRP均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相关。 CRP水平超过1 mg/dl的患者疾病特异性5年生存率为36.7%,低于正常CRP患者的5年生存率73.8%(P=0.020)。感染与疾病特异性生存无相关性。术前血清CRP水平与术后感染或深部假肢感染无相关性。结论术前血清CRP似乎是骨肉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宣善俊;徐长玉;应苏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188铼-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治疗转移性骨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癌患者采用不同剂量188铼-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188 Re-HED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88 Re-HEDP治疗90例转移性骨癌患者,按照治疗剂量分组为甲、乙、丙3组,各30例。甲组为低剂量组,14.8~18.5 MBq/kg 188 Re-HEDP;乙组为中剂量组,18.9~25.9 MBq/kg;丙组为高剂量组,26.3~37.0 MBq/kg。静脉一次性给药,1次/月,3次为1疗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转移病灶多少及治疗后疗效反应情况给予其1~2个疗程治疗。观察3组患者镇痛和临床消退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甲、乙、丙3组镇痛疗效分别为60.00%(18/30)、86.67%(26/30)、90.00%(27/30)。乙、丙组与甲组比较,P<0.05;乙丙组比较,P>0.05。甲、乙、丙3组骨转移临床疗效分别为13.33%(4/30)、20.00%(6/30)、16.67%(5/30);3组比较,P>0.05。3组患者均出现血小板降低和白细胞下降,但3组比较,P>0.05;3组治疗后均出现反跳痛( 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剂量(18.9~25.9 MBq/kg)188铼-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治疗转移性骨癌患者,不但具有较好镇痛效果,还对部分转移病灶具有较好消退效果,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作者:周定;唐相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癌采用双超声造影进行术前 T分期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探讨双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于术前进行双超声造影检查及对T分期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术后胃癌标本60个,均为单发癌,其中T1期3例,T2期14例,T3期35例,T4期8例。双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评估的准确率为88.3%,其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85.7%、91.4%、87.5%。结论双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军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与 HPV 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病理诊断为CIN Ⅰ级及以上病变为组织病理学阳性患者(病变组)60例和宫颈正常为组织病理学阴性患者(正常组)20例都进行HPV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在80例入选者中,HPV检测阳性48例,阳性率为60.0%。正常组HPV检测阳性率为20.0%(4/20),而病变组HPV阳性率为73.3%(44/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PV的总阳性率逐渐上升(P<0.05),其中宫颈原位癌的HPV阳性率为100.0%。在HPV检测阳性的48例患者中,单一感染30例,多重感染18例;其中HPV16阳性24例,合并HPV18阳性10例,HPV58阳性5例,其他9例。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情况与HPV检测阳性情况呈现明显正向相关性(γ=0.567,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多表现为HPV感染阳性,而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HPV感染的阳性率逐渐上升,两者可互相影响,存在正向相关性。

    作者:郭苗;张冠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SCT 双期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无乳腺症状或体征,并拟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常规横轴位胸部MSCT双期增强扫描。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记录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CT表现。结果90例中45例患者乳腺扫描结果异常:26例为原发性乳腺癌,10例为转移性乳腺癌,9例为粘液腺癌。原发性乳腺癌的螺旋CT检出率为28.98%。45例乳腺癌患者共观察腋窝淋巴结8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44枚。乳腺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CT扫描肿瘤边缘特征与乳房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够检测无症状乳腺癌,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兴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对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卵巢癌病例80例,良性卵巢肿瘤病例及健康志愿者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CA153和EGFR水平;8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多西他赛+卡铂)和观察组(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各40例,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及血清肿瘤标志物、EGFR水平差异。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CA153和EGF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不同治疗结局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疗效越佳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越低。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能有效抑制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可作为晚期卵巢癌治疗方案的一种较优选择。

