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刘明;黄海华;黄萍;甘华侠;胡桂华

关键词:膳食模式, 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分析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因子分析确定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因子分析提取出4种膳食模式:模式1(以摄入谷类和其它食物为主);模式2(以摄入畜、禽和鱼类等为主);模式3(以摄入蔬菜、豆类、水果和奶制品类为主);模式4(以摄入蛋类和豆类为主)。膳食模式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膳食模式3(以摄入蔬菜、豆类、水果和奶制品类为主)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27,0.99)。结论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倡导以摄入蔬菜、豆类、水果和奶制品类为主的膳食模式对防治代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吸入及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辅治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和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在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减少甚至替代静脉途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儿科呼吸病区的40例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吸入组)和对照组(静脉组)各20例,两组病人在给予阿奇霉素、止咳化痰等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予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点滴,比较两组间病人在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除治疗中2例病人因顾及症状体征加重或改善不明显而剔除外,余18例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四项临床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对无明显肺外并发症病例,辅以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缓解大部分儿童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林泳;王明华;顾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13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肾脏、盆腔双源CT平扫,并行冠状位成像,确定肾穿刺方向及深度,术中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38例双肾CT平扫结合冠状位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形态、肾盏结构,足够提供优的穿刺途径。而行冠状位成像可以证实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其与肾盂的角度关系。结石诊断率为100%,13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结论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检查安全、快速,不需使用造影剂及三维重建,减少了放射剂量,同时可以提高结石检出率,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

    作者:黄海鹏;邹建生;李文;朱心燊;黄跃胜;王金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神经创伤及神经重症监护论坛会议在南昌召开

    2016年10月28-29日,由江西省医学会、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协办的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神经创伤及神经重症监护论坛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教授等多位专家在内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周良辅教授等24位全国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共作了21个专题学术报告,给大会增添了色彩。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器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长期气管切开需封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消毒棉签缠胶布插入气管套管内实行完全封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器实行部分封管、再过渡到完全封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72h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带管时间、封管成功率的变化。选择20名操作人员分别使用传统的消毒棉签缠胶布和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器进行封管操作,操作后让其对两种封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封管72h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带管时间、封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名操作者均选择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器作为气管切开患者的首选封管方法。结论自制气管切开封管器设计科学、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可操作性,又能缩短带管时间、提高患者封管后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鄢茵;邵秀芹;胡燕;管细红;童华章;郑茶凤;潘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方案的选择及疗效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81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病例分为:A组29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7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25例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随访6-18个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P>0.05。但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单个节段,破坏小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脊柱附件及1-2节段且后凸角偏大,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累计多个节段,单纯前路或后路无法解决,一期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较佳的选择。

    作者:邵斌;刘会文;欧阳宇轩;李怀强;黄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图像拼接技术在全脊柱、全下肢影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在DRF下行脊柱及下肢全长、下肢静脉造影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技术所得的病例图像资料,进行拼接前后比较。结果43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39:1(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方面男性,女性均以45-54岁年龄段人数居多,分别为(47.35±9.68)岁,(48.07±9.33)岁,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3,P=0.120);患者中大隐静脉曲张23例,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曲张3例,股静脉血栓4例,胭静脉血栓3例,胫前静脉血栓7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完成图像拼接技术后,图像质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0,P=0.006)。结论图像拼接技术可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给予更多有价值信息。

