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锋;雷建平;吴于青;邓群;徐小花;裘亿俊
1病史摘要患者,男,46岁,2015年1月7日就诊我院。主诉发现左眼眼球突出3个月余。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眶肿瘤”。我院拟“左眼眶肿物”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眼眶CT、眼眶MRI、视野、VEP、验光等。入院专科检查:右眼前节眼表未见异常、眼球各方向运动可;左眼球轻度突出,闭眼可,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上转不能,眼球突出度:13.5mm>-108mm-<17mm。 VAsc:OD 0.2,OS 0.1;VAcc:OD-4.75/-1.25*85=1.0,OS-4.00/-2.00*105=0.6;IOP:OD 12mmHg,OS 18mmHg;双眼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可,双眼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约0.3,血管走形可,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作者:甘莆英;叶艳敏;廖洪斐;王耀华;胡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大小,通过分析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关系,探讨改良前后该系统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6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9例,应用改良前后的P-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计算患者的预期死亡率,将实际死亡人数(O)与预期死亡人数(E)相比,以O:E的数值比较预期死亡和实际死亡的接近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预期值与实际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男35例,女47例,平均年龄(75.8±5.2)岁,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改良前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较高与改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9例,男37例,女42例,平均年龄(78.0±8.6)岁,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预测准确率方面改良后较好于改良前。结论 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股骨颈骨折组改良前与改良后相比,改良前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较高与改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组,预测准确率方面改良后较好于改良前。
作者:朱琦;马勇;徐坤云;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就诊的78例应用诺和锐30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维格列汀组在诺和锐30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50mg每日2次口服,沙格列汀组在诺和锐30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患者诺和锐30剂量维持不变,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BMI较治疗前均有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MI、FPG、2h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和沙格列汀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轻度减轻体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但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黄海华;许文琼;汤佳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监护患者的用药,帮助其早日康复。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商量调整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制订用药方案,关注患者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帮助优化用药方案,推进合理用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沈素芳;曹家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可能引起胃瘫的因素,总结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8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胃瘫综合症的危险因素。结果48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出现胃瘫综合征,单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史、焦虑、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广泛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迷走神经切断术与胃瘫是否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史、焦虑、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方式、迷走神经切断术是胃瘫的危险因素。结论胃癌切除术后胃瘫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根据上述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作者:朱剑彪;刘伟中;熊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血糖水平小于6.1mmol/L为甲组,大于6.1mmol/L为乙组,同时选择正常的体检患者作为丙组,观察患者的FBS(空腹血糖)、Cr(肌酐)、BUN(尿素氮)、UA(尿酸)、T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中甲组和丙组的FBS、Cr、BUN、TC和HDL-C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UA、TG、LDL-C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以FBS是否大于6.1mmol/L为因变量,以Cr、BUN、UA、TG、TC、HDL-C和LDL-C为协变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S与Cr、BUN、UA、TG、LDL-C指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有一定的关联性,提示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缓解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及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4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痛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我院的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痛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以及观察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治疗1、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观察组患者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痛患者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同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士彬;刘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衰病情进展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常规慢性心衰防治。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性每3月住院1次,共4次,每4次为1周期,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1年前后心功能、LvDd、LVEF、E/A、BNP、6min步行距离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心脉隆组的总进展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Dd、LVEF、E/A、BNP、6-MVT(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E/A、BNP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Dd、LVEF、E/A、BNP、6-MVT(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心脉隆联合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明显延缓心衰患者病程的进展,而且改善了心脏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秋英;杨宇龙;龚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Zenker憩室,又名咽食管憩室,是指咽食管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覆盖上皮的盲袋,多为后天性,国外报道多见,国内罕见。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徐建军;彭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下泪小管阻塞部分,然后将两断端吻合,内置硅胶管,3个月后拔管。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14眼,治愈12眼(85.7%),未愈2眼(14.3%)。结论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内置硅胶管,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熊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6例患者的发生情况。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未切除淋巴结者未见有淋巴漏发生。因腹股沟根部淋巴结肿大妨碍手术操作而行淋巴结切除12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淋巴漏。量约50-200ml/d。结果本组淋巴漏6例中经一般治疗自行闭合2例,使用泛影葡胺注射后闭合1例,经腹股沟切口局部运用低剂量放疗闭合1例,再手术缝扎闭合2例。结论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切除是造成淋巴漏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采用个体化措施治疗,效果好。
