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陈亮

关键词: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脉造影,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至12月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70例,分别行64层螺旋CT和冠脉造影检查,对比结果。结果70例患者冠脉CT成像结果满意,冠脉主要及重要分支均显影清晰。对4个主要冠脉检查结果示冠脉CT成像检出病变101支,无病变179支,冠脉造影检出109支,无病变171两种判断结果比较,冠脉造影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成像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99/109)、98.8%(169/171),阳性预测值为90.8%(99/109),阴性预测值为94.4%(169/179),两者诊断基本一致。两种诊断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各级别诊断率均基本一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检出斑块性质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基本一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钙化斑块的检出率结果显示,冠脉CT成像技术明显优于冠脉造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费用低等优势,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RhD阴性个体输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RhD阴性个体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RhD阴性个体血型血清学结果及不同输血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RhD阴性个体357例,其中78例接受了输血治疗,同型输血26例,配合性输血1例,储存式自体输血48例,互助献血3例。结论 RhD阴性属稀有血型,汉族人群中约占0.3%-0.5%,将不同的输血方法应用于临床,可以尽快寻找到血源,缓解RhD阴性血液供需矛盾,并有效的保障RhD阴性个体的输血安全。

    作者:王洁;杨庆忠;乐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爱阔尔达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术后每天用金霉素眼膏涂龟头及包皮1次,此后坚持每日上翻包皮露出冠状沟防止粘连。结果90例患儿术中术后疼痛轻,包皮水肿明显减轻,患儿依从性好,复发率低,包皮能轻松自如上翻。结论包茎扩张矫形器+包皮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操作简便、温和持续扩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儿依从性好,效果佳,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刘传荣;骆福裕;刘辉;钟斌;徐建兵;吴书清;黄秀明;李伟俊;袁淦峰;舒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DCA药学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估PDCA药学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我院呼吸科纳入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98例病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中临床药师利用PDCA药学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管理,每半年为1个PDCA循环周期,经过2个周期,持续改进药学教育模式;将无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个循环组及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病情的良好控制率分别为76.9%(40例)和47.8%(22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4,P<0.01),两组哮喘患者生命质量总评分分别为(142.92.08±2.79)分、(128.84±1.55)分,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1)。结论 PDCA药学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

    作者:王实慧;戴延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切开阴道穹窿与开腹及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阴道穹窿、开腹及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其中阴式组接受切开阴道穹窿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式组接受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阴式组低,腹腔镜组次之,腹式组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阴式组和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为3.3%,均显著低于腹式组的23.3%(P<0.05)。结论与开腹及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切开阴道穹窿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住院费用更低,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作者:赖慧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S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探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平均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集束化治疗,有利于改善健康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远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D9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D9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9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9抗原表达的水平。结果 CD9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髓系其它类型白血病。结论 CD9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敏感但不特异的指标,有助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区分。