    作者:李岩;芦春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红景天苷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以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药,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结论红景天苷能改善高浓度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章新晶;熊爱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6年1月-2016年9月接收的首次就诊的经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感染灶的420例发热(体温≥38℃)婴幼儿,并构建专门的发热危险度评分量表,且经该量表进行前瞻性评估,以总结分析该评分量表的临床价值。结果经发热危险度量表评估可见,共有46例患儿评分为0分,均行居家治疗;1-3分患儿共238例,其中56例(23.53%)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4例(52.1%)应用抗生素治疗;≥4分患儿共136例,均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5例(91.91%)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见≥4分组患儿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应用率均较1-3分组患儿显著更高(P<0.05)。严重疾病诊断中评分≥1分的灵敏度为100%,9例危重疾病患儿中评分≥4分的灵敏度为100.0%。结论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处理中应用发热危险度评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徐青华;陈赛珍;陈美清;邓云;章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的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mg/kg,B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患者HR、MAP、SpO2变化,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B组患者T2时的MAP、SpO2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T2、T3时点的HR、MAP、SpO2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时点A组比较,B组T2时的MAP、SpO2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丙泊酚首剂量及总剂量明显增加,苏醒时间明显延长,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任海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痔疮套扎术和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就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展开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52例因消化道疾病因素出血、23例因全身性出凝血异常。56例患儿为少量出血,行禁食、胃肠减压及给予维生素K1和制酸剂治疗后停止出血;19例大量出血患儿使用凝血酶和立止血治疗痊愈。75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无患儿发生再次出血。引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及血管内凝血。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是保证新生儿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黎炽旺;陈宏香;李炎;张文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方式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加用左氧氟沙星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共计达到52.5%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共计达到87.5%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更高的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共计有1例恶心,3例头晕,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7例,尿常规异常2例;对照组中共计有2例恶心,4例头晕,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8例,尿常规异常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

    作者:肖祥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江西医药》支持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论文的实施办法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男性尖锐湿疣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188例男性CA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其临床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10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54.26%;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常熬夜、皮疹数目多、皮疹位于肛周或包皮包裹内、未使用或非正规使用安全套、性生活频率高的男性CA的复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熬夜(OR=2.587)、皮疹数目(OR=5.157)、皮疹部位(OR=1.538)、性生活频率(OR=2.319)是男性C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安全套(OR=0.41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常熬夜、皮疹数目多、皮疹位于肛周或包皮包裹部位、未使用或非正规使用安全套、性生活频率高是男性CA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章俊;黄艳春;薛珊;杨美平;谢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无针注射器与普通注射器在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对70例瘢痕疙瘩患者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低压无针注射器,对照组采用普通注射器,均向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2组患者的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复发率5.7%;对照组有效率为91.4%,复发率为1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无针注射器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晓霞;陈婷;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垂体后叶素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容量反应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容量反应性、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合并休克ARDS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研究组静脉微量泵入垂体后叶素1.0-2.5U/h,对照组静脉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1μg/min,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通过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两组患者容量反应性变化,统计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共有48例患者入选,对照组26例,研究组22例。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组后24h-HR、48h-HR、72h-HR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入组后48h-CVP、72h-CV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HR及MAP、CVP、C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48h、72h的PLR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其他时间段PLR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同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垂体后叶素能更有利于减慢患者心率、改善容量反应性。但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曾俊;陈志;王荣胜;何招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临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临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67例患者原发病、感染部位、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导管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11例为局部感染,其余均为血行感染或血行加局部感染;颈内静脉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为9.25%,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血培养阳性率6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仍需根据病情选择置管部位,只要从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做好预防工作,仍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建华;王瑜;李秋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宜春市妇保医院新生儿科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符合科研条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呼吸暂停早产患儿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用药后有效率是86.7%,对照组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不良反应率试验组患儿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用药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更佳而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龙春根;郭宗荣;陈雯;杨欢秀;郭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进行膳食调查,因子分析确定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因子分析提取出4种膳食模式:模式1(以摄入谷类和其它食物为主);模式2(以摄入畜、禽和鱼类等为主);模式3(以摄入蔬菜、豆类、水果和奶制品类为主);模式4(以摄入蛋类和豆类为主)。膳食模式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膳食模式3(以摄入蔬菜、豆类、水果和奶制品类为主)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27,0.99)。结论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倡导以摄入蔬菜、豆类、水果和奶制品类为主的膳食模式对防治代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明;黄海华;黄萍;甘华侠;胡桂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观察

    目的:对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34例。对照组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脊髓功能改善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文明;黄勇全;黄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