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危重症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何招辉;霍亚南

关键词:危重症, 血糖控制水平, 炎症因子,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危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分别为A组4.4-6.1mmol/L,B组6.1-10.0mmol/L,C组10.0-13.3mmol/L。入院后记录患者第1,3,7d的血清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指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象,血乳酸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28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⑴3组患者第1d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经过7d治疗,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降钙素原水平逐渐下降,其中A、B两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A、B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C组有降低趋势。⑶3组患者体温变化,血象变化,血乳酸变化,28d死亡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A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危重症感染患者血糖水平,能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血糖控制在6.1-10.0mmo/L获益更多。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RF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RF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RF内固定治疗。术后每3个月左右复查X光片1次。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优21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8%。术后6-12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RF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是一种疗效确切、具有复位功能良好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其操作较为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曾永平;王其;熊少华;甘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试验组选择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溢泪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的痊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溢泪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均好转(P<0.05),但试验组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提高临床疗效,适合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望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术中植入5-Fu缓释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中植入5-Fu缓释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D2)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植入中人氟安,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5-FU)冲洗腹腔。结果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腹腔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5%、80.65%、61.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58.06%、35.48%(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中植入中人氟安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提高治疗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詹荣根;林普陀;戴顺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控制性应用VSD负压引流在严重软组织肿胀小腿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早期控制性应用VSD负压引流在严重软组织肿胀小腿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2年12月-2015年1月对27例病例,分别采用(治疗组)提前控制性使用VSD引流及(对照组)仅在伤口出现迁延不愈或感染或2期扩创时使用VSD两种方法治疗严重软组织肿胀小腿闭合性骨折,观察两组病例的伤口愈合天数及出现感染的例数。结果27例病人伤口终愈合,治疗组14例病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0-25d,平均22.5d,伤口愈合良好,仅1例伤口出现少许渗液,对照组13例病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5-49d,平均愈合时间36d,伤口感染及坏死例数8例,1例病例经过2次伤口扩创及VSD持续引流治疗。结论采用一期植入内固定或切开减压手术即提前控制性使用VSD引流,能有效的控制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

    作者:刘建;邹中元;韩东;李红;方冰;王奇;刘胜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维格列汀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就诊的78例应用诺和锐30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维格列汀组在诺和锐30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50mg每日2次口服,沙格列汀组在诺和锐30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患者诺和锐30剂量维持不变,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BMI较治疗前均有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MI、FPG、2h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和沙格列汀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轻度减轻体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但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黄海华;许文琼;汤佳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脉隆注射液早期使用对心衰病情进展和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衰病情进展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常规慢性心衰防治。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性每3月住院1次,共4次,每4次为1周期,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1年前后心功能、LvDd、LVEF、E/A、BNP、6min步行距离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心脉隆组的总进展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Dd、LVEF、E/A、BNP、6-MVT(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E/A、BNP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Dd、LVEF、E/A、BNP、6-MVT(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心脉隆联合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明显延缓心衰患者病程的进展,而且改善了心脏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秋英;杨宇龙;龚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应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现状及进展

    肺癌是当前人类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在外科微创时代背景下,特别是90年代现代胸腔镜开展以来,VATS得到不断创新发展,c-VATS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普遍肯定,并成为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治疗常规手术之一[18]。近来随着器械和VATS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VATS的发展,使原来传统手术的患者得到微创治疗。但是,由于VATS掌握程度和观念不一样,在c-VATS适应证的选择上仍存有一定分歧,选择一个合理有效 VATS 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现就NSCLC的c-VATS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荣辉(综述);喻东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下泪小管阻塞部分,然后将两断端吻合,内置硅胶管,3个月后拔管。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14眼,治愈12眼(85.7%),未愈2眼(14.3%)。结论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内置硅胶管,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熊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86例东方疖的诊治分析

    目的:观察锑剂疗法与液氮冷冻疗法在东方疖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对确诊为86例东方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45例患者采用Glucantime(葡甲胺锑酸盐)深部肌肉注射治疗。冷冻组41例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法进行局部皮疹冷冻治疗。结果药物组45例患者经过一疗程治疗,有效率97.7%;冷冻组经过一疗程的治疗,有效率70.7%。药物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冷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五价锑治疗东方疖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控范围。

    作者:胡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妇产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模式改变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妇产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改变对工作质量及医院人力成本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前老的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与新标准要求下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模式对工作质量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种人员结构模式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差异性。结论通过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及岗位设置可以提高妇产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用工成本。

