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伴2型糖尿病的用药监护

沈素芳;曹家驹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2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 用药监护, 用药教育
摘要:目的:监护患者的用药,帮助其早日康复。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商量调整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制订用药方案,关注患者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帮助优化用药方案,推进合理用药,缩短住院时间。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ERK1/2信号通路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致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RK1/2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测定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结果 AngⅡ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并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ERK1/2表达;PD98059可降低AngⅡ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率。结论 AngⅡ可诱导的HUVECs凋亡,促进ERK1/2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邱宇安;黄绍烈;陈火国;李丽红;靳文剑;余洁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改良前后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大小,通过分析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关系,探讨改良前后该系统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6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9例,应用改良前后的P-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计算患者的预期死亡率,将实际死亡人数(O)与预期死亡人数(E)相比,以O:E的数值比较预期死亡和实际死亡的接近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预期值与实际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男35例,女47例,平均年龄(75.8±5.2)岁,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改良前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较高与改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9例,男37例,女42例,平均年龄(78.0±8.6)岁,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预测准确率方面改良后较好于改良前。结论 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人低能量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股骨颈骨折组改良前与改良后相比,改良前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较高与改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组,预测准确率方面改良后较好于改良前。

    作者:朱琦;马勇;徐坤云;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垂体后叶素联合清宫术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垂体后叶素联合清宫术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2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病例资料,22例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后行清宫术,观察组12例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10例术前宫颈注射缩宫素,观察两组术中出血、Folley水囊压迫止血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中出血、Folley水囊压迫止血率、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口服、垂体后叶素联合清宫术对于终止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安全,有效,且手术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冷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后淋巴漏6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6例患者的发生情况。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未切除淋巴结者未见有淋巴漏发生。因腹股沟根部淋巴结肿大妨碍手术操作而行淋巴结切除12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淋巴漏。量约50-200ml/d。结果本组淋巴漏6例中经一般治疗自行闭合2例,使用泛影葡胺注射后闭合1例,经腹股沟切口局部运用低剂量放疗闭合1例,再手术缝扎闭合2例。结论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切除是造成淋巴漏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采用个体化措施治疗,效果好。

    作者:吕璞;王建;吴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健儿糖浆制备工艺改进

    目的:改进健儿糖浆水沉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利用0.05%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加入到健儿糖浆水沉液中,冷藏48h(2-8℃),过滤,加蔗糖,防腐剂适量,煮沸,过滤,即得澄清制剂。结果制剂澄清,口感好,质量合格。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而稳定,适合生产。

    作者:刘亚茹;万利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LRIG1蛋白在Ib1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LRIG1蛋白和宫颈鳞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b1期宫颈鳞癌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5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26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34例,并取同期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IG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LRIG1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LRIG1蛋白与宫颈鳞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 LRI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Ib1期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LRI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现高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 LRIG1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结论 LRIG1蛋白与宫颈鳞癌疾病进展关系密切。

    作者:毛锐;安云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起搏模式及起搏比例下患者血NT-proBNP的变化

    目的:通过测定植入起搏器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以研究不同起搏模式及起搏比例对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起搏治疗的68例患者,其中AAI(R)模式12例,VVI(R)模式32例,DDD(R)模式24例,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获得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3种起搏模式下患者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VVI(R)起搏术前及术后6个月组内比较及与AAI(R)、DDD(R)起搏术后6个月NT-proBN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显示VVI (R)、DDD(R)模式下,心室起搏比例>50%组与起搏比例<50%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VI (R)起搏模式及较高的心室起搏比例能引起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变化,对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患者,应优先选择AAI(R)或DDD(R)起搏模式。

    作者:周国忠;黄文军;钟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显微外科技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初探显微外科技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应用。方法按照课题设计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例NOA患者行显微外科睾丸取精术,挑选出有使用价值的睾丸精子冷冻保存备用。结果20例NOA患者中12例未取到精子;5例找到精子,但极少而且畸形率高,实验室判定无使用价值;3例找到精子,精子数量尚可且形态可,已冷冻保存备用。结论显微外科睾丸取精较传统的睾丸活检获精率高,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但后期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助育,整个治疗过程费用高,须和患者良好沟通。