    作者:樊阳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及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及生存预后情况,根据其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详细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20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8.3%。年龄、癌灶长径、浸润肌层、病理类型、病理分级、ER阳性、PR阴性及腹水细胞学阳性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较大、癌灶长径较长、浸润肌层≥1/2、病理分级G3、ER阳性及PR阴性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ER阳性与PR阴性均明显降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P<0.05)。结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受到年龄较大、癌灶较大、浸润肌层≥1/2、病理分级G3、ER阳性及PR阴性等影响,其生存率受ER阳性与PR阴性影响。在临床实际中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复发病灶并进行治疗。

    作者:王莉;杨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232例术后生存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内的生存状况。方法232例Ⅰ~Ⅲ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者据手术方式分组:①单侧腺叶切除组;②全甲状腺切除组;③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作生存分析。结果⑴三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第③组术后24 h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P=0.028);⑵复发风险:第①组术后累积复发风险显著高于第②组(P=0.000)和第③组(P=0.000),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⑶死亡风险:第①组术后累积死亡风险高于第②组(P=0.000)和第③组(P=0.000),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937);⑷预后因素:手术方式、年龄及病理类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及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手术方式直接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年龄≥45岁、滤泡状癌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易俊松;龚治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将315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268例),观察组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对照组未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D二聚体、外源性激素治疗史、中心静脉置管史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手术治疗史、靶向药物治疗史、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史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D二聚体是影响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可以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降低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作者:徐炎良;任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剂量多次分割立体定向放疗对听神经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大剂量分割立体定向放疗(hypo-FSRT)治疗听神经瘤患者在肿瘤局部控制及有效听力保存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中位年龄61岁,放疗前19例患者持有有效听力,肿瘤大径中位值20 mm,处方剂量:等中心总剂量25 Gy,5次分割,每日1次,80%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 PTV)边缘。采用实体瘤消退评价标准( RECIST)改良版1.1评估肿瘤消退情况。采用Gardner-Robertson Class 评估听力保存情况。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位随访及听力随访时间分别为61及52个月,30例(63.8%)、13例(27.67%)及4例(8.5%)患者分别出现肿瘤部分缩退(PR)、稳定(SD)、进展(PD),根据Kaplan-Meier生存分析,5年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4%,放疗前肿瘤是否合并囊变成分在肿瘤控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合并囊变的肿瘤预示放疗后出现肿瘤进展的可能性大。放疗后14例(29.8%)患者出现肿瘤暂时性增大。1、3、5年患者有效听力保存率分别为68.4%,62.1%及35.5%。有效听力保存与未保存患者在肿瘤消退情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7)。1例(2.1%)患者行挽救性手术,2例(4.3%)患者行VP-脑室分流术,2例(4.3%)患者新出现三叉神经轻度麻痹。结论 Hypo-FSRT (25 Gy/5次)治疗单侧听神经瘤可有效控制肿瘤,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影像定期随访中观察到肿瘤暂时性增大及逐渐缩退过程。放疗前肿瘤合并囊变预示患者放疗后出现肿瘤进展的机率更高。

    作者:陈志萍;溝脇尚志;小倉健;宇藤惠;平岡眞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T诊断甲状腺癌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结合高频彩超在甲状腺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和术前高频彩超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和准确度。结果106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多灶性甲状腺癌的患者有34例,确诊为单发甲状腺癌的患者72例。多排螺旋CT结合高频彩超联合诊断的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和高频彩超以及多排螺旋CT单独诊断的符合率比较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联合高频彩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较高频彩超和多排螺旋CT单独检测的准确率更高。