作者:吕璞;王建;吴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致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RK1/2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结果 AngⅡ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并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ERK1/2表达;PD98059可降低AngⅡ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率。结论 AngⅡ可诱导的HUVECs凋亡,促进ERK1/2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邱宇安;黄绍烈;陈火国;李丽红;靳文剑;余洁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探访组(n=32)加行肠造口探访。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及情绪状态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探访组社交效能及肠造口照顾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社会适应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口探访可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情绪稳定。
作者:郑莉兰;万莉玲;冷云坤;夏春妹;魏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015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外发布,由我会主办的两刊--《江西医药》、《实验与检验医学》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创下新高,在江西14种医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中分列第四和第二位。《江西医药》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为2830、0.735,较去年增幅分别为13.34%、13.95%;《实验与检验医学》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别为2185、1.236,较去年增幅分别为9.63%、16.27%。至今,《江西医药》连续二年进入全国同类排名前三分之一强方阵,《实验与检验医学》坐稳全国同行前三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改变对工作质量及医院人力成本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前老的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与新标准要求下消毒供应室人员结构模式对工作质量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种人员结构模式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差异性。结论通过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及岗位设置可以提高妇产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用工成本。
作者:刘素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九江市健康成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成人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为有效实施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15岁以上健康人群共84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85.71%,保护率50.12%,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160.95IU/L。15-25岁、35-40岁年龄段人群的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相对较低,未达到麻疹抗体保护水平;其中20-25岁年龄组抗体保护率水平仅为30.43%。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之间无较大差异;但20-35岁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低于>35岁女性。城市居民麻疹抗体阳性率较农村居民低;常住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结论在保证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可根据成人免疫状况适当调整麻疹免疫策略,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免疫,重点针对15-40岁人群,其中以在校大中学生、育龄妇女、城市居民、流动居民和商业服务人群为主要接种对象。
作者:江敏;涂莉;肖云;柯常彬;余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危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分别为A组4.4-6.1mmol/L,B组6.1-10.0mmol/L,C组10.0-13.3mmol/L。入院后记录患者第1,3,7d的血清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指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象,血乳酸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28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⑴3组患者第1d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经过7d治疗,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降钙素原水平逐渐下降,其中A、B两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A、B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C组有降低趋势。⑶3组患者体温变化,血象变化,血乳酸变化,28d死亡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A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危重症感染患者血糖水平,能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血糖控制在6.1-10.0mmo/L获益更多。
作者:何招辉;霍亚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试验组选择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溢泪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的痊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溢泪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均好转(P<0.05),但试验组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提高临床疗效,适合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望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的高低,对冠脉成像注射速率进行针对性调整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0例,B组130例)。所有病例检查均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实验法。 A组冠脉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小剂量实验保持一致,B组则根据小剂量实验中主动脉根部CT峰值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记录及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冠脉图像质量Ⅰ级98例,较A组多32例;Ⅱ级29例,较A组少20例;Ⅲ级3例,较A组少1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小剂量实验对比剂峰值的高低,对下一步冠脉增强对比剂注射速率进行弥补性调整,能明显提高CCTA的检查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冠脉图像质量。
作者:黄晖;王樱花;龚洪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态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颅脑损伤的患者71例根据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和轻型颅脑损伤组,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2、3、5、7、10、14d早上采集血标本检测血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轻、重型脑外伤患者各时段血P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水平对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桂先;颜文轩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