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Qiang Tu;寇光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1±42.61)ml、(7.22±0.91) d、(8.79±0.86) d,与对照组(278.63±52.89) ml、(24.36±1.27) d、(13.02±1.17)d比较,P<0.05。随访3~24个月,2组患者疗效和脊柱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脊髓肿瘤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与全椎板切除术时间相近,但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都明显缩短。
作者:郭启;田强;苑玉存;董自平;王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节型肺泡癌的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节型肺泡癌的CT扫描及平片资料,并与27例周围型肺癌对照分析。结果结节型肺泡癌的空泡征及磨玻璃征的阳性率分别为75.7%、70.3%,其他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4.8%、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节型肺泡癌及其他肺癌毛刺征的阳性率分别为81.1%、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泡征及磨玻璃征是影像诊断结节型肺泡癌的特征性征象;毛刺征是肺癌的共同征象。
作者:胡金平;肖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进行化疗,方案为脂质体紫杉醇135 mg/m2,d1;卡铂300 mg/m2,d2,21~28天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2例中21例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72个,完全缓解( CR )2例,部分缓解( PR )6例,稳定(SD)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38.1%,疾病控制率(CR+PR+SD)8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疲乏,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为8例(38.1%),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反应可耐受。
作者:何秀琴;李国庆;尚红娟;万保林;邹彩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硬膜外复合全麻术和气管插管全麻术,观察两组术后麻醉效果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的总积分及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够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较气管全麻更具有优势。
作者:徐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水平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30-60岁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病毒 DNA 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者(P <0.05)。鼻咽癌患者血浆 EB 病毒 DNA 阳性率为74.11%,随着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增加,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亦增强。结论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血浆EB病毒DNA的检测可以辅助鼻咽癌的诊断。
作者:陈文学;邹学森;李金高;龚小昌;袁霞;敖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病灶定位情况。方法收集325例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125I粒子定位技术的资料。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5(SD11.9)岁。超声引导定位275例,立体定位45例,两种技术合并定位5例。125I粒子定位后平均(SD)第4(5)天,手术去除粒子。手术平均时间为62.9(21.2)min。完全切除肿瘤310例(95.4%)。结论应用125 I的放射粒子定位对不可触及乳腺癌安全可靠,并提高乳房肿瘤切除率。
作者:周军;汪瑞;沈俊;高希涛;毕铁强;李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保留颈丛、肩胛舌骨肌及颈外静脉的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颈部外观无塌陷,所保留的神经功能从术后第1天开始逐渐恢复,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感逐渐消失,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上肢活动良好,无臂丛神经和膈神经损伤。耳廓感觉恢复,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外观无改变。术后上颈及耳周疼痛或肩胛区疼痛明显17例,1~6周后好转。结论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既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又能有效保留耳廓区、颈部、锁骨上区的感觉,合理、可行,但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
作者:罗文政;廖剑锋;周何强;徐华;涂斌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13美国癌症学会公布新统计数据显示:结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1]。结肠癌患者如能早期发现,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然而结肠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寻找与结肠癌诊断、分期及预后相关的生物学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碧兰;尹艳;钟军;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 GEMOX方案)合并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治疗,每21天重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例(3.8%)、部分缓解10例(38.5%)、稳定5例(19.2%)、进展10例(38.5%),有效率为42.3%。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23.1%)、稳定7例(26.9%)、进展13例(50.0%),有效率为23.1%。观察组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CBR)57.7%,对照组34.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无胃肠穿孔、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合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菊香;周红轩;殷咏梅;王榕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非概率立意取样技术,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86例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7%,95%CI(0.77,0.97)和91.4%,95%CI(0.76,0.98)。阳性预测值为93%,95%CI(0.79,0.98)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5%CI(0.73,0.96)。78例卵巢肿瘤行超声检查,其中42例诊断为恶性,36例诊断为良性。结论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作者:杨超;陈燕;马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颅内压增高体征及症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降压幅度分别为(0.47±0.21) h、(1.00±0.42) h、(4.31±1.41)h、(10.81±4.41)mmHg,与对照组(0.48±0.23)h、(0.98±0.45)h、(4.35±1.37)h、(10.69±4.47)mmHg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与对照组92.11%(35/38)比较,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血常规和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相比甘露醇来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效果相当,且二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性,因此临床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治疗。