    作者:刘素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葛根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博莱霉素所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病理形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测定来探讨葛根素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激素组,每组10只,28d后,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肺系数变化及各组肺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各组肺系数比较:第7、28d,模型组肺系数较其他3组明显增加(P<0.01),葛根素组与激素组肺系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HE染色,观察到:葛根素与激素组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治疗7d后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区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治疗28d后呈轻、中度肺纤维化改变,病变范围局限,肺泡间隔胶原纤维沉积呈束状。(3)葛根素与激素组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SOD含量更高(P<0.01),MDA含量却降低(P<0.01),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含量在各时间断基本一致。结论葛根素能减轻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提高肺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

    作者:肖清萍;孙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d,1次/d,观察组另加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200mg/次,1次/d,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硝酸甘油用量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徐庚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场磁共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场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结果76例临床诊断HIE患儿,MRI确诊45例,其中轻度16例,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斑点及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21例,T1WI表现多个脑叶大脑皮层及深部白质对称点状高信号或沿侧脑室条带状高信号,13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8例,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正常结构消失,1例T1WI双侧额叶、颞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结论高场MRI可以客观反映窒息和脑损伤情况,对新生儿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桂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误诊1例

    1病史摘要患者,男,46岁,2015年1月7日就诊我院。主诉发现左眼眼球突出3个月余。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眶肿瘤”。我院拟“左眼眶肿物”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眼眶CT、眼眶MRI、视野、VEP、验光等。入院专科检查:右眼前节眼表未见异常、眼球各方向运动可;左眼球轻度突出,闭眼可,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上转不能,眼球突出度:13.5mm>-108mm-<17mm。 VAsc:OD 0.2,OS 0.1;VAcc:OD-4.75/-1.25*85=1.0,OS-4.00/-2.00*105=0.6;IOP:OD 12mmHg,OS 18mmHg;双眼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可,双眼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约0.3,血管走形可,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作者:甘莆英;叶艳敏;廖洪斐;王耀华;胡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LRIG1蛋白在Ib1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LRIG1蛋白和宫颈鳞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b1期宫颈鳞癌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5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26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34例,并取同期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IG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LRIG1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LRIG1蛋白与宫颈鳞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 LRI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Ib1期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LRI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现高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 LRIG1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结论 LRIG1蛋白与宫颈鳞癌疾病进展关系密切。

    作者:毛锐;安云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鳃裂囊肿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CT、MRI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结果12例鳃裂囊肿呈囊状,6例形态呈类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均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11(4-20Hu)。病灶囊壁光整,3例囊壁稍厚,仅2例囊壁周围脂肪密度模糊。MRI检查示囊内信号呈均匀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结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志刚;徐泽宇;唐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伴2型糖尿病的用药监护

    目的:监护患者的用药,帮助其早日康复。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商量调整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制订用药方案,关注患者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帮助优化用药方案,推进合理用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沈素芳;曹家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调整冠脉成像注射速率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的高低,对冠脉成像注射速率进行针对性调整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0例,B组130例)。所有病例检查均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实验法。 A组冠脉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小剂量实验保持一致,B组则根据小剂量实验中主动脉根部CT峰值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记录及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冠脉图像质量Ⅰ级98例,较A组多32例;Ⅱ级29例,较A组少20例;Ⅲ级3例,较A组少1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的高低,对下一步冠脉增强对比剂注射速率进行弥补性调整,能明显提高CCTA的检查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冠脉图像质量。

    作者:黄晖;王樱花;龚洪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种诊断标准在初治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和分析3种常用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在诊断初治结核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差异性,以验证其临床实用价值,选取佳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56例初治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考虑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运用常用的RUCAM标准、Maria标准、我国2007年新标准等诊断评分系统对其进行重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结果256例患者中肝细胞型共157例,占61.3%,胆汁淤积型56例,占21.9%,混合型43例,占16.8%。256例患者中按RUCAM标准评分,达到非常可能、很可能及可能3个评分等级者共249例(97.3%);按我国2007年新标准诊断,有198例(77.3%)处于符合诊断标准范围内;按Maria标准评分,无一例可达到可确诊评分等级标准,达到可能性大及有可能评分等级这累计112例(43.7%)。结论 RUCAM标准对于初治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符合率高;我国2007年新标准符合率其次,且不需按项评分,操作简单,便于临床运用;Maria标准诊断符合率较低。

    作者:刘建锋;雷建平;吴于青;邓群;徐小花;裘亿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刺络拔罐联合养阴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养阴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的我院门诊患者70例,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联合自拟中药方口服;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同时取患处阿是穴和相应神经节,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每日1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两周一疗程。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77.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养阴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法简单,疗效较好。

    作者:曾衍胜;蔡莉;赖菊英;宋燕飞;陈体高;许彩燕;魏臻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