    作者:孙捷;管湘霞;吴丽萍;江瑜;应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浆降钙素原的动态测定对单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颅脑损伤的患者71例根据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和轻型颅脑损伤组,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2、3、5、7、10、14d早上采集血标本检测血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轻、重型脑外伤患者各时段血P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水平对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桂先;颜文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在肺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VATS)在肺部手术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共56例肺局部切除行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31例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同期25例行双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比较2组手术术中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单操作孔组和双操作孔组之间手术术中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单操作孔组(0.8±0.5)较双操作孔组(1.2±0.6)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局部切除术可行,可靠,与传统的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相比,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宋超;魏益平;喻东亮;张文雄;徐建军;彭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白花败酱总黄酮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总黄酮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取小鼠3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0、20、40mg/kg白花败酱总黄酮组。给药12d;小鼠拉颈椎脱臼处死,取心、脑、肝等组织,检测心、脑、肝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白花败酱总黄酮能显著升高小鼠心、脑、肝等组织中的SOD活性和TAOC含量;显著降低心、脑、肝等组织中MDA含量。结论白花败酱总黄酮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作者:王莉萍;李武;胡奕军;詹瑾;官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葛根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博莱霉素所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病理形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测定来探讨葛根素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激素组,每组10只,28d后,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肺系数变化及各组肺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各组肺系数比较:第7、28d,模型组肺系数较其他3组明显增加(P<0.01),葛根素组与激素组肺系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HE染色,观察到:葛根素与激素组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治疗7d后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区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治疗28d后呈轻、中度肺纤维化改变,病变范围局限,肺泡间隔胶原纤维沉积呈束状。(3)葛根素与激素组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SOD含量更高(P<0.01),MDA含量却降低(P<0.01),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含量在各时间断基本一致。结论葛根素能减轻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提高肺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

    作者:肖清萍;孙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种诊断标准在初治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和分析3种常用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在诊断初治结核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差异性,以验证其临床实用价值,选取佳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56例初治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考虑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运用常用的RUCAM标准、Maria标准、我国2007年新标准等诊断评分系统对其进行重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结果256例患者中肝细胞型共157例,占61.3%,胆汁淤积型56例,占21.9%,混合型43例,占16.8%。256例患者中按RUCAM标准评分,达到非常可能、很可能及可能3个评分等级者共249例(97.3%);按我国2007年新标准诊断,有198例(77.3%)处于符合诊断标准范围内;按Maria标准评分,无一例可达到可确诊评分等级标准,达到可能性大及有可能评分等级这累计112例(43.7%)。结论 RUCAM标准对于初治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符合率高;我国2007年新标准符合率其次,且不需按项评分,操作简单,便于临床运用;Maria标准诊断符合率较低。

    作者:刘建锋;雷建平;吴于青;邓群;徐小花;裘亿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鳃裂囊肿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CT、MRI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结果12例鳃裂囊肿呈囊状,6例形态呈类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均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11(4-20Hu)。病灶囊壁光整,3例囊壁稍厚,仅2例囊壁周围脂肪密度模糊。MRI检查示囊内信号呈均匀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结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志刚;徐泽宇;唐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下泪小管阻塞部分,然后将两断端吻合,内置硅胶管,3个月后拔管。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患者14眼,治愈12眼(85.7%),未愈2眼(14.3%)。结论下泪小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内置硅胶管,是治疗单纯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熊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术中植入5-Fu缓释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中植入5-Fu缓释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D2)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植入中人氟安,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5-FU)冲洗腹腔。结果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腹腔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5%、80.65%、61.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58.06%、35.48%(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中植入中人氟安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提高治疗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詹荣根;林普陀;戴顺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d,1次/d,观察组另加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200mg/次,1次/d,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硝酸甘油用量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徐庚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场磁共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场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结果76例临床诊断HIE患儿,MRI确诊45例,其中轻度16例,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斑点及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21例,T1WI表现多个脑叶大脑皮层及深部白质对称点状高信号或沿侧脑室条带状高信号,13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8例,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正常结构消失,1例T1WI双侧额叶、颞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结论高场MRI可以客观反映窒息和脑损伤情况,对新生儿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桂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IV期Zenker憩室1例报道

    Zenker憩室,又名咽食管憩室,是指咽食管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覆盖上皮的盲袋,多为后天性,国外报道多见,国内罕见。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徐建军;彭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司洛尔对老年人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老年人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科60岁以上感染性休克,经标准化治疗后心率仍大于100次/min患者36例。根据其有无冠心病或心房纤颤等心脏基础疾病随机分为3组,A组:既往无冠心病及心房纤颤等基础疾病组;B组:既往有冠心病并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C组:既往有心房纤颤并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组。分别给予艾司洛尔进行干预。在给药前及给药后心率达标2h内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给予艾司洛尔干预并达标后,患者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下降,CK-MB、cTnI及BNP下降,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血乳酸下降、尿量增加,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查提示除A组射血分数(EF)稍下降外,其余两组射血分数非但未见下降,反而上升,C组上升明显(P<0.01),给药前后患者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老年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伴有冠心病以及心房纤颤等心脏基础疾病者保护作用更突出。

    作者:周仪华;郭良云;王萌;袁影;王舒;胡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