    作者:邢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1b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1b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1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扰素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10-15mg/(kg·d)利巴韦林治疗,干扰素组患儿给予2-4μg/(kg·d)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1b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3、5d血清CRP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儿临床疗效、体温恢复、口腔溃疡愈合、开始进食、皮疹消退、住院时间、炎症状态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扰素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患儿体温恢复、口腔溃疡愈合、开始进食、皮疹消退、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患儿治疗后1、3、5d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1b治疗可有效缓解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状态,及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辉保;敖小冬;符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Ⅳ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Ⅳ期胰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将患者分为60Co放疗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1年死亡率、实体瘤疗效评价等级,次要观察指标为早期放射性损伤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Co放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部分缓解率显著增高(51.11%vs 14.29%,P=0.001);病情进展率显著降低(22.22% vs 51.43%,P=0.007);12月死亡率显著降低(44.44% vs 71.43%,P=0.016);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P=0.047)。60Co放疗组经60Co放射治疗后,28例发生1级早期放射性损伤,4例发生2级早期放射性损伤,1例发生3级早期放射性损伤,1例发生4级早期发生射性损伤。结论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助于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练建平;邹园华;方木水;龙生平;曾俊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我效能训练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我院确诊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治疗的患者64例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则加用自我效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QOL-C30量表)评分均升高,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等情绪障碍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莉兰;谢春莲;唐玉花;薛丽丽;唐城;刘东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学监护1例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主,70%的儿童出现哮喘症状年龄在3岁以下,大约有1/3-1/2的儿童哮喘迁延至成人。目前,支气管哮喘已成为患病率逐年上升、受累人群多的医疗问题之一[1]。哮喘一旦确诊,就意味着反复发作和漫长的用药品过程[2]。目前,我国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种类繁多,且给药方式各不相同,不正确的用药和治疗方法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增加治疗费用[3],因此临床药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药学监护,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1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并对治疗药物进行合理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慕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2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8% vs 57.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2%(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术后骨折愈合迅速,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作者:杨涛;兰颖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精困难患者中取卵日提前一天取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前1d取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精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取精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提前1d取精成功但取卵日取精失败的30例IVF-ET周期作为研究组,接受一般辅助取精治疗后取卵日取精成功的31例IVF-ET周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女方年龄(30.87±4.47岁vs 31.48±4.02岁),男方年龄(34.67±6.33岁 vs 35.23±6.09岁),不孕年限(3.87±2.74年vs 4.71±3.45年),女方BMI(21.65±2.34kg/m2 vs 21.80±3.06kg/m2),移植胚胎数(1.90±0.31个vs 1.84±0.45个)等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的加精时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95.90±2.40%vs 96.06±2.4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1d取精组和取卵日取精组两组的获卵数(12.80±5.31个vs 11.52±5.28个),受精率(73.7%vs 78.2%),2pn受精率(57.3%vs 60.8%),2pn卵裂率(97.3%vs 97.7%),优质胚胎率(38.3%vs 33.0%)等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HCG阳性率(60.0%vs 71.0%)和临床妊娠率(60.0%vs 64.5%)对比分析,提前1d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略低于取卵日取精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前1d取精的精液处理后在取卵日当天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有活力的精子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前1d取精组可以获得和取卵日取精组相似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亮;吴兴武;许定飞;余敏;田莉峰;辛才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综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1]是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进行了报道,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的概念[2]。FAI 是髋臼盂唇与股骨近端解剖关系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一种髋关节慢性疼痛并可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的一种疾病,髋臼损伤及关节软骨退变可发生在股骨头颈与髋臼非正常碰撞后,继而引发相应临床症状,不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终可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根据发病原因主要来源于髋臼或股骨近端,FAI 可分为3种类型:凸轮型撞击(Cam type)、钳夹型撞击(Pincer type)及凸轮钳夹混合型撞击(mixed type)(见图1),近年来,这类疾病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外杂志有关于FAI 的影像诊断的报道屡见不鲜[3],本综述归纳了我院近年来FAI 患者的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为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熊健;张吉林;易本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对脑梗死(CI)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住院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出院康复计划,并于出院后给予回访及督导。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CSS评分及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vs 68.75%,P<0.05)。结论住院期及出院后康复训练和督导可有效改善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ADL,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作者:廖琼;林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男性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可发生在多个器官,如涎腺、泪腺、汗腺、鼻腔、支气管、乳腺等[1]。以发生于涎腺者较常见[2],但发生在乳腺却很少见,乳腺腺样囊性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0.1%,患者多为老年女性[3]。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主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4]。男性乳腺腺样囊性癌更为少见,好发于老年男性[5-7]。发生在年轻男性的乳腺腺样囊性癌极为罕见[8-10]。现报道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芳华;刘勇;邓宇;喻友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快速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万古霉素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Agilent HC-C18柱(4.6×150mm,5u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0∶8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以6%高氯酸为沉淀血清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万古霉素的低、中、高(2.0,16.0,64.0mg/L)3种浓度的准确度介于98%-110%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8.5%(n=5);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浓度为2mg/L;线性范围为2.0-64.0mg/L,回归方程为y=13.871x+8.8127(R=0.9996, P<0.05,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适用于血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温金华;魏筱华;邹德琴;周健;曹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育龄期(20-45周岁)PCOS患者作为PCOS组,另选取同期调查中年龄、月经等情况相当的20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PCOS组中,月经紊乱135例(92.46%);不孕116例(79.45%);肥胖47例(32.19%);痤疮49例(33.56%);多毛:F-G 总分≥6分17例(11.64%),F-G 总分>2分57例(39.04%);黑棘皮症1例(0.68%)。 PCOS组患者血清T、LH、PRL、E2和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患者中有33例(24.44%)为高雄激素血症。≥35岁组与20-29岁组PCOS患者血清中FSH、PRL、E2和LH/FSH差异显著(P<0.05)。≥35岁组PCOS患者血清中INS、TG、FPG、IR均显著高于20~29岁组和30~34岁组(P<0.05)。各BMI组PCOS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随BMI增加,PCOS患者血清INS、TG和IR水平显著升高(P<0.05)。 BMI>25组患者FPG值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两组患者B超检查卵巢异常比例差异显著(96.30%vs 3.50%)。结论 PCOS临床特征具有地域性,本地区育龄期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和多囊卵巢样改变;肥胖PCOS患者具有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远期并发症风险更高。