作者:田强;郭启;赵梅星;苑玉存;朱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睾丸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英文文献数据的构成特征。方法对国际新GWAS研究数据库之一———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 NHGRI)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客观分析了NHGRI的文献基本特征、第一第二阶段样本量、染色体区域相关(核苷酸多态性) SNP、风险等位基因频率、P值文献中强SNP、优势比(odds ratio,OR)或β相关系数、实验平台及检测SNP数量8项数据,找出了泌尿生殖系统肿瘤GWAS的一些共性特征。结论8号染色体区域SNP多态性,可能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遗传易感区域,深入此易感区域研究,可能为阐述肿瘤发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线索。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方美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对胃癌患者腹腔转移的预防价值。方法对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行腹腔灌洗,每例患者灌洗6次,检测每次灌洗液中癌细胞数量,观察不同分期患者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及胃癌细胞数量为0时的灌洗次数。结果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随着分期进展而逐渐增多(P<0.05);胃癌细胞数量随着灌洗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少(P<0.05);ⅡA期、ⅡB 期、ⅢA期患者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为0的高灌洗次数为3、6、6。结论腹腔灌洗可减少胃癌手术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对预防胃癌患者术后腹腔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军;范向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采用后程3D-CRT技术(46例)和常规分割放疗技术(CF)(38例)治疗的8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从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的角度分析2种不同方法治疗鼻咽癌的实际疗效。结果后程3D-CRT组与CF组比较,1、2、3、4、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后程3D-CRT技术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尽管后程3D-CRT技术与CF技术相比,在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有增高趋势。
作者:谢洪辉;赵娜;张凌;吴浩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探讨其中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情况,探讨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治者在1年、2年、5年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复治者(P<0.05),性别、病理类别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有B组症状者以及分期较高者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病理分型复杂,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复治、有B组症状以及分期较高均为降低生存率的因素,其他因素影响尚不明显。
作者:陈千金;裴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直径肾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手术治疗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小直径肾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按症状有无和体检筛查结果分为有腰部不适、血尿等症状的症状组患者60例(45.5%)和通过体检和其他疾患筛查发现的偶发组72例(54.5%),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预后状况。结果入组患者119例行B超检查,筛查确诊100例(87.7%),132例行CT检查,筛查确诊125例(94.7%);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腰间11或11、12肋间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组患者术后随访1、3、5年远期无瘤生存率为偶发组100.0%(72/72)、88.9%(64/72)、69.4%(50/72)及症状组100.0%(60/60)、51.7%(31/60)、31.7%(19/60),3.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偶发组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低于症状组(P<0.05),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直径肾癌早期筛查手段主要为B超与CT等影像学检查,筛查率较高;其偶发患者肿瘤分期较低,术后生存率高;如能做到及时筛查和进行根治性切除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林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作者:胡红军;张立国;王振华;郭喜喜;耿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胸部肿瘤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将病理检查证实且需进行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于放疗第1天起静脉滴注苦参碱注射液;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放疗。比较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KPS评分以及随访6个月期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放疗2周及放疗结束时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放疗2周及放疗结束时KPS评分较放疗前略有下降,而放疗结束后6个月显著升高,且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早期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具有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和提高KPS评分作用,可有效预防放射性肺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志坚;刘海云;万爱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选择70例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60例晚期乳腺癌未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癌症治疗方法评估表-乳腺癌分量表( FACT-B)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多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中位时间为28个月;观察组患者FACT-B量表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负性事件是恶性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及婚姻状况是恶性积液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存质量差,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及婚姻状况是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严义红;邓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