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璞;王建;吴洌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衰病情进展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常规慢性心衰防治。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性每3月住院1次,共4次,每4次为1周期,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1年前后心功能、LvDd、LVEF、E/A、BNP、6min步行距离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心脉隆组的总进展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Dd、LVEF、E/A、BNP、6-MVT(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E/A、BNP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Dd、LVEF、E/A、BNP、6-MVT(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心脉隆联合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明显延缓心衰患者病程的进展,而且改善了心脏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秋英;杨宇龙;龚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改进健儿糖浆水沉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利用0.05%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加入到健儿糖浆水沉液中,冷藏48h(2-8℃),过滤,加蔗糖,防腐剂适量,煮沸,过滤,即得澄清制剂。结果制剂澄清,口感好,质量合格。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而稳定,适合生产。
作者:刘亚茹;万利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态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颅脑损伤的患者71例根据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和轻型颅脑损伤组,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2、3、5、7、10、14d早上采集血标本检测血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轻、重型脑外伤患者各时段血P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水平对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桂先;颜文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探访组(n=32)加行肠造口探访。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及情绪状态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探访组社交效能及肠造口照顾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社会适应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口探访可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情绪稳定。
作者:郑莉兰;万莉玲;冷云坤;夏春妹;魏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d,1次/d,观察组另加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200mg/次,1次/d,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硝酸甘油用量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徐庚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锑剂疗法与液氮冷冻疗法在东方疖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对确诊为86例东方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45例患者采用Glucantime(葡甲胺锑酸盐)深部肌肉注射治疗。冷冻组41例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法进行局部皮疹冷冻治疗。结果药物组45例患者经过一疗程治疗,有效率97.7%;冷冻组经过一疗程的治疗,有效率70.7%。药物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冷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五价锑治疗东方疖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控范围。
作者:胡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老年人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科60岁以上感染性休克,经标准化治疗后心率仍大于100次/min患者36例。根据其有无冠心病或心房纤颤等心脏基础疾病随机分为3组,A组:既往无冠心病及心房纤颤等基础疾病组;B组:既往有冠心病并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C组:既往有心房纤颤并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组。分别给予艾司洛尔进行干预。在给药前及给药后心率达标2h内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给予艾司洛尔干预并达标后,患者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下降,CK-MB、cTnI及BNP下降,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血乳酸下降、尿量增加,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查提示除A组射血分数(EF)稍下降外,其余两组射血分数非但未见下降,反而上升,C组上升明显(P<0.01),给药前后患者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老年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伴有冠心病以及心房纤颤等心脏基础疾病者保护作用更突出。
作者:周仪华;郭良云;王萌;袁影;王舒;胡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及评价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标准的90例入选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瘀血型、痰浊型和阳亢型3个证型组,每个证型组病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丹参酮静脉滴注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14d后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瘀血型组有效率及显效率高,分别为90.0%和75.0%,优于对照组(P<0.05)。痰浊组与阳亢组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瘀血证组有效率及显效率高,因而急性脑梗塞瘀血证型应用丹参酮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睿;李启平;黎明;钟阳红;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中植入5-Fu缓释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D2)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植入中人氟安,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5-FU)冲洗腹腔。结果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腹腔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5%、80.65%、61.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58.06%、35.48%(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中植入中人氟安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提高治疗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詹荣根;林普陀;戴顺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血糖水平小于6.1mmol/L为甲组,大于6.1mmol/L为乙组,同时选择正常的体检患者作为丙组,观察患者的FBS(空腹血糖)、Cr(肌酐)、BUN(尿素氮)、UA(尿酸)、T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中甲组和丙组的FBS、Cr、BUN、TC和HDL-C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UA、TG、LDL-C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以FBS是否大于6.1mmol/L为因变量,以Cr、BUN、UA、TG、TC、HDL-C和LDL-C为协变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S与Cr、BUN、UA、TG、LDL-C指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有一定的关联性,提示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缓解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MRI表现及其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患者和6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按照疾病种类,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为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患者,对照组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MR表现及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灶发生于分水岭区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表现为腔隙综合征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情进展速度以及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灶直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皮层下分水岭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MR表现和病理机制显著不同,前者预后差,病情进展较快,应尽早给予干预。
