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凤;王江华;丁宁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系统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其中HLA I 类基因由经典 HLA I 类基因(HLA-A、HLA-B、HLA-C)和非经典HLA I类基因(HLA-E、HLA-F、HLA-G)组成。与经典HLA I类基因相比, HLA-E基因多态性有限,在南方汉族人群中其等位基因以HLA-E*01:01和HLA-E*01:03占主导地位。 HLA-E为NK细胞上CD94/NKG2A、CD94/NKG2C受体的配体,并且CD8+T细胞通过TCR(T cell receptor)与HLA-E及抗原肽复合物双识别,因此HLA-E 在天然免疫以及获得性免疫的调节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HLA-E分子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肿瘤免疫、生殖免疫、机体抗感染显著关联,HLA-E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免疫遗传学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许潜;喻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全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OP合并SUI患者67例纳入研究,按照患者家属充分知情自愿原则分为重建组(32例)与联合组(35例),重建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全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尿动力学,随访6-12个月评价生活质量(I-QOL)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均>0.05);联合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重建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Hb、术后Hb、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重建组术前评分为48±11、术后评分为72±7.6,联合组术前评分为47±10、术后评分81±12,两组患者术后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术后的I-QOL评分显著高于重建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重建组有效为28.13%,联合组为94.29%,联合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POP合并SUI患者,单纯POP盆底重建术对SUI疗效有限,而同时行全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术,近远期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生活质量,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茜;吴维;苏清华;郑靖莉;叶珊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1-3]。一般可通过影像学诊断明确,但当肿瘤体积较大、占据范围广,与子宫分界不清、难以定位时,则难与附件来源肿瘤鉴别。我院于近期诊治1例经病理证实为巨大子宫肌瘤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口腔黏膜病种类众多、类型各异。其中,临床表现为白色病损的黏膜病较为常见。如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等。虽为不同病种,临床表现都以口腔黏膜发生白色或灰白色斑纹样病损为主,在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上皮表层的过角化,固有层内可有炎细胞浸润现象,常难以区分,需加以鉴别诊断。近年来,以念珠菌为代表的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口腔黏膜是否有真菌感染的诊断,对于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PAS)、过碘酸乌洛托品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PASM)两种特殊染色方法对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的真菌感染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实验中,OLP组真菌感染率为75%,15例真菌阳性病例中,10例网状、斑块、条纹型,5例伴糜烂充血或溃疡;5例未检出真菌者皆为斑块、条纹型。DLE组真菌感染率为94.74%,19例均有反复糜烂史。结论 PAS染色的切片经长时间存放后,易出现褪色现象,不利于研究;PASM法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但显示真菌效果比PAS法好。
作者:贾云香;裴婧;卓夏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37例71眼,根据黄斑区6mm硬性渗出累及象限范围分为5组、按渗出的程度分为4级,并分析其与视力、视野的关系。结果黄斑区硬性渗出范围:A组(0象限)、B组(1个象限)、C组(2象限)、D组(3个象限)、E组(4个象限)视力分别是0.83±0.22、0.31±0.24、0.20±0.24、0.17±0.12、0.12±0.13,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2,P=0.00);视野平均缺损分别为-1.73±1.71、-7.39±4.21、-8.82±6.10、-10.03±3.47、-10.99±2.52,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9,P=0.00)。黄斑区硬性渗出程度1级、2级、3级、4级组视力分别为0.80±0.23、0.33±0.25、0.15±0.14、0.06±0.03,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9,P=0.00);视野平均缺损分别为-2.14±2.01、-7.82±3.68、-9.90±2.57、-10.49±8.08,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P=0.00)。结论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程度和范围明显影响视力和视野。
作者:刘莉莉;张世幸;杨木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08月在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大隐静脉传统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至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疗效可靠,具有操作方便、切口美观的优点,显著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了临床治疗费用,其手术方式可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刚;丁金火;邓高旺;余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横纹免缝减张粘贴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对255例小儿隐睾丸采用下腹横纹免缝减张粘贴小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5min。患儿术后不需使用抗生素及止痛剂,平均住院期5.6d。255例睾丸均下降至阴囊内,切口愈合良好,均未发现睾丸坏死及萎缩。