    作者:查婧;张捷;丁耀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甲状腺全切术与患侧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全切组30例(50.0%)和次全切组30例(50.0%)。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手术情况和低血钙、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永久性声音嘶哑、术后继发性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这四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作者:曾涛;李伟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姑息性旁路手术在壶腹周围癌高龄患者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姑息性旁路手术在壶腹周围癌高龄患者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壶腹周围癌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人数、住院天数、减黄效果以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001);减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2.1636,P=0.0305)。观察组的胰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肺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输血人数,死亡率,伤口感染、胆瘘及胃排空障碍、心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姑息性旁路手术在壶腹周围癌高龄患者根治术中的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鞠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 AG014699提高 BRCA2缺陷的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AG014699提高含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a-pan-1和Panc-12种胰腺癌细胞株,分成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药物联合放疗组,MTT法检测药物IC50,通过细胞克隆形成率分析细胞存活状态,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H2Ax的形成。结果单药AG014699(≤10μM)对Capan-1细胞有毒性作用,对Panc-1无效应;放疗联合药物组对Capan-1细胞克隆形成率影响明显,与单药和单放疗组比较(P<0.05),而该差异在Panc-1细胞中不明显(P>0.05);DNA损伤表现为H2Ax形式,提示DNA双链断裂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结论 AG014699对含有BRCA2基因缺陷的胰腺癌细胞Capan-1有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谢建国;钟睿;万爱萍;汪华;康恭礼;何志坚;钟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核素显像的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核素显像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部位Ⅰ~Ⅱa期乳腺恶性肿瘤129例,其中瘤体局部切除手术患者17例,分析注射部位、显像剂、显像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哨兵淋巴结显像结果的影响。结果99mTc-DX和99mTc-SC哨兵显像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两者哨兵淋巴结显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行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哨兵淋巴结显像的阳性率低于未行手术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注射部位哨兵淋巴显像的阳性率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位置的肿瘤哨兵淋巴显像阳性率各不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不同位置内乳淋巴阳性率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结论影响乳腺哨兵淋巴显像的因素较多,不同部位注射哨兵淋巴显像率各不相同,以乳晕区注射高;99m Tc-DX较99m Tc-SC早;局部切除术对哨兵淋巴显像率无明显影响;不同部位肿瘤哨兵淋巴显像率各不相同,都表现为腋前区高,中央区及内侧象限内乳淋巴显像率明显高于外侧象限。

    作者:陈志军;谭丽玲;孙正魁;周爱清;刘洁;王文俊;沈军瑾;许波;粟宇;吴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合理对策。方法选取8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并发症,并分析出现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肝肾功能损害高,发生率为33.75%;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心律失常、穿刺部位血肿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2.5%、18.75%、22.5%、6.25%、3.75%、2.5%。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活质量上,并发症处理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分别为(41.34±2.54)分、(50.86±10.56)分、(36.34±4.27)分、(43.37±6.83)分,处理后分别为(56.34±2.86)分、(64.75±11.54)分、(52.83±8.35)分、(54.74±8.24)分,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手术术后并发症有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等,积极采取措施后预后较好。

    作者:武和平;刘亚民;李雅萍;李慧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结直肠间质瘤诊治进展

    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GIST )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 intestinal cell of cajal ,ICC)或向cajal细胞分化,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组成。目前其新的诊断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 c-kit 蛋白( CD117),遗传学上多有 c-kit 基因或PDGFRA活化突变[1]。结肠间质瘤是起源于结肠的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等有关。其诊断较为困难,腹部B超、CT及肠镜对此病均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确诊尚需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具有个体化差异,应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但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作者:杨朝纲;熊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阴道镜图像满意度对 LEEP术病理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图像满意度对宫颈电环切术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前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不同,对行宫颈电环切术( LEEP)的345例患者术前、术后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45例宫颈病变患者LEEP术后病理分级较术前升级80例,相符131例,降级134例,其中病变升级病例中21例阴道镜图像满意,21例阴道镜图像局部满意,38例阴道镜图像不满意。结论电环切术后病变级别随着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下降而上升,CINⅡ级以下阴道镜图像满意者可以考虑严密随访,术前病变级别越高阴道镜图像越不满意的患者,越要重视宫颈病变的可能。

    作者:华荃;陈洁;付亚娟;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钛网植骨手术内固定结合病灶切除治疗胸椎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手术内固定结合病灶切除治疗胸椎肿瘤的价值。方法60例胸椎肿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择钛网植骨手术内固定结合病灶切除治疗,治疗组选择椎弓根螺钉植骨手术内固定结合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0.0%和96.7%,对照组分别为43.3%和70.0%,治疗组术后植骨融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内的气胸、褥疮、胃肠反应、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钛网植骨手术内固定结合病灶切除治疗胸椎肿瘤能促进植骨融合,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凯;张有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