    作者:钟丽珍;艾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5年15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B两组:发病12h内手术者为A组,共5例;发病12h后手术者为B组,共10例。所有患者均术中取栓,部分肠坏死患者予以肠切除,在术中灌注尿激酶,术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结果术中发现不同程度肠坏死,A组1例小肠坏死,予以切除坏死肠管行肠吻合,其余4例单纯取栓。 B组肠坏死9例,其中2例广泛肠坏死予以广泛肠切除,1例小肠跳跃性坏死予以单纯切除,1例坏死3m,频死小肠1.5m,当时不能判定,予以旷置于腹腔外24h,确定坏死3.2m,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远端回肠切除,其余4例单纯小肠切除。 A组5例治愈4例(80%),死亡1例(20%),B组治愈5例(50%),死亡5例(50%)。12h内治疗肠坏死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12h后治疗(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避免肠坏死,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彭沛;吴保安;吴波;汪晓建;韩丁乐;马李;罗登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非气管内全麻中的镇静效果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非气管内全身麻醉中的镇静效应。方法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急诊行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6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两组患儿均以咪唑安定0.1-0.2mg/kg、丙泊酚2-3mg/kg静脉推注及丙泊酚2mg/kg·hr静脉泵注维持镇静。D组自开始静脉麻醉时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10min输注完,结束后再以1.0μg/kg·h维持静脉输注,对照组则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输注。记录右美托咪定负荷给药前(T0)、负荷给药结束即刻(T1)、负荷给药结束后5min(T2)、负荷给药结束后10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SDP、SPO2、HR及T4时儿童镇静评分表(CHW)评分,记录各组患儿术中及麻醉苏醒期发生呛咳和(或)屏气、喉或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SpO2<90%)及改行气管插管的例数,记录麻醉恢复时间(手术结束到刺激患儿有哭闹、挣扎)。结果 D组患儿术中及麻醉苏醒期发生呛咳、喉痉挛和低氧血症(SpO2<90%)的例数低于C组(P<0.05),CHW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非气管内全身麻醉中的气道并发症。

    作者:彭夕华;缑海娣;张红艳;胡华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性与超重、肥胖症和膳食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基因C1431T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超重、肥胖症和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从血凝块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330例成年超重、肥胖症人群以及227例对照人群的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结果 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2.0%、48.7%和19.3%,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超重、肥胖症人群和正常组人群的基因型CC、CT和TT及等位基因C和T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P=0.001;χ2=5.34,P=0.021)。三种基因型人群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性与超重、肥胖症有关。

    作者:刘明;李建林;甘华侠;杨治芳;朱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