结论下腹横纹免缝减张粘贴小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具有安全、有效、美观、微创、医疗费用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春凤;王江华;丁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对比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ASA1-2级的二次剖宫产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38例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38例,观察麻醉前和麻醉给药后10min产妇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麻醉起效时间,肌松满意度, Bmmage评分,麻醉用药量,胎儿取出后10min内的Apgar评分,术中麻醉效果及产妇恶心呕吐,术中寒颤,心动过缓,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给药10min后,两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所下降,CSEA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下降显著,与麻醉给药前及C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上明显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医生对肌松意度高于CEA组(P<0.05),Bmmage评分CSEA组较好与C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中发生的恶心呕吐,寒颤,心动过缓及术后头痛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肌松好,麻醉效果好的优点,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波林;吴健;曾金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lncRNA-CLMAT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转移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定量PCR检测lncRNA在不同肠癌细胞系的表达差异。在构建CLMAT2干扰与过表达质粒并慢病毒包装的基础上,CLMAT2高表达与低表达肠癌细胞系。下调或上调CLMAT2表达水平后,用CCK8、流式细胞技术、划痕、transwell等实验观察该lncRN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徙、侵袭等功能的影响。结果 lncRNA-CLMAT2在LOVO细胞中相对高表达,而在HCT116细胞相对低表达。用CLMAT2干扰与过表达慢病毒颗粒分别转染LOVO细胞与HCT116细胞,均达到下调与上调CLMAT2表达水平的目的。CCK8实验及细胞周期流式实验发现CLMAT2不能显著改变肠癌细胞的增殖,也不能显著影响合成期所占的比例或增殖指数。流式实验发现CLMAT2可显著抑制肠癌细胞的凋亡能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均发现CLMAT2能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徙及侵袭能力。结论 lncRNA-CLMAT2对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其凋亡,促进肠癌细胞的迁徙及侵袭能力。
作者:王俊;周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14例中病灶位于颈椎5例,跟骨3例,耻骨和顶骨各2例,肩胛骨、蝶骨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14例,CT平扫10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结果所研究病例病变骨均表现出典型的软骨帽,10例可见瘤体骨皮质和骨小梁与患骨相连续,4例可见病灶内有斑点状或片状钙化,5例MRI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改变。结论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较少见,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综合运用平片、CT和MRI 3种检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晓芬;张六妹;张蕃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宫内妊娠初孕妇女16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喷他佐辛+异丙酚组,每组80例。两组均以异丙酚2mg/kg静注作麻醉诱导,复合组在常规消毒铺巾前给予喷他佐辛0.5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ml静注。观察两组的HR、MAP、SpO2、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异丙酚用药量及术后宫缩痛的程度。结果两组之间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合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单纯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单纯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复合组较单纯组术后宫缩痛明显减轻(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宫缩痛程度减轻,而且减少了异丙酚的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
作者:江良玖;邓朝霓;江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以我院就诊的5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一氧化氮(NO)、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血浆内皮素-1(ET-1)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FMD、ET-1各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NO、FMD、ET-1数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而达到冠状动脉快速扩张,且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罗理宁;李伟雄;肖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近6个月的血常规动态观察,分析其疾病及其与羟基脲的治疗相关性。方法取患者静脉血,采用迈瑞BC-6800和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WBC持续性升高,显微镜检查均检见幼稚粒细胞,原始粒细胞不见或<0.01。使用羟基脲片情况下,外周血WBC可以一过性下降,但总体外周血WBC还是持续性升高,Hb持续性减少,与药品使用无关。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长期持续中性粒细胞升高,经一般治疗血象不易恢复,建议在严密检测血象的前提下,采用白细胞单采方法控制细胞数,再辅助极小剂量羟基脲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刘秋莲;邱志娟;汤惠;程洪波;张水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胆囊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取息肉术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胆囊息肉患者采用微创保胆术治疗,可完好保留胆囊,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茂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并分析德安县7-9岁儿童龋病情况,为德安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调查标准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德安县1763名7-9岁的小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对患龋情况及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患龋率60.98%,7-9岁各年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第一恒磨牙充填率10.42%,不同口腔卫生习惯的儿童患龋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家长和教师在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上面的宣传,采用简便可行的预防措施,定期对群体进行预防工作。