作者:郑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测定植入起搏器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以研究不同起搏模式及起搏比例对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起搏治疗的68例患者,其中AAI(R)模式12例,VVI(R)模式32例,DDD(R)模式24例,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获得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3种起搏模式下患者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VVI(R)起搏术前及术后6个月组内比较及与AAI(R)、DDD(R)起搏术后6个月NT-proBN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显示VVI (R)、DDD(R)模式下,心室起搏比例>50%组与起搏比例<50%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VI (R)起搏模式及较高的心室起搏比例能引起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变化,对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患者,应优先选择AAI(R)或DDD(R)起搏模式。
作者:周国忠;黄文军;钟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增殖、侵袭、黏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A549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 细胞侵袭试验和黏附试验分别检测茶多酚对A549细胞浸润及黏附的影响;RT-PCR 研究茶多酚作用后survivin 及P53 mRNA 的变化。结果 MTT 结果显示茶多酚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IC50为203.75μg/ml。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黏附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对A549细胞的侵袭和黏附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RT-PCR检测发现茶多酚能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同时上调P53基因的表达,且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茶多酚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85,P53基因表达与抑制率呈正相关,r为0.917。结论茶多酚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黏附等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罗琳琳;李秋根;汪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CT、MRI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结果12例鳃裂囊肿呈囊状,6例形态呈类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均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11(4-20Hu)。病灶囊壁光整,3例囊壁稍厚,仅2例囊壁周围脂肪密度模糊。MRI检查示囊内信号呈均匀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结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志刚;徐泽宇;唐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PF方案诱导化疗加顺铂(DDP)每周或3周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05例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DDP3周方案A组,诱导化疗加DDP每周方案B组。两组均先行3程诱导化疗,方案为TAX75mg/m2第1d,5FU2.6g/m2泵入120h,顺铂75mg/m2第2d,每3周为1疗程。第10周开始放疗,放疗第1d同时行化疗。 A组:DDP80mg/m2,每3周1次。 B组:DDP40mg/m2,每周1次。放疗采用适形调强照射, GTVnx69-72Gy,30-34次,GTVnd66Gy-68.1Gy,30次。结果诱导化疗后A组同期化疗平均顺铂剂量为152.6mg,B组为132.5mg。 A组完全缓解率74.07%,部分缓解率25.93%;B组完全缓解率66.67%,部分缓解率33.33%。副反应两组在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及骨髓抑制,体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粘膜反应A组较B组轻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PF诱导化疗加DDP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推荐使用同期化疗3周方案。其远期毒副反应及疗效有无差异须进一步随访。
作者:王钇力;许明君;杨静;刘霞;衷敬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改良Bianchi术治疗低位双侧隐睾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3岁双侧低位隐睾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经腹股沟及阴囊四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改良Bianchi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睾丸体积变化、睾丸有无回缩、有无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及家长的评价。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睾丸回缩发生,睾丸外形饱满,边界清楚,血流丰富,对照组切口红肿1例,鞘膜积液2例。结论采用改良Bianchi手术治疗低位双侧隐睾符合微创理念,具有切口少、切口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钟剑;杨栋;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致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RK1/2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结果 AngⅡ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并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ERK1/2表达;PD98059可降低AngⅡ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率。结论 AngⅡ可诱导的HUVECs凋亡,促进ERK1/2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邱宇安;黄绍烈;陈火国;李丽红;靳文剑;余洁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大小,通过分析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关系,探讨改良前后该系统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6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9例,应用改良前后的P-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计算患者的预期死亡率,将实际死亡人数(O)与预期死亡人数(E)相比,以O:E的数值比较预期死亡和实际死亡的接近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预期值与实际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男35例,女47例,平均年龄(75.8±5.2)岁,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改良前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较高与改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9例,男37例,女42例,平均年龄(78.0±8.6)岁,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预测准确率方面改良后较好于改良前。结论 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股骨颈骨折组改良前与改良后相比,改良前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较高与改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组,预测准确率方面改良后较好于改良前。
作者:朱琦;马勇;徐坤云;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Zenker憩室,又名咽食管憩室,是指咽食管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覆盖上皮的盲袋,多为后天性,国外报道多见,国内罕见。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徐建军;彭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初探显微外科技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应用。方法按照课题设计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例NOA患者行显微外科睾丸取精术,挑选出有使用价值的睾丸精子冷冻保存备用。结果20例NOA患者中12例未取到精子;5例找到精子,但极少而且畸形率高,实验室判定无使用价值;3例找到精子,精子数量尚可且形态可,已冷冻保存备用。结论显微外科睾丸取精较传统的睾丸活检获精率高,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但后期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助育,整个治疗过程费用高,须和患者良好沟通。
作者:孙捷;管湘霞;吴丽萍;江瑜;应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