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允义;林胜修;林伟;曾涛;朱心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与静脉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采用面罩吸入6L/min纯氧下8%浓度七氟醚,意识消失无体动后,建立静脉通路,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2μg/kg,异丙酚2mg/kg,下颌松驰后插入喉罩,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气管插管组(P组)患儿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2u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待下颌松驰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记录置入喉罩(导管)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插入成功率(操作3次以上视为失败),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苏醒的时间(停药至患儿能按指令睁眼时间),拔除喉罩(导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复苏时间(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离室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4分),记录拔出喉罩(导管)后至术后6h的不良反应(反流误吸、低氧血症、喉痉挛、呛咳、咽喉痛、声音嘶哑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性插入气管导管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喉罩90%(P<0.05)。S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喉罩)时间明显短于P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时间、输液量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反流误吸、喉痉挛、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较气管插管麻醉苏醒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需防治反流误吸,保障患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善亮;张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ing 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 DR组与对照组BUT值异常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泪膜不稳定的情况无明显差异。 BUT平均值的比较,D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DR组与对照组SIT值异常所占比例中,<5m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SIT平均值中,DR组试验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DR组与对照组的荧光素染色累计积分的平均值中,DR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角膜损伤程度比正常人群更严重;NPDR组在泪液分泌试验和BUT试验中与PDR组进行比较,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对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糖尿病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进行组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角膜上皮的损伤程度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一定的关联。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其泪膜功能随着病变的程度发生改变,是干眼症的易感人群。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作者:张昕淮;田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阴式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切口憩室患者68例,根据患者意愿并结合患者阴道条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宫腔镜组43例和阴式组2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3和6个月及1年随访。在随访阶段比较两组月经经期长短及再孕率。结果宫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阴式组(P<0.05),但治疗费用略高于阴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盆腔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均均显著少于阴式组(P<0.05);术后1、3个月,宫腔镜组月经经期缩短了(5.2±2.6)d、(3.7±1.9)d显著少于阴式组(6.7±3.4)d、(4.5±2.6)d (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月经经期缩短了(3.8±1.3)d、(2.9±1.2)d vs (3.7±1.5)d、(2.8±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再孕率(6.98%、23.26%vs 8.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宫腔镜组再孕率(72.09%、86.05%)显著高于阴式组(28.0%、36.0%)(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治疗属微创手术,术中、术后恢复、并发症、再孕率等情况均优于阴式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丹;钟丽珍;庄元;王长华;曹华斌;朱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单纯放疗组(39例)、B组为顺铂同步放疗组(42例)和C组为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疗组(45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76.9%,92.9%和95.6%,A组与B组、C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A、B、C 3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54.8%和75.6%,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相比较,B组与C组显著高于A组(P<0.05),但是B组和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在安全性方面,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但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患者可以耐受,且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特别是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对患者长期生存率作用显著,可以考虑为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周伟;熊咀英;鲁红梅;黄娟;刘丝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微球蛋白与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我们以2008-2014年肾活检确诊IgA肾病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以终末期肾病及肾功能进展为终点。结果70例患者入选(7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8岁,平均血肌酐为140μmol/L,平均24h尿蛋白定量为2.4g,平均尿α1微球蛋白为22.9μg/min(范围3.5-275.3μg/min),而β2微球蛋白为0.38μg/min(范围0.1-62.1μg/min)。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与血肌酐及24h蛋白总量有显著相关性。在为期60个月的随访中,24个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45个患者肾功能进展,20个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可作为终末期肾病及肾功能进展的预测因子。结论尿小分子蛋白对于预测IgA肾病的预后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操凤;付曲波;汤显湖;严文华;刘勋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CCmRNA在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能否作为判定淋巴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指标。方法应用RT-PCR检测33例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GCC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的局部复发率、3年无瘤生存率(PFS)、3年总生存率(OS)与不同GCC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GCCmRNA阴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更低(P<0.01),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更高(P<0.01)。结论 GCCmRNA不同表达状态Ducks’B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差异, GCCmRNA可以作为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检测指标,可以作为甄别pN0直肠癌高危患者的可靠分子学指标,有利于高危患者后续辅助治疗的选择。
作者:周小青;曾桂芳;刘晓平;杨斌;叶斌;曾祥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与左旋布比卡因、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单侧上肢骨折内固定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体重50-75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用0.375%左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5ml,B组用A组药物加入地塞米松5mg(1ml),C组用A组药物加入地塞米松10mg(2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12、24h的疼痛VAS评分,记录麻醉操作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其中C组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长。与A组相比,B、C组不良反应出现例数明显减少,其中C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塞米松加入左旋布比卡因、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能显著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当增加地塞米松剂量为10mg时,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低。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60例(96只眼),随机分成治疗组(49只眼)和对照组(47只眼),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普通或中长效胰岛素等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灯盏花素分散片治疗3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视力、眼底变化、血糖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眼底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改变无差异,血脂下降改善,血液流变学血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灯盏花素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安全有效,且能降低血脂、血液粘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娟;陈璐;荀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及与CA125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卵巢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卵巢癌病例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A125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总结Galectin-9和CA125表达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CA125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Galectin-9及CA125在卵巢癌中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Galectin-9和CA125表达量在卵巢癌中具有相关性,Galectin-9和CA125相对表达量水平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具有着相关性。