作者:万莉;张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盐酸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患者盐酸氢吗啡酮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CRP、IL-1、TNF-α、IL-6)。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以及5d,观察组的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电泳指数、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d以及5d,观察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CRP、IL-1、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能够使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更加稳定,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洪;巫志国;周兵;袁婉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人多效蛋白PT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阳性率及特异性。方法分析及统计2011年-2013年进行LD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联合筛查肺癌高危人群体的检查结果,并与常规早期肺癌筛查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DCT与常规剂量CT扫描肺部阳性检出率及病变影像学表现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是常规剂量的6.38%(P<0.05);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约95%、特异性约80%,对诊断早期肺癌具有重要意义,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对本实验组阳性率为1.58%(6例),终确定早期肺癌的为1.05%(4例),LDCT在本实验组中检出病灶阳性率为12.1%(46例),其中8例影像诊断为早期肺癌(2.11%),终仅4例(1.05%)确诊为早期肺癌,存在影像诊断假阳性。本研究共759人参与,其中LDCT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组(379例,女:176例,平均年龄54.3岁,慢阻肺患者7例;男:203,平均年龄57.6岁,慢阻肺患者26例)筛查肺部阳性率12.1%(46例有肺部CT阳性表现,6例肿瘤标记物联检均呈阳性,4例确诊为肺癌)。结论 LDCT与肺癌肿瘤标志物两种检查方法优势互补,早期肺癌检出率为1.05%,避免单项检查的假阳性事件发生,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早期肺癌的早期发现及定性诊断。
作者:李丰章;邹南安;胡含明;巫启恒;欧阳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口服左氧氟沙星合用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将78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左氧氟沙星缓释片0.2g/次,2次/d,研究组同时服用三金片17.5g/次,3次/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及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逐日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2.0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但两者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后细菌清除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三金片可与左氧氟沙星协同抗菌,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疗效,临床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复发率低于氧氟沙星,是治疗尿路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易家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88例因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患者,根据屈光不正类型的不同,将弱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单纯高度远视、中度以上散光、单纯高度近视3组,对所有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设计包括沟通、遮盖、配镜及视力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另选择同时期仅接受配镜加遮盖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分别观察并比较综合治疗在单纯高度远视、中度以上散光、单纯高度近视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别。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10%(335/37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80/100);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2,P=0.0156)。单纯高度远视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2%(122/126);中度以上散光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93%(114/124);单纯高度近视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57%(99/126);3种类型的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431,P=0.0000)。结论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治疗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对于单纯高度远视、中度以上散光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作者:陈乐民;许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肠肿瘤的MSCTE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45例小肠肿瘤中,良性肿瘤9例,其中脂肪瘤6例,影像表现为腔内含脂肪低密度肿块影;腺瘤2例,表现为腔内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回肠系膜淋巴管瘤1例,表现为不规则囊性病灶。常见的恶性肿瘤34例,其中腺癌14例,表现为肠壁局限不规则的环形增厚,中度不均匀强化;间质瘤11例,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以腔外生长为主,密度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常伴有囊变、坏死;淋巴瘤9例,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累及肠段较长,均匀轻中度强化,常伴有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见的恶性肿瘤2例,转移瘤1例,表现为多发肠壁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腹壁出现转移性结节;类癌1例,右下腹不规则肿块影。结论 M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莹;陈业媛;舒虹;肖香佐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