作者:黄福海;潘丽英;徐楚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9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成功行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对照组;13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失败而采用正逆向导丝技术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主动脉大假腔及小真腔直径、院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曝光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胸主动脉近端破口已被完整覆盖,无内漏、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3.5%;两组术前大假腔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3);两组术前小真腔直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随访3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复查CTA主动脉假腔无明显扩大,大假腔直径无明显差别(P=0.33)。结论对于不能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正逆向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元庆;盛国太;阮冬云;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女,19岁。因右下腹疼痛5h于2015年2月21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活跃,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2h,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呕吐。查体:T 38℃,P 110次/min,R 29次/min,BP 70/50mmHg,腹胀明显,腹式呼吸受限,麦氏切口长约2cm。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明显,可触及10×8cm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辅助检查WBC 23×109/L,CT提示:腹腔肠管扩张,腹腔穿刺获暗红色浑浊液体。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腹腔有血性渗液约800ml,回肠末端系膜见5×4cm裂孔,移动性盲肠,盲肠与约25cm末段回肠自系膜背侧疝入,扭转360°,形成闭袢性梗阻,盲肠高度扩张,呈紫黑色。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摄像系统(RetCam II)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探讨其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干预、减少视功能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在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经RetCam II检查的早产儿2895例。表麻下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采用RetCam II进行双眼全面眼底照相检查,将眼底图像存档并分析,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95例小儿中筛查出ROP患儿59例,筛查阳性率为2.04%。其中12例24到27孕周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5例;77例28到29孕周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18例;343例30到32孕周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23例;622例33到34孕周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4例;1821例35到37孕周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9例。而从体重分类:6例体重650g到999g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3例;70例体重1000g到1249g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15例;136例体重1250g到1499g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18例;569例体重1500g到1999g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15例;2114例体重超过2000g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8例。结论 RetCam II可真实客观地观察到新生儿眼底病变的特征并追踪其变化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纳新;李战;张天测;苏满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体皮在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30%面积以上)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烧伤后3-5d行大范围切削痂手术,削痂后治疗组给予异体皮移植手术,对照组给予猪皮种移植术,观察2组术后1周内肺部感染、脓毒症、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2组移植后10d皮下血肿和表皮剥脱情况,以及异体皮溶解情况,判断异体皮成活率。结果术后1周内2组病例均有肺部感染、脓毒症、MODS等并发症发生,但治疗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皮10d后,治疗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1例因创面积血造成植皮成活不良,经二次手术植皮而痊愈;对照组出现2例创面感染,2例死亡(1例死于脓毒症,1例死于MODS)。结论大面积烧伤削痂后异体皮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胡旭明;周志斌;陈斌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比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更好的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病史资料,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62例)和丹红组(48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丹红组单用丹红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丹红和奥拉西坦治疗。分析两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丹红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丹红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单用丹红治疗相比,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采保;翟进城;李莲;谢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53(CA153)和糖抗原72-4(CA72-4)等指标进行检测,并随机抽取同期无肝转移的胃癌患者207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的升高与胃癌肝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是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良本;谢小平;朱国民;金峰;李现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隆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78例中期妊娠自愿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上午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当日晚口服米非司酮25mg,2d后手术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试验组3d口服米非司酮片150mg,并于手术日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过程出血量以及宫颈裂伤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94.9%,显著优于对照组87.2%引产成功率,其中2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以及流产失败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完全流产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促使子宫收缩、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周利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残胃大出血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残胃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毕Ⅱ式术后残胃出血发生率(24例,66.7%)明显高于行毕I式者(12例,33.3%)。出血原因为吻合口破裂出血3例,残胃一吻合口炎并糜烂5例,血管畸形10例,吻合口溃疡6例和残胃炎7例,残胃癌出血5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并成功止血。手术方式有:全胃切除16例;胃空肠吻合口缝扎止血12例,粘膜缝扎止血并胃周血管离断3例,胃部分切除6例。死亡3例,死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手术是治疗残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刘勇帆;刘苏华;熊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各种右心功能不全患者5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做常规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上取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计算出下腔静脉塌陷率。同时检测下腔静脉血流频谱,并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吸气末、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下腔静脉S波、a波及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心功能呈正相关,检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对快速预测右心功能不全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陈慧倩;崔亮;王卫真;叶雪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有神经症状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选病例均具备手术指征,术后均不用镇痛。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间孔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43.3岁,责任间盘L2/3:2例;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均采取侧卧位TESSYS技术进行手术。开放手术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8-67岁,平均48.6岁,责任间盘L2/3:1例;L3/4:3例;L4/5:13例;L5/S1:11例;均采取俯卧位进行经典开放髓核摘除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放手术时间为(58.65±12.75)min和(65.45±15.35)min,手术切口大小为(7.8±0.8)mm和(65.4±12.5)mm,术中出血量为(15.5±5)ml和(65±13.5)ml,术后第1、2、3d切口疼痛VAS评分为3、1、0分和7、5、3分,术后下地时间为(1.5±0.7)d和(6.8±2.3) d,平均住院时间为(5.2±1.3)d和(9.3±2.1)d,手术1年后JOA评分为(23.45±3.75)和(24.35±4.05)。结果椎间孔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值、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值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组手术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有神经症状的单纯腰椎间盘突症病例中有明显的微创、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的优良点。
作者:陶志强;吴庭胜;范少勇;马泽仁;黄志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ACTEC 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ACTEC MGIT-960对1538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并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罗氏培养法对比。结果 BACTEC MGIT-960培养阳性率为42.85%,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25.42%;BACTEC MGIT-960培养及药敏时间分别为12.5d和8.3d,显著短于罗氏培养法的34.6d和31.2d;BACTEC MGIT-960法与罗氏培养法总的培养及药敏符合率分别为91.02%(kappa=0.82)和96.02%(kappa=0.82),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BACTEC MGIT-960培养及药敏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快速结核菌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亦平;谭彩萍;熊国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